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名家陳治平經驗談 縮時攝影的相機與拍攝設定

2021-02-12 中國攝影網

隨著數字單眼相機研發技術與後制編修軟體的進步,縮時攝影已漸漸為攝影玩家所重視,也提供更多熱愛「衝景」的風景攝影師一個全新的作品呈現方式。提到拍攝縮時攝影的樂趣,能夠呈現「肉眼無法感受」、「千年如一日」的奇幻視覺效果,相信每一位熱衷此道的攝影師們都會認同。這裡先從三個拍攝時間點,來分享相機的基本設定,分別是日間、夜晚與明暗交界的時刻。

日間拍攝

基本上,曝光模式可設定在光圈優先模式,白平衡則選擇自動,ISO值儘量降低。最重要的,就是快門速度需儘量放慢,如果是以1/1000秒或1/2000秒這樣的高速快門來作拍攝,將會得到凝結的瞬間畫面,但因為拍攝之後需後制剪輯成流動的影片,所以建議儘量放慢快門速度,例如使用1/50秒以下的速度,這樣在後制之際將會比較方便,畫面也會更加流暢。

隙頂日落。縮時攝影的拍攝題材絕大多數都是風景,因此在拍攝上,風景攝影的相關攝影觀念與技巧也幾乎都可以派上用場。只不過,比起拍攝單張照片,進行縮時攝影時要將組合成影片的需求也一併事先考慮進來。Nikon D3, AF NIKKOR 35mm, F2, S定焦鏡頭, M模式, F22, 1/13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Nikon D3, AF NIKKOR 35mm F2.8D定焦鏡頭, A模式, F8, 1/180秒, ISO100, 白平衡5300K, 使用三腳架拍攝。

夜晚拍攝

建議大家改用手動模式(M模式)拍攝。白平衡部分,若是在有光的環境,可以使用自動白平衡,若是無光的環境(如山區),則建議調整至3300K左右的色溫白平衡,這樣畫面會呈現偏藍色,比較討喜。若是在無光的環境使用自動白平衡,畫面可能會呈現咖啡色調或黃色調。拍攝之前,先使用較高的ISO(例如ISO800)、光圈F5.6 、快門速度30秒來進行測試拍攝,觀察場景與環境細節(例如構圖是否平穩、畫面中有無電線桿等不需要的對象等)。基本上,曝光時間不要超過30秒,因為加上間隔時間,單是拍攝一張照片可能就要等上超過40秒,後制時影像的接續可能會不順暢,因為時間差異太大了,例如雲的流動會接不起來、斷斷續續。曝光時間控制在30秒之內,景物的延續性將會較為理想。

Nikon D3, AF NIKKOR 35mm F2 D定焦鏡頭, M模式, F16, 30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明暗交界時刻

此時無論從白天拍到晚上、或是從晚上拍到白天,相機都必須全程記錄。以從白天拍到晚上來說,可選擇光圈優先模式,先使用小光圈,之後再慢慢開大(例如從F22 、F18 、F16慢慢升到F5.6 、F4),這樣可以讓拍攝白天與夜晚時的快門速度儘量拉近,若是差距太大(例如白天1/60秒、夜晚30秒),後制時容易發生白天的畫面可以平緩播放,但到夜晚時卻變成類似加速播放,整體看來很不協調。此外,也可以嘗試固定光圈、快門速度,讓ISO自動升高,如此能夠保持光圈與快門速度的衡定,但缺點就是高感光度所帶來的影像質量下降。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接下來從幾個與縮時攝影較為相關的面向,和大家分享其設定方式。

Nikon D3, AF NIKKOR 14-24mm F2.8 G ED, 24mm端, M模式, F22, 1/20秒, ISO200, 直射陽光(B1M1), 使用三腳架拍攝。

拍攝張數

一個場景要拍攝多少張數,才能算是一個縮時攝影可用的專案檔呢?建議大家至少要拍攝250-300張。類似的張數在後制時,大約只能轉換為10秒左右的影片,又因為縮時攝影是以流動方式呈現,剪輯時,考慮該場景與前、後場景之間的過場特效(如淡入、淡出),又要扣掉約2秒左右,所以實際呈現出來的影片其實僅有6-8秒。以視覺經驗來說,6秒鐘左右的畫面比較能讓觀賞者維持注意力,相同的畫面持續播放太久,容易讓人感到不耐煩;當然,若是拍攝到的影像格外精彩,也可以考慮稍微播放久一些。

