新冠疫情衝擊日本,靠身體賺錢的藝伎,還能保持社交距離嗎?

2020-08-20 有趣播

我們很多人對日本藝伎的印象,來自於章子怡主演的那部《藝伎回憶錄》。

實際上,藝伎不僅僅是紅嘴唇、大白臉,作為日本傳統藝能,這個行業一點也不簡單。

如今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靠身體賺錢的日本藝伎,還能維持社交距離嗎?


日本藝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日本元祿年間,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東山,是公認的藝伎文化發源地。

那是一個武士統治的時代,藝伎出沒於上流階層宴會,陪客人喝酒聊天、表演舞蹈、演奏樂器,當時藝伎的工作,重點在於「伎」,而不是「藝」。

經過幾百年歷史演變,藝伎們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把演藝技能變成了傳統藝術,低俗變高雅,讓藝伎和富士山、金閣寺並列,成為日本三大名片。

不過,這次新冠疫情衝擊,讓這項日本傳統藝能,不得不面臨換一種玩法。

由於藝伎表演很具有私密性,還要和客人進行身體接觸,套用電影《藝伎回憶錄》裡的說法,「當你坐近客人時,才可以暢所欲言;當你給他捧起酒杯時,他就會展現真性情」,為此,藝伎們會有種種方式方法,展示自己才藝,身體是她們最大的本錢。

但是疫情當前,原本和客人聯絡情感的手段,就變得很危險,新冠病毒傳染性極高,無論是藝伎還顧客,誰也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

根據日本藝妓協會統計,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藝伎表演預約驟降95%,大部分人處於停工狀態。協會曾經提出「社交距離工作法」,提倡藝伎在工作中,和客人保持社交距離,不為客人倒酒,更不能發生任何身體接觸,可是,這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日本,藝伎雖然是從事表演的「自由工作者」,但實際上,藝伎服務非常、非常昂貴。

對於一般日本男人,特別是日本普通的工薪階層男人來說,他們是沒有經濟實力光顧藝妓館的,更沒有錢和藝伎維持互有往來的「朋友關係」。

如果按照「社交距離工作法」,這勢必會讓藝伎服務打折,那麼,價格要不要打折,口碑會不會下滑,這都是實際從業者,需要仔細斟酌的問題。

藝伎服務價格這麼「高貴」,誰是她們的大金主呢?

政商兩界的大佬們,是買單主力。要麼是有錢商人,或者是實力政客,這裡面的故事,足夠寫幾百本都市爽文。

日本國會所在的「國會議事堂」,附近有條名叫赤坂的小巷。

巷子雖然很小,卻是大名鼎鼎,這裡幾乎匯集了全日本最高檔的料理店,以及全日本最出色的藝伎,高級料理和美貌藝伎統統是為各位高層人士服務。

由於和高層來往過密,藝伎雖說身在娛樂業,但是能量大得驚人,有一些人甚至影響到了日本歷史進程。

比如享有「勤王藝伎」美譽的中西君尾,她以藝伎身份,周旋在幕府勢力和維新派之間,結交了很多明治維新的核心人物,並且為他們提供幫助。中西君尾還救過木戶孝允的性命,他是「維新三傑」之一。

最後,維新派根據她提供的情報,成功刺殺幕府高官島田左近,策應倒幕運動順利開展,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代。

「勤王藝伎」中西君尾,是立功代表,還有反向立功的代表。

日本第47任首相字野宗佑,剛剛上臺3天,就被長期交往的藝伎反水。

這位藝伎來自神樂坂原,名叫那阿西,她和字野宗佑交往了5個月,只得到了300萬日元酬勞。

當時是上世紀90年代,日本處在經濟泡沫全盛期,日本人一年消費掉全球70%的奢侈品,東京房價一平米80萬日元,於是,那阿西向媒體控訴首先大人「只會玩女人卻不養女人」,這個醜聞事件讓字野宗佑焦頭爛額,緊接著又爆出他還和赤坂藝伎波津子,保持了長達10年之久的「不一般男女關係」。

這兩件和藝伎有關的醜聞,碰撞在一起,產生爆炸效應,導致字野宗佑僅僅做了68天首相,就不得不辭職下臺,成為日本歷史上最短命的首相。

由於藝伎性質特殊,帶有藝術性的表演、和高層人士互有往來,再加上收費很「高大上」,連她們自己也不願意改變遊戲規則。

另外,日本藝伎是門含金量很高的技術活,需要花大量時間練習音樂舞蹈,通過與客人相處,磨鍊積累察言觀色、談笑風生的本事,這一天兩天也改不過來。

因此,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作為傳統藝術行業的藝伎,只能硬剛比誰頭鐵,而在藝伎背後,還有許多化妝師、造型師、和服服裝師,他們也都近乎停工,收入歸零。

