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1 年,終於人人平等了.

2021-03-05 新經典


不只是在上帝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所有方面都平等。沒有人比其他人更聰明,沒有人比其他人更好看,沒有人比其他人更強壯或敏捷。這一切平等源自憲法第211、212 和213 修正案,源自美國助殘總會會長手下警員的不停警戒。但生活裡的事情仍不盡完善。例如,春天將至的四月還是使人狂躁。電影《千鈞一髮》中,人類從出生開始,基因就要決定一切
這是小說《2081》的開頭。馮內古特用短短幾百字就帶我們進入一個充滿黑色的未來世界。在《2081》中,馮內古特杜撰了一個走向極端社會公平的世界。2081年,社會試圖建立絕對的平等自由:強壯的人要負重;美麗的人要戴上面具;聰明的人要戴上一種特製的聽筒,裡面會不斷發出刺耳的噪音來幹擾他們進行思考。這個故事不禁讓人反思:這是我想要的「人人平等」麼?也許到那一天,我們都擁有了一樣的心智,一樣的幸福,但同時也變得一樣平庸了。

傳統的科幻小說家是從宇宙角度看問題,想像地球之外的生存形態。而馮內古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用科學幻想的意境諷刺現實,將荒誕不經的幻想與重大的現實題材結合在一起。

馮內古特自己也說過他的科幻小說是為了讓人類看清楚科學是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以及如何考慮其中的好壞。


無論"作為科技發展的受益人,我們又會在未來失去什麼?"還是"我們正在利用各種由核能和石化燃料所製造的熱力學狂歡,來謀殺這個星球的維生系統。"

即使是在過世12年後,馮內古特對科技和政治的清醒認識總能讓許多人為之折服。他依舊在向人們訴說著自己的黑色幽默,以及幽默背後的虛無感,虛無感背後對世界的憂患意識。 

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1922.11.11—2007.04.11)

這位酷老頭被譽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在20世紀後半葉,他被譽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旗幟人物。其作品風靡一時,美國年輕人幾乎人手一本。

《紐約時報》稱他為反主流文化運動的經典作家,《英國衛報》認為他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文者之一。無論如何,他是20世紀最富有想像力的文學天才。

在《五號屠場》《冠軍早餐》《囚鳥》等名作裡,他以荒誕絕望、黑色幽默風格寫盡災難、戰爭和悲劇,呈現戰後美國光怪陸離的生活樣貌。然而,長篇小說之外,馮內古特的數十篇短篇小說則常被遮蔽。

今年,他的短篇小說在國內首次完整成集出版。

在馮內古特逝世十周年之際《2081:馮內古特短篇小說全集》的編訂問世(以原版上市時間為準),集大成式呈現作家短篇成就,收錄了他生前發表、先在雜誌後結集、生前完成但未發表的所有短篇作品。

這位大師身上的標籤有很多:酷、反叛、分裂、抑鬱、想像力豐富、聰明、淵博、黑色幽默……

那馮內古特到底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就好像我們讀他的作品,感受是複雜的,很難歸類,既科幻又現實,既荒誕又嚴肅,既絕望又充滿著強烈的愛。

2007年3月,85歲的庫爾特•馮內古特在家中不慎跌倒,傷及腦部,4月11日去世。這個酷老頭沒有食言:不自殺,因為不能給孩子們做壞的示範。(事實上他多次為自己設置過各種死法,並覺得海明威的死法全無創意。)

馮內古特說他最喜歡的自殺方式是:駕著飛機,全速撞向吉力馬札羅,一切都很美好。

馮內古特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菸民。他從十二歲開始就加入菸民行列,到八十幾歲還在抽。對於抽菸這一嗜好,他說世界末日的到來不會那麼快,吸菸是一種相當有保證、相當體面的自殺方式。

