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的地動儀,為什麼會從歷史課本上刪除?原因很簡單真實

2020-12-27 騰訊網

2020年是不太平的一年,前段時間新疆伽師發生了6.4級地震讓大家十分揪心。所以,對於地震多發地帶,發現地震的動向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科技是可以很容易就勘測出來的,那麼古代人怎麼規避地震呢?想必小時候大家都聽過一個人物,那就是張衡。

張衡是發明家,也是詩人。對於天文學,地理學有著深刻的研究。他發明的地動儀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明,在那個時代,科技落後再加上思想太過於封建,所以當地動儀橫空出世的時候,確實讓人眼前一亮。甚至當時外國人也為之感嘆。

張衡曾經是課本上的內容,但是現在內容卻被刪除了。這讓很多人都有疑問,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人類歷史上的首創,他開創了地震科學的新紀元,是世界人類從事地震科學研究的先行者和世界公認的在地震學的鼻祖人物.他的這一發明創造,比歐洲早了1700多年.張衡以發明震驚世界的地動儀,在當時就是科學的巔峰。在課本中的內容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能讓學生有研發科技的興趣,那麼為什麼刪除了呢?

如今的教育越發嚴謹,地動儀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們也都知道,但是有幾個嘗試過呢?不能找到這個古物去測試,只能根據當時的研發過程去自己做一個一樣的,但是做出來之後發現,根本測不出來,這就很為難,教科書本來就是國家出版的,務必要求嚴謹,但是地動儀的真實性難以捉摸,怎麼可能讓模稜兩可的事情出現在教育材料上呢?

