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2020-12-24 金臺資訊

毛澤東: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

毛澤東1920年第一次讀《共產黨宣言》。這一年,毛澤東27歲。同一年,他在湖南創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第二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常讀、精讀、細讀的一本書。讀了多少遍?無法統計。1939年,他對黨內同志說:「《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次。」

《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是共產黨人的思想武器,如同行軍打仗必備的乾糧、作戰的武器一樣,不可或缺。

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兩次向全黨推薦5本書,第一本就是《共產黨宣言》。他說:「我們可以把這五本書裝在乾糧袋裡,打完仗後,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一年看不通看兩年,如果兩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後面記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

毛澤東不但經常讀《共產黨宣言》,而且讀了一輩子。1964年8月3日,他還給秘書林克寫信,要找新出版的《共產黨宣言》大字本讀。在晚年,他的書房裡、臥室的床上,總放著一本大字線裝本的《共產黨宣言》和兩本戰爭年代出版的字很小、已很破舊的《共產黨宣言》。因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楚,就用大字本對著讀。

除了讀中文版,毛澤東還讀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從1954年起,毛澤東重新學英語,很想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英文版,他選的第一本就是《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英文版比較艱深,生字比較多,學習困難不小。但是毛澤東堅持讀,一直讀到晚年,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用蠅頭小字很仔細地作注,每次重讀就補註一次。

為什麼毛澤東讀了一輩子《共產黨宣言》?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對斯諾說,1920年冬天,「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讀了許多關於俄國所發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熱切地搜尋當時所能找到的極少數共產主義文獻的中文本。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考茨基著的《階級鬥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

周恩來:找不到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病啊!

周恩來1920年赴歐洲之前就讀過《共產黨宣言》。這一年,周恩來22歲。1921年3月,他經張申府、劉清揚介紹入黨。1922年8月,周恩來在《共產主義與中國》一文中說:「共產主義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國,實負有變更經濟制度的偉大使命。」「我們必須預備著,從事著,也永遠不許忘掉。」

後來,周恩來多次讀《共產黨宣言》。1943年,他在延安讀過《共產黨宣言》,還在封面上親筆籤名。至今,德國特裡爾的馬克思故居仍珍藏著這本書的複製本。

1920年出版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印了2次共2000餘冊,後來由於鬥爭環境異常殘酷,這個版本一度散失不見。找回這個珍本,是周恩來心頭一直牽掛的大事,直到逝世前夕。

1975年1月,罹患癌症的周恩來抱病參加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會議期間,周恩來見到陳望道,關切地問:「《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有沒有找到?」陳望道搖了搖頭。周恩來嘆道:「這是馬列老祖宗在我們中國的第一本經典著作啊!找不到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病啊!」同年秋天,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在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劉集村被發現。

為什麼周恩來如此鍾情《共產黨宣言》?1946年9月,周恩來在接受美國記者李勃曼採訪時說,五四運動後的一個時期,「在國內曾看到《共產黨宣言》,在法國又開始讀到《階級鬥爭》(考茨基)與《共產主義宣言》,這些著作對我影響很大」,「很短時間內,即轉變到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了」。

劉少奇:我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最後決定參加共產黨。

劉少奇1920年第一次讀《共產黨宣言》。這一年,劉少奇22歲。1920年10月,劉少奇在湖南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隨後進入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俄文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準備赴俄。

當時,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不久,就成了劉少奇手不釋卷的日常讀物。尤為幸運的是,劉少奇還和其他同學一起聆聽過陳望道講解《共產黨宣言》。

1921年8月,劉少奇進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課程。這年冬天,中國共產黨開始在旅莫中國學生中發展組織。

要不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劉少奇回憶說:「那時,我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幾遍,從這本書中了解共產黨是幹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自己是否準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後決定參加共產黨,準備獻身於黨的事業。」

於是,劉少奇第一批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終其一生,劉少奇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如初。他說:「一個革命者,生為革命,死也永遠為共產主義事業,一心不變。」

朱德:《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著作,是非讀不可的。

朱德1922年在德國入黨後才第一次讀《共產黨宣言》。這一年,朱德36歲。

朱德曾是滇軍名將、護國中堅,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一度令他苦悶彷徨。1922年9月,他遠赴歐洲尋找出路,11月在德國經周恩來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德國,朱德勤奮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讀《共產黨宣言》的次數最多、時間最長。

從入黨時起一直到逝世前夕,朱德讀了一輩子《共產黨宣言》。他說:「常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著作,是非讀不可的。」

