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時攝影的相機與拍攝設定

2021-02-19 張家界天子山影友之家

縮時攝影的相機與拍攝設定

其實,隨著數位單眼相機研發技術與後制編修軟體的進步,縮時攝影已漸漸為攝影玩家所重視,也提供更多熱愛「衝景」的風景攝影師一個全新的作品呈現方式。提到拍攝縮時攝影的樂趣,能夠呈現「肉眼無法感受」、「千年如一日」的奇幻視覺效果,相信每一位熱衷此道的攝影師們都會認同。這裡先從三個拍攝時間點,來分享相機的基本設定,分別是日間、夜晚與明暗交界的時刻。

日間拍攝

基本上,曝光模式可設定在光圈優先模式,白平衡則選擇自動,ISO值儘量降低。最重要的,就是快門速度需儘量放慢,如果是以1/1000秒或1/2000秒這樣的高速快門來作拍攝,將會得到凝結的瞬間畫面,但因為拍攝之後需後制剪輯成流動的影片,所以建議儘量放慢快門速度,例如使用1/50秒以下的速度,這樣在後制之際將會比較方便,畫面也會更加流暢。

▲隙頂日落。縮時攝影的拍攝題材絕大多數都是風景,因此在拍攝上,風景攝影的相關攝影觀念與技巧也幾乎都可以派上用場。只不過,比起拍攝單張照片,進行縮時攝影時要將組合成影片的需求也一併事先考慮進來。Nikon D3, AF NIKKOR 35mm, F2, S定焦鏡頭, M模式, F22, 1/13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Nikon D3, AF NIKKOR 35mm F2.8D定焦鏡頭, A模式, F8, 1/180秒, ISO100, 白平衡5300K, 使用三腳架拍攝。

夜晚拍攝

建議大家改用手動模式(M模式)拍攝。白平衡部分,若是在有光的環境,可以使用自動白平衡,若是無光的環境(如山區),則建議調整至3300K左右的色溫白平衡,這樣畫面會呈現偏藍色,比較討喜。若是在無光的環境使用自動白平衡,畫面可能會呈現咖啡色調或黃色調。拍攝之前,先使用較高的ISO(例如ISO800)、光圈F5.6 、快門速度30秒來進行測試拍攝,觀察場景與環境細節(例如構圖是否平穩、畫面中有無電線桿等不需要的物件等)。基本上,曝光時間不要超過30秒,因為加上間隔時間,單是拍攝一張照片可能就要等上超過40秒,後制時影像的接續可能會不順暢,因為時間差異太大了,例如雲的流動會接不起來、斷斷續續。曝光時間控制在30秒之內,景物的延續性將會較為理想。——www.fsbus.com

▲Nikon D3, AF NIKKOR 35mm F2 D定焦鏡頭, M模式, F16, 30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明暗交界時刻

此時無論從白天拍到晚上、或是從晚上拍到白天,相機都必須全程記錄。以從白天拍到晚上來說,可選擇光圈優先模式,先使用小光圈,之後再慢慢開大(例如從F22 、F18 、F16慢慢升到F5.6 、F4),這樣可以讓拍攝白天與夜晚時的快門速度儘量拉近,若是差距太大(例如白天1/60秒、夜晚30秒),後制時容易發生白天的畫面可以平緩播放,但到夜晚時卻變成類似加速播放,整體看來很不協調。此外,也可以嘗試固定光圈、快門速度,讓ISO自動升高,如此能夠保持光圈與快門速度的衡定,但缺點就是高感光度所帶來的影像品質下降。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接下來從幾個與縮時攝影較為相關的面向,和大家分享其設定方式。

▲Nikon D3, AF NIKKOR 14-24mm F2.8 G ED, 24mm端, M模式, F22, 1/20秒, ISO200, 直射陽光(B1M1), 使用三腳架拍攝。

