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小喬的美食美客」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是不是就在最近這段時間,會突然發現久違的地攤在有些街道上出現了?沒錯,現在不僅僅是小城市,即使是像西安、濟南這樣的大城市,在很多地方已經允許部分地段擺地攤了。除了白天允許擺地攤之外,晚上也出現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夜市。
對於地攤或者夜市,年輕人不了解,但是對於年齡稍長的人來說,那種感覺可是既熟悉又親切的。要說地攤和夜市在城市的消失,最少也得有10多年甚至是20年了。當時的小商小販,白天可以在街道上擺攤賣瓜果蔬菜,晚上可以擺攤賣小吃,場面非常熱鬧。
特別是夜市裡的各種小攤位,裡面有各種飯館裡吃不到小吃,豆腐腦、炸果子、小籠包、烤串、涼皮、各種時令小炒,可當宵夜,還可以喝上兩杯涼扎啤,隔三差五地逛一下夜市,簡直是一種享受。很多地方允許擺攤了,當年夜市裡的小吃、擼串、扎啤,還能回來嗎?
夜市小攤的小吃多、價格實惠,這是夜市最大的特點。但凡大家能叫上名來的主流小吃,各種小籠蒸包、油炸食物、燒烤、羊雜、牛雜、各種麵食、蛋炒飯,在夜市裡都能見到,我還記得當年有段時間,天天就喜歡到夜市裡去喝上一粥、吃上兩油條,這個平時只能算得上早點的東西,在夜市裡都有賣,是不是很有意思?
另外,大部分人去夜市消費,都喜歡喝點小酒,特別是在天熱的時候喝點涼扎啤。地攤上的小菜隨便點,價格肯定要比飯店便宜很多,關鍵是小菜多啊,自己所在的攤位上沒有的,走兩步就可以到臨近的攤位上去買,確實很方便,這個也是飯店比不了的。
上面說的是位置比較固定的夜市,其實當年允許擺攤的時候,路邊賣小吃、炒菜的攤位隨處可見,有的甚至就在小區外面,正式一點的就搭個棚子,簡單的直接就是幾張桌子、幾把凳子,想吃了幾分鐘就能趕到,坐下就吃。並且小攤上各種小炒的味道,是飯店比不了的。
關於地攤的消失和重新恢復,大家的看法基本上就是兩種。一種看法是地攤不該再出現,地攤經濟本就是屬於一種被淘汰的經營模式,太過於落後。另外,也有人認為地攤的存在會影響交通,並且會非常影響市容,看到鬧哄哄的地攤就會感到心煩。有這種看法的人,並不在少數。
其實關於這一塊,只要一不佔道,二不擾民,三不髒亂,基本上問題不大。在趕地攤的時候,如果買的人注意一下,賣的人多收拾一下,把衛生條件控制好,攤主走的時候把自己的攤位收拾乾淨,並不是難事。買家、賣家都注意一下,搞好衛生的同時不大聲喧鬧,對所有人都好。
另一種看法就是,地攤早就應該被恢復了。很多網友的看法是,有了地攤的生活,才是有煙火氣、有人氣的生活,而沒有地攤的生活,是一種假精緻的生活,缺少了真正的紅塵氣息。
地攤,本就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消費模式,方便、便宜、食物新鮮,應該大力提倡和發展。熱鬧的地攤,總比冷清的路上停滿了車子強。有了地攤的生活才叫生活,老百姓不需要高大上的生活環境,只需要普通和諧的生活。另外,允許擺地攤,能增加很多普通家庭的收入,這是最重要的。濟南允許擺攤的第一天,400戶攤主早早起來,趕去指定地點,場面壯觀,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