1976年5月,依據德文版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新譯本」送中央領導審閱。這時的朱德,年屆90高齡,眼睛花了,精力大不如前,讀書很吃力。但他堅持一口氣讀完,隨後提出登門拜訪主持翻譯工作的成仿吾。5月21日,朱德來到中央黨校,對年近80歲的成仿吾說:「我看見你的書,很高興。這本書很有意義,對世界都有意義,我們有些什麼問題搞不清楚,都要請教馬克思,要看這本書。」這年7月6日,朱德逝世。彌留之際的他,仍念念不忘:「革命到底。」

鄧小平: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

鄧小平1920年10月抵達法國,在隨後的勤工儉學歲月裡,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書籍,其間第一次讀《共產黨宣言》。這時的鄧小平,還不滿20歲。1923年6月,鄧小平加入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4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他後來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我從來就未受過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當共產主義的。」

1926年1月,鄧小平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他說:「我來俄的志願,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後,我願意絕對的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鬥!」

鄧小平多次向人推薦《共產黨宣言》。1929年,他在領導百色起義期間,向李明瑞推薦《共產黨宣言》等書刊。

1965年8月9日,鄧小平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聽取共青團工作匯報時說:「大學生還可以讀一讀《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等。馬列經典著作要選讀得寬一些,知識面要搞得廣一些。」

到了晚年,鄧小平仍念念不忘《共產黨宣言》。1987年8月29日,剛剛度過83歲生日的鄧小平欣然接受義大利共產黨領導人贈送的一本書——新出版的《共產黨宣言》。

他常說:「永遠丟不得祖宗,這個祖宗就是馬克思主義。」「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啊!」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這一年,《共產黨宣言》也170歲了。它蘊含的信仰味道,歷久彌新而醇厚,經久不衰而雋永。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讀著它,不斷續寫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新篇章。

我們生活在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應該再讀一讀《共產黨宣言》,品一品信仰的味道,想一想:我們為什麼出發?牢記著革命者的使命,想一想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怎樣才能做一個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合格答卷人?

