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
又有誰沒幹過幾件不忍直視的傻事呢?
說到青少年這個群體,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青春期。
在網上看過這麼一段話:孩子一到青春期,父母就覺得他變「壞」了。其實孩子一直沒變壞,他只是忙著探索這個世界,以及他自己。
這時的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團體,一起抽菸,一起打架,一起逃課。
開始變得愛臭美,有了自己喜歡及暗戀的對象,甚至還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這真是年少輕狂,熱血沸騰的年紀呀,他們有著那個年齡特有的衝動,顯得既青春又張揚!
不禁想起,曾經認識的一個女房東,她就有個正處在青春期的女兒。
小女孩特喜歡穿她的高跟鞋和衣服,總想著能把自己打扮的成熟一點,而且還不喜歡別人把她當小孩看,就像個小大人一樣。
似乎想以這種方式來向這個世界無聲的吶喊: 「我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啦 !」
倒讓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那時候的我,也總盼著自己能快快長大。
對於孩子們來說,進入到介於成人與孩童之間的他們,也會有著同樣的感受。開始喜歡與父母及長輩們唱反調,來表達自己已經長大獨立了。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做些什麼呢?
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愛,讓他們去試著信任我們,並願意去傾聽我們內心的感受。
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也需要知道,並且提醒自己:
「只要孩子做的不是違法、有失道德及對身體不太健康之類的事,我們都應該給予他們祝福。」
而這種平和的態度,也往往會更有利於幫助我們去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其實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我們每一代人的觀念和教育方式都會有所區別。
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群人,然後在過河的途中,得出我們自己的一套經驗之談。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就變得很怪異。有些甚至覺得無法理解他們的思想跟行為,從而去批評他們。
請不要這樣看待他們,因為他們不是怪物,而只是一群想要嘗試走入成人世界的小可愛們而已。
他們就像那既興奮又精力充沛的賽馬,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這個世界。同時也在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
所以請不要輕易地否定他們,當他們在得到尊重及被看成是有價值的個體時,那麼他們的改變也會隨著發生。
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書中,作者就給出了一些小建議:
雙方在交流及相處時,都需要以價值平等的方式去進行。
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說出你的恐懼和擔憂,讓他去了解你的想法。
同時,你也要向孩子表示,你是願意去傾聽和理解他們感受的。
當然,你也可以讓孩子表達出自己內心正在恐懼的事情,而我們在傾聽的過程中,請務必不要嘲笑及否定他們。
而孩子呢,也可以向父母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需要知道,自己的建議可能並不能被孩子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