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2021-01-17 微雨硯

咪蒙公眾號被註銷的消息,迅速席捲而來。對,是那個篇篇豹紋、追隨者無數的咪蒙啊,自媒體行業的一面旗幟啊。表面上看起來是那篇貌似溫情脈脈痛心疾首卻漏洞百出謊話連篇的文章《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惹的禍,但深層原因也許不止於此。

咪蒙們太瘋狂了。公眾號運營以來,三分之一出於實力,三分之一迎合心理,還有一部分不能否認是機遇,是時代造就。於是乎一直高歌猛進,一舉轟轟烈烈發展成為行業先鋒。

重要的是,一旦拿上了大眾麥克風、成為話題傳聲筒的咪蒙,繼續延續自己的風格,大是大非,極端任性,隨時爆粗,釋放戾氣,談性、定義渣男,宣揚出軌劈腿花心,用極端的故事,得出極端的結論,自然迎合一部人心態,無路可逃的情緒原來可以這麼暢快地得以發洩,淋漓酣暢獲得共鳴,如飲雞湯,卻不知道這雞湯之後是負能量的蔓延。

就好像司機罵人,釋放情緒的同時又加重了焦慮,宣洩之後一切未變,唯有戾氣不斷蔓延。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若說咪蒙註銷也有其先兆,17年的那次反省整改終究沒有起到警戒的作用,人慾瘋狂,總是不聽勸誡的。終於,瘋狂之後的代價就是戛然而止!

做事不能太放縱,做人也是。還記得當年家喻戶曉的畢福劍,當時他多火啊,上至八十老太,下到三歲頑童,都是他最誠摯的追隨者。他的人生,就如他主持的節目,如火如荼的星光大道啊!

誰會想到一夜之間,一切改變。原因只能說他自己太膨脹了,忘了自己也是個普通人。他的經歷,不是很好的詮釋了那句中國古語「人必自絕,然後天絕之」嗎?

吳秀波不也是自己玩得太瘋了,忘了自己是誰了嗎?還有周立波,不知他怎麼樣了?

做人不能太自傲,既然被觀眾賦予了光環,何不用心珍惜小心呵護呢?當人被捧得高高的,通常就會變得自狂自大,誤以為自己就法力無邊泯然於眾了!

範冰冰經歷了逃稅事件之後,變得低調了,昔日的紅毯女王,昔日的媒體頭條,如今全部悄無聲息,我想她一定聰明地學會了低調,低調才是自我保護的不二選擇!

劉強東在故事中表現,可圈可點,很多地方都證明在財富地位的慫恿之下,他也是一介狂人了!在經歷那些不堪之後,他肯定也會學習謹小慎微,有的事情必定做了是要夾著尾巴的。

咪蒙倒了,自媒體還在;畢福劍走了,星光大道繼續;範冰冰低調了,人們還是瘋狂追星。他們都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這世界沒誰都行。無論多高多大,都不要膨脹,都不要瘋狂!自我膨脹的結果是破滅,自我瘋狂的結果是戛然而止的滅亡。