拍攝張數

一個場景要拍攝多少張數,才能算是一個縮時攝影可用的專案檔呢?建議大家至少要拍攝250-300張。類似的張數在後制時,大約只能轉換為10秒左右的影片,又因為縮時攝影是以流動方式呈現,剪輯時,考量該場景與前、後場景之間的過場特效(如淡入、淡出),又要扣掉約2秒左右,所以實際呈現出來的影片其實僅有6-8秒。以視覺經驗來說,6秒鐘左右的畫面比較能讓觀賞者維持注意力,相同的畫面持續播放太久,容易讓人感到不耐煩;當然,若是拍攝到的影像格外精彩,也可以考慮稍微播放久一些。

▲Nikon D3, AF NIKKOR 14-24mm F2.8 G ED, 14mm端, A模式, F20, 1/160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拍攝選用的檔案格式

若是遇到高反差的環境,建議大家使用RAW檔作拍攝,於後制時再把暗部拉亮。若是藉由平順的光源拍攝,有時直接拍攝JPEG檔也堪用。此外,夜間拍攝時,使用RAW檔後制空間也會比較大。若是手邊的相機可以選擇,建議選用14bit的RAW檔(或是佔用最多記憶卡容量的RAW檔),因為這樣的檔案寬容度會更高,尤其是在高反差的環境下,有助於將失誤的地方補救回來。

▲Nikon D3, AF NIKKOR 35mm F2 D定焦鏡頭, M模式, F22, 0.7秒, ISO1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測光模式

建議大家使用全面/平均測光(矩陣測光、權衡式測光),因為縮時攝影的拍攝時間很長,而且期間景物不斷變化,若是選用中央重點測光或點測光,可能產生測光失誤,造成亮部過亮或暗部過暗的問題。

曝光補償

一般來說,拍攝時若是能減少0.3EV左右,畫面的顏色會比較飽和;若是完全不加/減光,整體顏色就會較為平淡。

對焦

以白天拍攝來說,可以先打開自動對焦,讓相機對準焦距之後,再將自動對焦關閉,轉成手動對焦。這是為了避免在拍攝時,讓部分會移動的景物、車輛或人物影響對焦系統,導致對焦區域跑到了錯誤的範圍。

防手震

現在許多新款鏡頭或是機身,都附有防手振的便利功能,但是縮時攝影與風景攝影類似,在透過腳架拍攝時,將防手振的相關功能關閉,可以得到更穩定的拍攝效果。

反光鏡預鎖

若是手邊的相機有此功能,建議大家將反光鏡預鎖起來,這樣可以減少拍攝時反光鏡的振動,讓呈現出的畫質更加細膩。

▲合歡主峰高山杜鵑。雖然縮時攝影的基本拍攝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時間便拍攝一張,但是實際上的拍攝間隔時間,卻會依不同的題材有所差異。Nikon D3, AF NIKKOR 14-24mm F2.8 G ED, 23mm端, M模式, F6.3, 30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相關焦點

