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度下運行20秒:韓國「人造太陽」破世界紀錄

2020-12-26 快科技

說起韓國,大家可能覺得其科技實力不算很強,不過近日,韓國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還打破了世界紀錄。

KSTAR是韓國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或者韓國的「人造太陽」,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

最近,KSTAR在實驗中成功在1億度的高溫下運行了20秒鐘,相比於2019年的8秒鐘延長了足足1.5倍。

更關鍵的是,除了KSTAR,目前還沒有在1億度或更高溫度下能運行10秒以上的核聚變裝置。

KSTAR的目標是到2025年之前,在1億度及以上的溫度,成功運行300秒以上。

而負責KSTAR的韓國聚變能源研究所(KEF),最近也從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分離出來,成為獨立機構,彰顯了韓國在核聚變領域的「野心」。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韓國#人造太陽#核聚變

責任編輯:上方文Q

相關焦點

  • 韓國「人造太陽」破世界紀錄:1億度下運行20秒
    近日,韓國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還打破了世界紀錄。KSTAR是韓國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或者韓國的「人造太陽」,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
  •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人造太陽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目的並不是真正的製造出一個可以掛在天空當中的太陽,而是希望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核聚變,為人類源源不斷的提供新的能量。
  •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1億度運行20秒,是中國的兩倍運行時間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1億度運行20秒,是中國的兩倍運行時間。 11月24日 韓國的人造太陽,在1億攝氏度的溫度下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且運行了整整20秒的時間。
  •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 以1億度的溫度保持了20秒
    【CNMO新聞】12月26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
  • 韓國「人造太陽」創紀錄的在1億攝氏度下運行了20秒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其離子在超過1億度(攝氏溫度)下維持了20秒鐘。最新的測試於2020年11月24日在韓國聚變能研究所(KFE)的KSTAR研究中心進行,它也正在漢城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之間的聯合研究計劃中工作。儘管20秒並不長,但與研究人員團隊在2019年記錄的8秒等離子操作相比,這是一個重大進步。達到1億度以上的離子溫度是2020 KSTAR等離子運動的核聚變的核心條件。
  • 韓國KSTAR 核聚變裝置在 1 億度下運行 20 秒,打破世界紀錄
    IT之家12月26日消息 據微博 @環球科學雜誌社消息,韓國名為 KSTAR 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本月成功在 1 億度下運行 20 秒,打破了目前的世界紀錄。該項目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負責 KSTAR 的是韓國聚變能源研究所(KFE),近日從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分離出來,成為獨立機構。
  • 中國一世界紀錄被打破,韓國「人造太陽」可20秒運行,系中國2倍
    據韓國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12月24日發布消息稱,韓國人造太陽,先進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在上個月的一次實驗中成功地將高溫等離子體約束20秒,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韓國名為 KSTAR 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 1 億度下運行 20 秒...
    打開APP 韓國名為 KSTAR 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 1 億度下運行 20 秒打破世界紀錄 信鴿 發表於 2020-12-27 10:16:02
  • 韓國核聚變裝置在1億℃下運行20秒,打破世界紀錄!還小覷?
    ·核聚變·韓國核聚變裝置在1億℃下運行20秒,打破世界紀錄圖片來源:韓國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KSTAR是韓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它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
  •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技術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近10秒
    等離子體中心的電子溫度在近10秒內首次達到1億攝氏度。「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和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因為它的目標是和太陽一樣進行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因此就有了它的名字。與2018年的第一個1億度溫度相比,這一創新實際上保持了近10秒的1億度溫度,這是東方超環的重大突破。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運行,這可能是永久解決能源問題的黑科技
    近日,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
  • 1億度20秒,韓國核聚變打破我國保持的世界紀錄,技術難關在哪
    11月24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的超導託卡馬克研究中心宣布,他們成功地將高於1億度的等離子體連續運行了20秒。這項舉動打破了由我國東方超環所保持的世界紀錄,此前我們在1億度的高溫下運行了將近10秒。韓國的聚變研究發展迅猛,2018年它們只保持了1.5秒,2019年就已經能保持8秒了,而今年時間再次翻倍。聚變技術在恆星中,巨大的引力為聚變創造了正確的條件,但在地球上,這很難實現。當把氫氣加熱到很高的溫度時,它從氣體變為等離子體。在等離子體中,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彼此分離。
  • 人造太陽高達1億度,是太陽的7倍,地球為何沒有被「燒穿」?
    有沒有想過中國「人造太陽」,運行溫度高達1億攝氏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7倍,那麼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熱量?
  • 63年,中國「人造太陽」顛覆性突破:曾經對我愛搭不理,如今讓你望塵莫及
    」首次達到了1億度的高溫!這段時間一直有人來問我「人造太陽」到底是什麼?2018年我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1億度還有一兆安的等離子電流和1000秒的時間等著我們去挑戰知乎網友王木辛在「如何看待中國「人造太陽」東方超環 EAST 首次實現 1 億度運行?」
  •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投入運行,「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投入運行,「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 川觀新聞12月4日消息,當日下午2點,成都雙流,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核西物院」)的中國換流器指揮控制中心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
  • 用小麥棉花換回破銅爛鐵,科學家怎樣把它建成先進的「人造太陽」
    近日,號稱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半程馬拉松世界紀錄被破,新成績整整快了20秒
    半程馬拉松世界紀錄被破,新成績整整快了20秒 2020年剛剛進入2月,世界田壇的運動員們已有相當好的狀態。瑞典天才杜普蘭蒂斯7天內兩破男子撐杆跳高室內世界紀錄,來自衣索比亞的比爾哈尼21日以1小時04分31秒打破了女子半程馬拉松的世界紀錄。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網友:今天真是個大日子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曾被西方拒之門外的「人造太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有何意義
    中國「人造太陽」項目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展開了「人造太陽」的研究,人們口中所謂的「人造太陽」則是一種以核聚變為基礎的新能源,由於「人造太陽」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國在這一領域中一直在不斷地鑽研,近日,我國的「人造太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 男主1集片酬2億韓元,首播就破《鬼怪》紀錄!韓國又出高分新劇
    最近韓國又出了一部韓劇,雖然在國內反響暫時不是很強烈,但是燃爆了整個韓國啊。第一集播出就開門紅,在首都圈AGB收視率直飈10%,第二集播出後又飆升到11.5%。打破了《鬼怪》首播6.3%的收視紀錄,為tvn創下了新的收視紀錄。在國內的話,口碑還不錯,豆瓣上8.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