人在低處時,不喪失信心;一旦走得高了,不迷失自我。這才是做人的根本。

相關焦點

  • 天欲令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中國有句古語:「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古希臘作家歐底庇德斯說「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中西方不約而同地說出同樣的話,讓人震驚的同時,更是說明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瘋狂的追求金錢,瘋狂的追求權力,瘋狂的追求本不屬於他的東西,那他將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淵。
  • 上天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當時的主角是銀行保險地產等藍籌股,這波換成了白酒、光伏、食品、新能源等各細分行業的白馬龍頭股,雖然現在很瘋狂了,但可能還沒結束,等到銀行保險地產這些群眾演員都補漲的時候,可能就差不多了。
  • 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①上帝讓誰滅亡,總是先讓他膨脹。②時間是篩子,最終會淘去一切沉渣。③蜜蜂盜花,結果卻使花開茂盛。④暗透了,更能看得見星光。
  • 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自作孽不可活的岡比西斯終難逃一死
    徵服了埃及之後,岡比西斯又在埃及滯留了一段時間,做了很多瘋狂而又殘暴的事情。之後,他便率軍沿著地中海北上,來到了敘利亞境內,基督教的聖經中經常提到的加利利就位於這裡。穿越加利利時,岡比西斯率領著他的護衛軍經過了一個城鎮,於是,他命令大軍在此停駐。
  • 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為你解惑
    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為你解惑時間:2020-07-02 16:3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為你解惑 要讓某物滅亡,就要先使它驕傲膨脹。 出自唐太宗,原文為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 要想讓一個人滅亡,並不一定非得讓其瘋狂……|055
    01有這麼一句話大家應該都記得——若要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就是說想毀滅一個人,並不一定必須整天跟他對著幹,或者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吹捧他,讚美他,讓其驕傲,讓其瘋狂,最後讓其滅亡。這大概就是俗話說的「捧殺」!但是,聽了吳伯凡在認知方法論裡,說過的這麼一個案例,感覺原來世界並非都是一模一樣的,或許會有一種其他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
  • 日本修憲印證「天要其亡,必先瘋狂」
    日本選擇的道路和方向是自取絕路,俗話說,天要其亡,必先瘋狂。  日本和德國同屬二戰侵略戰爭的發起者,但在戰爭反省方面遠遠不如德國來得系統深刻。究其原因,由於日本是島國的緣故,日本的侵略戰爭除了被廣島原子彈毀滅性的打擊之外,在戰爭後期,在地面沒有像德國那樣,受到來自多個陣營的多國部隊地面的報復性打擊,其對戰爭對自身的傷害的認識,沒有德國來得深切。
  •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太精闢了)
    文/飛魚天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謙受益,滿招損,天狂有雨,人狂有禍!做人不能太狂,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 「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看偽滿洲國是如何文化洗腦的
    「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清代 · 龔自珍偽滿洲國成立之初,因還未來得及編寫奴化教育教科書,只能採用原教科書,但對日本不利的內容,一律強制用筆墨塗去。偽滿洲國教育會主辦的刊物《滿洲教育》,當時偽滿地區的小孩子就是讀這樣的教材。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每一位鄉村學童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每一位鄉村學童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 新聞聯播再上熱搜: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
    香港激進分子製造「黑色恐怖」愈加瘋狂,已完全視法治為無物。11日暴徒再次圍堵警署,襲警手段發展到投擲汽油彈,造成警員被燒傷。無法無天的街頭暴力正在扼殺香港,於此危急時刻,所有真愛香港的人們不能再隱忍,都當挺身而出,儘快制止這個「惡性腫瘤」的蔓延,阻止香港被推向一條無以承受的不歸路。
  •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狼煙四起》神兵現世!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狼煙四起》神兵現世!三分天下,群雄並起!三國戰爭策略手遊《狼煙四起》正迎得大量主公投奔駐足,選一方勢力,養各自悍將,馳騁沙場,品三國天下大勢!神兵分為武器、配飾、戰甲三個種類,根據其品級又相應分為良品、上品、精品、名器。 每種品級的武器都有屬於自身的成長,可為武將帶來相應的統帥(兵力加成);武力(物理攻擊加成);智謀(策術攻擊加成)加成。神兵需要通過消耗對應的材料鍛造而得,討伐地圖上的黃巾軍、流寇、盜匪可獲得材料野怪等級越高掉落的材料品質也就越高。
  • 欲成Better Man 必先學會愛
    《禮志》云:「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這是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人際關係,先予後得。若從心理學上分析,則愛人先愛己才是正確的順序。不是每個人都會正確地愛別人,電視劇中為愛人傾盡一切、現實中時常發生的大眾求愛,旁觀者可能很感動,但當事人卻未必好受。因為你想給的未必是他想要的。所以,愛並非一腔赤誠即可,愛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手入門烘焙裝備如何理性buy!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做好烘焙一套優秀的工具必不可少,好的設備在烘焙製作中可以提升一定的成功率,都說一如烘焙深似海,這話一點不假,各種工具買買買,看到心動的食譜忍不住也要嘗試一番,於是不自覺的剁手一堆原材料。
  • 從悍然強關中國領館看美國: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天欲其亡,先令其狂。其實,從美國針對中國的這一系列瘋狂舉動,不難看出,美國已經外強中乾,種種聲嘶力竭的吼叫,只不過是在掩飾內裡的虛弱罷了。 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如今的美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擁有著強大話語權的美國了。
  • 紙醉金迷,一步步瘋狂,一步步滅亡
    諷刺的是,因為欠債被捅傷快要賣鹹鴨蛋的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去醫院,而是繼續瘋狂,繼續炒期指「升」與「跌」、「生」與「死」的對比,將這條線索的劇力推至最高潮這極致的反差,正好印證了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一句話----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 《左傳》用「上帝視角」看女人:旁觀其貌,直傳其聲,融化其心
    《左傳》記載了春秋近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它雖為編年史著作,其文學特色與文學價值,卻凌駕於史書自身的功能;它將數十國的紛爭,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鮮明地呈現出來,給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影像」。朱自清說《左傳》「不但是史學的權威,也是文學的權威。」可見其在文學和史學上皆有非凡的成就。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自媒體的,教你選擇剪輯軟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個好的工具能讓你的工作如魚得水,此話真不假!對於剪輯也是如此。對於初學者或者剛入門的新手來說怎麼選擇剪輯軟體?這個其實並不難。看個人需求而定。如果你只是平時手機拍點小視頻,然後簡單剪輯加工就可以的,那你大可選擇手機類剪輯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了。如果你想製作精良的視頻,你就考慮電腦製作軟體了。
  • 欲徵服世界,必先導演世界
    欲徵服世界,必先導演世界 為什麼要搭建一個如此龐大(跨國跨界)和強大(俯瞰和覆蓋全球)的話語虛構機器?
  • 《聖殤》——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凡是欠缺的,人終其一生也會以各種變幻的方式不遺餘力地去希望獲得。作為社會底層的金基德本人,也是韓國政治經濟體制下的受迫害者,所以他的作品是有其豐富意義的。他鏡頭下的髒與亂,性與暴力,憤怒與悲傷,間接地呈現和審視著韓國底層社會的艱辛與苦難。不幸於20年末這個同樣混亂的年份逝於新冠的導演,是人們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