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算》是一部開創性的作品,如果大隱者沒有記錯,這是第一部正式將日本內部的派系矛盾搬到諜戰劇裡的作品。
以往的諜戰劇,抗日劇,有提到過,但都是蜻蜓點水。而《勝算》,將日本內部的派系鬥爭進行了放大和還原。
讓觀眾們知道,日本人根本不是鐵板一塊,不都是窮兇極惡的面譜化嘴臉。有怕死的,有貪財的,有搶攻的,有使壞的。
本篇文章,大隱者就來講講,電視劇的背後,有哪些真實。
日本的明治天皇之所以能夠開展明治維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倒幕運動」,讓幕府還政於天皇。而當時倒幕運動的主力就是日本的兩大強藩:長州藩和薩摩藩。
明治維新之前,薩摩藩就是倒幕運動的策源地,仁人志士輩出。維新後,薩摩藩掌握了海軍,與長州藩並稱為「長州的陸軍,薩摩的海軍」。名人輩出,盛極一時。最早的舊日本海軍幾乎都是薩摩藩的人。無論是甲午戰爭還是日俄戰爭,海軍三巨頭(海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部長,聯合艦隊司令)都是薩摩人。
江戶幕府末期長州藩的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陰提出「一君萬民論」,主張天皇之下萬民平等。其門下湧現許多日本明治維新的志士和軍國主義擴張的推進者,著名的首相伊藤博文就出自長州藩。
以上就是長州藩和薩摩藩在二戰時日本軍隊中的根基來源,也就演化成了日本海軍和陸軍的矛盾,據說連武器的螺絲都不通用。
堅持北上進軍蘇聯的就是陸軍,南下太平洋的就是海軍,這就是《勝算》中成田將軍堅持北上的背景。
為什麼越無知,越執拗?因為讀的少,看的少,所以堅信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
比如這部《勝算》,為什麼一些人不喜歡?因為在他們的眼裡,這樣的劇太乏味了,節奏太慢了。
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們沒有品到其中的滋味,比如日本軍部的歷史導致的內部派系鬥爭。
這個段落是寫給年輕讀者的。職場裡,生活中,遇事先不要下定論,因為你的知識儲備可能只是很少的一點點。
進了大公司,你會對人際複雜感到不適應,接著會產生疑問,這個公司沒前途,這不是我心目中的公司。
只有看的多了,你才會有一顆平常心,說的高大上一些:就是正確認識客觀規律。
福原和川入,兩個老狐狸。誰比誰差?玩弄下屬都是遊刃有餘。但一旦福原遇到川入,就處處被動,為什麼?位置低,官大一級壓死人。
所以,如果你身在職場,與其去講道理,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能力上,放在工作上,等到你進了上層,許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福原能力一點不比川入長官低,輸就輸在了,川入是規則的解讀者,任你是孫悟空,左跳右跳,最終那如來神掌還是能壓住你。
不愛錢你還不愛色嗎?
不愛色你還不愛書嗎?
不愛書你還不愛酒嗎?
不愛酒你還不愛家嗎?
是人,就有所好。是人,總有心動的時候。
你是不是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你的上級都是喜怒不形於色,對誰也沒有什麼真感情?
上面的幾句話,就是對這個疑問的答案。人心是最難測的東西,所以你再表忠心,在你上級眼裡,不過是一時一地可以利用罷了。來了新的誘惑,你瞬間就會離開。
領導失勢了,你會離開,領導得勢時,你不會離開,僅此而已。
所以你的上級都愛權,因為有權,你才會愛你的上級,恭敬你的上級。權力就是你上級的花容月貌,有了它,你就會對你的上級像對初戀一樣百依百順。
推薦大家有時間品味一下《勝算》裡面的複雜的人際關係。狡猾的方廳長如何利用對川入長官的夫人外交,來施壓福原;福原如何利用信息不對稱,策反孫喜遠,讓你裡外不是人;川入和福原的對話,實踐性很強,看川入如何正大光明的把燙手的山芋扔給福原。
如果你身在職場,你也可以品味不同部門之間的矛盾。比如保安局和軍方,一對永恆的矛盾部門。如果你是衝在一線的員工,就會受到財務部門、法務部門、人事部門等各個部門的掣肘,你會憤怒,一群不幹正事的傢伙,就知道給我使絆子。
但你反思你自己,你就是那成田將軍,如果你衝在一線不想做事的時候,只想自己發財的時候,如果沒有這麼多監督的部門,誰還管的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