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方煨番薯,你在北方烤地瓜

2021-02-16 茂名特產大全

昨天小雪,一早起來朋友圈就被北京的雪景刷屏了。今天,故宮博物院的官博發布了一組故宮雪後初霽的美圖,美呆了有木有?怪不得大家爭相入宮一睹雪景呢。


不過,這雪和偶們也沒關係。因為偶們還在南方的豔陽裡穿著短袖。但這一場雪,勾起了我的回憶。在寒冷的雪后街頭,熱氣騰騰的烤爐裡,紅皮黃瓤、熱乎甜軟的紅薯是兒時最垂涎的美味。

圓柱形的大汽油桶做成的爐子,上面開圓口,再做成蓋子。爐膛裡一般放兩層箅子,都是用鐵條做成。下面的一層用以將生地瓜烤熟,上面的一層中間留出空間,把烤熟的地瓜拿到這層箅子上保溫。走過路過,買上一個,既解饞又充飢。


茂名的街頭幾乎看不到這種烤地瓜的爐子,因為茂名人有自己獨特的烤番薯的方法——土法煨番薯。

用黃泥砌成像金字塔的泥堆,先把乾草點燃後,再逐漸把木條送入土堆當中。先把土堆燒紅或者燒黑,燒到溫度很高的時候,再把番薯包好送入土堆底部,最後把土堆推倒,煨上20分鐘即可。推倒的過程也有小技巧,要先把頂部最熱最小的土塊敲到底部,然後順著土堆的中心依次推倒,這樣才能確保堆心的溫度,以便讓番薯煨得又快又好。


現在正值番薯季節,周末約個三五好友,去郊外煨個番薯,也是蠻好的。高州有個特產「爆皮王」番薯,出產於雲潭鎮垌頭村委會。因其紅皮黃肉,肉質鮮美,蒸熟後皮開肉裂,香味撲鼻而得名。「爆皮王」番薯種植歷史悠久,2003年,該村成立「爆皮王」種植協會,對全村的「爆皮王」實行統購統銷,統一包裝,2004年還註冊了商標,說起「爆皮王」番薯,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聽說這「爆皮王」脾性十分嬌貴,不是隨處安家的。也只有垌頭村這半乾溼、半沙的泥地,才適合它的生長。爆皮王有很大藥用價值,據明朝李時珍記載,番薯可以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還可以消熱解暑,疏通腸胃解便秘,增加食慾等。

除了煨番薯,還有一些家常做法值得一試。今天給親們介紹兩種吃法。

1、紅薯洗淨,不用擦水,保留外皮的水分;

2、用一張紙將紅薯包起來,避免烤的時候出水;

3、將紅薯放入微波爐的託盤上,用高火加熱3分鐘;再翻個面,繼續高火3分鐘即可;(根據紅薯大小調整時間)

4、烤好,開吃,小心燙哦。

1、紅薯去皮切片蒸熟;

2、放在大碗裡碾成紅薯泥;

3、趁熱加入番薯澱粉和少量糖粉(量不用過多,能將薯泥揉成團即可);

4、用手捏捏揉揉,揉得越久吃起來越Q;

5、最後成為一個光滑的薯泥麵團;

6、取一部分薯泥團搓成長條;

7、切成小段;

8、滾上一些澱粉防粘,裝入保鮮袋或保鮮盒速凍保存慢慢享用;

9、吃的時候象下湯圓一樣煮至浮起撈出;

