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只是難捨那個能打的成龍,還是他的電影真的開始不溫不火

2020-08-29 不靠譜較瘦

《十二生肖》之後,成龍把轉型放在第一位,除了《功夫瑜伽》有他一貫的跨國動作,飛車特技,其他多少都有轉型之意。

《警察故事2013》是室內劇式的懸疑警匪;

《天將雄師》是古裝寫實戰爭片,格調比《大兵小將》更嚴肅悲情;

鐵道飛虎》是手撕鬼子的抗日神片;

《英倫對決》是政治懸疑片(片中的英國和愛爾蘭背景很多內地觀眾都看不懂);

《機器之血》和《神探蒲松齡》直接玩科幻和奇幻,讓人想起02~03年成龍拍的《燕尾服》和《飛龍再生》,當然這四部都沒成功,但成龍隔了十幾年還想拍,除了轉型,也是不甘心吧;

至於《絕地逃亡》,只能當「泰囧」那樣的公路喜劇去看,而不是《十二生肖》和《功夫瑜伽》這樣的動作大片——誰能想到當年拍得出《虎膽龍威2》和《絕嶺雄風》的雷尼哈林墮落至此?

好不好看,爛不爛片全在個人觀點,但我們必須承認:成龍沒有賣弄情懷,沒有自炒冷飯,沒有「翻拍」或是「續集」。

有人說成龍《十二生肖》後票房就不復以往了,從單片來說,確實無法否認,不過有個現象或許能留意一下:

2016年7月21日,《絕地逃亡》上映,票房8.8億人民幣;2016年12月23日,《鐵道飛虎》上映,票房7億人民幣;2017年1月28日,《功夫瑜伽》上映,票房17.5億人民幣。

有何特點?一個63歲的動作演員,半年裡上映三部主演電影的頻率,光國內就累計了33億人民幣票房,直到今年,華人明星能找到第二位嗎?

要說號召力,這其實並不比當紅中生2、30億的等級要弱——畢竟,現在內地最火的吳京、徐崢、黃渤、王寶強、沈騰等,真正在電影市場建立獨當一面的號召力,嚴格來說都是從2012年(即《泰囧》上映)為分水嶺的,到現在不足7年,而2012年,成龍已經紅了34年了,如果說現在他的反響是「不慍不火」,那應該說是誇他而不是黑他,試問哪個活著的華人明星,能像他這樣從1978年紅到2019年的?或許只有改革開放才能一比吧?

其實,《十二生肖》之前成龍也在轉型,而且還出了兩部口碑不錯的作品,就是2009年的《新宿事件》和2010年的《大兵小將》,兩部戲都悲劇收場,更反轉成龍過往銀幕角色「不能死」的慣例,甚至不像以前那樣搏命,而是幾乎「不能打」的角色。

所以看《新宿事件》「鐵頭」被追殺時,我們才發現,成龍也能如此無助和絕望,除了過往的玩命特技,這也是我們對他角色命運「揪心」的時刻。

當《大兵小將》裡小兵被亂箭射死,我們也明白成龍電影有發自內心的家國情懷與格局,所以也會被這樣的成龍感動。

對了,有人說成龍是為國內市場和票房才「愛國」的,但不妨看看《龍少爺》的劇情和臺詞:

《龍少爺》拍於1981年(1982年春節上映),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前途的談判都還沒開始,但成龍已在電影裡傳達「保護國寶」的主題,更成為跟反派決戰的一大動力。所以比起其他功夫喜劇,成龍多少給這題材增添了一些深度,即便後來的《神話》,也是這個主題的延續,可見成龍確有愛國之心。

其實《龍少爺》對成龍而言也算「轉型」,尤其片中一場長達8分鐘的「背古詩詞」,在歷來香港功夫喜劇裡都是難得一見的純文戲,同時表現成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

這種《陋室銘》梗都能想出來,至少看出成龍當時已不想做一個只靠沒腦亂打的武夫:

至於「搶包山」和「踢毽子」兩場,成龍把源於中國的傳統運動項目跟動作身手結合,加上比賽前還唱嶽飛的《滿江紅》,《龍少爺》可謂當時難得擁有「民族自信」的功夫喜劇,境界不亞於現在的「主旋律」。

回到剛才,《新宿事件》和《大兵小將》雖然質量不俗,但票房都不算太高,因為觀眾還是下意識喜歡看成龍的動作大片,所以別說《十二生肖》,《功夫瑜伽》再怎麼說爛,都內地賣了17.5億人民幣,因為這是成龍的「標配」。但問題是,成龍從2010年以來,這樣的片子真的太少...