Nikon D3, AF NIKKOR 14-24mm F2.8 G ED, 14mm端, A模式, F20, 1/160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拍攝選用的檔案格式

若是遇到高反差的環境,建議大家使用RAW檔作拍攝,於後制時再把暗部拉亮。若是藉由平順的光源拍攝,有時直接拍攝JPEG檔也堪用。此外,夜間拍攝時,使用RAW檔後制空間也會比較大。若是手邊的相機可以選擇,建議選用14bit的RAW檔(或是佔用最多記憶卡容量的RAW文件),因為這樣的檔案寬容度會更高,尤其是在高反差的環境下,有助於將失誤的地方補救回來。

Nikon D3, AF NIKKOR 35mm F2 D定焦鏡頭, M模式, F22, 0.7秒, ISO1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測光模式

建議大家使用全面/平均測光(矩陣測光、權衡式測光),因為縮時攝影的拍攝時間很長,而且期間景物不斷變化,若是選用中央重點測光或點測光,可能產生測光失誤,造成亮部過亮或暗部過暗的問題。

曝光補償

一般來說,拍攝時若是能減少0.3EV左右,畫面的顏色會比較飽和;若是完全不加/減光,整體顏色就會較為平淡。

對焦

以白天拍攝來說,可以先打開自動對焦,讓相機對準焦距之後,再將自動對焦關閉,轉成手動對焦。這是為了避免在拍攝時,讓部分會移動的景物、車輛或人物影響對焦系統,導致對焦區域跑到了錯誤的範圍。

防手震

現在許多新款鏡頭或是機身,都附有防手振的便利功能,但是縮時攝影與風景攝影類似,在透過腳架拍攝時,將防手振的相關功能關閉,可以得到更穩定的拍攝效果。

反光鏡預鎖

若是手邊的相機有此功能,建議大家將反光鏡預鎖起來,這樣可以減少拍攝時反光鏡的振動,讓呈現出的畫質更加細膩。

合歡主峰高山杜鵑。雖然縮時攝影的基本拍攝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時間便拍攝一張,但是實際上的拍攝間隔時間,卻會依不同的題材有所差異。Nikon D3, AF NIKKOR 14-24mm F2.8 G ED, 23mm端, M模式, F6.3, 30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相關焦點