10、配上自己愛吃的底湯即可,冷熱皆宜。

茂名特產大全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我知道廣豐有一種冬天叫煨番薯!
    凍僵的你需要一個男朋友/女朋友,或者一隻烤紅薯。冬天你可能時常看到這樣的景象:街頭的商販正在大圓鐵桶前忙碌,炭火上煨著的紅薯四處飄香,路過行人都會下意識地回頭,終於有人忍不住,上前詢問,一番討價還價後,再捧著熱乎乎的紅薯繼續上路,一時間身心都是熱的。可以絲毫不誇張的說,烤紅薯絕對是冬日之光。
  • 免費送煨番薯,正在火熱進行中!
    天氣冷的時候手裡拿著一個剛烤好熱騰騰的番薯別提多美滋滋了和四五知己朋友、家人一起來一次暖心煨番薯,吃著剛烤好的番薯,瞬間讓你回到童年的歡樂時光!你是否和我一樣對番薯經歷有著不可割捨的記憶呢?九龍峰林小鎮帶大家來一場煨番薯之旅快快過來參與啦
  • 免費送你煨番薯!在九龍峰林小鎮重拾童年的味道
    在我們逝去的時光裡,煨番薯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的符號,它獨特的魔力,能讓你瞬間回到童年。你是否和我一樣有著暖心的冬日煨番薯回憶呢?九龍峰林小鎮帶大家來一場煨番薯之旅兒時的記憶——煨番薯想起小時候在鄉下只要紅薯一豐收小夥伴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煨番薯
  • 來自臺灣的冰烤番薯,這種滋味沒人能拒絕!
    皮薄肉綿咬一口流蜜,滿足了我對烤番薯的一切幻想!公司小夥伴一口氣吃完了兩箱,然後一邊打著飽嗝兒一邊問我:「還有嗎?」(沒錯,我們公司就是每天胡吃海喝,好像不知不覺又拉了一票仇恨。)吃起來口感很奇妙,既有傳統烤番薯的焦糖甜香,又有冰淇淋的沁涼可口,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反差萌,就像是在吃一碗「番薯味的哈根達斯」。讓人忍不住一個一個又一個,哎呀,在臺灣發明冰烤番薯的人很有想法啊!
  • 這4款童年燒烤,烤玉米地瓜不算啥,據說北方農村娃烤麥穗
    地瓜放進去烤。那時候什麼乾淨不乾淨的,烤熟了直接吃。不過每次都會被聰明的媽媽抓住把柄,無論臉上清洗得多麼乾淨,張口說話也都是滿滿的燒烤味。烤玉米地瓜不算啥,這6款童年燒烤,這美食烤過的才是北方農村娃。第二種,烤地瓜。現在街邊賣的烤地瓜不如以前的甜了。兒時自己用烤的地瓜,那才叫地瓜。
  • 煨番薯 吳川人童年中最不能忘懷的那股焦香甜甜的味道
    有些調皮的孩子因為貪玩,還會專門去別人田裡偷些番薯來煨,那時種田的人還是很多,番薯很是常見,就算農家發現了一般也只是告誡一下,並不會跟小孩子計較什麼。煨番薯第一步,首先要挑番薯,如果有人帶的番薯太大隻,基本不能用,外面煨到焦黑中心的還沒熟。所以大隻的一般容易半生熟,我們也沒少吃過,經驗都是實踐總結出來的。
  • 烤地瓜的溫度和時間是多少,有什麼技巧?
    地瓜是一種很常見的塊根類植物,又被叫做番薯、紅薯等。地瓜具有產地廣產量大食用價值高等特點,其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其中烤箱烤地瓜尤其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那麼如何在家做出美味的烤地瓜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烤地瓜烤箱溫度與時間。
  • 長了芽的地瓜能吃嗎?自己在家也可以快速做出烤地瓜嗎?
    >說起烤紅薯,很多人可能會跳出來說:「這貨明明是烤地瓜!」其實紅薯、地瓜、白薯都是同一種東西——番薯(Ipomoea batatas),只是因為顏色和區域的關係大家叫法不同罷了,除此之外番薯還有紅芋、甘薯、紅苕、線苕、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等名字。不得不說,紅薯的花名實在太多了。
  • 食色 | 在冬天擊敗我最後一道防線的是烤地瓜的香氣
    )。忍痛從溫暖的被窩中爬出來和大人出門趕集的福利,是一定要先纏著大人循著地瓜香走,直到手裡捧著一個熱乎的、香噴噴的烤地瓜才罷休。人聲鼎沸摩肩接踵的地方,最適合烤地瓜這種自帶煙火氣的食物出現了。長大以後,集市不多見了,即使有也不如幼時熱鬧了,只有烤地瓜的香氣,始終纏繞在街頭巷角,也許不再是烤爐是烤箱了,但從未消失過。
  • 國民小吃烤番薯,優秀得不要不要的
    不管長什麼模樣,我都不會拒絕冬天的烤番薯。捧一隻剛出鍋的烤番薯,咬一口,手暖了,轆轆的飢腸也得到慰藉。而且,相比其他路邊攤食物,烤番薯健康多了!甚至,比很多人們追捧的「超級食物」都優秀,絕對是個寶。番薯的別名太多:紅薯、地瓜、紅苕……還有強調顏色的叫法紫薯、白薯等;為了方便,也為了表示它的 「歪果仁」身份,本文就統一叫它 「番薯」。