所以,不少觀眾就留下了成龍電影「不不火」的印象,一個直觀原因就在於:我們想看成龍拳打腳踢,搏命飛車,跳樓跳海啊!可我剛舉例那幾部片,有嗎?

尤其《神探蒲松齡》,動作明星飛天遁地,施法捉妖,連成龍電影一貫的實景都沒有,全都用綠幕布景和特效鏡頭代替,何況半部戲還在講阮經天和鍾楚曦的愛情,這還是我們所認為的「成龍電影」嗎?誰想看成龍不打活人,跟一些特效妖怪演對手戲(關鍵妖怪還做得很醜)啊?

所以,到頭來只是成龍還有沒有時裝動作戲看?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慍不火」一段時期,但他接下來的作品是《狂怒沙暴》和《急先鋒》,一部是軍事動作片(講中國安保小隊前往中東拯救工人同胞),一部是跟老搭檔唐季禮合作的(就算不說《功夫瑜伽》,《超級警察》、《紅番區》、《簡單任務》、《神話》這些也值得信任)——到頭來,成龍即使已65歲高齡,不想「不慍不火」,也還是要繼續拍這些時裝動作大片,保住自己最後的招牌。

而我們會期待嗎?至少會比那些「轉型片」都期待更多,因為我們的潛意識裡,成龍拍時裝動作就是一種「定心丸」,起碼,我們會覺得同樣花50塊票錢,看成龍法術捉妖比扔水裡還鬧心,但看他拳打腳踢不那麼心疼。

換句話說,成龍從《醉拳》到《師弟出馬》,從《龍少爺》到《A計劃》,從《警察故事》到《龍兄虎弟》,從《飛鷹計劃》到《超級警察》,到《醉拳2》到《紅番區》,從《一個好人》到《我是誰》那20年,誰敢說他「不慍不火」?從兩岸三地到全亞洲到西方文化,活著的華人明星裡,真的只有這一位在巔峰期做到了「席捲」,為什麼?

那時他能從幾層高的鐘樓摔下來,能抱著通電的燈柱從六層樓滑下來,能摔破了頭骨還能大命不死,能掛著直升機在吉隆坡上空飛半天,能整個人被踢進火堆裡一鏡直落,能從這邊天台凌空跳到對面陽臺,能摔斷了腳被氣墊船壓過還能起來繼續打,能比《戰狼2》早20多年演水下打戲,還要飛雪山和鬥鯊魚,甚至能從幾十層高的樓上斜滑下去...

當年,你能說你沒為此激動過嗎?

何況,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其實都願意給我看成龍的電影,因為他的片子老少皆宜,打戲不血腥殘暴,沒有下流橋段和屎尿屁,打的同時還有很多笑點,還能看到很多外國的風土人情,加上三觀很正,至少不會擔心孩子學壞或看著尷尬。

所以,以前成龍的電影最火就是春節檔,過年時期,兩岸三地觀眾都會拖家帶口去看成龍,這就是為什麼《紅番區》和《簡單任務》能成為電影史上第一和第二部同時拿到中港臺華語票房年冠的原因。

事實上,香港第一次有春節上映的影片打破票房紀錄,就是從成龍的《師弟出馬》開始。

但還是那句,那是能打能摔時候的成龍,也是我們潛意識裡最想看的成龍。

所以,《十二生肖》內地12月20日上映時,不僅前有獨霸了一周票房的《泰囧》,同日還有《大上海》和《血滴子》搶排片;作為出品和發行的華誼,之前也遭遇《1942》的滑鐵盧,不得不請成龍讓出一周時間,給《1942》再拿點票房。還有,《十二生肖》上映那天並非任何大小假期,而是周四這樣一個連「雙12」都蹭不上的工作日。

換句話說,如果《十二生肖》按1年前定檔的「雙12」上映,在同期沒有對手的情況下(《泰囧》是因為《十二生肖》延後才提前到雙12公映,所以業內都說華誼成全了光線),就憑動作+喜劇大片的身份,能爆到多少?

結果《十二生肖》也拿到8.8億的票房,何況這部戲在東南亞主要的票房市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除了泰國,全部打破了當地的華語片票房紀錄,連中東幾個國家也同樣破華語紀錄,甚至俄羅斯,票房也高達943萬美元,把當地華語紀錄提升了13倍——無獨有偶,之前紀錄也是成龍的《飛龍再生》(72萬美元)...

