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89屆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上,著名演員成龍穿著一身的唐裝,用一個中國人的身份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在典禮上,有人問成龍:「為什麼選擇穿著一身唐裝?」成龍毫不猶豫地說道:「because I'm a Chinese」,因為成龍,讓現場無數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更加的青睞,對中國也更加的尊重。
在公眾場合,成龍總是穿著一身的唐裝,成龍曾說過,當初在沒出名之前,參加外國宴會的時候總是被認為是外國人,非常的苦惱,從那以後,成龍就一直穿著唐裝,外國人見了也會主動用中文打招呼,一直到現在,不管是外國的宴會,還是國內的晚會,成龍總是穿著唐裝,他向國人證明了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也向外國人詮釋了,中國人就應該穿自己的服裝。
如今,唐裝出現在大眾視野已成為奢侈,隨著西裝的流行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重要的場合選擇穿著西裝,西裝看起來非常的得體,但是唐裝作為中國的一種文化的象徵,仍然有一部分人選擇我們的傳統服飾,漢服、唐裝、旗袍,這些代表我們文化的服飾也慢慢走進我們的生活,不僅國人,連外國人也對中國的傳統服飾喜愛有加。
提到唐裝,更多的人會想到中國歷史上的大唐盛世,從字面上理解,以為是唐朝的服飾,其實不僅僅是如此。早在我國的唐朝,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開始向國外傳播,並且對外國很多國家產生深遠影響,從那時起,外國人對中國人有了一個響亮的稱號「唐人」。當時在國外的很多華僑就驕傲地稱自己為「唐人」,所以外國人也把「唐人」穿的服裝叫做唐裝,把華人華僑居住的地方稱為「唐人街」。
後來我們所理解的唐裝,其實是由清代滿族所穿的黃馬褂演變而來,兩邊的袖筒往往較為寬鬆,中間使用布和線做成的「扣子」,被稱為「盤扣」,在穿起來也非常的方便,相對於西裝,唐裝顯得更加的大氣流暢,也非常自然得體,沒有任何的雕飾而更加的純淨,這也代表了國人的高風亮節,慢慢地,這種服裝被作為了「唐裝」的代表演變至今,也成為了唐裝的「典型」。
和唐裝一起作為中國象徵服飾的,還有旗袍。如果說唐裝是代表了中國充滿自信的審美象徵,以及東方文化的悠悠傳承,那麼旗袍則是代表了中國東方的一種神韻以及高貴典雅的氣質。女士穿上旗袍足以顯得端莊大氣,形體之間那種溫柔嫵媚體現得淋漓盡致。不論何時,唐裝和旗袍已經成為了一種潛移默化的語言,它用自己獨特的符號向世界介紹:我是中國人。
2019年,隨著網絡的發展,國內掀起了一股子「漢服熱」。眾多的女子穿著漢服在短視頻上風靡一時。剎那間,網絡上有關漢服和唐裝的「較量」隨之而來。支持漢服的女性說:唐裝太醜,旗袍古老,穿著難受,應該鄙棄這種服裝。而支持傳統文化的人則支持唐裝,他們表示:漢服只是一些女孩穿上拍照的一時興起,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支持我國的文化,而不應該相互排斥。
著名學者梁宏達在節目中也反對了「漢服熱」的觀點。老梁作為國內名人,和成龍一樣無論何時都會穿著唐裝,老梁曾經表示,自己穿著西裝不習慣,坐著不方便,還是穿著唐裝舒服,而隨著這股熱潮的出現,老梁也在節目中坦言,自己穿著的不是漢服,就是唐裝。
他表示,推崇漢服這是典型的「形式大於內容」,不論是唐裝還是漢服,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因為穿著漢服覺得自己漂亮就說漢服好唐裝不好,實質上漢服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像唐裝、旗袍、馬褂這類就是模範,穿漢服就是譁眾取寵。雖然字字誅心,但老梁表達了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要尊重歷史,也要尊重文化。
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傳播,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中國的服飾感興趣,唐裝便作為了一種典型,吸引了不少外國人。眾多的留學生在中國都穿著唐裝,外國人穿著唐裝也成為了一種靚麗的風景線,在這些外國人心中,唐裝已然成為了中國的代表。
2001年APEC國際峰會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各國領導人穿"唐裝",隨之掀起一股子的"唐裝"新潮,這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的傳播,更是中國在國際地位的體現。據APEC會議服裝設計者餘鶯女士說,唐裝是中式服裝的統稱。也代表了中國文化,有網友笑稱,外國友人穿上唐裝,很「中國」,很「華夏」,一時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穿著唐裝出席活動,甚至逛街,成為了一種潮流。
隨著國人對唐裝文化的理解和延伸,唐裝已經走進了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服裝設計師開始對唐裝進行了改進,在面料和顏色以及款式上都做了新的升級。不光有圓領還有方領,色彩上選還擇了中國紅,寓意著團團圓圓,紅紅火火。很多電視臺的主持人也開始穿著唐裝,文化氣息越來越濃了。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子女開始把唐裝作為一種節日禮物送給自己的父親。年長的人穿著唐裝反而更顯的精神,下一盤象棋,串個門,渾身上下都顯得高貴典雅。母親在節日中往往會選擇旗袍,一種別樣的氣質近在眼前。
如今不管是唐裝還是旗袍,甚至是漢服,這些代表中國文化的服飾已經深入人心,我們都應該帶著尊重文化和傳承文化的眼光去看待,正如老梁的觀點,不管是哪種服飾掀起熱潮,都應該認識到這是中國的文化,不能搞形式主義,更不能以服飾去譁眾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