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問:同為正處實職,縣長與地市政府部門的局長們相比,誰更有發展前途?這個問題其實有點意思,如果是提任副市長,絕對是市直局長們機會更大,但從仕途長遠發展來看,又是縣長更有前途。為何這麼說呢?
就行政級別而言,縣長與市直局長們級別相同,都是正處實職幹部,任職滿三年,就符合提任副廳級領導職務的任職年限要求,這方面並無區別。
從手握實權來看,縣長主管縣政府全面工作,在本地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事務上具有很大話語權,而市直局長們作為全市本領域的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管轄事務比縣長少,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卻手握重權,很多時候縣長也得找上門來尋求支持。所以,這個方面也難分高低,只能說各有優勢和短板。
但就提拔晉升和仕途發展來說,情況就較為複雜了。例如,市直局長們直接升任副市長的機會就遠比縣長要大,不管是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實權要害部門的主官,還是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局等相對沒那麼強勢部門的正職,直接升任副市長的都屢見不鮮。而由縣長直接提任副市長几乎不大可能,現實中也極為少見。
可從長遠來看,縣長的仕途發展又普遍要比多數市直局長更好。原因有兩點:一是縣長接任縣委書記是大概率事情,縣委書記幹滿一屆後,既可一步到位升任市委常委,也可提任副市長,顯然比市直局長更有發展前途。
二是基層黨政主官經歷的加持,主政一地,對幹部能力素質的考驗和成長成才的歷練都非市直局長可比擬,在當前組織上越來越重用具有基層黨政主官經歷幹部的鮮明用人導向下,具有縣長、縣委書記任職經歷的幹部,仕途發展不可限量。
講個真實的事例。有個年輕縣長能力挺強、表現也好,頗受常務副市長的青睞和賞識,市領導有意調他去當市財政局局長。按理說,市財政局絕對是實權部門,財政局長更有「財神爺」之稱,由縣長平調市財政局長並不吃虧,市財政局長在本市體制內的地位和影響力都遠超過縣長。
但讓人意外的是,縣長卻婉言謝絕了市領導的好意。當時大家都想不通,尤其是當兩年後,縣長只是轉任為縣委書記,而接任市財政局長的那個領導卻直接升任了副市長,不少人都認為縣長當初的選擇不智,竟錯失了升任副市長的良機,甚至還有人把縣長的錯誤抉擇當成了茶餘飯後的笑談。
然而,沒過幾年,熱衷看縣長笑話的人卻被啪啪打臉。縣長轉任縣委書記還不滿五年,就因為自身能力過硬、工作表現突出又具有年紀輕、學歷高的優勢,而被省委領導看中,直接提任為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比那個由市財政局長升任副市長的領導還先一步入常,實現了仕途升遷上的「彎道超車」。
到了這時,大家才醒悟過來,當年的縣長根本不是缺乏政治智慧做出了錯誤選擇,而是目光遠大的明智之舉。
歡迎關注職場李論,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