這可是一位接近60歲的動作明星的票房成績,直到現在,你還能找出第二位嗎?即使不是動作明星,相信也很難達到了。

2017年,成龍靠「爛片」《功夫瑜伽》,成為這10年來唯一一部東南亞票房超過2000萬刀的華語片,還破了三個國家的華語票房紀錄。這時,成龍已經63歲了。

據統計,2010年到2019年,華語片純海外(不算內地)票房最高的兩部,就是成龍的《十二生肖》和《功夫瑜伽》,分別是4600萬美元和3600萬美元;

而這十年來由華人男星主演,北美票房最高的兩部戲,也是成龍的《功夫夢》(1.67億美元)和《英倫對決》(3500萬美元)——至於女星,你覺得北美觀眾看《巨齒鯊》是衝著鯊魚和郭達,還是衝著李冰冰去看的?你覺得北美觀眾看《長城》是衝著馬特達蒙,還是衝著大甜甜去看的?

所以,成龍並非「不慍不火」,只是他越來越少去拍他擅長的題材了(因為打不動),「轉型」又普遍不太成功,口碑最好的《英倫對決》在內地也不是高票房作品,留下這樣的印象並不奇怪。

但成龍何曾壓力不大?

事實上,他早年的轉型更辛苦:1985年,成龍一口氣在香港上映了5部戲,並統領香港年度票房前四,可最後一部《龍的心》,票房剛過2000萬,比《警察故事》,《夏日福星》和打破紀錄的《福星高照》,都差的挺遠。

人次亦然,《福》250萬人次,《夏》234萬人次,《警》215萬人次,《龍的心》只有168萬人次。

就因為戲裡成龍的表演偏文藝和嚴肅了,而且「哭哭啼啼」的(連洪金寶都沒打戲演弱智),觀眾怎麼會看動作明星這麼「慘」呢?

20年後,《新警察故事》也出現了類似的人物設定,但成龍還是想轉型啊。

你又怎麼否認,這兩部是成龍早期和中期電影裡,兩部文戲表演極佳之作。《龍的心》這一段情緒爆發的表演,將弟弟對弱智哥哥又愛又恨的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真不是隨便找個演員就能演出來的:

都說動作明星的表演是「外放」「誇張」的,但《龍的心》裡成龍只用兩個無聲的內斂表情,就把對兄長的愧疚和牽掛都演了出來,誰說他演技不好?

《新警察故事》目睹同僚集體被殺,那種發自內心的悲痛和絕望,表演難度不亞於《英倫對決》。多數電影裡,成龍演的都是「流血不流淚」的硬漢英雄,但他卻在這兩部戲裡放下傳統招牌,不能不說他對「轉型」非常渴求:

1989年,成龍想把《奇蹟》拍成純文藝片,不僅精心考究攝影鏡頭和場面布景,還從國外買了很多道具回來布置。

結果,嘉禾看成龍為此得花上6900萬港幣的成本(現在華語片在香港最高票房還沒達到這個數字,何況30年前),堅持讓他加入動作戲,否則不能投資,最終成龍只能妥協,拍了兩場打戲。

但如果你看《奇蹟》,可以留意幾場文戲:夜總會裝修排練的長鏡頭,全長1分鐘,但鏡頭走位難度不低,看出沒少NG;梅豔芳從酒店門口一路走到陽臺的長鏡頭(拍了17個小時,讓梅豔芳來回走了84次);歸亞蕾酒店跪求信件,最後暈倒路邊;吳耀漢和呂方在警察局辦公室的一大段,都看出成龍作為導演,對文戲的把控非常專業。

個人尤其喜歡第三場,笑點、臺詞、默契和節奏都非常出彩,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最終《奇蹟》全球票房2000萬美元,嘉禾並沒賺到什麼錢,自此就更不願意成龍自導自演一些轉型電影了。

93年和99年,成龍又拍了兩部「轉型作」《重案組》和《玻璃樽》,前者讓他成為金馬史上首位蟬聯影帝,後者還是99年華語片全球票房冠軍。

但問題在於,作為大本營香港,這兩部戲的票房只有2744和2754萬港幣,是成龍90年代唯二香港票房沒上3000萬港幣的作品——這也是所謂的「不慍不火」。

那10年,成龍香港票房最高的兩部戲,可是5752萬港幣的《簡單任務》,以及5691萬港幣的《紅番區》啊,對比一下?