  • 縮時攝影的相機與拍攝設定
    提到拍攝縮時攝影的樂趣,能夠呈現「肉眼無法感受」、「千年如一日」的奇幻視覺效果,相信每一位熱衷此道的攝影師們都會認同。這裡先從三個拍攝時間點,來分享相機的基本設定,分別是日間、夜晚與明暗交界的時刻。日間拍攝基本上,曝光模式可設定在光圈優先模式,白平衡則選擇自動,ISO值儘量降低。
  • ​縮時攝影的相機與拍攝設定
  • 數碼攝影技巧,拍攝風光題材的攝影,光圈如何最佳設定
    拍攝風光照片的一般法則光圈設定與最佳光圈風光題材的攝影作品對畫面景物的要求很高,遠處與近處的景物都要清晰,才能給人一種深遠的空間感。因此,對於畫面景深的設定就有一定的限制,應該使用小光圈以獲得較大的景深。在光圈與景深中我們曾經介紹過,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那麼拍攝風光畫面是否光圈越小效果越好呢?並不是這樣的,當光圈縮至一定程度後,雖然景深越來越大,但畫質會逐漸下降,即景物細節不夠細膩,也就是說,拍攝這類題材,既要求獲得足夠的景深效果,又要兼顧畫面畫質,因此光圈縮至中小即可。
  • 這組縮時攝影照片,保證你沒看過,太震撼了!
    4、經過縮時攝影,你就會真實體驗到地球是在自轉的5、唯有透過縮時攝影,你才能看到雲朵這樣的波濤洶湧14、泰姬瑪哈陵 (The Taj Mahal)在光線的縮時攝影下,好像是會移動的呀!17、其實人生很多時候也就如縮時攝影般快速流動、快速消逝呢!
  • 延時攝影的相機設置
    這裡從三個拍攝時間點,來分享相機的基本設定,分別是日間、夜晚與明暗交界的時刻。【延時攝影】(英語:Time-lapse photography),亦稱為間隔攝影、曠時攝影、縮時攝影,是一種將畫面拍攝頻率設定在遠低於一般觀看連續畫面所需頻率的攝影技術。當在正常速度下播放時,便會感覺到時間經過得較快速,而產生一種流逝感。
  • 手機也能玩縮時攝影
    今天本刊編輯將為大家介紹五個手機縮時攝影的APP,讓你的手機攝影裝備豐富起來吧。相信各位都對Instagram這項以攝影為主的社群APP不陌生,而Hyperlapse正是Instagram在iOS上推出的縮時攝影APP,並且不像Instagram需要註冊才能使用。
  • 延時攝影的拍攝與製作
    一、延時攝影介紹        延時攝影又叫縮時攝影(英語:Time-lapse photography),又稱縮時錄影。是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目前也多叫作縮時錄影。我的延時攝影作品霞浦下青山大橋日出〜索尼RX10M3拍二、尼康相機拍攝       尼康相機有間隔拍攝的功能。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用尼康相機此功能實現延時攝影的拍攝。
  • 如何用間隔定時拍攝延時攝影
    其實說穿了,就是把原來記錄了幾個小時、幾天,所拍攝的照片在短短的數分鐘,透過動態影像的方式將它呈現出來,透過短短的數秒鐘,就能看到一小時、一天的變化,看起來很酷,但其拍攝並不困難, 且有不少相機內建就有此功能,就連iPhone也有相關的APP,而梅幹趁假日閒來無事,用Nikon D700拍攝了一小段,並將拍攝的重點與給歸納出來,希望對於想玩延時的朋友有所幫助,現在就一塊來看看吧!
  • 達人分享 延時攝影利器——縮時拍
    寫在前面:縮時拍在不斷前行的路上也收穫了很多喜歡我們、陪伴我們的小夥伴。你們的陪伴將是我們前進的力量之源。本帖來自:小米社區「縮時拍是全球第一款延時攝像機,是通過相機連續不斷的拍攝,然後將拍攝的相片組合為一段視頻片段,因其連續拍攝的時間可自行控制,所以它可以將原本長時間的緩慢景象濃縮成數分鐘甚至幾秒鐘的影片!創酷庫公司經常推出一些高端創意產品,比如MaxStone和Brinno。」
  • 縮時攝影
    人說,讀史使人智慧,當你有開始讀自己的歷史,就跳出前世的局限,感受生命的美好,生生死死,自有哲理。你會變的熱愛生命又不懼死亡。時間和空間是個幻相--尊者阿瑪巴關縮時攝影 1 (Time-lapse) 下的四季。
  • 技巧 | 用膠片相機拍攝街頭攝影的十個建議
    我的心得:之前用數碼拍攝的測光都幾乎都很精準,我通常喜歡照片陰影處暗一點所以用數位相機拍攝時都會刻意降低曝光拍攝。但用膠片機透過觀景窗只有向左跟向右的箭頭告訴我曝光是否正確。之前對膠片還不是很了解因此拍攝時都會像用數位相機時一樣稍微降低曝光,但照片出來常常都是對比很小或顏色不飽和。
