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名為 KSTAR 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 1 億度下運行 20 秒...
打開APP 韓國名為 KSTAR 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 1 億度下運行 20 秒打破世界紀錄 信鴿 發表於 2020-12-27 10:16:02
-
韓國核聚變裝置在1億℃下運行20秒,打破世界紀錄!還小覷?
·核聚變·韓國核聚變裝置在1億℃下運行20秒,打破世界紀錄圖片來源:韓國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KSTAR是韓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它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
-
韓國「人造太陽」破世界紀錄:1億度下運行20秒
近日,韓國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還打破了世界紀錄。KSTAR是韓國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或者韓國的「人造太陽」,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
-
1億度下運行20秒:韓國「人造太陽」破世界紀錄
說起韓國,大家可能覺得其科技實力不算很強,不過近日,韓國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還打破了世界紀錄。KSTAR是韓國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或者韓國的「人造太陽」,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
-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1億度運行20秒,是中國的兩倍運行時間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1億度運行20秒,是中國的兩倍運行時間。 11月24日 韓國的人造太陽,在1億攝氏度的溫度下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且運行了整整20秒的時間。
-
1億度20秒,韓國核聚變打破我國保持的世界紀錄,技術難關在哪
11月24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的超導託卡馬克研究中心宣布,他們成功地將高於1億度的等離子體連續運行了20秒。這項舉動打破了由我國東方超環所保持的世界紀錄,此前我們在1億度的高溫下運行了將近10秒。韓國的聚變研究發展迅猛,2018年它們只保持了1.5秒,2019年就已經能保持8秒了,而今年時間再次翻倍。聚變技術在恆星中,巨大的引力為聚變創造了正確的條件,但在地球上,這很難實現。當把氫氣加熱到很高的溫度時,它從氣體變為等離子體。在等離子體中,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彼此分離。
-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人造太陽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目的並不是真正的製造出一個可以掛在天空當中的太陽,而是希望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核聚變,為人類源源不斷的提供新的能量。
-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 以1億度的溫度保持了20秒
【CNMO新聞】12月26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
-
中國一世界紀錄被打破,韓國「人造太陽」可20秒運行,系中國2倍
據韓國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12月24日發布消息稱,韓國人造太陽,先進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在上個月的一次實驗中成功地將高溫等離子體約束20秒,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韓國「人造太陽」創紀錄的在1億攝氏度下運行了20秒
大多數技術創造者會認為進行為時數秒的測試令人失望,但這在聚變能源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其離子在超過1億度(攝氏溫度)下維持了20秒鐘。
-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技術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近10秒
等離子體中心的電子溫度在近10秒內首次達到1億攝氏度。「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和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因為它的目標是和太陽一樣進行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因此就有了它的名字。與2018年的第一個1億度溫度相比,這一創新實際上保持了近10秒的1億度溫度,這是東方超環的重大突破。
-
新一代「人造太陽」反超美國,中國會不會率先實現可控核聚變?
直到1954年,蘇聯科學家做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託卡馬克裝置,即T-1。情況才有所改善。到1968年,T-3的等離子體成功超過了一千萬度後,世界各國才開始跟進,之後託卡馬克裝置就成為磁力約束可控核聚變的主流技術路徑。(託卡馬克裝置圖)從圖中大概可以了解託卡馬克裝置工作的原理:粉色的就是氘和氚的帶電等離子體氣體 。
-
用核聚變拯救人類能源危機,中國是希望之光嗎?
氫的同位素氘和氚是最常見的核聚變原料,他們的混合氣體必須在超過一億度的高溫下,才能使原子核和電子分開,處於這種狀態的物質稱為「等離子體」;在足夠的高壓下,原子核才能克服相斥的力,大規模核聚變才會發生。說簡單點,這個裝置周圍有一圈電流環,通電後產生強大的磁場,磁場將超高溫狀態下的等離子體圍在中間,但是不會與裝置接觸,這樣就不會燒毀裝置。▲蘇聯的第一個託卡馬克——T-1。但那是在冷戰時期,西方世界主導的核聚變研究,沒有人瞧得上蘇聯的研究成果,因此很長時間沒人相信。但蘇聯不管,一直繼續著自己的研究。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運行,這可能是永久解決能源問題的黑科技
近日,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
-
英國核聚變反應堆由「甜甜圈」變身「去核蘋果」,究竟改進...
位於牛津郡Culham的名為MAST Upgrade的機器裝置已經證實了其所有組件可以協同工作,並將氫氣加熱成等離子體。這一機器是正在運轉的核聚變反應堆的基本組成部分。 核聚變的原理是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
-
...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 解讀「人造太陽」和核聚變的奧秘
中國之聲獨家專訪了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的核心溫度大概在1500萬℃—2000萬℃,而地球上的金屬材料在1000℃左右就會融化。鍾武律介紹,中國的「人造太陽」所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建一個能夠承受住1億℃,甚至超過2億℃高溫的裝置。他說:「太陽到目前為止估計已經燃燒了大約50億年。
-
星際爭霸裡槍兵動力戰甲中的核聚變發動機是如何解決散熱問題的?
冷核聚變發動機或許有一些讀者了解過星際爭霸遊戲背景的話就會說到,動力戰甲的核聚變發動機使用的是冷核聚變的原理,因此他的散熱不成問題。的確在我們的現實世界當中,冷核聚變技術風靡過一段時間,在1989年化學家弗萊施曼和龐斯他們在常溫常壓下用鈀電極來電解重水,偵測到了異常的能量發生反應,因此他們就對外宣布發現了冷核聚變。
-
六天,逆轉中國核聚變命運,美國也無能封鎖!
作為標誌性舉動,裡根與戈巴契夫在日內瓦峰會上倡議,由美、蘇、日本以及歐共體共同啟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準備在2010年建成。但這個象徵和平的合作計劃,一開始就充滿了爾虞我詐,為此後的風波埋下地雷。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必須使燃料變成超過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這比太陽核心溫度高5倍多。
-
世界最大核聚裝置造出氫等離子體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技術評論》雜誌網站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3日開啟了迄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設備「螺旋石7-X」。該設備首次製造出氫等離子體,向實現受控核聚變邁出重要一步。
-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投入運行,「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投入運行,「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 川觀新聞12月4日消息,當日下午2點,成都雙流,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核西物院」)的中國換流器指揮控制中心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