(摘自2018年5月4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相關焦點

  • 《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故事
    這個譯本的內容包括:《共產黨宣言》《1872年序言》《1883年序言》《1890年序言》。這三個序言是《共產黨宣言》的三個德文版序言,首次與我國讀者見面。該譯本的後半部還附有《共產黨宣言》的英文全文,這也是我國最早出版的英文本《共產黨宣言》,採用的是恩格斯親自校閱的1888年英文版本。採用英漢對照形式出版《共產黨宣言》在我國也屬首次,更利於《共產黨宣言》思想的準確傳播。
  • 老一輩革命家詩詞中的革命精神:周恩來寫下《生別死離》
    在血與火的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革命家用生命書寫的詩詞,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甚至死亡的威脅,無數革命者始終堅守著心中的信仰。夏明翰在就義前寫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詩句。
  • 鉤沉|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出版百年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出版百年。1936年,毛澤東在陝北與斯諾會見時,談到自己走上馬列主義道路的過程。其中提及自己最早接觸馬列主義,是在1920年夏秋讀到的三部啟蒙讀物。
  • 毛澤東:博覽群書的革命家
    原標題:毛澤東:博覽群書的革命家 一九六一年,毛澤東在廬山查閱圖書。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也是學識淵博的學問家。讀書生活伴隨著毛澤東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 澎湃評論|讀懂《共產黨宣言》刊行百年的世紀風採
    1919年底,他毅然返回故鄉義烏分水塘村,著手翻譯《共產黨宣言》。他在家宅旁一間破陋的柴屋裡,克服寒冷等多種困難,夜以繼日地翻譯。1920年4月下旬,《共產黨宣言》一書譯稿終於完成。5個多月的獨立奮戰、5倍於尋常翻譯的精力投入,年僅29歲的陳望道在共產主義思想的感召下終成鴻著。宣言會知音,青春灑熱血。翻譯是一種思想淨化。
  • 王霙飾毛澤東主席,黃曉明演周恩來總理,51位明星傾情加盟
    王霙飾演毛澤東主席,黃曉明飾演周恩來總理,作為一名「特型演員」,王霙早在1989年的電影《開天闢地》中,就飾演過青年毛澤東。之後,其在《紅色搖籃》、《井崗山》、《狂飆》、《我的長徵》、《重慶談判》、《特赦1959》等四十餘部影視劇中,飾演過毛澤東主席。王霙扮演的毛澤東主席惟妙惟肖,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和認可。
  • 《光榮與夢想》熱拍,黃曉明演青年周恩來,陣容強大爆劇沒跑了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許多獻禮的優秀影視作品被提上了日程。近日,由著名導演劉江執導的《光榮與夢想》不僅宣布了演員陣容,而且還發布了首個片花。《光榮與夢想》的時間跨度長,明星多,風格創新大,這在同類主題劇中是空前,因此它一直備受業界的關注。
  • 夜讀黨史252丨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我們與中共金華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起,為你打造一份權威的金華黨史讀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學的你。今年是陳望道《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問世100周年。1920年2-4月,陳望道在故鄉義烏分水塘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8月在上海出版。
  • 周恩來——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的又一歷史偉人
    到解放戰爭後期,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等的努力,一個包括各民主黨派、各社會階層在內,共同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廣泛的愛國民主統一戰線,已緊密地團結在共產黨周圍。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是歷屆人民政協的主要領導人,因而也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具體實施者。他與各界知名人士都能肝膽相照,建立坦誠的工作關係和朋友關係,是黨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模範體現者。
  • 毛澤東周恩來等書法一覽:字如其人 才華了得
    如何從字看出作者的性格、審美和品德呢?「品高則下筆妍雅」即是說,一個人若品格高尚,書法就脫俗;若品德清純,則書法瀟灑。下面,請跟小編一起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胡適、梅蘭芳的書法作品中,欣賞他們的性格魅力。
  •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南海指揮朝鮮空戰
    韓戰初期,敵我力量十分懸殊,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使用空軍是中南海決策層首先考慮的問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多次與聶榮臻、劉亞樓、王秉璋等討論志願軍空軍入朝作戰問題。毛澤東開門見山地對劉亞樓說:「志願軍地面部隊,主要是以步兵和為數不多的炮兵、坦克兵參戰。與擁有陸、海、空相互配合的美國軍隊作戰,制空權必然操在美軍手中,這對志願軍的戰鬥行動極為不利。
  • 毛澤東晚年愛讀文史書 讀《資治通鑑》達17遍
    ——編 者  (一)讀書要為天下奇  毛澤東早年常說: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創奇事。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毛澤東風雲一生,書劍雙修。所謂「劍」者,不單指軍事,還包括對書本的運用之妙,以及思想和實踐的力量。
  • 周恩來精神的歷史特點
    周恩來精神體現在他的革命業績中  首先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周恩來是一位革命家,而不是一位道德家;是一位革命偉人,而不是一位謙謙君子。他的偉大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經過千錘百鍊而養成,並服務於革命事業,而不是一個道德家的自我完善。這是周恩來精神最本質的特徵。 周恩來精神主要體現在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所建立的偉大業績中。
  • 築史詩、見人性、重細節,《光榮與夢想》這樣講述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必然
    在獻禮建黨百年的重要節點,我們帶著敬畏心而來,希望以共產黨人的偉大靈魂為戲的靈魂,塑造一組群像。同時,也希望在表演上尋找普通人的邏輯,讓觀眾看見偉人凡人化的一面,如此,更能以常人之心度量出偉大之處,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人為什麼能得民心、得天下,讀懂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必然性。」
  • 學習「四史」 回眸校史(八)| 建國前中國共產黨的外語教育——紀念...
    這裡包括了劉少奇、羅亦農、李啟漢、柯慶施等老一輩革命家以及曹靖華等學者、專家。陳望道(教授《共產黨宣言》,1920年與陳獨秀等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並參與社會主義青年團籌建工作。同年春翻譯並出版了《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
  • 《光榮與夢想》熱拍,黃曉明飾演青年周恩來,造型過關但笑容油膩
    將全景展現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建立紅色政權、率領紅軍進行長徵、抗日戰爭、解放全中國的偉大壯舉,以及建國初期毛澤東毅然決定出兵朝鮮,最後戰勝敵人,從此新中國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偉大詩篇。
  •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後感
    近日,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組織廣大黨員幹部觀看電影故事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大者含元氣,細者入無間。」這是小製作、大題材的主旋律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所展現出的獨特魅力。
  • 寫在《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
    這年8月,由陳望道翻譯的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出版。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思想、科學社會主義的標誌性著作就此在中國傳播開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鑄魂、引航作用。  從1920到2020,百年歷史並非都是宏大敘事,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命也與《共產黨宣言》緊密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