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消息,想必各位讀者已經都知道了吧:
經確認,國內極限挑戰第一人「極限詠寧」
於11月8日失手衰落身亡
正如「極限詠寧」的微博介紹一般:
國內極限高空運動挑戰第一人,無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完成每一個能完成動作,認真的排好每一個挑戰視頻。
目標:無任何保護挑戰全世界高樓大廈
他在各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頂端,及各類工地與高樓之上,拍一些極限的短視頻:
幾十米高的高樓外牆做引體向上
幾十米高的工地頂端做單手吊鉤
幾十米高的建築高處做環繞漫步
利用這一系列高空危險動作,瘋狂的刺激了廣大網友們的腎上腺激素,並迅速在各大平臺吸引了近百萬粉絲。
詠寧曾在直播中說過:
「我天天遊走在死亡邊緣,活著才是意外」
如今,卻一語中的。
(極限詠寧攝於長沙)
隨著詠寧的離去,網上的評論炸開了鍋。
謾罵、指責、嘲笑、風涼話、反例報導....
你摔死是活該,但掉下來砸到別人怎麼辦?
用命換錢?你對的起你的家人麼?
願年輕人好好讀書,網紅不是好途徑
這樣的人,給年輕人起了錯誤的示範,
喜大普奔,黑爬之王終於死了
某極限運動協會會員:他這種違規攀爬根本不叫極限運動
這種靠危險吸引粉絲變現的行為,別侮辱運動了
腦殘粉們還鼓吹麼?看熱鬧不嫌事大?
垃圾平臺,你們這是在開鬥獸場麼
這個人真的自私,這根本不是自由
如上的抨擊聲,此起彼伏比比皆是。
駝叔頓覺心生悽涼。
在此只想對這些
站在道德制高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聖母們說:
人與人之間,能否學會換位思考,能否多一分理解?
(極限詠寧攝於武漢)
極限詠寧,原名吳永寧,家境貧寒,母親患病在家。曾在橫店當群眾演員和武術替身。
至於群演和替身的收入,如果有影視圈的朋友,應該知道,十分微薄。
隨著直播行業以及自媒體行業的興起,他趁此時機,投入其中,並利用高空極限挑戰,獲得了屬於自己的一群粉絲,也掙得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
至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他的最後一次:
完成後可以獲得十萬元獎金的那場挑戰。
(極限詠寧攝於上海)
很多人覺得這是愚蠢的事情,為了掙錢,做這樣危險的工作,更為了十萬元,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但他如果有那十萬元,也就不會去做這樣危險的工作了。
不要說什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或者換一份安全工作。
不是所有人都是精英教育,不是所有人都有著殷實的家底,不是所有人,都是幸運兒,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
對於很多條件並不是那麼出色的人,有些事情可能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十萬元,有的人一天可以掙到這個錢,而有的人可能三年五年才可以拿到。
一些人眼中不值一提的東西,可能就是另一些人為之付出的一切。
人在生活得不到安全保障之時,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
不過某方面來說,這也確實是社會的悲哀。
這也印證了我們的制度還有很多問題。
試問:
如果詠寧的母親可以病有所醫,試問還會冒死搏命去直播換錢麼?
(極限詠寧攝於武漢)
換個角度來說,
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抨擊這樣的事情,卻是沒有什麼錯誤。
不僅沒什麼錯誤,而且還可以輕易獲得大眾的認同。
但是這樣一昧的謾罵、指責,並廣泛報導其行為,真有必要麼?
更何況老祖宗還留下來一句話:
逝者為大。
而且把教育青少年,來當做抨擊與宣揚的幌子,也是牽強附會。
我們都經歷過那個年紀,青少年真的不是二傻子。
一件事情究竟危險不危險,他們身體滋生的恐懼感,會幹乾脆脆結結實實的反饋給他的大腦。
這是身為生物的本能,不需要教。
(極限詠寧攝於武漢)
駝叔從網上找到一個故事,在文章最後,分享給各位讀者:
這是巴菲特先生曾經舉過的一個例子。
6個彈孔的左輪手槍裡只有一顆子彈,對著自己的腦袋開一槍,給100萬美元,幹不幹?
很多人搖頭說:
「我不幹」
為什麼不幹?
因為一旦失敗,代價過於慘重。
也有的人說:
「我幹」
為什麼幹?
因為冒著六分之一的死亡風險,可以改變人生。
選擇幹的人有什麼共同點?
窮!
100萬美元可以改變他們的人生。
如果換成巴菲特,他肯定不幹。
別說是巴菲特,即使換成現在豐衣足食的我們,都未必會幹。
那麼把這個例子的條件改變一下:
100個彈孔的手槍裡只有一顆子彈,對著自己的腦袋開一槍,給100萬美元,幹不幹?
這回願意開槍的人肯定比上次多了。
為什麼?
因為付出代價的概率下降了。
但是有一點沒有變,選擇這麼幹的人,仍然還是窮,100萬美元能夠改變他們的人生。
但凡一個人衣食無憂,即使這種只有百分之一的風險,也絕對不會去冒。
如果那麼我們再把這個例子的條件改變一下:
這把槍沒有對著自己的腦袋,而是指著自己的手。
這回想必就會有很多人選擇開槍了。
因為,即使中槍了,也可以付得起這個代價。
往期文章
面對那流浪的乞討者,是否該回以你的援助之手?
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
那個曾經和異性拼住的你,還好麼?
後臺回覆:哈嘍駝叔
一份特別的愛,獻給那個鐘愛閱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