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的我,有點生氣。
生氣的不是因為這部動畫電影太爛,只是因為它不夠好,配不上「宮崎駿弟子最新力作」「吉卜力工作室原班人馬」的名號。
《瑪麗與魔女之花》
宮崎駿對於我,意味著什麼?
小時候,網絡還沒有那麼發達,看電影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地攤上那些整整齊齊擺成一摞的盜版DVD碟片。
我第一次看宮崎駿老爺子的動畫,就是在一張名為「宮崎駿動畫全集」的碟片裡。
那張碟片,和數不清的「寒假作業」「暑假作業」一起, 陪伴我度過了小學六年中所有漫長的假期。
我還記得那張碟片塞入DVD機後的初始畫面,一隻藍色的龍貓模模糊糊地守在畫面最下方,被擠壓得有些變形,以致於笑容看起來有些詭異。
《側耳傾聽》、《紅豬》、《千與千尋》、《貓的報恩》、《龍貓》、《幽靈公主》、《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歲月的童話》、《魔女宅急便》、《風之谷》。
我清晰地記得每一個電影封面,記得它們在菜單欄的排布位置,還記得看電影的時候,窗外的舊電話線在風中劇烈地晃個不停。
記憶中的宮崎駿,伴隨著北方乾燥的空氣,一同灌入我的五臟六腑,千尋回望的那個長滿青草的山坡,緊攥龍角時穿越過的月光;
與哈爾籤訂惡魔契約的火焰住在灶臺裡;風之谷裡成群的王蟲,匯成一片金色的海;
那些擦乾眼淚和血痕的女孩子們,連同我的少女時代一起,終究還是義無反顧地走向更遠的方向。
宮崎駿這三個字裡面,凝結了我太多的情感寄託。
所以對於這部《瑪麗與魔女之花》,憤怒之餘,我更多的是失落。
我不得不正視宮崎駿時代正在飛速離去的事實。
那些眼睛圓滾滾,受挫時眼裡會滾出大滴眼淚的少女,那些綁著馬尾捏緊拳頭就算再害怕也要往前衝的少女,那些獨立堅強而善良溫熱的宮崎駿少女,伴隨著我老舊的DVD機,也終於垂垂老矣。
接替他的,是被贊為「宮崎駿接班人」的米林宏昌,作為原畫師,他曾經參與過吉卜力諸多作品,《千與千尋》中千尋父母暴食的畫面,《懸崖上的金魚姬》中金魚公主向新世界進發的場景,哈爾與蘇菲的初相遇,都出自他手。
所以米林宏昌作為宮崎駿的得意弟子,儘管退出了吉卜力工作室,但仍在這部動畫中保留了大量吉卜力元素。
無論是主角的人設:
(瑪麗就像是《龍貓》與《魔女宅急便》中兩位女主角的結合體)
(反派女校長的形象也與《千與千尋》中的湯婆婆相似)
其實早在2017年初的時候,我就看到了《瑪麗與魔女之花》的動畫宣傳片,宮崎駿弟子、吉卜力原班人馬作為噱頭被高高的掛在了視頻標題上,預告片的內容看起來分外驚險刺激:
伏在高速掃帚上的紅髮魔女,散發美麗光輝的魔法之花,懸浮在虹色雲海上的島嶼......架空的世界觀讓我不由得期待這是一個區別於哈利波特的宏大魔法世界,時隔十七年,我們或許又將看到一個如同《千與千尋》般的奇幻異世界。
然而一切想法,都在我邁入電影院的那一刻徹底改變了。
這種處處透露出吉卜力風格卻又極力擺脫吉卜力影響的電影,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太成功。
明明想要描繪一個成長的故事,主人公的情緒高潮與成長卻來臨得莫名其妙;
明明想要塑造一個宏大的魔法世界,但《瑪麗與魔女之花》中所有的元素加起來,還不如羅恩家的「陋居」來的精彩;
明明想要打造一個勇敢少女,卻把女主角塑造成了一個無腦魯莽的熊孩子,人物情緒與成長更是來得突如其來毫無邏輯。
比起宮崎駿老爺子老少鹹宜被人所津津樂道的動畫,這部《瑪麗與魔女之花》差的實在太遠。
乾癟而無特色的反派,像極了從前在各種動畫頻道上叫囂著一定會殺了主角的反派,至於原因動機,我們知道他是「壞人」就足夠了。
無處安放的情感寄託,無從談起的友誼羈絆,《瑪麗與魔女之花》呈現在大熒幕上的,更像是被一鍋還未做熟的亂粥,你看得到那些水靈新鮮的原材料,卻難以讚嘆成品的美味。
《瑪麗與魔女之花》在同類動畫電影中並不算太差,儘管劇情存在bug,但畢竟它完整地講述了一個故事,畫面配色和音樂也無可指摘。
只不過這一次,我們終於從吉卜力的光環中跳脫出來,認認真真地,看了一場沒有宮崎駿的電影。
很多人在影評中感慨:電影最讓人感動的,就是片尾的這行小字:
感謝宮崎駿,感謝曾經賦予無數孩子們甜蜜之夢的造夢者,感謝他曾為我們編制出的柔軟。
但宮崎駿的時代,終究是義無反顧、轟轟烈烈地逝去了。
《四味毒叔》是由策劃人譚飛,劇評人李星文,編劇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發起的影視文化行業第一垂直獨立視頻表達平臺。歡迎有個性、有觀點的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經紀人、評論人、出品人等前來發聲,或脫口秀,或對話,觀點不需一致,但求發自內心。「說」責自負,拳拳真誠在心。
《四味毒叔》第501次發聲
出品人 | 總編輯:譚飛
總製片人:李儒雅
商務合作:13051157001
聯繫郵箱:ruya@foxmail
微信ID:siwei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