馮內古特的作品中那種「大雜燴」的感覺,跟他本人的奇特經歷有關。
他出生在1922年美國的一個德裔家庭,從小接受的是美國人的教育。其父親是建築師,後來經商,但趕上了經濟大蕭條,整個家庭陷入危機。1944年,他放棄學業,入伍參戰。回家探親期間,患有抑鬱症的母親選擇了自殺。那年馮內古特22歲。
馮內古特的家族留給他的死亡陰影,是他一生都沒法驅散的。他的爸爸得了癌症去世,他的姐姐在41歲時得了癌症,他的哥哥是個科學家然後也得了癌症。馮內古特對於死亡熟悉的過早了。

馮內古特在學校裡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在康奈爾大學讀生物學的他成績很不理想,正是快讀不下去的時候發生了珍珠港事件,他主動參軍去了戰場。二戰結束後,他結婚並回校補讀了人類學碩士學位。戰爭期間,馮內古特在德勒斯登被俘虜,這段經歷在他內心揮之不去,成為日後他作品中的珍貴資料。後來記者採訪,馮內古特說當時德國士兵看了他的名字,驚訝說你是一個德國人,你為什麼要跟自己的兄弟作戰打。他一臉的詫異,覺得這個問題無知又可笑。

 

《五號屠場》裡特別提到了這段戰俘營經歷。德勒斯登是一個完全沒有戰略意義的中世紀小城,這裡有一群英美戰俘,但一場荒謬的轟炸竟把戰俘營炸光了,數十萬條生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判了死刑。整個事件異常的荒謬,瘋狂程度令人戰慄。這就是25歲的馮內古特的真實經歷。他是轟炸中唯一剩下的七個美國人。經歷過這種恐怖戰爭的人很難不抑鬱,不感到現實社會的荒謬。

馮內古特這個二戰老兵回國後,和大多數人一樣過上了工薪生活,做過不少工作,比如經銷汽車、寫軟文等等。他還以曾經開過汽車經銷公司的經歷調侃了諾貝爾文學獎。他說:我過去是一家瑞典牌子汽車經銷公司的老闆兼經理,後來業績慘澹,公司就倒閉了,那次經商失敗的經歷,大概解釋了瑞典人不給我頒獎的原因。
一開始寫作,他創作的長篇小說並沒帶來什麼聲望和認可,倒是每周為雜誌撰寫的短篇小說很受讀者喜歡,而且報酬不菲。馮內古特的短篇放在雜誌上總是吸引力十足。敘事乾脆利落,善於營造場景,人物設定有漫畫感,對話精巧,黑色幽默的風格已初見端倪。他作品中的幽默背後蘊含著深深的荒誕和痛苦,看出來他是一個非常抑鬱的人。在《沒有國家的人》中,他寫道:我目睹過德勒斯登( Dresden)的毀滅。我見過這座城市先前的模樣,從空襲避難所出來以後,我又見識到了它被轟炸後的慘狀,我的反應之一當然是笑。上帝知道,這是靈魂在尋找寬慰。任何題材都可以當成笑料。我想,納粹集中營的死難者也會發出一種陰森恐怖的笑。雖然馮內古特以「徹底的悲觀主義者」自居,但他內心還是有著非常強大的人道主義和愛。這才是他所有作品的起點——關心人類,希望人類變得更善良。他曾給一個叫喬的年輕人信裡寫到:這裡夏天炎熱,冬天寒冷,這是一個圓形的、潮溼的、擁擠的地方。喬,你充其量能在地球上待個一百年左右。我知道的唯一一條規則是:喬,你他媽的真該與人為善。

馮內古特諷刺的東西特別多:對技術統治的諷、對現代文明的諷刺、對宗教的諷刺等等。但他並非全盤否定,他只是一直在調侃這一切。他仇視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一種對事物的簡化或概念化方式。比如說宗教、科學、情感本來都是很複雜的、有魅力的事情,但現代社會迅速簡化了它們,讓人不用思考,變得淺薄,人的自由意志也就無從談起。他說他的科幻小說是為了讓人類看清楚科學是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以及如何考慮其中的好壞。