  • 縮時攝影的相機與拍攝設定
    其實,隨著數位單眼相機研發技術與後制編修軟體的進步,縮時攝影已漸漸為攝影玩家所重視,也提供更多熱愛「衝景」的風景攝影師一個全新的作品呈現方式
  • 攝影名家陳治平經驗談 縮時攝影的相機與拍攝設定
    提到拍攝縮時攝影的樂趣,能夠呈現「肉眼無法感受」、「千年如一日」的奇幻視覺效果,相信每一位熱衷此道的攝影師們都會認同。這裡先從三個拍攝時間點,來分享相機的基本設定,分別是日間、夜晚與明暗交界的時刻。日間拍攝 基本上,曝光模式可設定在光圈優先模式,白平衡則選擇自動,ISO值儘量降低。
  • 數碼攝影技巧,拍攝風光題材的攝影,光圈如何最佳設定
    拍攝風光照片的一般法則光圈設定與最佳光圈風光題材的攝影作品對畫面景物的要求很高,遠處與近處的景物都要清晰,才能給人一種深遠的空間感。正常情況下如果焦距不是特別長,可以使用最佳光圈拍攝風光畫面,對焦在畫面無窮遠處,這樣既可使畫面有足夠的景深,又可兼顧畫質。在風光題材的攝影中,只要景深允許,應儘可能使用最佳光圈拍攝。只有在畫面亮度不足時,才可考慮使用短焦距加大光圈的參數組合拍攝。
  • 佳能單眼相機的拍攝技巧,初級入門攝影知識
    很多朋友愛好攝影,所以就入手了專業級的單眼相機,買了卻發現不會用,只會傻瓜式的瘋狂拍攝,實際拍攝的照片卻差強人意,什麼是光圈?什麼是快門?
  • 靜態攝影vs動態錄影,拍攝參數要如何設定呢?
    曝光:瞬間與持久的差異一般就我們所知的靜態攝影,曝光決定在快門釋放的那一瞬間,就算需要補光,也可通過閃光燈來進行協助。然而動態錄影一般講求恆定常量的曝光,若非要製造特殊效果,不然在影片場景中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曝光變化,否則影片忽明忽暗的視覺效果恐怕不是很妙。▲你在使用相機錄影的時候,有考慮過相機目前的拍攝設定嗎?
  • 技巧 | 用膠片相機拍攝街頭攝影的十個建議
    我的心得:之前用數碼拍攝的測光都幾乎都很精準,我通常喜歡照片陰影處暗一點所以用數位相機拍攝時都會刻意降低曝光拍攝。但用膠片機透過觀景窗只有向左跟向右的箭頭告訴我曝光是否正確。之前對膠片還不是很了解因此拍攝時都會像用數位相機時一樣稍微降低曝光,但照片出來常常都是對比很小或顏色不飽和。
  • 攝影技巧:拍攝演唱會的相機設置建議
    用變焦鏡頭拍攝時,我只有在快門速度能達到1/500秒以上時才會將光圈調小。而當用光圈為 f/1.4 或 f/1.8 的定焦鏡頭拍攝時,我通常就是使用它們的最大光圈拍攝,因為如果我用這些大光圈鏡頭時,現場的光線往往非常昏暗。推薦設定:最大光圈
  • 延時攝影的相機設置
    這裡從三個拍攝時間點,來分享相機的基本設定,分別是日間、夜晚與明暗交界的時刻。【延時攝影】(英語:Time-lapse photography),亦稱為間隔攝影、曠時攝影、縮時攝影,是一種將畫面拍攝頻率設定在遠低於一般觀看連續畫面所需頻率的攝影技術。當在正常速度下播放時,便會感覺到時間經過得較快速,而產生一種流逝感。
  • 攝影科普:入門相機攝影時的幾個雷區
    相機行業不斷發展,人們接觸到相機的時刻也越來越多,由此一來想學相機攝影的朋友們便逐漸曾多了。今天就來在器材方面給大家提個醒,有些東西在你最開始還是慎重購買為好。第一,膠片相機21世紀剛開始,膠片相機就慢慢地從相機市場中淡出去了,但是最近兩三年又颳起了復古風潮,很多人重拾起了那個最初的攝影形式。很多想學攝影的朋友在了解了一下攝影圈後發現很多人都用膠片相機,這時剛好又有人告訴你膠片相機直觀的快門、光圈值和iso可以讓你更好地學習攝影基礎。
  • 攝影技巧 理論篇 新手必學 使用相機M-Mode手動模式的拍攝技巧
    平常在訓練班多會建議新手好好利用相機上的「A/Av-Mode」(光圈先決),自行設定光圈(控制景深和入光量)和ISO,相機會按內置測光錶提供快門值,這個模式於大部份的拍攝下也適用,但有些情況下我們需要自行決定光圈。
  • 延時攝影的拍攝與製作
    一、延時攝影介紹        延時攝影又叫縮時攝影(英語:Time-lapse photography),又稱縮時錄影。是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目前也多叫作縮時錄影。我的延時攝影作品霞浦下青山大橋日出〜索尼RX10M3拍二、尼康相機拍攝       尼康相機有間隔拍攝的功能。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用尼康相機此功能實現延時攝影的拍攝。
