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單,是醫生診治疾病必不可少的依據。每天查看大量化驗單的你,真的能準確解讀嗎?
白細胞升高就是感染?
肌鈣蛋白升高就是心梗?
血氣 pH 正常就是酸鹼平衡?
先來看看,解讀化驗單,你究竟是什麼段位?
01
入門階段:懵懵懂懂住院醫
一些剛入門的醫生只能看到化驗單的表象,對於數值沒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就拿最常見的血常規舉例:
看到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HGB)、紅細胞比容/壓積(HCT)增多就只能想到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但是,你知道增多也是有區別的嗎?
相對增多是什麼導致?絕對增多代表了什麼?代償性增多又與哪些因素有關?
圖片來源:soogif
02
升級階段:胸有成竹主治醫
作為經歷了臨床磨練的主治醫師,早已不會對著化驗單擔驚受怕。同樣是看血常規,即使是面對平均紅細胞體積(MCV),也能一秒看出其背後含義:
增多:常見於大細胞性貧血;
減少:常見於小細胞低色素貧血。
雖然能夠發現「事情並不簡單」,但數值背後隱藏了哪些真實情況?針對具體情況應該做出怎樣的措施?還是不能迅速做出判斷......
圖片來源:soogif
03
終極階段:睥睨天下主任醫
終於可以「睥睨臨床天下、笑看化驗單風雲。」
別說血常規了,對外周血塗片和骨髓塗片的解讀也不在話下!
「主任!嗜鹼性點彩紅細胞計數正常值是多少?」
「正常值(百分比)約 0.0001,絕對數 < 300/10^9 紅細胞。明顯增多見於鉛、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見於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白血病、惡性腫瘤等。」
看到大家對著異常化驗結果爭論不休,你只需掃一眼,便知問題所在。
圖片來源:soogif
看完以上總結,你對自己的段位是否有了準確評估?有沒有覺得漫漫醫路自己離終極階段還很遙遠?
—廣告—
別擔心!丁香公開課為你帶來臨床寶典:
《臨床常見檢驗速讀》
《胸片及肺 CT 影像入門》
《常見 4 種急症處理技巧》
原價99 元的視頻課程,限時拼團統統僅需 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