先拿《重案組》來說,我們記憶裡真習慣表情如此沉重+喪+狠的成龍嗎?即使演的好。

他能怎麼選?只能繼續拍他擅長的題材,可到了今天,招牌又輸給了年齡,他又能怎麼選?只能更多拍一些「轉型作」,可出來的成績不行,所以後面兩部時裝動作片,其實只是把他曾經的走向再循環一遍....

但對於他的理念,個人還是佩服的。就拿《玻璃樽》來說,其實成龍20年前就很有意地在電影裡宣揚環保理念:

更重要的是,前一年(1998年)成龍的西片《尖峰時刻》在北美票房已經高達1.41億美元(年度票房第七),全球票房2.4億美元,如果說他「圈錢」,他完全可以待在當地賺美金,何必拍一部票房可能還沒他片酬分紅高的港片?

因為他在救市。

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市道被盜版光碟、片花退潮、臺灣和東南亞市場失守連帶亞洲金融風暴打進谷底,而且絕境之下人才外流,除了成龍,演員如周潤發李連杰楊紫瓊,導演如吳宇森徐克于仁泰林嶺東等,都去了好萊塢發展,所以「沒有香港電影」的憂慮,其實20幾年前就爆發了。

可也唯有成龍,在好萊塢成功後,還第一時間回來拍港片,原因是他在片子上映之前說的:「今天已經不是80年代,看著要打死誰,最重要是香港電影不要死。」所以他跟周星馳聯手舉行「打擊盜版」記者會,用實際行動支持港片,幫助市道。

這兩幕,很多觀眾眼裡或許只是一次「合作」,一個「噱頭「,但實質是香港電影人在世紀末所盡的一份讓人感動的努力。

只可惜,這之後香港電影還是逐漸走向了「死亡」,我們也似乎一直不太接受《玻璃樽》:沒有玩命特技,沒有大型動作,沒有跨國取景,反而玩「愛情童話」,還是成龍嗎?

