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億投入環巢湖生態保護修復

2021-01-09 合肥在線

1月6日上午,記者從「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過去五年,是合肥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五年。

「十三五」空氣品質保持「雙降一升」,2020年,全市PM2.5、PM10分別為36、5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分別下降42.4%、33.1%;空氣品質優良率85%,較2015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2020年巢湖水質由2015年劣Ⅴ類好轉為Ⅳ類,全市15個國考水質斷面全面達標,「母親河」南淝河迎來治理「拐點」,環湖十大溼地建設初見成效,「綠色」成為合肥發展的鮮明底色。

【汙染防治】

五年間打響7大標誌性戰役

合肥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秦虎介紹,「十三五」以來,合肥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深做實「河湖長制」,縱深推進巢湖綜合治理,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南淝河治理,強力推動突出環境問題解決,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呈現出協同共進的生動局面。

「制定出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相繼打響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巢湖綜合治理攻堅戰、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等7大標誌性戰役,形成『1+7』作戰體系。」秦虎介紹,在過去五年,合肥出臺了「水十條」「大氣十條」「土十條」,統籌抓好重點領域汙染防治。制定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構建了「職責-考核-問責」的閉環工作機制。

【水環境治理】

244億投入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

「十三五」期間,合肥精心做好「水文章」,馳而不息傾力治水,多管齊下不斷提升水環境治理能力,營造巢湖良好生態環境。

2020年,原劣Ⅴ類河流南淝河、派河、十五裡河、雙橋河水質分別改善至Ⅴ類、Ⅳ類、Ⅲ類。城區建設、提標汙水處理廠13座,汙水處理總規模達到245.5萬噸/日,較「十二五」末增加136萬噸/日。借鑑「新安江模式」,合肥在全省率先實行地表水質生態補償機制,在59個跨界斷面、國考斷面開展汙染賠付金、生態補償金「雙向補償」。截至2020年11月份,各縣(市)區、開發區產生汙染賠付金6110萬元,獲得生態補償金5910萬元。合肥市共計獲得省級水環境生態補償資金2950萬元,位列全省第一。

在巢湖綜合治理方面,連續實施六期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44億元。出臺《巢湖漁業生態保護區漁民退捕轉產實施方案》,投入資金2.78億元,共拆解船隻2144艘,1342戶漁民退捕轉產,完成巢湖漁業保護轉產試點。當前,巢湖水質向好態勢得到有效鞏固,城湖共生的和諧景象正在顯露。

[大氣環境治理】

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清零

「十三五」期間,合肥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等「五控」為抓手,抓好空氣汙染防治。

秦虎介紹,合肥通過開展全市散煤集中整治行動,停運16戶散煤銷售網點,沒收小煤爐1800餘個。淘汰治理工業爐窯64臺。全市4家火電廠、6家集中供熱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全市3座儲油庫、283家加油站、239臺油罐車全部完成油氣回收改造。10110家餐飲經營戶完成油煙汙染專項綜合整治。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1.4萬條,核發環保標牌1.03萬個。實施全國首例柴油車遙感監測排放超標處罰案例,實現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清零。

「十三五」空氣品質保持「雙降一升」,空氣品質優良率85%,較2015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綠色發展】

新能源汽車突破27萬輛佔全國5.5%

「十三五」以來,合肥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如今「綠色」已成為合肥發展的鮮明底色。

秦虎介紹,合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2016-2019年,全市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平均增速分別達13.5%、13%。全市戰新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1%,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4.7%,全市單位GDP能耗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合肥通過推進綠色發展方式,淘汰一批落後、汙染企業。」秦虎介紹,2020年以來,全市共排查出「散亂汙」企業391家,基本完成整改。調整城市運輸結構,倡導綠色出行。其中全市推廣新能源汽車4.1餘萬輛,累計總量突破27萬輛,約佔全國總量的5.5%。調整用地結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工程,編制完成《合肥中央公園總體規劃及景觀設計》,著力打造合肥為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李孝林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瑜香