日本藝伎只是一個縮影,現在全日本旅行業、零售業、航空業,還有無數地方中小企業,全都急等疫情退散。

於是,我們看到了日本政府迷之操作,4月初新冠確診人數不到1000人,當局發布緊急宣言,而現在日本全部州道府縣均發現感染者,確診人數早已經超過4萬人,卻無聲無息了,反而上上下下大力推行「go to travel」政策,號召大家出門去旅行、去消費。

疫情吃緊,還要推著大家出門,這並不是腦子壞了,而是求生欲太強的表現。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日本藝伎 臉是這樣塗白的
    Ikuko是日本赤坂藝妓區的「大姐」,她於1964年來到東京尋找自己的財富。那一年,東京正在舉辦其首次奧運會。但現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讓她對這個有數百年歷史的職業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日本藝伎以詼諧的談話、美麗的外表和傳統藝術的技巧而聞名,但近年來藝伎數量在下滑。由於日本宣布進入緊急狀態,Ikuko和她的同事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工作了,現在她們在社交距離規則下工作。已經80歲的Ikuko表示:「我剛來時赤坂有400多名藝妓,多到很多人我都不記得她們的名字了。但現在時代改變了。」
  • 請保持社交距離?日本設計師因應疫情幽默推出疫情海報
    因應肺炎疫情,社交距離成為人人出門在外守衛健康的必備條件,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更曾經說過:「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但如果要拿來量化,可能就略顯抽象。日本設計師太刀川英輔(EisukeTachikawa)以及旗下設計公司Nosigner,在為新冠肺炎所設立的防疫網站Pandaid中,就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愛應該要有多深、距離應該要有多遠。
  • 美國休斯敦民眾超市採購 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 (2/4)
    美國休斯敦民眾超市採購 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排隊人群保持著社交距離。為防範新冠病毒的傳播,美國多家超市於4月4日起採取了顧客限流措施,保證店內人與人之間能有6英尺的社交距離。中新社記者 曾靜寧 攝 發布時間:2020-04-19 10:45:11 【編輯:田博川】 美國休斯敦民眾超市採購 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
  • 日本新冠防控下的社交距離難題,相隔2米怎麼打麻將?
    隨著日本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各地的娛樂型商家紛紛重新開門營業,而大阪府卻非常擔心會爆發第二波疫情,於是就要求每個營業業主都應該儘可能讓客人保持2米以上的「社交距離」。  最近一堆日本媒體跑去大阪的雀莊(麻將店),然後像上圖一般拿著捲尺量起人與人的距離,原因就出自大阪府政府公布了肺炎疫情趨緩後的生活準則……
  • 《藝伎回憶錄》原型將原作者告上法庭,真實的藝伎生活是怎樣的
    她每天堅持鍛鍊身體,而且為了保持自己的儀態,她節食忌口,最愛的大阪燒已經有50年沒有吃過。正是這樣的自律和不斷學習,使得80歲的她依然優雅多姿。新冠疫情下藝伎們的生活>疫情期間,日本藝伎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 新冠疫情衝擊 日本貓咖啡店生意難,「貓店員」待業
    日本人氣網紅貓咖啡館的「服務員」們紛紛因疫情下崗在家。圖據《丹波新聞》眾所周知,日本國內有一種獨特的貓文化,人們對貓的寵愛可謂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日本,有些地方的車站出現了「貓站長」,有的城市甚至出現了「貓市長」。
  • 2021年春節新冠疫情會更嚴重嗎?還能好好回家過年嗎?
    轉眼之間,新冠疫情爆發已經超過10個月。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世界造成了重大衝擊,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冬天的到來,人們開始盤算起大流行背景下2021年春節的事宜。畢竟,在中國,過大年是一年一度的大事。
  • 日本演藝圈連續傳出輕生事件 專家提醒預防新冠疫情後遺症
    (圖/翻攝自推特)「SOD LAND」在距離西武新宿站走路只要1分鐘的距離,入場費用為5000日圓,但因為疫情持續肆虐,前往消費的粉絲也都必須戴上口罩才能進場,也會在入場前先做體溫的測量和酒精消毒,確保大家的健康。
  • 疫情的這些日子裡,日本電視劇駛入黑暗隧道,還有可能出來嗎?
    從2001年觀測開始,日本4月平均會有130支新廣告播出,今年創下歷年新低只剩下78支,尤以2、3月的汽車廣告,相較於去年播出從5745次減少到3789次。距離上次電視臺製作費縮減、大量裁員已是1973、1979年的石油危機。疫情也正逐漸侵蝕日本電視臺。在家也能拍片?
  • 一米長甜甜圈包裝盒助力保持社交距離