  • 壹周:父親的味道——自創煨乾魚
    昔時,鄉下的孩子們鬼靈精怪,常常背著大人偷拿儲存在棚子上的過冬地瓜擱灶臺裡烤著吃,草木灰中的餘熱持續時間長,烤熟的地瓜味道香甜,食之口齒留香。此舉應算是草木灰餘熱利用的一大招數。我的父親在這方面有創新,他除了烤地瓜、烤土豆、烤苞米棒子之外,最巧妙的是在草木灰中煨乾魚。想想草木灰中煨出來的乾魚散發出的舒心恣人的味道,幾十年後的今天,還令我連連流涎。煨乾魚,確實是一種既省事又省錢的下飯菜。
  • 番薯,紅薯,地瓜,種類繁雜,到底是中國原產還是國外引進
    番薯之名為番,番薯非我國所古有,直到了明朝的中葉,始由外國傳入,而外國一般稱之為番邦,所以番薯名字就流傳開來。但這種食物一經傳入人口眾多的中國,即如春風野草,蓬蓬勃勃的遍地生長起來。而古甘薯為我國原有之作物,在《山海經》中就出現了「薯蕷」。
  • 番薯傳入中國及對人口的影響,獨有特色的連城地瓜幹
    地瓜,也叫番薯,從名字上看就知道是外來物種,原產於南美洲,在中國大地上,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種植,非常普及。但其傳入中國的歷史卻不長,而且過程非常坎坷。但當時的菲律賓屬於西班牙殖民統治,把番薯當作奇貨,禁止出境。陳振龍精心策劃,將番薯藤條編入汲水繩中,用汙泥塗抹繩面,混過關卡,傳入福建。後經過陳氏幾代人的努力推廣,這種高產、美味、營養的植物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成為救荒救災的好作物。清朝乾隆時期,由於官方大力提倡,更進一步蔓延開來,番薯的畝產量是水稻的三四倍,有的甚至能達七八倍,多出的糧食多養活了很多人。
  • 【鶴山美食】龍口番薯上市!(內附吃番薯6大妙招)
    廣東第四次入冬正式開始啦!好多小夥伴紛紛在朋友圈發表言論:希望這次能成功入冬!(圖片來源於南方日報)(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番薯的最佳吃法當然要數煨番薯!一出爐,滿滿的番薯香味,就應經讓人流口水啦。洗淨番薯,用錫紙包住番薯,不用預熱,把烤箱調最高溫,番薯放在墊了油紙或錫紙的烤盤裡,丟進去烤 40-50 分鐘,然後關烤箱,再悶 10 分鐘左右即可。
  • 【投稿】花都鄉村記憶:摘稔仔、吃生石榴致便秘、煨番薯及其它!
    我想起了雪條、涼粉,想起了在山上摘「蛇豹東東」、「稔仔」、「生稔」,想起來了吃太多生澀的石榴導致拉大便困難,想起了風雨過後一大早起來撿掉下來的荔枝,想起來冬天裡在收割完的水稻田「煨番薯」,想起了很多很多很多啊!人世間有太多的凡塵瑣事讓我們身心俱累,半生的時間足讓我們嘗盡世間的苦樂,希望我們不要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像少年一樣。
  • 在日本逛超市,日本的石頭烤地瓜和中國小攤烤地瓜有什麼不一樣?
    在日本逛超市,看看日本的烤地瓜和中國烤地瓜有什麼不一樣?日本和中國隔海相望,一個東亞島國,相信作為中國人,上至七老八十下至黃毛小兒,沒有一個人沒聽說過日本這個國家。初次去日本,應該是三年前吧,去過日本倆回。
  • 發現梅州之美:客家人的番薯
    ‍‍‍點擊藍色字關注我喲☀ 五華第一微信公眾平臺,全力打造傳播第一品牌☀QQ群:194313287 微信:
  • 【定海米道】記憶中那甜甜的番薯香,你還記得嗎?
    TA說:番薯糕片油炸不錯,酥脆,味道很好!以前用土灶,烤一大鍋番薯,放點冰糖,再撒一把芝麻。那個香啊!   TA說:做番薯片的過程:番薯蒸熟,趁熱倒出來搗成泥,以鐵製餅乾盒做模子,鋪上溼手絹,再抹上番薯泥,用刀刮平,颳得越薄越好……
  • 香甜糯軟,番禺新造「豬粉地」種出的番薯上市了
    番禺十大名點之一的芝士焗番薯,原材料就是新造大番薯。用新造番薯做出來的煲番薯、番薯粥、番薯糖水、煎番薯餅、烤番薯健康又美味,深受群眾喜愛。 番薯,又名紅薯、地瓜,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胡蘿蔔素和維生素等。新造種植番薯歷史悠久,曾出產過如香哥,呂宋薯,七擔種,大白,檳榔薯等好吃又高產的品種。
  • 失而復得的煨蕃薯
    小小說《失而復得的煨番薯》就是這樣的好作品。 這是一篇關於味道的小小說。開篇即提到「味道」一詞,但這是什麼味道呢?煨番薯的味道?愛情的味道?生活的味道?還是關乎人性的味道? 味道,更多的時候,本身就是說不清道不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有點像天上的雲,水中的月,山裡的霧,多變的風。從廚房裡「飄」出的煨番薯的味道,不是也同樣難以把握難以琢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