相關焦點

  • 綱領性文件出爐 生態保護修復將成金融支持重點
    《規劃》提出,將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作為金融支持的重點,建立健全生態資源融資擔保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制定激勵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政策措施,保障各類社會主體平等享受財政、土地等優惠政策的權利,鼓勵金融支持,穩定政策預期,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重大工程建設和管理,探索重大工程市場化建設、運營、管理的有效模式。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已投入71億元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筆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院士專家為內蒙古山地生態保護修復建言支招
    12月5日,由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辦,自治區林草局承辦的內蒙古山地生態保護修復院士專家諮詢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科院、北京林業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1位專家學者共同為促進內蒙古山地生態保護修復建言獻策。
  • 綠化造林+生態修復+保護碧水 下花園樂享生態「紅利」
    近年來,在推進經濟轉型過程中,下花園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蓄水、治河、綠化、治汙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措施,大力實施生態涵養修復,加快推進「首都兩區」建設,走出一條生態興區、生態強區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水花園、宜居城市。昔日「煤城」變成北京的「生態後花園」,廣大市民樂享生態「紅利」,幸福指數日益攀升。
  • 合肥規劃巢湖水環境治理方案 將構建三大行洪通道
    接下來,合肥市將推動修編《巢湖流域防洪規劃》,推動鳳凰頸閘新站、神塘河站加快建設,適時推動鳳凰頸站拆除重建,規劃建設裕溪口對江排洪泵站,推動實施高標準加固裕溪河、牛屯河、兆西河等洩洪通道堤防,逐步構建三大行洪通道。  另外,堅持環湖溼地蓄洪和生態保護的兩大定位,建設應對超標準洪水蓄洪區。
  • 675億!合肥公布2021大建設計劃!備受關注的巢湖4個項目納入!
    、四裡河水體達標整治、板橋河西支治理等工程,加快建設鍾油坊汙水處理廠、經開區汙水處理廠四期等工程,增強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啟動城區老舊管網改造修復、板橋河西支初期雨水汙染治理、濱湖卓越城水生態治理等工程,提升城區水環境質量。
  • 自然資源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搞整齊劃一
    12月1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上,中國礦業報記者提問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提出的,請介紹一下這個工程的有關情況,這個工程與以往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何不同之處?對此,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答覆稱,「十三五」期間,在全國開展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 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入選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要求,自然資源部積極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市場化機制建設,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工程實施。2019年以來,陸續出臺了《自然資源部關於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自然資源部關於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一體化保護修復,請看這個地方的實踐
    試點中,重慶踐行新發展理念,緊扣「一體化」這一關鍵詞,把修復治理系統地融入統籌試點區域、統籌重點工作、統籌價值轉換、統籌制度措施、統籌創新舉措的「五統籌」中,做到了防災減災與生態修復、景觀營造與長效保護並重,取得了「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草綠」修復成果和「好事辦好、百姓叫好」的民生效果,探索形成了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特別是關於整合資金投入、標準規範、學科建設等對策建議
  • 大寶山生態修復難,經濟與生態平衡任重道遠
    當地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河裡的水「黃水混著泥巴,衝廁所都嫌髒」。2000年初進行的監測顯示,新山片區被汙染土壤含鋁超國家標準44倍,含鎘超標12倍。大寶山的生態修復,雖然歷經8年的艱難修復,投入了高達10多億元的治理費用,但生態前景仍不容樂觀。當年非法濫採遺留的上百條礦窿,大部分一到雨天,仍源源不斷產生大量酸性廢水,下遊李屋攔泥庫內的巨型酸水坑,依舊是個巨大的環境「包袱」。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解讀
    《指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全面總結2016年以來三批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與國際國內生態保護修復先進理念和有關標準充分銜接,為科學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供指引。
  • 「政策資訊」自然資源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搞整齊劃一
    發布會上,中國礦業報記者提問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提出的,請介紹一下這個工程的有關情況,這個工程與以往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何不同之處?對此,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答覆稱,「十三五」期間,在全國開展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這25個試點工程,涉及全國24個省份,惠及65個國家級貧困縣,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獎補資金500億元,目前實際完成的投資將近1700億元,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效凸顯
    原標題:我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效凸顯水是生命之源。作為物質循環與能量交換的載體,水在生命的存續和變化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市生態環境尤其是水質得到了極大改善。
  • 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勇當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模範生
    安徽省馬鞍山市委書記張嶽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扛起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政治責任,必須正確處理好四個關係,努力走出一條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高度統一、相互促進的新路子,勇當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模範生。  正確處理好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係。依賴資源消耗、環境消耗的粗放型發展必然帶來城市產業結構重、汙染排放大、治理難度高等問題。
  • ...撰文: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勇當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模範生
    張嶽峰《學習時報》撰文: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勇當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模範生 2020-10-20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年花了10多億,廣東大寶山生態修復遇新難題
    長達8年的艱難修復,高達10多億元的治理費用,昔日滿目瘡痍的大地傷疤,終於逐漸「癒合」。然而,大寶山礦又面臨新的難題:礦山修復如何平衡經濟帳和環保帳。大寶山,山如其名,是廣東省北部一座大型資源型礦山,褐鐵、銅、硫等資源豐富。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周邊長達三十餘年的無序開採,導致地質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 發改委:「十四五」將編制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十三五」時期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在重大政策制定方面,組織編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牽頭起草《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和總體方案,制定「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總結推廣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
  • 廣東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南嶺地區經濟生態發展共贏
    南嶺生態旅遊公路規劃626公裡,將充分利用既有國省道、縣鄉公路等路產資源,合理運用公路技術標準,配套相應的安全設施和,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南嶺地區公路的交通、景觀和遊憩功能有機結合,有效提高公路的通達性、舒適性和安全性,提升粵北生態發展區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推動南嶺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朱仁民的人類生態修復學,到底是做什麼的?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朱仁民根據時代的發展,創導全新學科「人類生態修復學」,「用藝術拯救生態」的新學說,率先提出目前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均是「心靈生態」、「自然生態」、「文化生態」三者所產生的問題。(此圖片來源於網絡)丨荒島修復:蓮花島1992年朱仁民為保護一座即將被城市開發淹沒的海島,獨自搖船上蓮花島探勘採樣。
  • 巢湖溼地:生態好,鷸鳥來
    12月15日一群反嘴鷸飛抵巢湖半島國家溼地公園圖丨鷸鳥來了!圖丨亮相!反嘴鷸的「空中芭蕾」圖丨溼地,鷸鳥天堂圖丨反嘴鷸飛行時,動作整齊劃一每年冬季都會有大批的鷸鳥飛抵巢湖沿岸各溼地越冬圖丨素有「紅腿美娘子」的黑翅長腳鷸在鷸鳥中算是高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