    【新華社微特稿】隨著英國政府逐步放寬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人們逐漸走出家門。知名美式甜甜圈品牌「卡卡圈坊」英國分公司推出一米長的甜甜圈包裝盒,以幫助人們保持社交距離。隨著英格蘭地區4日進入「解封」新階段,酒館、餐廳等場所在關閉大約100天後可以恢復營業,但需遵守防疫相關規定。英國媒體把4日稱為「超級星期六」。英國《都市日報》報導,卡卡圈坊為此推出這款特別版甜甜圈包裝盒,提醒人們共慶「解封」時不要忘記保持社交距離。不過,盒子裡裝的甜甜圈依然是12個,並不比往常多。
  • 請保持一米社交距離
    □新天水記者 何慧娟近距離的飛沫傳播是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人與人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可以有效避免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內的各種病毒與細菌的傳播。眼下,個別地區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輸入風險陡增,公共場所設置「一米線」的防疫措施落實情況如何?
  • 美國醫生咒罵一群女孩未保持社交距離,氣得動手險將一人掐死
    據NBC新聞臺於4月8日報導,美國肯塔基州一群女孩沒有保持社交距離,在外玩耍時與一名醫生發生爭吵。該醫生在爭執中憤怒地掐住了一名女生的脖子,差點將該女子掐死。據悉,這名醫生目前面臨一項一級謀殺指控和三項騷擾指控。
  • 樹木真的會像人一樣「保持社交距離」嗎?
    最近,在國外社交軟體上,有一對因為疫情決定向對方表達心意的情侶,也因要保持社交距離而產生種種誤會。這段視頻反映了一個現實:雖然人與人之間本來就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被越拉越大。
  • 新冠疫情衝擊日本傳統僱傭制度:「內部失業」VS人手不足
    新冠病毒肺炎衝擊或加速日本傳統僱傭制度崩潰,圖據《現代商業》 據日本《現代商業》報導,隨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可能會出現長期化的趨勢,日本國內開始廣泛擔憂由此造成的對就業和薪酬的影響
  • 預防新冠,別忘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隨著元旦、春節慢慢臨近 親朋好友的聚餐聚會變得多了起來 但疫情之下 我們還是應該儘量少湊熱鬧 今天疾控專家帶大家複習一下 個人防護之保距離的小知識
  • 張文宏浦東開講:流感和新冠合併感染怎麼辦?元旦寒假還能出行嗎?
    進入冬季 會出現流感和新冠合併感染嗎?元旦、寒假 還能正常出行嗎?什麼是新常態下的防疫?他給出了最新的解釋與建議 11月28日上午,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在上海科技館舉行,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來到現場,就當前大家關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動態與趨勢開展講座。 「今年大講壇舉辦地在科技館,科技館在哪?
  • 日本金槍魚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真是夠拼的!
    原標題:日本「金槍魚口罩」引熱議網友:寫實得讓人想保持距離非常寫實的「金槍魚口罩」(近畿大學官網推特)【海外網編譯5月8日報導】據日本《每日新聞》8日報導,日本近畿大學7日在官方推特上展示的「金槍魚口罩」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吐槽稱其外形太過寫實
  • 新冠的「社會距離」批判:「屏保」、「面具」與「豪豬之刺」
    如果有人問,在這次新冠中使用最高頻率的詞是哪一個?我想,在中國,也許是「口罩」,而在歐美,可能就是「社會距離」了。正如「口罩」成為了國人對新冠的第一印象,「社會距離」或者保持「社會距離」在西方幾乎成了新冠的代名詞。從大的方面講,「居家隔離」或者「禁足令」就是強制實施「社會距離」的表現;小的方面來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有了實實在在的「距離」。
  • 日本鬼屋人與「鬼」需保持社交距離 設計師:會讓人更害怕
    遊客乘坐過山車時需佩戴口罩(共同社) 海外網6月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8日報導,日本大阪市內的主題公園——日本環球影城當天重新開放,為了降低感染風險,鬼屋內扮演鬼的工作人員將與遊客保持社交距離,設計師表示鬼屋內空曠的氛圍會讓遊客「更加絕望和無助」。
  • 為使顧客保持社交距離 德國一咖啡館推出疫情特製「安全帽」
    圖源:臉書【海外網5月18日電|戰疫全時區】為確保疫情期間顧客能夠保持社交距離據英國《鏡報》報導,這家名為Cafe & Konditorei Rothe的咖啡館位於德國什未林市,為了讓顧客遵守政府規定,保持兩米的社交安全距離,該咖啡館要求顧客必須戴上店家特製的粘有超長浮力棒的「安全帽」。該咖啡館在其臉書主頁上分享的照片顯示,顧客們頭戴粘有浮力棒的「安全帽」,悠然自得地坐著,享受著咖啡、葡萄酒和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