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謊言被重複多次後人們就開始相信
關乎人性,必看的一部影片:)
「槍響後,你看到是誰對你開槍了嗎?」
「我不知道是誰開的槍,但我看見他站在制高點,陽光下」
嗨嘍~大家晚上好,這裡是甜粥。
等待開學的日子總是那麼難熬,大家最近在家是不是劇荒,有些無聊啦。今天呢,想要給大家推薦一部丹麥電影——《狩獵》:
故事發生在丹麥的一處小鎮上,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因為缺少家庭關愛,喜歡上了在校務工的熱心腸大叔,小女孩向大叔表白被拒絕後,於是便對大叔懷恨在心,在一次和女校長不經意的談話中,編造出大叔曾猥褻她的謊言,至此,大叔深陷小鎮居民的流言蜚語中,後來逐漸發展到超市老闆不願賣商品給熱心大叔,小鎮居民惡意襲殺大叔的愛狗,後來在小女孩父親的再三追問下,小女孩才坦言自己是胡編亂造的,最後雖然澄清了誤會,但在大叔的一次狩獵活動中,還是有人惡意的用獵槍襲擊他。
整部電影劇情合理,首尾銜接,所反映出來的一些社會問題也發人深省...
影片中大叔的設定是一位人畜無害,溫暖堅強的老實人,電影的一開始,大叔就不顧河水寒冷,縱身跳下並救起在河水中腿抽筋的朋友。同樣大叔也幫助過一個在廁所裡的小男孩擦屁股。對待前妻,兒子和女朋友也都是溫柔體貼,完全符合大多數人心中老好人的形象。
可就是這樣一位熱心大叔,在面對無知蘿莉的指控時,全鎮居民,朋友以及他曾經幫助過的人,都把他列為變態和病人,他們一起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給大叔判罪,把他們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化作獵槍和子彈,一槍一槍的打向他們的獵物。
這...是人性,無關善惡。
正是在電影結尾的那出戲,使得整部電影走向高潮,引發遐想...
當獵人把獵槍瞄準大叔的時候,大叔就成了一個任人宰割的獵物,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電影中的大叔面對眾人的猜疑時,為什麼有理難辨,幾近沉默。在大叔變成獵物的同時,導演無疑用鏡頭將整個人類文明拉進了動物的世界,在對這些人無聲控訴的同時,使得整座人類文明轟然坍塌,野蠻與無理在人類社會橫行滋生。
每個人都希望生在陽光下,長在春天裡,因為這樣,他們就有理由對地下那些看不到的「醜惡」與「邪毒」評頭論足。
正如電影中大叔的女友一樣,在一次刷杯子的事件中,她覺得大叔是個生活細緻,待人溫柔的暖男,臨了還用可愛來評價大叔,是一個內心充滿陽光與熱的女人,但當她聽到那些關於大叔的隱晦與暗黑的一面時,直接就不再信任大叔,以此來表明自己是多麼的善良和無邪。在她心中,已然佔據了善和愛的制高點,剩下的,就只能是開槍和射擊了。
但終會有人與你並肩同行,不畏黑暗,共迎黎明。
電影中兒子為父親的清白,不惜與人打架,雖然不能對洗刷父親的冤屈起到實質性的幫助,但有這樣一位信任大叔的人,與大叔同行,那感覺真好,何況還是自己的兒子。他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搶佔道德高地,也沒有在眾目睽睽的陽光下,冷眼旁觀,他堅信自己父親的人品,雖然也遭受來自道德高地的襲擊,但他卻是那樣的理智與清醒。
幾十年的友情與歲月,面對非彼即此的站隊選擇時,大叔最好的朋友還是站在了女兒的這邊。
雖然從劇中女兒最後說出實情,男人絲毫不感到意外這一細節中,觀影人能感到兩人友情的醇厚外,全劇對大叔傷害最大的也就是這位陳年老友了,風口浪尖上,男人選擇了道德高地,根本不給大叔解釋的機會,一味的相信妻子的挑唆和外人的判斷,即使最後重新悔過,也再無法彌補這張友情的大洞。
劇中的小蘿莉滿臉天真,有時與人談話時,嘴巴還會時不時的抽搐,雖然最後大叔選擇原諒了她,可她身上暴露的問題,卻最能引起我們的思考。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因為父母的爭吵,造成了小女孩性格的孤僻,當所有小朋友和大叔玩的熱火朝天時,小女孩卻選擇在遊戲中親吻大叔,由此也看出小女孩已經對大叔產生了不正常的情愫,後來小女孩面對眾人的審問時,或是遮遮掩掩,或是閃爍其詞,以至於對媽媽說出真相,媽媽都不相信,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也是由此才引發了一連串的社會問題。
劇中的小蘿莉同時又是道德的高地,陽光的代表,是整部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在小女孩的身上所創作的,但,正是這塊道德高地,陽光代表也是撒謊成篇,是導演對全鎮居民和那些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開槍射擊的人們最大的諷刺。
整部電影著手於細微處,伴隨著一聲槍響,道德制高點焚毀殆盡,陽光下,卻也滋生著醜惡。我們永遠也看不見那些站在制高點,在陽光下開槍射擊的人,因為他們有可能是你,有可能是我,也有可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