出身人類學的馮內古特還在大學裡教授一門創意課——「故事的形狀」。他一上講臺就畫了一個橫軸,一個豎軸,告訴大家一個故事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正域代表這個主人公的命運很好,很開心;負域說明他的運氣很一般,生活很悲慘;橫軸是故事的開始和故事的結尾。

然後他一邊講灰姑娘的故事,一邊開始畫線。當灰姑娘遇到王子(線越畫越高),又弄丟了水晶鞋(線懸崖式下降),最後王子找到了她,幸福的在一起(線反彈,在正域裡無限上升),他說很多故事都是這樣的形狀。《哈姆雷特》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哈姆雷特是從負域開始的,一直都在低潮沒有大起大落,最後也沒有交代結局。所以他覺得《哈姆雷特》更偉大,因為這更像世界上所有的故事,人們沒法知道生活的真相。他說所以你不能以為遇到了一個王子,那就是好事,或者你的玻璃鞋不見了就一定是壞事。因為人類的局限性,結局你是看不到的。

第一部體現馮氏黑色幽默的長篇是《五號屠場》。主人公畢利是一個外表荒唐可笑又玩世不恭、但意識十分清醒的人。他眼裡滿是對世界的預見和警告。故事中,畢利穿梭在四度空間的人,目睹了各個星球發生的諸多事件,以及地球上人類進行的一連串的「自殘」事件。《貓的搖籃》從「原子彈之父」霍尼克博士的三個人講起。霍尼克是一個對現實生活和人類命運漠不關心的物理學家,在製造了原子彈之後,又研製出一種「九號冰」,它能使一切水分瞬間凝固。博士死後,他的三個子女私分了九號冰,用在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其中,大兒子把它獻給加勒比海一個島國的統治者,換得高位。而該國的統治者和宗教領袖勢不兩立,社會政治極度混亂,最後上演了一次決心意外的飛行表演,失事導致九號冰宮從空中散落,造成了世界的毀滅……

這個幽默荒誕的故事背後,是人類不計代價的瘋狂追求。人類的愚蠢與技術一起統治世界時,將會發生多麼可怖的事情。
他的每個故事都像一則寓言。既科幻又寫實,既荒誕又嚴肅,既悲觀又充滿幽默,既又真誠表達了對世界的憂患意識。

 

全書按主題分為「戰爭」「女性」「科學」「浪漫」「名望」「品行」「樂隊指揮」「未來」八個部分,馮內古特將人類在當今社會中變成了戰爭機器、科技產品、金錢產品的傀儡的悲劇命運用嬉笑怒罵的方式呈現得淋漓盡致,精巧又完整地呈現出馮氏獨特的智慧、幽默、人性關懷與藝術技巧。在每一個主題之前,編者還親自撰寫了介紹一系列小說背景的短篇導讀,讓更多對馮內古特感到陌生的讀者,充分了解這位世界著名小說家的創作經歷與作品內涵。老書迷和考證專家也將從中得到新的啟發。如果你喜歡馮內古特,那一定不想錯過這本《2081:馮內古特短篇小說全集》!

本欄目內容是新經典與朋友們的友情互推,推薦文案由對方提供,由本平臺把關,但並不代表新經典觀點,請大家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的公號關注。謝謝大家的理解。

