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隻上太空的猴子,美國太空猴哈姆現在怎麼樣了

2021-02-18 知識百科全書

 點左上角免費訂閱本號


在五十年前,人類就已經將動物送上太空,其中有狗狗、猴子等。不過考慮到進化論,很多科學家認為屬於靈長類的猴子更適合被送上太空。於是科學家就開始精心培訓猴子,將一隻太空猴子哈姆成功的送上了太空。

讓人驚喜的是,太空猴子哈姆在一定的時間以後成功的返回了地球,成為實驗對象中少數的「倖存者」之一。而我們知道想要將動物送上太空還能夠安全回到地球,其中要克服很多的困難,例如環境的區別和儀器的使用。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小小的差錯都會全軍覆沒。並且這個過程中對於實驗對象的身體會有很大的影響。之所以讓動物作為實驗也是很大一部分程度可以保證了太空人的安全。

並且如果將來人類移居太空,為了能夠保證生態系統的完善,所以將猴子送上太空這個實驗也是很有意義的。而最近有研究發現,長期在太空裡面生活,會讓太空人的基因造成不能逆轉的影響。

太空猴子哈姆現狀


而現在五十年過去了,那個第一隻上太空的猴子最後也在動物園裡面老死了,這個結局讓很多人意外,因為我們都以為它會被關在實驗室研究起來,不過它也是為人類的進步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部分力量,但是將動物拿來做科學實驗這樣的舉動也是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所以我們還是要努力找到其他方式代替,你們說呢?


