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首回歸圓明園
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這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2
臺行政部門回應:臺北故宮博物院不存在改名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進行「去中國化」的舉措。據臺媒報導,臺行政機構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回應表示,臺行政部門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
3
這就是「經濟脫鉤」?
臺灣有關部門近日表示由於貨品出口表現太好,將今年經濟增長率預測由1.56%大幅調升到2.54%。對此,蔡英文於11月28日表示這是一組「令人感到興奮的數字」。但出口表現為何如此之好?臺媒形容,蔡英文的興奮背後,藏著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有分析人士拆解了臺灣經濟的精確數據,今年臺灣預測經濟增長率中,來自於出口的貢獻高達93%。而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佔臺灣出口的比重將達到驚人的57.55%。如果不計對大陸出口,臺灣對全球其他各地出口是衰退3.4%。
有網友嘲諷稱,原來這就是蔡英文說的「兩岸經濟脫鉤啊」。
4
香港反對派議員辭職全生效!
全國人大常委會11月11日表決通過關於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後,港府隨即宣布楊嶽橋、郭榮鏗、郭家麒、梁繼昌4人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隨後另15名攬炒派議員竟聲稱放棄承擔議員責任,要和這4人捆綁「鬧辭」,並紛紛遞交辭呈。
反對派議員宣稱「集體辭職」以作威脅,是測試中央和特區政府的底線。但他們低估了中央和特區政府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安全和香港特區整體利益的決心和能力。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發言人11月11日指出,他們的所為註定只是斷送自己政治前途,不會影響香港「一國兩制」前進的步伐。
在15名反對派議員中,有兩人的辭職分別於11月12日及13日生效,其餘13人則於今日(1日)生效,立法會秘書處早上已將他們13人在立會的水牌用黑色膠紙遮蓋。
5
聯合國:未來兩年全球愛滋病防控形勢嚴峻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日前發布報告說,受新冠疫情影響,未來兩年,全球新感染愛滋病病毒人數可能因新冠疫情多出12.3萬至29.3萬,與愛滋病相關的死亡人數可能多出6.9萬至14.8萬。目前全球有3800萬名愛滋病病毒攜帶者,其中1200多萬名攜帶者正等待治療。面對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聯合國呼籲全球團結一致,「沒有一個國家能單憑一己之力戰勝這些大流行病。」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編輯:李言 編審:熊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