相關焦點

  • 無差別化規則的人人平等,就是真正的不平等
    人人平等的規則現在大多數的窮人,大多不敢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窮人,一方面是因為愛面子,另一方面是怕被人排擠和嘲諷。現在的觀點基本是:你為什麼窮,要麼是你懶要麼是你沒能力,運氣也不好,沒有土豪的爹可以拼。這能怪誰只能怪自己,規則是平等的,被踩死了也怨不了誰。看似人人平等的公平規則,實際是一種紅了眼的狼性思維方式,而不是一種充滿人性化的思維方式,這種經濟社會的極端行為,和狂熱的武士道精神毫無二致。看似充滿英雄豪情,實則泯滅了人性。社會需要剛性的統一規則,也需要有人性關懷的救濟措施。人的能力有大小,機遇也是可遇不可求,天災疾病更是不可預測。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些人更平等
    說點題外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的人更平等。有部韓國電影《熔爐》,豆瓣9.3分,改編自真實事件。劇情很簡單。一位喪偶的漢城美術老師,經恩師介紹,交了5000萬韓元,去一個小城市霧津的聾啞學校工作。(韓國也是花錢買工作,沒想到吧。)聾啞學校的校長的家族,從其父親那一輩就有錢有勢,在當地很有影響力。
  • 「人人生而平等」,這是騙人的鬼話!
    日本導演北野武卻「毒舌」地指出:人人不是生而平等的。這種懸殊差距,不僅體現在社會地位上,也體現在先天資質等等方面。一味對小孩鼓勵打氣,讓他們堅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甚至是在「幫倒忙」。很多時候,找對努力的方向,比不顧一切死磕到底要管用得多。
  • 北野武:你真的相信人人平等嗎?
    日本導演北野武卻「毒舌」地指出:人人不是生而平等的。這種懸殊差距,不僅體現在社會地位上,也體現在先天資質等等方面。一味對小孩鼓勵打氣,讓他們堅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甚至是在「幫倒忙」。很多時候,找對努力的方向,比不顧一切死磕到底要管用得多。
  • 地道英語口語:「人人平等」在老外嘴裡的多種說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地道英語口語:「人人平等」在老外嘴裡的多種說法 2012-09-24 00:1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他是機會之神,在他面前人人平等。一般人很難發現他的真面目,當看到他真面目的時候他已經走了。」後來王永慶把【機會】比如為「小偷」來無影去無蹤!誰在他來的時候發現他,捉住他,將改變命運。如果沒有發現他,他走的時候會把你的家當,財富都「偷」走了,後悔莫及呀!王永慶記住館長的話,把握了每一次的機會,結果很年輕就成為臺灣富豪。也成就了世界有名的塑料大王,經營之神等稱號。
  • 《黑水》法律面前真能人人平等嗎?
    同事的排擠,收入的減少,財團的阻撓,政府的不作為,家人的不理解,自私群眾的敵視,還有對人身安全的焦慮把他一步步逼到了崩潰的邊緣,終於有一天他倒下了,但從醫院醒來後依舊初心不改,繼續戰鬥。看完影片使人不禁會思考一個問題,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嗎?法律的條文規定當然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會偏向任何一類人,但問題是在法律訴訟當中原告和被告擁有的資源可能天差地別,擁有絕對資源優勢的大公司完全可以讓受害人有冤無處申,有苦無處訴。
  • 斷頭臺下,人人平等
    公關危機之中,法國政府停止了公開處刑,此後直到1977年最後一次執行死刑,地點均在監獄的院子裡。不過,斷頭臺儘管在二十世紀顯得殘暴血腥,但起初它卻是最講究人道主義和平等精神的殺人工具,甚至曾經因為缺乏觀賞性而遭到市民嫌棄。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業面前人人平等
    在行業面前人人平等。大學生創業賣醬油、大學生回家創業養豬、養雞、養鴨的還少?大學生建築隊搬磚打小工等等,甚至還有大學生失業在家啃老。行業面前人人平等,能力面前也是人人平等。學歷是門檻,能力才是主要。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從跑車做到開平臺。如果你沒能力就算你天天跑車也有可能會被餓肚子,放下身段那一刻起你就贏了。
  • 真正的人人平等,無關性別,所以《男人要自愛》!
    後來才明白這是對性別的思考,性別是否限制了每個人在社會中,家庭中的定位平等權,是真正的人人平等才對,無關性別。當我們無意中笑場的時候,也要換位思考下女權的必要性。男性和女性的社會角色完全反過來,讓大男子主義者生活在一個女權社會,女性是力量和權威且擁有絕對權力,而男性被欣賞被佔有。
  • 失眠面前,人人平等