相關焦點

  • 第一隻被送上太空的猴子哈姆,回到地面都經歷什麼?結局令人心酸
    尤其當第一顆人造衛星被發射到地球上空後,人類相信距離自己真正走入太空僅僅只有一步之遙了。只是科學家們畢竟還是謹慎的,不敢貿然拿人類做實驗。於是他們想到了用智慧的動物來替代人類,顯然狗、猴子這些能聽懂人類簡單指令的動物是最佳的選擇。於是1957年11月3日,蘇聯第一次將活物送上太空。蘇聯寄希望於這隻狗可以代替人類一步,去探探宇宙的虛實。若是遭遇不測,人們會感謝敬重它的奉獻。
  • 那隻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如今還活著嗎?結局令人不敢相信
    文/行走天涯那隻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如今還活著嗎?還記得第一隻登上太空的不是任何太空人,而是一隻叫作萊卡的小狗,那時蘇聯的航天技術還處於摸索階段,所以萊卡隨著飛船騰空不過5個小時的時間,就痛苦的死去了。在這之後,蘇聯確實成功的做到了將太空人送上太空,但是萊卡卻永遠不會回來了,因為在人類的心目中,一隻狗的生命肯定是比不上人類探索宇宙的神秘未知的!
  • 太空的「犧牲品」:50年前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結局怎麼樣了?
    大約在二十世紀中葉人類才真正的開始太空探索,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的斯普特尼克一號,在1957年10月4日成功發射,在太空繞地球1400多圈,持續了將近三個月,最後入大氣層直接墜毀。就在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之後的第四年,也就是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俄羅斯東方一號(Vostok 1)順利進入太空,繞軌飛行108分鐘,而加加林也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男人。在美國和前蘇聯的太空競賽中,前蘇聯搶到兩個先手,讓美國很沒面子。
  • 59年前,美國一隻黑猩猩成功進入太空,返回後,結果怎樣?
    古人仰望天空,觀察天空,而到了如今我們這一代人類終於開始踏入了太空。加加林,前蘇聯太空人在1961年4月12號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開啟了人類踏入宇宙的新時代。前蘇聯的宇航技術走在了所有人類的前面,美國看到了蘇聯研製出了載人航天技術,也加進了航天技術的研發進程。
  • 曾被送上太空的小動物麼,如今狀況,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
    文/號外歷史之娟姐 圖/網絡社會在發展,人類也在一步步的不斷探索前進中,現在人類的發展已經涉及到了好多的領域,而對於地球以外,太空始終是人們的未解之謎,人類始終渴望探索到地球以外,太空上的所有,實到今日,人類科學家麼還在探索的路上奮勇前行,他們從來不滿足於現在所得到的現有的研究成果,一直在創新的路上不斷前行,不斷探索,在科學家麼成功的將宇宙探測器發射到了太空之後,科學家麼又做出了新的決定
  • 59年前,美國曾把一隻3歲的黑猩猩送入太空,猩猩的結局令人痛心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物種,是一個對人類貢獻非常之大的蟲類。早在二戰剛剛結束的1947年,美國就將一枚從德國的繳獲來的V-2飛彈發射近了太空。跟隨而去的就是幾隻果蠅以及一些地球上的玉米種子。那時候的人類對於太空環境一無所知,這幾隻果蠅以及種子在太空環境中停留了一陣子就成功回到了地球。
  • 紀念日 | 看哭了...第一隻飛上太空的「太空狗」,卻再也沒有回來!
    第一個上太空的地球生物是一位特殊的「客人」——小狗萊卡。
  • 【鄉秀•重慶時光】大足上過太空的荷花,現在怎麼樣了?
    【鄉秀•重慶時光】大足上過太空的荷花,現在怎麼樣了?水稻研究、太空育種、「以草治草」……翻閱大足豐收的畫卷,農業在這裡配上制勝市場的「硬核武器」,強有力的生物科技,「武」出未來。
  • 第一隻進入太空卻被遺忘的貓:歷經近60年,它終將被世人銘記
    說起太空,第一時間給人的感覺就是那摸不著邊際,令人感到自身只不過是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存在。當然,人類首次真正涉足太空,是歷史性的突破。不過在人類踏足這個領域之前,先於人類的,是各種各樣的動物。好比1957年蘇聯的萊卡,第一隻被送上太空的狗狗。但因為這一趟旅程是單向的,也就是說,它不可能有回到地球的希望。
  • 爭霸太空還是反制中國 川普為何力推美國太空軍
    2017年4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戰略力量小組委員會主席羅傑斯(Mike Rogers)在眾議院舉行的美國國家太空研討會上,強烈呼籲建立美國太空軍,其理由即是:「軍事航天力量當時隸屬於空軍,而其經費卻在空軍中佔比較少,不受重視;太空軍的決策體制不完善,決策機構分布於國防部超過60個部門,導致實施低效;空軍內部對於航天人才的發展受限。」
  • 美國欲自封「太空警察」,打造龐大太空計劃,X-37b空天飛機只是探路
    日前,美國太空軍已經開始擴編,第一次徵兵已經拉開序幕。這似乎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戰爭的模樣,戰場正在向太空蔓延。讓美國引以為傲的X-37b空天飛機,也已經第六次進入太空,執行它的「秘密任務」。那麼,X-37b距離投入實戰還有多遠?美國為它的太空戰爭還做了哪些準備。
  • 第一隻上太空的狗,永久滯留地球軌道上,死亡真相卻被隱藏45年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大家都知道,就算是在如今,人類進入太空都是先發射探測器,然後利用動物進行實驗,並且確認太空是否適合人類之後,人類這個時候才會真正地走入太空。所以在人類進入太空之前,動物才是真正的「實驗者」。
  • SpaceX太空人帶小恐龍上太空!盤點那些去過太空的玩具,萌翻天
    SpaceX用自家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龍飛船」載人飛船,成功將兩名太空人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送上太空,其中有個非常可愛的小細節:太空人帶了一隻小恐龍玩具,在飛行任務中突然漂浮起來,小恐龍實力搶鏡!
  • 中國的太空之路
    除了最初蘇聯的幾個飛彈樣品外,中國後來的發展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外界也很難想像中國科技人員在技術上、知識上、加工技術上所面臨的困難,其中包括吃不飽飯的年代。如果後來的《考克斯報告》的炮製者們對中國的航天史有一點最基本的了解,就不會作出所謂中國剽竊美國技術的結論。
  • 美國海軍陸戰隊成立「海軍陸戰隊太空司令部」 銳評:美軍太空力量...
    據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近日宣布,成立一個名為「海軍陸戰隊太空司令部」的新單位,作為美國太空司令部的下屬機構。那麼,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什麼要單獨成立自己軍種的太空司令部?近年來美軍持續加強太空軍力部署,將給太空安全帶來怎樣的威脅?
  • 「中國現在絕對是太空領域大玩家了」
    美國太空軍司令: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跨越式進步引發擔憂「中國(太空領域發展)從0到60,真的很快。」據《太空新聞》報導,美國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12月17日宣稱,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跨越式進步引發了(美國)「國家安全擔憂」。報導稱,約翰?
  • 港媒:中國沒和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目前並無殖民太空計劃
    而有外媒表示,這是中美兩國之間的「太空競賽」。然而港媒在文章中表示,雖然很多媒體都在渲染這樣的氣氛,但中美兩國並未開展所謂太空競賽。 報導稱,中國的主要精力放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因此不會也沒有必要非要在太空中打敗美國,反而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和消除貧困對中國來說才是中國放在首位關注的內容。
  • 美國太空軍負責飛彈預警的聯隊指揮官在家中死亡
    (觀察者網訊)《星條旗報》5月13日消息,指揮美國太空軍第21太空聯隊的空軍上校託馬斯·法爾扎拉諾,周二被發現死於科羅拉多州彼得森空軍基地的家中。官方聲明表示,現年47歲的法爾扎拉諾據信沒有感染新冠病毒,軍方已經開始對他的死因進行調查,但初步跡象表明他很可能是死於「自然原因」。
  • ...美國太空司令部|反衛星武器|衛星|美國_軍事|約翰·雷蒙德|...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半島電視臺7月28日報導,美國與俄羅斯27日在維也納就太空安全展開了會談,這是兩國在2013年後首次就太空問題進行談判。此前美國指責俄羅斯在7月初在太空展開天基反衛星武器試驗,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反駁稱,俄方一直以來都將太空非軍事化作為目標。
  • 湯姆克魯斯將飛往太空 將成史上第一位上太空明星
    美國男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今(23日)確定將於2021年10月隨著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合作,登上《SpaceX》的宇宙飛船的「天龍號宇宙飛船第2號」 (Dragon 2)前往國際太空站 (International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