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國王娶了英國公主,從開頭看,這可能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可是沒過幾分鐘,就畫風突變。
國王浪蕩玩票,首銀過度……
王后劈腿私人醫生,而且居然生了一個孩子!
這個私人醫生的提案推翻了議會
國王解散議會,組建內閣,有自己和醫生組建新內閣
……
這狗血的劇情,被網友稱為「丹麥版甄嬛傳」。
從它的中文片名就能看出濃鬱的宮廷氣質——《皇室風流史》。
這部電影講的是丹麥王后卡羅琳與國王的私人醫生發生的一段不當戀情,而且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
閒暇之餘,我去維基百科查了一下,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段故事。
電影是從卡羅琳成為丹麥王后說起。卡羅琳出生在英國,婚姻從小就被確定下來。
傳說中他的丈夫是一個熱愛藝術,有著高貴血統的丹麥皇子。
卡羅琳從小就非常期待這段婚姻,還擔心自己是不是配不上對方,他問宮裡的長輩,該怎麼樣才能配得上這位皇子呢,
嬤嬤回答她,如果能讓他第一天就到你的房間睡,你就成功了。
但來到丹麥的第一天,她就對丈夫——國王克裡斯蒂安七世大失所望。
行為非常奇葩,第一晚居然讓她用手……
不僅如此,他還確實有點「藝術細菌」,處處表現出心智很不成熟。
他的繼母瑪麗王后在這個時候就表現出來的雪姨氣質,一心想要篡位,經常在他耳邊煽風點火,讓他嫌棄、冷落卡羅琳。
因此,經歷了國王「例行公事」地寵幸之後,卡羅琳就被打入「冷宮」,她自己也非常反感國王的所作所為。對國王在外邊怎麼瘋玩,她都心死了。
平淡的日子從國王開始出巡歐洲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國王到達德國之後,脾氣變得非常暴躁。
貼身侍衛發現國王居然手銀過度……
無奈之下,在德國招募了一位私人醫生,也就是拔叔飾演的約翰·斯特恩斯。
他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
約翰醫生之所以能引起卡羅琳的注意,主要是通過兩件事。
一個,是卡羅琳從他的書架上找到了盧梭的著作《社會契約論》。
這些宣揚自由和民主的作品,在丹麥是禁書,卡羅琳被加冕時,都沒能成功把它們帶進城堡。
沒想到,約翰竟然在國王的眼皮底下做到了,這讓她對約翰刮目相看。
而且同樣的愛好,讓女人和男人走得更近,他們開始互相欣賞,互相愛慕。
另一件事,是約翰極力建議國王給皇儲接種天花疫苗。
因為當時天花疫情肆虐,未成年的皇儲正是最易感染的人群。
後來,國王聽從建議,接種也十分成功,這讓疼愛孩子的卡羅琳,對約翰更加信任。拿自己的孩子做試驗品,這家人可以說經歷了生死之交……
姑且這樣說吧
在這兩件事之後,卡羅琳和約翰的來往變得更加頻繁,從私下交流盧梭讀後感,發展到舞會上眉目傳情。
兩人在一場舞會中,真正心意相通,走在了一起。
王后甚至給醫生發了小紙條,在後門留了鑰匙,他們真正牽手成了「地下床伴」。
每天晚上都來……
而整天泡在妓院的國王,壓根不知道自己被綠。
影片並沒有停留在皇室風流這一條故事線上,因為當時約翰成為國王的私人醫生,還有另一個目的——幫助兩個被排擠的貴族重回議會。
國王採納了約翰的很多建議,在議會大談改革,推行了很多新政,並因此深得民心。
約翰還幫助兩位受排擠的貴族重回議會核心。
國內的新政,推行的非常快,也激化了利益集團和新政之間的矛盾。
他們野心膨脹。
在目睹國王不問政事、大權都被議會裡的幾個貴族掌控後,他決心要用自己的職權,改變落後的國家。
約翰先是利用國王對自己的信任,鼓勵他把大權奪回;然後又寫好了一整套「改革劇本」,讓國王在議會上「表演」。
就這樣,國王頒布了一系列激進的法律,保障農民權利,打壓貴族的勢力。
約翰也成為了整個城堡裡最有實權和豔福的人。
白天他幫國王處理政事,潛移默化地把啟蒙運動的思想注入議會;
到了晚上,他就變成深情款款的情人,與王后私通,一邊緩解她的苦悶與孤獨,一邊讓她也支持自己的改革。
他已經成了這個皇家,真正的主人。
不僅政治裝在自己腦子裡,連女人也攬入自己懷中。
時間長了,議會的元老們對約翰這個「空降」的德國醫生各種不滿。
他們的反對聲音,到了國王那裡統統失效。
任性的國王一衝動,甚至就地解散議會,成立了自己的內閣,還給約翰升了官。
國王當眾宣布,解散議會,並任命約翰為內閣大臣。重構了整個國家的頂層設計!