    為了在白天保持清醒,每天一杯咖啡一杯濃茶是劉蔓保持了許多年的習慣。還有很多人的工作必須要在凌晨進行,和正常人反著來的生物鐘就在常年累月中鍛鍊出來了。在網際網路公司的人,哪怕工作996 ,回家躺在床上還躲不過焦慮感以及失眠的碾壓,但也感受過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獲得認同的興奮感;……無論身處什麼行業,在失眠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實現成長的滿足感面前,失眠的難受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每晚無數扇窗戶裡都有無數未眠人,每位未眠人都在澆灌自己成長。
  • 重溫漫威《黑豹》以祭逝者,嘆生死面前人人平等
    2020年8月29日,《黑豹》男主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享年43歲。原定2022年上映的《黑豹2》無限期擱淺,瓦坎達要換個國王了。只是不知道新國王還有沒有心形花去喚醒血脈的力量。他有一雙溫柔的眼睛以現在社會為故事背景,很多事情更好表達:1992年,
  • 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拍著我的臉告我人人平等!
    人從出生就是不平等。這的確是一種諷刺,我從小在課本裡,在所受的教育中學到的都是職業不分貴賤,人人生而平等這樣的價值觀。可實際上呢?我開始有點明白那句話了「越缺什麼越歌頌什麼。」看看被歌頌最多的清潔工吧,尊敬些的叫法是環衛工,在尊敬些的叫法:環衛工程師。可這又有什麼用呢?他們還不是被社會嚴苛對待的那一批人。
  •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
    在今年疫情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再一次體現得淋淋盡致,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貴,只要稍微不注意,那麼就要難受了,而在國外更是如此,面對上上下下的不作為,甚至一些民眾的不關心,也是導致了如今不少名人明星的確診湯姆·漢克斯相信看過《阿甘正傳
  • 風險面前人人平等!
    自黃安本月18日出院至24日,將近人間蒸發7天,黃安終於出聲,黃安在微博寫下這陣子的感觸,並放上一張疑似病癒閉眼自拍照。風險面前人人平等早在黃安從ICU搶救出來之時,他就戚戚然感嘆自己並無心血管病史,同時提醒大家多注意健康。無論你的職位高低、地位如何,是否富有、年齡幾何,在風險面前人人平等。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行人闖紅燈被撞還需負全責
    東山交警提醒廣大市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強者與弱者之分,只有守法與違法之分,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安全文明出行。
  • 反對重男輕女,闞清子網絡上公開反對重男輕女,權利面前人人平等
    反對重男輕女,闞清子在網絡上公開反對重男輕女,權利面前人人平等近日,《親愛的自己》相關劇情引發了觀眾的共鳴,在最新劇情中,闞清子所扮演的張芝芝一角被婆婆逼迫生二胎。
  • 分享5部高分災難片,災難面前人人平等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仙女給大家推薦5部具有警示意義的災難片,災難面前人人平等,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實在是太渺小了。海嘯奇蹟雪國列車2031年,人類試圖阻止全球變暖的實驗失敗,極寒造成地球上絕大部分生命死亡。在冰河災難中倖存下來的所有人登上了一輛如同諾亞方舟的列車,列車依靠永動機繞著地球不停行駛。
  • 「美式平等」,遙不可及的鏡花水月
    本文轉自【人民網-國際頻道】;兩百多年前,美國《獨立宣言》中赫然寫著「人人生而平等」。一直以來,美國也始終標榜自己是「人類自由民主的燈塔」。事實真的如此嗎?但作為全球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公立學校甚至存在一套課本輾轉使用25年、教室天花板常年漏水,以及教師自掏腰包才能為學生購買基本教具的窘境。近年來,美國公立學校教師掀起的大規模抗議示威運動此起彼伏,他們要求政府提高對公立學校的資源投入及改善薪酬待遇,但鮮少獲得回應。 當窮人的孩子連基本教育所需硬體都難以擁有,更何談通過學習進入美國名校。
  • 《死役所》: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沒有誰有特權
    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沒有誰有特權。人死的時候,整個一生都將被重新評價,這種評價不依賴你是否腰纏萬貫,身份地位是否顯赫,而僅僅取決於在你一生裡與他人分享的愛和溫暖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