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元製作成本,專業化團隊操刀,《奪命劍》項目在業界頗受關注。截至8月4日,《奪命劍》系列視頻點擊量接近5000萬,上下兩部分獲當周全網網絡電影正片點擊量的第一和第三。
記者見到《奪命劍》系列作品的出品人、北京袋鼠部落影業(以下簡稱「袋鼠影業」)CEO徐敏,是在《奪命劍之風雲再起》下部《奪命劍之喋血江湖》上線後的第三天。彼時,《奪命劍》上下兩部作品專輯在騰訊視頻點擊量已突破4000萬元。對於這一成績,徐敏表示還算滿意,但也在意料之中。截至8月4日,《奪命劍》系列視頻點擊量接近5000萬(根據騰訊視頻公開數據),上下兩部分獲當周全網網絡電影正片點擊量的第一和第三。
去年,袋鼠影業投資了4部網絡電影和1部網絡劇,《奪命劍》是其中首部面世的作品。今年以來,網絡電影的數據表現讓徐敏感到欣喜——「三大視頻網站先後出現分帳超過4500萬元的網絡電影,相當於院線市場1.5億元的票房當量。」快速擴容的市場體量,也對網絡電影的製作水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800萬元製作成本,專業化團隊操刀,《奪命劍》項目在業界頗受關注。徐敏告訴《綜藝報》,籌備之初,她和她的團隊並不認為《奪命劍》會是一個爆款,它更多是一次嘗試,是在行業製作升級背景下的一次探索。
以八大高手相繼死於自己的絕世武功為切入點,《奪命劍》講述了京師六扇門的捕快段小峰揭開江湖塵封二十年秘密的故事,他的生活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奪命劍》製片人馬巍和導演張萌帶著這個項目找到徐敏時,故事創意打動了徐敏。「《奪命劍》首先是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武俠故事,它包裹著懸疑的外衣,而我最看重的是張萌和馬巍呈現給我的視覺概念。」用張萌和馬巍的話說,《奪命劍》的故事是武俠世界中的「英雄聯盟」。在國內觀眾的腦海中,第一時間湧現的武俠人物可能大多出自金庸、古龍筆下,而《奪命劍》試圖通過懸疑和特效元素的疊加,讓武俠人物和江湖故事出新。八大高手各有奇招,他們的絕世武功都是通過特效實現的,他們就像漫威宇宙中的鋼鐵俠、綠巨人、美國隊長等。在徐敏看來,這一設定與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在網生內容上的訴求是有契合點的。
《奪命劍》製作班底大多來自學院派。導演張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在《奪命劍》之後,他接拍了超級IP改編的網劇《大主宰》。攝影指導範超是今年FIRST電影節開幕影片《大象席地而坐》的攝影師,他和張萌是師兄弟。影片的製片主任、美術指導等大部分製作團隊成員也同樣來自北京電影學院。
在影片的製作與籌備上,主創團隊耗費了大量心血。據悉,不包括劇本開發,《奪命劍》的前期籌備花了兩個多月;之後,劇組一百多人在都勻影視基地拍攝30餘天,電影中出現的很多場景均為重新搭建;後期製作上,影片用了約6個月的時間,做了400多個CG特效鏡頭。用馬巍的話說,《奪命劍》摸到了目前網絡電影製作的天花板——不是單純預算的多寡,而是劇本和畫面精雕細琢的程度。這種精細程度,反映在成片效果上最為直觀。無論是畫面、光線、鏡頭調度還是氛圍渲染等,《奪命劍》的質感更接近院線大片。
但讓主創團隊鬱悶的是,由於手機端觀看文件的大小限制帶來的色差呈現問題,很多光影效果在手機上完全看不出來。這些實打實花錢的地方,卻不能帶給手機端觀眾更好的視覺享受。
特效呈現方面,主創團隊表示也留有遺憾。項目籌備之初,當徐敏看到導演張萌呈現的特效概念時,她非常意外,「導演找了很多素材用來呈現片中的特效和構想,不僅考慮到呈現的效果,還考慮到可執行性,非常難得。」好的特效需要時間和金錢的堆積,而受制於製作體量,《奪命劍》最終呈現的特效是個折中的結果。
品質升級是近年來網絡電影發展的一大趨勢,三大視頻網站也都在追求院線效果的網絡電影。因此,在籌備初期,袋鼠影業和主創團隊都將製作的精良程度視為該項目的一大亮點。上線後,徐敏依舊認為影片在置景、美術等方面的投入沒有錯,「這是一個硬成本,是主創團隊創作誠意的基本展現,」但徐敏認識到,「製作是吸引觀眾的必要非充分條件,要讓他們為你的片子買單,第一核心仍是故事和人物。」
以段小峰逐步揭開江湖謎案為線索,《奪命劍》的內核是一個少年英雄成長的故事。通過上下兩部作品,影片構建了一個龐大的世界觀。在這個世界觀內,《奪命劍》呈現出形形色色的武俠人物,線索紛繁,敘事難度很高。而披著懸疑和武俠外衣,主創團隊在創作中加入了很多風格化、個人化的表達。導演張萌表示,他要通過《奪命劍》呈現給年輕觀眾一個更豐饒,更不一樣的「江湖」。
前5分鐘能否讓觀眾入戲,對網絡電影來說尤其關鍵,因為按照目前大部分平臺的分帳政策,這5分鐘涉及分帳核心。視頻網站的每個收費內容產品,幾乎都有5分鐘左右的試看時間,這短短的5分鐘是促成用戶付費轉換的關鍵。「網生內容一定要面對這種挑戰,因為和院線電影這樣先購票後觀看的產品不同,網絡用戶可以隨時退出,這其實要求網絡劇和網絡電影在節奏和講故事的能力上更突出一些。」徐敏說道。
工科畢業的徐敏卻做了5年的電影產業記者,對於影視行業有基本認知。離開記者崗位後,徐敏進入了金融行業,做了七年金融交易相關的工作。後來,她念完FMBA(金融財務工商管理碩士),又重回影視行業。徐敏介紹,袋鼠影業最初只是想做一家投資型的製片公司,主要負責項目的投資與宣發。後來徐敏發現,這個行業最不可控的環節在於製作,因此袋鼠影業將業務延伸到前期開發和製作,公司出品的所有項目基本要求全鏈條參與其中。「我們原來想開超市,但最後發現需要種田。」徐敏說。
工科出身加上金融行業的從業背景,讓徐敏對內容生產有另一種角度的思考,「我們對網際網路產品比較感興趣,因此會從用戶、宣發、預算控制等不同維度觀察、評估一個影視項目。」袋鼠影業內部有一個投資決策委員會,每個投資決策,都會通過這個委員會產生。像《奪命劍》這樣的項目能否獲得投資,有幾個核心考察要點:財務回收問題,盈利、持平、虧本的可能性比重,預算分布範圍,以及題材、目標用戶等。
《奪命劍》之外,袋鼠影業今年還將有3個網絡電影項目在騰訊上線,其中既有運動題材的青春故事,也有日漫風格的喜劇。在徐敏看來,一個項目能否成功,一在於創意、故事與人物;二在於團隊對創作的把控能力,層層創作過程要給故事加分而非減分;三在於項目執行的完成度,剩下還需要一點點運氣。「爆款的誕生有偶發性,對於影視製片公司來說,內容生產最重要的是性價比,而非產量。」
探秘鄭曉龍、侯鴻亮、劉江等熱劇團隊是怎樣煉成的 | 特別策劃
首導玄幻武俠 《武動乾坤》 張黎「不向原著粉妥協」|對話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