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廣西玉林博白縣南流l江邊,我們過端午節,也叫」五月節」,家家戶戶除了包粽子,還要殺雞殺鴨,祭拜老祖,賽龍舟。
小時候,每次端午節前,媽媽說要提前準備好柴火熬粽子,我們姐弟幾個每天放學,利用下午到傍晚這個時間,去山坡上挖樹頭,挖出來後,留在那裡,等第二天太陽曬乾了,再去收回來,存放好備用。
媽媽到田間地頭割野生的雷古葉,拿回家,趁新鮮在背箕上來回拉扯,刮乾淨葉子上三面的利刺。再放在鍋裡煮過,壓直,曬乾備用。
到了五月初四,開始泡米,但不是用清水,而是豆箕燒成灰之後,再水泡灰濾過的灰水,泡出來的米是金黃金黃的,之後,把五花肉切塊淹制好,晚飯後,婦女們開始忙起來。
用雷古葉包羊角粽,先從一個角包起,依次第二個,第三個,用狗僂葉子包著五花肉,塞進粽子中間,再包第四個角,最後用紗線紮好,包完後爸爸負責下大鍋,用大火煮開,小火熬幾個小時停火,等第二天才出鍋,這樣才確保粽子糯軟鬱香,入口即化的最高境界。
另外一種叫彎腰粽子,就是用黃竹葉包的,形似一個人的彎腰駝背,所以叫彎腰粽。我個人覺得羊角粽好吃,因為雷古葉配上灰水,狗僂葉子那特殊香味會令人回味無窮,吃到口現在街上賣的已經沒有這些灰水和狗僂葉,多少都令人有點遺憾。
現如今在外漂泊幾十年,家鄉的一草一木,兒時玩伴,下河摸魚,上山燒蜂,每當憶起童年往事,歷歷在目,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發生的一樣,家鄉是多少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
假蔞葉
彎腰粽
五花肉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