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曾這樣概括音樂的地域性特點:「旋律在日本,和聲在歐洲,節奏在非洲。」這番話不無道理,在旋律方面,日本音樂確實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認可。
日本歌曲的唱腔可以是百轉千回的,可以是意境清新的,即便有時我們聽不懂歌詞,但是也會被旋律所吸引。
在80、90年代的樂壇,大量日本歌曲被港臺明星譯成中文,或是重新填詞翻唱。比如張國榮、張學友、梅豔芳、譚詠麟等都翻唱過日本的歌曲。
中島美雪可能是被華語樂壇翻唱最多的一個日本歌手,所以近些年在網絡上一直有種說法「中島美雪養活大半個華語樂壇」。這樣表述雖然有些誇張,但不得不說華語樂壇確實翻唱了不少她的經典歌曲。
去年「歌手」舞臺上米希亞曾翻唱過中島美雪的這首中文名為《騎在銀龍的背上》的作品,這首歌作為日劇《五島醫生診療所》的主題曲,「銀龍」則指作手術刀。中島美雪溫柔的歌聲中有一股堅韌的力量,唱出了「醫者仁心」的悲憫與關愛之情。
這首歌米希亞用澎湃的氣勢、磅礴的高音,訴說著醫生心中治病救人的那份堅定與執著,與崇高的使命與責任感,讓這首歌曲充滿了力量。
這首歌中文翻唱版本則為範瑋琪的《最初的夢想》,由姚若龍重新填詞。原曲旋律的力量感與這一版異曲同工,中文版則是描訴人們在遭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只要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回想當初立志實現夢想的那一份努力,就決不會輕言放棄。
華語樂壇天后王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便是翻於中島美雪的《口紅》。這首歌分粵語、普通話兩個版本,收錄於王菲第四張專輯《Coming Home》。唱片一推出即斷市,銷量衝破白金。碟內的《容易受傷的女人》,當時橫掃全港,此曲也成為她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鄧麗君同樣也翻唱過中島美雪的歌曲,例如這首中文版《漫步人生路》,原作中文名為《習慣孤獨》。在這首歌裡,鄧麗君一改往昔柔情,一點果敢與無畏,鄧麗君極具代入感的聲音讓人體會到人生旅程的漫長與複雜。
除了中島美雪,其他像玉置浩二、近籐真彥、福山雅治、谷村新司也被大量翻唱過。
例如張國榮的《風繼續吹》 翻唱自山口百惠的《再見另一方》;陳慧嫻《千千闕歌》翻唱自近籐真彥《夕陽之歌》;李克勤的《紅日》來自立川俊之的《最重要的事》;張學友《李香蘭》(重新填詞版為《秋意濃》)來自玉置浩二的《不要走》 等等。
許多日語翻唱歌曲經翻唱後成為華語經典,並且成為歌手們的知名代表作。如今,這些日語被翻成中文的膾炙人口之作,早就成為KTV的必點歌曲,以及被放置在百聽不厭的循環歌單裡了。
日本正當紅的流行歌手必要提及米津玄師,他的那首《Lemon》早已突破了10w+的收藏量。MV在油管上播放量破5億,在榜單「Billboard JAPAN」中連續2年連霸,成績斐然。
2018年街邊路巷、社交網絡,到處都播放著這首《Lemon》。它作為大火懸疑日劇《Unnatural》的主題曲,持續的熱度甚至超過了這部日劇本身。相信大部分人也都是因為這首歌而認識的米津玄師。
有媒體曾說:「從訴說自我的歌者,再到唱出大時代下人們共有的心聲,米津玄師在短短幾年中就已經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涅槃,並跨越年齡階層,洞悉了更多聽者的心靈……」
我們跟著米津玄師婉轉的歌聲,就像跟著故事的情節一起跌宕起伏。這種島式元素的故事感,很容易撥動聽者的心弦。
而島式唱腔典型歌手,大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中孝介了。
中孝介大家認識他大概率來自於《海角七號》,其中的插曲《各自遠颺》讓大家認識到了這位靈魂歌者。中孝介的聲音充滿了透明感,純淨的就像海風一般。百轉千回的歌聲,讓聽者時而憂傷時而明朗,他在音樂表達上所營造的情緒總是能深深感染別人。
中孝介這種獨特的「島歌唱腔」起源於日本鹿兒島,這個地方有著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最奇特的結合,並且又生出了自己的一分隨性恣意來。為此,這種唱法與中國的地區民歌有些類似,聲音帶有南國的特色,給人以溫婉知性的感覺。
這種唱腔還影響到了如今知名歌手霍尊。他在參加「中國好歌曲」時,一首《卷珠簾》驚豔眾人。霍尊悠遠綿長的聲線與《卷珠簾》的哀婉悽切糅合在一起,使這首帶著濃厚中國風韻的歌曲鑽進了人們的心坎裡。
在節目中霍尊表示這種唱法受到了中孝介的影響,而當時霍尊的「島歌唱腔」在華語樂壇中算作鳳毛麟角。
日本歌曲元素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影響著80、90年代的華語樂壇,也影響著當今流行歌曲的表達方式。一些經典的日文歌曲,或許我們並聽不懂歌詞,但是卻能從旋律裡體會到歌者所想表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