那麼我們之前在教科書上看到的,是什麼呢?其實是根據地動儀研發出來的現代的地動儀的照片,並不是出自張張衡之手,所以這一部分內容就被刪除了。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地動儀的部分被刪除了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評論中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張衡的地動儀,到底是否存在?
    ……這裡介紹的這個模型,是我們在1951年設計完成,主要是根據《後漢書·張衡傳》的記載,及考古材料而複製的。」於是,一代代的教師和學生(包括那時候的我)都認為,課本上的圖片,就是張衡當年造的地動儀。4這個1951年複製版本的「張衡地動儀」,很快就轟動了世界。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一、文人墨客絕贊地動儀。南朝劉宋時期的範曄便是那時的考古學家,亦是大文學家,著《後漢書》記載下東漢時期張衡,文學大家。張衡亦是痴迷於古代科研造術研究,還由於其心繫天下,知東漢時期地震與洪旱災害困擾百姓。故於公元132年,創造風動一時的候風地動儀,標誌著世界上第一架精密準確的測量地震的儀器,此物竟比歐洲科學家創造的地震儀早1700多年。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語文教材,老教授: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那個強
    ,《後漢書·張衡傳》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龍口中的銅珠就會掉落,製造完地動儀後,張衡還特定寫了一篇文章,詳細的記載了地動儀的結構。 可惜這篇文章失傳了,直到南朝時,後人根據流傳下來的歷史著作,編寫出了關於候風地動儀結構、性能的196個字。這近200個字的記載,也讓後人仿造出了候風地動儀模型。
  • 華夏歷史人物畫傳-張衡
    [內容提要我國歷史上有不少敢想敢幹的人,在發明創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東漢大科學家張衡,便是其中突出的一個。張衡是文學家,曾經花了十年時間,寫成了不朽的文學巨著《二京賦》。他在天文、數學、機械等學科上,成就更是卓越。他創造的「渾天儀」「地動儀」「侯鳳儀」等,在我國和世界科學史上,都佔有很高的地位。
  • 歷史上最像穿越過去的五位著名人物,王莽排第一,鬼谷子排第五!
    第一名:王莽穿越會過去的可能性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因為王莽在位期間,在當時那個年代提出了很多思想,都和現代非常相似。
  • 地震之殤,四川人的回憶,中國的災害遠超日本,地動儀真能預測?
    電也停了,在一片焦急中,不知是誰得到了消息,開始嚷到:「文昌」剛發生了特大地震,我們都要注意,可能會有餘震……小編當時腦子裡是懵的,慶幸跑出來了,和在人群裡,穩當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大的餘震沒有再來。電力恢復後,我們才知道自己剛剛經歷了什麼。「汶川」這個連四川人都知之甚少的小縣城,在這一場天崩地裂後,給全中國烙上了難以磨滅的傷痕!
  • 此人能文能武,卻是個不貪戀富貴的奇人,比張衡還厲害!
    說到東漢時期的張衡,大家都不陌生,這個發明了地動儀的科學家每次都會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上。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張衡出身名門,他有一個很牛的祖父,只是相對於張衡來說,他的祖父張堪就沒那麼出名了。雖然張堪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但是在當時卻是個奇人。
  • 臺灣歷史課本刪除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惹爭議
    據BBC中文網報導,臺灣的五個「直轄市」表示將與「教育部」「不同步」,拒絕採用經過「教育部」「微調」過的歷史教材。 臺灣的媒體報導說,在出席民間組織—臺灣教授協會對此所舉辦的座談會時、代表臺北、桃園、臺中、臺南以及高雄出席的市政府教育官員均表示反對臺灣「教育部」「微調」之後的高中新課綱。
  • 歷史上最「冷門」的10大聖人:算聖、曲聖、鬼聖,剩下的你知道嗎
    歷史上最「冷門」的10大聖人:算聖、曲聖、鬼聖,剩下的你知道嗎一提起咱們中國的聖人們,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孔子他老人家了,畢竟儒學在中國可說是主體文化,被傳承了千年不止,也算是最深入人心的了。不過要說中國的聖人可不只孔夫子一位,小編接下來要介紹的歷史上最「冷門」的10大聖人:算聖、曲聖、鬼聖,剩下的你知道嗎「算聖」劉洪,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和影響。劉洪是東漢之人,看姓氏就知道,他是出身皇族之人。他曾編寫《乾象曆》這部曆法著作,描述了月球的相關運動理論。而且他是「珠算之父」,用咱們現在的話來描述,妥妥的一個理工男。
  • 甘肅科技館主題線上科普活動之四丨跟著三位天文大家長知識
    除此之外,張衡更是一位世界級的偉大科學家,他的名字早已和他的渾天儀、地動儀一起載入了世界科技史冊。  公元78年,張衡出生在南陽郡西部一個小村莊裡,他的祖輩都是農民。張衡從小聰穎好學,在四五歲時就喜歡仰望星空,數著滿天燦爛的星鬥,常常痴迷到一望就是幾個時辰。在仰望星空的時候,張衡還特別喜歡問一些為什麼:為什麼天上的星星會發光?為什麼有的星星亮,有的星星暗?
  • 《陳涉世家》被語文課本刪除,原因何在?專家:有更好的佳作替代
    同學,還記得初中語文課本裡那篇,讓你背誦過的古文《陳涉世家》嗎?那篇讓你記憶深刻的文章,要被刪掉了,想知道為什麼嗎?看官,邀你來看這篇佳作這篇文章是出自於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一書中。於是,專家選擇了從語文課本裡刪除《陳涉世家》的舉措。其實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在刪除之後的歷史課本上,講述秦末農民起義的章節中,專門選取陳勝、吳廣起義作為一個小節。
  • 歷史上的3位全才,義大利達文西,日本三島由紀夫,中國有誰
    但是,世界上總是有那麼幾個全才,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幾乎算得上是無所不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歷史上3位無所不能的全才。一、義大利達文西達文西這個名字想必所有人都聽說過,而他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畫家身份,他所畫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到如今依然被人津津樂道。
  • 《陳涉世家》從語文課本刪除!專家:不要過度解讀,沒有陰謀論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點燃了反抗大秦的烽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陳勝、吳廣兩位超級農民也得以一戰封神,成為流芳千古的人物。而現在,司馬遷巨著《史記》中介紹兩人事跡的《陳涉世家》已經從語文課本中刪除了。
  • 這5人被誤會了上千年…
    但由於史官記載的偏向性,我們永遠也沒法知道嫪毐究竟有過什麼政績了,只能猜想,他一定不是個只會以色事太后的男寵,而是一個有著高超政治手腕的腹黑大boss。除了用那玩意兒轉車輪,或許他也在秦國的朝堂上轉動了歷史的車輪,統一大業裡有他一塊磚吧。
  • 前有專家刪除生物課本肌肉女,現有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
    如今,很多人每當聽到專家,都會暗自嘲諷「所謂的專家」,之所以會這樣說,可能是因為現在「所謂的專家,做著所謂的專家該做的事」。前一段時間,專家因生物課本中的肌肉女圖片」尺度「太大,說學生看到圖片把持不住,而將此肌肉女圖片在生物課本中刪除。
  • 歷史上張姓的十大名人,老天爺和閻王爺竟然是一個姓?
    【歷史上張姓的十大名人,老天爺和閻王爺都是張家人?】張姓是我國分布很廣、人口眾多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為中國人口第三大姓。有種傳說是,老天爺和閻王爺都姓張,上天入地的事兒都歸他們管。張姓是老天爺的姓,無須免貴!
  • 北京、南京、東京(開封),歷史上有西京嗎?
    張衡地動儀記得有一本書叫《西京雜記》,相傳是一本記錄西漢故事的筆記小說。洛陽城西京作為一些封建王朝的陪都,在中國歷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但卻不一定指的是長安城。其上京臨潢府,即現在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一帶;其中京大定府,即今天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其東京遼陽府,就是現在遼寧省遼陽市;其南京析津渡,即現在北京市;其西京大同府,即現在山西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