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開國大典的禮炮聲尚未停歇,黨和人民政府先後發起了新年畫和新連環畫的文化運動。天津早於新中國成立半年多,這座中國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在這兩場文化運動中,成為引領中國三北地區乃至全國的模範城市。新年畫運動包括新中國第一個專業出版社、培養第一批新年畫創作者等。新連環畫運動的情況,隨著我們十餘年田野採風,走訪連環畫家和挖掘、發現一大批出版物和檔案資料,逐漸還原了津門新中國早期連環畫發展的歷史脈絡。僅以一個資料說明:1950年初創刊的《人民美術》,發表了負責全國新連環畫發展的蔡若虹撰寫的有關文章,提及1949年至1950年2月底,除民國連環圖畫的大本營上海外,全國出版新連環畫僅有十種左右。涉及京津和廣州三個城市的五家出版社(資料統計不全面,可能有遺漏),即北京一家、廣州一家和天津的三家,津門的三家是天津人民藝術出版社、知識書店和民主書店。由此可見,天津的新連環畫創作和出版,曾經在全國(除上海外),無論是出版社數量,新連環畫種類和印量,涉及的畫家群體,出版社的不同性質等,都是引領者和成功的實踐者。筆者就所掌握資簡述一下天津在新中國早期的新連環畫創作出版情況。
一、「工廠文藝叢刊」中的天津第一種新連環畫《勞動英雄趙佔魁》
天津解放初期的職工文藝創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很快就有一批工人作家脫穎而出,創作了包括小說、戲劇、詩歌等在內的文藝作品。這家由天津軍管會文藝處創建的天津人民藝術出版社,在1949年4月至6月間,先後出版了「工廠文藝叢刊」共六輯:其中前四輯是戲劇集,四輯的名稱分別是第一輯《驗工》,第二輯《獻禮》,第三輯《本是一家人》和第四輯《爭紅旗》;後兩輯為美術作品集,分別是第五輯《勞動英雄趙佔魁》和第六輯《職工畫選》。
其中第五輯資料顯示是一種新連環畫,這應是新中國天津出版的第一種連環畫。經過筆者多方查詢,這部連環畫是1949年6月,由天津市軍管會文藝處編寫、天津人民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最後一種,即對自天津解放到5月底文藝處工作經驗總結的彙編(此時,原文藝處負責人陳荒煤、周巍峙已接到上級命令,即將隨部隊南下,而負責人即將由大連抵津的阿英繼任)。其中此書的封三處,刊登了該出版社數月來出版的所有出版物。「工廠文藝叢刊」赫然在列!第五輯《勞動英雄趙佔魁》標明是新連環畫,繪畫者就是軍管會美術工作隊的延安魯藝美術家蕭肅。根據已經掌握的資料,這部連環畫冊就是天津解放後第一種新連環畫。
二、知識書店的新連環畫
天津新連環畫的創作,包括軍管會下屬的美術家、天津日報和新生晚報的美編、畫家,天津本地的畫家以及邀請外埠畫家等,這些作品發表在天津知識書店的《新兒童》《新津畫報》等、讀者書店的《工人文化》《天津婦女》等期刊上。特別是津門的報紙上,對新連環畫的新聞報導、人物專訪和短篇連環畫的刊載,對天津新連環畫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推動和示範作用。
楊大辛領導的知識書店,李秉謙等領導的讀者書店,張道梁擔任經理的大眾書店,張一中擔任發行人的民主書店,還有天津鐵路工人出版社的新連環畫出版等,包含了公營、公私合營、私營和行業出版社等多種形式,這些出版社(書店),在1949年2月到1952年春天,這三年多的時間裡,出版了幾十種新連環畫,使天津成為這一時期中國北方的連環畫出版重鎮。
僅知識書店,就先後編輯出版、借稿再版和新版了近20種新連環畫,包括《蔣介石罪惡史》《春天》《白毛女》《劉胡蘭》《戎冠秀》和《王貴與李香香》等。