  • 拍視頻之前,如何設定你的單眼相機
    二、設定白平衡  在進行數字圖片拍攝時,RAW格式的圖片可以讓我們很方便地在後期製作中根據需要來改變色溫,但視頻就不同了。由於相機目前只能記錄高度壓縮後的視頻畫面,所以在後期我們改動的餘地是非常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前期必須儘可能地設定合適的白平衡。如果光源的色溫統一,通常機身自動白平衡就可以獲得不錯的表現。
  • 延時攝影怎麼拍攝,教你拍攝延時攝影
    器材的選擇想要拍攝一個延時,相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朋友用手機或者卡片機拍攝也是可以的,但是除了特殊外,最好還是使用單眼相機拍攝。最重要的一點,你必須多多準備幾塊電池和儲存卡,不然拍攝到最後,相機沒電了或者內存空間不夠了,那麼你拍攝的所有片子也就廢了,需要重新拍攝。
  • 攝影入門:相機正確的握持方式是什麼?相機正確的拍攝姿勢有哪些?
    經常可以看見有一部分人喜歡用兩隻手同時握住相機的兩側來進行拍照,可能這是你喜歡的握持方式,但是在拍攝時有可能會出現握不穩的情況,從而影響拍攝效果。 在拍照時,我們的眼睛應該儘量貼近相機的取景器窗口,以保證可以獲得最佳的視野。而且在拍攝過程中,臉部越靠近相機,穩定性越好。
  • 攝影入門:相機上的這些功能你了解嗎?單眼相機入門教程
    攝影入門:很多人在購買相機的時候,往往只是出於對攝影的愛好,對於相機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使用卻沒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 延時攝影怎麼拍?手機、相機設置及拍攝技巧一次性告訴你
    如果你想拍攝一個10秒的延時攝影作品,那麼就需要拍攝10*24=240張照片,如果間隔時間是2秒/張,那就需要連續拍攝240*2=480秒,就是8分鐘。二、相機延時攝影的拍攝現在大多數的單眼相機還沒有專門的延時攝影功能,要實現延時攝影,就需要藉助具有計時功能的快門線來實現。
  • 【攝影教程】夜間攝影——夜色景物拍攝技法
    使用瑪米亞RB67相機,鏡頭f180mm,黑白膠片拍攝,感光度ISO 100,光圈F22,快門速度T門5小時。  夜間攝影是指日落後夜幕降臨到日出前的東方初白這一時間段所進行的攝影。在長時間曝光時,如果有汽車燈光等破壞構圖的流動光出現時,可用其遮住鏡頭暫停曝光,待流動光駛出畫面後再移開紙板繼續曝光;光比大時為了降低畫面反差,也可以用其在鏡頭前局部遮擋畫面強光部分,並間斷性晃動紙板避免留下遮光印跡。  (5)遮光罩。遮光罩是相機鏡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時候都戴在鏡頭上。以防止雜散光射入鏡頭,尤其是在燈光繁雜的拍攝現場,遮光罩顯得尤為必要。
  • 【徵途攝影】-定時快門線拍攝廷時攝影
    延時攝影需要提前拍攝幾百張照片後期合成,所以最好用支持間隔拍攝功能的相機拍攝,那什麼是間隔拍攝呢?簡單講就是相機可以自動每隔一段時間拍一張照片,並連續拍攝多張照片。三腳架 是拍延時攝影的必備品,因為要連續拍上百上千張照片,必須用三腳架保持相機穩定!
  • 攝影技巧 : 如何拍攝光線軌跡
    設備:  想要捕捉光線軌跡,你不止需要一臺相機及設備,然而一定要有一臺可以讓你對曝光設定有所控制的相機,尤其是那些可以讓你選擇長快門速度的相機。這意味著你需要一臺或者可以用全手動模式拍攝的相機/或是一臺快門優先模式的相機(數碼單反和多點拍攝相機應該會有)。
  • 紅外攝影拍攝教程
    三腳架、快門線  若採濾鏡套用方式進行拍攝,腳架及快門線將是必備的輔助配件,因為紅外線濾鏡幾乎不透光,所以若要進行成像,僅能透過長時間曝光。至於快門線則是為了避免按快門時的瞬間震動,其原理和夜景拍攝有些類似。  相機該如何設定?  有了器材後,相機該如何設定才能拍出紅外線影像?提供這幾年來的拍攝經驗如下,可作為讀者操控設定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