我們終究只是難捨那個能打的成龍罷了。但不要忘記,你覺得他「不火」之前,他已經比誰都更用心去轉型,這也是作為一個演員的本質,他無愧。

相關焦點

  • 他實力不輸李連杰,8歲開始習武獲得過第一,如今卻不溫不火
    成龍、李連杰等等,兩人都成功打入好萊塢,尤其是成龍的成就至今無人可及,從那時候開始許多年輕人受他們啟發,都幻想著有一天能夠成為功夫明星。,畢竟年齡問題還有就是歲數大想法不一樣了,不會再那麼拼命,所以就有一些後人來繼承他們的功夫事業,最著名的是甄子丹,他演的《葉問》系列很精彩,除了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趙文卓了,他也算是優秀的功夫明星,只是他名氣沒有甄子丹大,這些可能是因為他常年在拍電視劇的原因。
  • 楊紫吳磊張子楓童星出道,而被譽為李連杰接班人的他卻不溫不火
    童星出道,隨著年齡的增大,顏值沒有走下坡路的他們,越來越帥氣漂亮,楊紫吳磊張子楓都很不錯,沒有長歪,為顏值同樣不錯的釋小龍卻一直不溫不火。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並期待動動您金貴的手指點點關注!
  • 成家班爆火背後:成龍會老,而我們卻只想看他玩命
    2016年,成龍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雖然事先沒有太多徵兆,但其實一點也不意外:所有他得到的,都是他應得的。記得小學時,放學最期待的就是回家看成龍的電影。那時候還不知道,那些看起來有趣又過癮的動作,背後付出了多少艱辛。
  • 同樣是功夫明星,為什麼甄子丹能成為巨星,而趙文卓一直不溫不火
    李連杰出道即巔峰,一部《少林寺》讓他火得一塌糊塗。而甄子丹不同,他真正意義上成為功夫巨星,是因為《葉問1》的上映。《葉問》的大火,讓甄子丹得以大器晚成,可反觀趙文卓,仍舊不溫不火。兩人相差十歲,勉強算得上是同齡人,可兩個人的道路卻是截然相反。
  • 不走「捷徑」,拒成龍栽培,至今不溫不火專演配角
    不管是儒生,還是武夫;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不管是草民,還是皇帝,演什麼像什麼。作為配角專業戶的黃文豪,每一個角色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當年那個充滿豪情與柔情的程鐵衣,至今仍讓觀眾回味無窮。黃文豪1962年出生在臺灣,畢業於臺灣復興劇校。1987年,黃文豪被導演劉立立相中,和金素梅(電影《喜宴》的主演)主演電視劇《挑夫Ⅱ》,開始在影視圈嶄露頭角。
  • 「在國內不溫不火,卻在海外大火」的4位女星,你認識幾個?
    「在國內不溫不火,卻在海外大火」的4位女星,你認識幾個?金雞獎影后,獲得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在2013年的時候,她已經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評委了,確實是國內不溫不火,卻在海外大火的典型代表。,而是大部分的年輕人,並沒有經歷過屬於陳衝的時代,所以說,才讓人產生了錯覺,認為她只是在海外大火。
  • 華語電影武打明星遭遇斷代?成龍老了李連杰不打了,還有誰接班?
    如今,整個華語動作電影當中,很多人都說,能打的功夫明星越來越少了。龍成大哥已經老了,打不動了,李連杰身體原因也很少打了,而吳京、趙文卓等人會是接班人嗎?【李小龍】李小龍是一代武術宗師,他主演的多部電影被認為是動作片的經典之作。不管是《唐山大兄》、《精武門》、《龍爭虎鬥》還是《猛龍過江》,他的動作都是快速而且凌厲。
  • 甄子丹都不是他的對手,在香港不溫不火,在美國卻大紅大紫
    今年甄子丹有多部電影上映,如年初的《肥龍過江》,8月份的《花木蘭》,還有安排在年底上映的《怒火戰》,不過,以目前看來,這些電影中,並沒有甄子丹大展拳腳的劇情。不少人紛紛感嘆,中國功夫明星已經出現了斷層。其實,從成龍、李連杰之後,我國的功夫明星已經呈縮減的趨勢,目前能被觀眾記住的功夫明星已經屈指可數了。
  • 「十大不溫不火女演員盤點」:有演技有顏值,但就是不溫不火!
    隨後,在眾多電影諸如《戰國》《特殊身份》《警察故事2013》《長城》《澳門風雲》等電影擔任主演甚至女一號,合作的都是周潤發、成龍、謝霆鋒、金喜善、孫紅雷、張栢芝等一線大咖。不過外界普遍認為,儘管景甜資源如此之好,但她在其主演的一眾影視作品中存在感都似乎不太強。更有觀眾尖銳指出,N部作品N個女一號,還是未能捧紅景甜,景甜真可謂是「萬年捧不紅」。
  • 他和甄子丹的口角之爭,結果紅的還是甄子丹,他則繼續不溫不火
    想想以前他和甄子丹的口角之爭一群不知真傻還是假傻的人站隊趙文卓,在網上怒罵甄子丹,結果紅的還是甄子丹,趙文卓則繼續不溫不火。動作演員本來就不多,趙文卓長的不錯動作瀟灑,這麼多年星光黯淡就足以說明一些問題了。如果真是這樣,他可以說是真的很無恥了。好在當年即使甄子丹被網友罵的關微博評論,我還是喜歡甄子丹。因為太喜歡他的武打片了。而且當年的事確實有很多可疑之處。
  • 成龍也打不過他,卻一直火不起來,趙文卓因為面相不好?