其中《王貴與李香香》是畫家劉繼卣在去北京大眾圖畫出版社前,在津的一次新連環畫的嘗試。這部連環畫出版,早於為新中國連環畫奠基的《雞毛信》等,是已知劉繼卣的第一部連環畫出版物。伍必端、姜燕、曹振峰、婁霜和戚單等畫家,皆由津門登上新連環畫創作的大舞臺。
三、新中國早期天津其它出版機構的新連環畫
天津讀者書店的存在時間短暫(1950年5月併入知識書店),新連環畫大多數是由「世琦畫室」創作的,包括《王九訴苦》《小共產黨員》《子弟兵和老百姓》等。曹世琦原為天津商業美術家,是一位回族畫家,世居津門。天津解放後,曹世琦和他畫室的眾弟子聯袂完成了十幾部新連環畫,作品在全國具有影響。
大眾書店開業於1949年7月1日,很快與軍管會文藝處美術工作隊合組為「新年畫出版社」。組織出版新年畫和其它進步書籍之餘,張道梁還誠邀漫畫家朋弟,繪畫了《通過倮倮區》《一貫害人道》等,還將美術家張映雪的《王喜全的一輩子》也出版了連環畫冊。
民主書店是新中國早期北方罕見的私營連環畫出版社,地址在長沙路37號(黃家花園臨近牆子河),與讀者書店相似,社裡也籤約了一位南方商業美術家杜東。天津民主書店是一家成立於新中國開國禮炮聲中的私營出版社。但這家出版社,在此前其沒有被天津出版史料所涉及。在《天津通志·出版志》1951年的統計資料天津出版社名錄中,已沒有了這家私營出版社。可見民主書店僅存在於1949—1950年間,民主書店的連環畫出版情況,現在已很難統計。我們曾在一冊民主書店版連環畫的封三,看到該書店的售賣連環畫廣告,列出連環畫共十二種,近年見過連環畫冊實物的有《黛絲姑娘》《翻山海尋母記》和《魔窟逃生》三種。
2015年秋,在市檔案館查詢有關天津私立民主書店史料的史料時,一份和知識書店等彙編為一卷、由民主書店所寫的匯報材料,透露了這家在天津僅存在一年左右的連環畫出版社的,真實的連環畫出版狀態:檔案資料標為—1950年存檔,題目是「三月本店情況」。開篇「於這三個月內,我們沒有任何出版,主要的原因是發行問題,雖然新華總店與我們定了合同六折三個月結帳,這似乎對我們小出版家還有無法周轉的困難,如一個月內出版兩三種,三個月將有九、十種的積壓(大概需一億元),所以一、二月我們都在進行遷移到上海出版的事宜(可交連聯發行)……『』可見這樣的私營小出版社,是極難在上海以外存活和發展的。
天津鐵路工人出版社的新連環畫,僅有幾種都是與鐵路工人的先進事跡有關,在查找津門新中國早期連環畫的過程中,發現了冠名為「天津鐵路工人出版社」的這家出版機構,社址為天津北站調緯路2號。我們今天對於這家出版社非常陌生,筆者在網上的交流記錄中,發現了這家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的圖片。查閱《天津通志·出版志》,才確定其津門出版社的身份。這家出版社的連環畫,筆者僅發現三種:即1950年11月版,由陳洞庭繪畫的《1648機車包乘組》;1951年8月版,由高鑫等繪畫的《姜振元畫傳》;1952年6月版,由王玉棠繪畫的《開展滿載超軸五百公裡運動——向先進工作者學習》等
小結
新中國早期天津的連環畫出版、報刊畫報發表和第一代連環畫工作者的培養,是全國除上海外,所有連環畫空白城市爭相學習、效仿的成功經驗。基於天津新連環畫實踐,才有了劉繼卣的進京創作,一舉奠定了新中國連環畫創作的格局和模式。也正是這一時期,以津門為代表的,包括中國畫、西畫、漫畫、商業美術等畫種的繪畫人才,與解放區進城美術家共同組建了新中國美術亟需的通俗美術(年連宣)創作隊伍。天津涉及連環畫的出版社,遍及公營、公私合營、私營、行業出版社等多種構成,是各地不多見的。隨後,天津聯合畫社、天津通俗出版社、天津中聯書店和天津美術出版社等,讓津門連環畫創作進入新的較高的發展階段,使得天津迅速躋身京滬遼冀的新中國連環畫五大出版基地之一。
註:本文發表於《天津史志》2020/2(總第187期),以示紀念家鄉天津建城616周年。
作者:呂明 王垚,天津民間通俗美術採風團成員,多年來致力於挖掘整理通俗美術史資料,特別是連環畫史料的收藏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