之後,在約翰的輔佐下,國王克裡斯蒂安七世一度深得人心,把丹麥變成了當時歐洲的先進國家。
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啟蒙變革。
但由於這一步跨得太大,利益受損的貴族們開始了激烈反抗。
皇后發現了約翰與王后偷情、讓國王當私生女「接盤俠」的秘密,並通過報紙媒體向人民曝出了皇室醜聞。
國王得知自己被綠的真相,當即怒不可遏。
幾次激動的吵鬧之後,約翰承認了一切,並奉勸國王看清形勢,不要被別人利用,變成孤家寡人。
貴族們一看挑撥離間不好使,開始使用暴力,聯合國王的繼母發動政變,控制了國王的人身自由。
他們直接逮捕了約翰,還把卡羅琳和私生女強行送出了城堡。
貴族們表面上答應國王,會在最後關頭赦免約翰,背地裡卻一不做二不休,把他斬首示眾了。
事情發展到這兒,國王的權力已經被徹底架空,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成為了攝政王。
至於卡羅琳,則被趕去了德國生活。
她在去世前,給自己的兩個孩子留下一封信,講出了她在丹麥所經歷的一切。
雖然卡羅琳的結局有些悽慘,但她堅持變革的信念,鼓舞了兒子弗雷德裡克六世。
他在16歲時奪回了王權,並進行廣泛的改革,廢除農奴制,統治丹麥長達55年。
這個故事並非虛構,而是源於真實歷史;
片中的兩條故事線分量相當,約翰試圖用啟蒙運動思想改革丹麥的內容,並沒有因為這段「皇室風流史」而變得狗血。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劇情的推動者始終是約翰和卡羅琳,但國王這個角色也十分搶眼。
表面上看,國王克裡斯蒂安七世是個縱慾無度的昏君,冷落王后、折騰百姓,是個十足的反派;
但實際上,片中對他的刻畫非常立體,時不時就通過對白展現出他身為國王的無奈與孤獨。
比如說,從他把《哈姆雷特》倒背如流就能看出,他其實也希望能給國家帶來變革。
但由於實權被其他貴族掌控,他無計可施,只能依靠任性和昏庸的行徑,去麻醉和偽裝自己。
又比如,國王作為這場皇室醜聞的直接受害者,內心當然也想懲罰綠了自己的約翰。
但他又不得不承認,約翰的到來消解了他此前被貴族環繞的孤獨無助,於是最終,還是站到了約翰這邊。
可以說,國王內心的糾結與複雜是本片的一大看點。飾演他的米克爾·福爾斯加德,也憑藉這部銀幕處女作,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
此外,本片還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約翰在被斬首示眾前,遭到圍觀百姓的辱罵毆打,約翰邊掙扎邊吶喊「我是你們的一員!」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些支持把他送上斷頭臺的,和他想要解救於水火的,正是同一群人。
魯迅先生筆下「人血饅頭」的故事,走到哪裡都閃耀著人性的經典光輝。
雖然時代不同、國家不同,但說的卻是同一件事——無論做何種變革,最先需要改變的就是人們的愚昧和麻木。
所以在我看來,正是這個約翰被斬首前的情節,沒有讓影片淪為「宮廷醜聞片」,反而因此具備了傳記、歷史片的深度。
它能夠代表丹麥被提名為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原因也許正在於此。
其實,這樣題材和水準的影視作品咱們也有,比如2009年的古裝國劇《大秦帝國之裂變》,說的就是商鞅變法的始末。
它雖然是根據同名歷史小說改編,但也做到了尊重史實、質量上乘,足以秒殺各種虛構狗血的宮鬥大戲。
看完別忘了點個讚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