    年輕時候的趙文卓,還是個健美冠軍而相比起李連杰和張晉,目前的趙文卓,無論是在名氣還是票房號召力上卻一直不溫不火張國榮曾說趙文卓:你太老實正直了,真的不適合在娛樂圈發展。我們說李小龍的功夫片,《猛龍過江》、《精武門》是硬實力,真功夫;成龍憑藉《醉拳》《蛇形刁手》等自己的功夫喜劇也獨樹一幟;而後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將自己瀟灑的功夫系列上升到一定的美感;甄子丹的《導火線》《葉問》系列,確定了自己的動作片地位。但是我們反過來說,趙文卓近幾年的電影,用票房毒藥來說,真的不為過啊!
  • 洪金寶近照暴瘦蒼老,曾經那個靈活的胖子,如今既不靈活也不胖了
    據兒媳解釋說:「只是正常的減肥而已,請不要過度解讀。」洪金寶晚年雖然瘦了下來,卻也老去了。曾經那個「最靈活的胖子」雖然不再胖了,卻也不再靈活。洪金寶年輕時身兼數職,演員導演,還有動作指導,很多影視劇都是自己自編自演的,他出演的動作片多半是喜劇類型的,很有笑點,一個胖子也能拍出這麼靈活的打戲,也真的是不容易了,還被網友戲稱為「最靈活的胖子」。
  • 電影《急先鋒》觀後感: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
    今天觀看了成龍的新電影《急先鋒》,還是那個熟悉的成龍,還是那個熟悉的風格,還是那些熟悉的打鬥,讓人百看不厭。成龍的電影在我們年少的時候,絕對是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最開始看成龍的電影是從《醉拳》開始,當時成龍還並不是特別的火和出名,只是感覺電影當中的動作非常的到位和認真,感覺那樣的動作一定是有具備一定的真功夫才能拍出來的,而且武打設計的非常的真實流暢,感覺看著特別的過癮,所以當時就記住了這個與眾不同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武打演員。
  • 2020年國慶檔唯一能打的動作片《急先鋒》,到底有多能打?
    《急先鋒》【2020年國慶檔唯一能打的動作片《急先鋒》,到底有多能打?】 曾經有一部經典的功夫電影《葉問》,樊少皇憑藉一句臺詞火了,「他奶奶的,佛山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和《熊出沒之狂野大陸》是動畫片也不是真的打;《囧媽》是一部跨國的公路喜劇;《緊急救援》場面很大,卻只是救人沒有打;《奪冠》倒是從頭打到尾,但打的是排球。
  • 成龍的這壺「老」酒,是該倒掉,還是該供著?
    如果如今的影視劇能好好的承襲那時候的動作片的優點倒也還好,可不知從何時開始,國產影視劇開始興起了一股慢動作風潮,過招間一定要給個慢動作讓大家360°看,然後再打下一下。,他能做的也只是將這團國產動作片的火焰保存住。
  • 是成龍打不動了?還是電影《急先鋒》故事不行?9天才得2億票房
    是的,屬于成龍的時代,或許真的結束了,他不再能打,他的電影不再熱賣。而《急先鋒》的急並沒有體現出來,反而只是說是幾個主角的一次又一次冒險追擊而已,在這過程中雖然有背後的技術團隊在幫助,但海陸空的營救還是需要他們去完成。這部電影打著成龍的旗號去宣傳,但電影的內容中成龍的戲份卻失去了光輝,如果說是成龍主角光環的電影,好好把故事講好,或許就是一部成功的成龍電影,只可惜沒有。
  • 是成龍打不動了?還是電影《急先鋒》故事不行?9天才得2億票房
    成龍66歲了,按照通俗來說,他真的是一位老人了。大家還能指望他在電影中打多少?而且他和導演唐季禮也表示,我們兩個都是老人家了。電影《急先鋒》上映9天了,而票房只是獲得2億多,這對于成龍主打的電影來說,實在是少得可憐。是的,屬于成龍的時代,或許真的結束了,他不再能打,他的電影不再熱賣。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成龍依然在打,即使打得不漂亮,但他還在拍電影,他沒有喊退休。
  • 《急先鋒》成國慶檔最爛影片,不是成龍拍爛片只是歲月不饒人
    今年國慶檔格外熱鬧,大片雲集,最終《我和我的家鄉》逆襲奪冠,每年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要說《姜子牙》的高開低走讓人失望,那最讓人不能接受的就是成龍《急先鋒》的票房口碑雙撲街。往年來看無論國慶檔還是春節檔,成龍都是票房的保障,今年怎麼就不行了,終究還是歲月不饒人,功夫明星出身的成龍已經打不動了。
  • 《錦繡南歌》竟陵王:出道5年肖戰為他做配,如今仍舊不溫不火
    《錦繡南歌》竟陵王:出道5年肖戰為他做配,如今仍舊不溫不火甚是可惜 文/呱呱熱劇熱播劇《錦繡南歌》快要到結尾片段了,這部劇更新時間也是非常長了,不過因為劇情精彩的關係,所以有很多觀眾追到了最後。如今陸遠、沈樂清都死了,真的是大快人心。只可惜,陸婉兒黑化了,她與竟陵王終究沒能走到最後。竟陵王這個角色很討喜,他一心為民,雖然自己也是皇子能夠做儲君、做皇帝。但是他只支持同父異母的哥哥彭城王,為了哥哥他可以與母親反目。
  • 成龍新片上映反響平平,是成龍老了?還是影片過時?
    成龍的電影之所以能夠在全世界都有廣泛的影響力,一個是由於他本人為了拍電影真的很拼、敢於玩命的態度。不但有著「成家班」的專業班底,而且一般也沒有多少武打明星或者導演敢學他這樣子的拍法的(其實就是最「笨」的拍法,「真的去跳就好了」)。這已經成為成龍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標誌。但是現在,成龍大哥都已經66歲了,就算再想像年輕的時候那樣拼,也實在拼不動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