  • 佳能單眼相機的拍攝技巧,初級入門攝影知識
    很多朋友愛好攝影,所以就入手了專業級的單眼相機,買了卻發現不會用,只會傻瓜式的瘋狂拍攝,實際拍攝的照片卻差強人意,什麼是光圈?什麼是快門?
  • 鏡頭下震撼人心延時攝影 淺談延時攝影的相機設置
    這裡從三個拍攝時間點,來分享相機的基本設定,分別是日間、夜晚與明暗交界的時刻。一.日間拍攝基本上,曝光模式可設定在光圈優先模式,白平衡則選擇自動,ISO值儘量降低。四.拍攝張數一個場景要拍攝多少張數,才能算是一個延時攝影可用的項目檔呢?
  • 延時攝影怎麼拍?手機、相機設置及拍攝技巧一次性告訴你
    延時攝影又叫縮時攝影,實際上是一種將長時間拍攝的一張張照片,濃縮製作成短時間連續畫面的形式。延時攝影是通過控制拍攝每張照片的間隔時間,達到壓縮時間的目的,最終呈現出有點像視頻快進播放的效果。延時攝影常常被運用在展示某個項目的發展進程,比如前段時間比較火的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過程,或者天空雲捲雲舒的奇幻氣象變化,亦或是植物的生長過程等等。
  • 【徵途攝影】-定時快門線拍攝廷時攝影
    ①.拍 攝 器 材延時攝影需要提前拍攝幾百張照片後期合成,所以最好用支持間隔拍攝功能的相機拍攝,那什麼是間隔拍攝呢?簡單講就是相機可以自動每隔一段時間拍一張照片,並連續拍攝多張照片。此次攝影師使用的佳能 750D 並不支持間隔拍攝,須藉助 定時快門線 來實現間隔拍攝,本次拍攝使用的是斯丹德的定時快門線。三腳架 是拍延時攝影的必備品,因為要連續拍上百上千張照片,必須用三腳架保持相機穩定!
  • 攝影科普:入門相機攝影時的幾個雷區
    相機行業不斷發展,人們接觸到相機的時刻也越來越多,由此一來想學相機攝影的朋友們便逐漸曾多了。今天就來在器材方面給大家提個醒,有些東西在你最開始還是慎重購買為好。第一,膠片相機21世紀剛開始,膠片相機就慢慢地從相機市場中淡出去了,但是最近兩三年又颳起了復古風潮,很多人重拾起了那個最初的攝影形式。很多想學攝影的朋友在了解了一下攝影圈後發現很多人都用膠片相機,這時剛好又有人告訴你膠片相機直觀的快門、光圈值和iso可以讓你更好地學習攝影基礎。
  • 靜態攝影vs動態錄影,拍攝參數要如何設定呢?
    曝光:瞬間與持久的差異一般就我們所知的靜態攝影,曝光決定在快門釋放的那一瞬間,就算需要補光,也可通過閃光燈來進行協助。然而動態錄影一般講求恆定常量的曝光,若非要製造特殊效果,不然在影片場景中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曝光變化,否則影片忽明忽暗的視覺效果恐怕不是很妙。▲你在使用相機錄影的時候,有考慮過相機目前的拍攝設定嗎?
  • 學攝影---追焦拍攝
    有攝影基礎的朋友肯定知道相機的三個要素決定了照片的曝光,他們分別是:光圈、快門、感光度,而利用不同的快門速度可以創作出不同效果而又令人驚嘆的畫面。追焦拍攝,有時也叫「搖拍」或「跟蹤」或「追隨"」拍攝,是利用慢門,焦點跟隨運動主體拍攝,使運動主體相對靜止,畫面達到運動主體清晰,背景產生功態模糊的一種拍攝方法,使畫面具有強烈的運動感。採用追焦拍攝,個人的經驗如下:1、對焦預設,相機要把對焦模式設置在自動連續對焦方式(AF-C),在對焦點的選擇上儘量多(如51點)。
  • 縮時攝影展示的四維世界照片,超震撼!
    縮時攝影即延時攝影(英語:Time-lapse photography)是以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日全蝕經過縮時攝影,終於體驗到體驗到地球真的是在自轉的通過縮時攝影,我們終於能看到雲朵原來也可以這樣的波濤洶湧
  • 紅外攝影拍攝教程
    鏡頭款式選擇  雖然每款鏡頭都能運用於紅外線影像拍攝,但以我過去拍攝經驗來說,大多只會用到一顆廣角或超廣角鏡頭,因為紅外線拍攝多以風景議題為主,所以除非要遠眺拍 攝,不然使用單顆廣角鏡已可滿足多數場景的拍攝需求,只不過由於拍攝環境多處戶外強光下,且紅外線對於光斑反應特別敏感,所以拍攝時最好能搭配遮光罩使 用,才能避免雜光幹擾而影響成影像畫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