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上菜不均的宴席

2020-11-20 橙狐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邱剛健 / 盛和煜


主演: 章子怡 / 葛優 / 吳彥祖 / 周迅 / 馬精武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6-08-30(中國大陸) / 2006-09-03(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31分鐘


又名: The Banquet / Legend of the Black Scorpion


IMDb連結: tt0465676


終於看完《夜宴》了,也可以回應去年此時所寫的《馮門宴為誰而設》。在那篇預測性的文章中,筆者對《夜宴》並不抱有多大的希望,這與影片質量無關,僅僅是從馮導本人風格和中國電影市場名利性等角度來做的分析。

這段日子,關於《夜宴》的評倫已經很多了,叫罵的聲音似乎佔了多數,尤其是關於臺詞的問題,更是令人鄙視。但市場就是這樣,罵的人越多越有人看,於是票房還是很不錯的。但在我看來,如果說《夜宴》是一部失敗之作,那肯定不是臺詞的問題,這一點則需要認真地對待,絕不能因為臺詞上這種小的失誤則將《夜宴》完全否定,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本文不願涉及臺詞問題,僅從整個影片的人物塑造,劇情故事來看,想來對於一部大片來說,這兩點遠比臺詞重要得多。

首先說明,《夜宴》比我想像中的要好得多,這再一次證明,不能輕信網上的言論,那種盲目的近似於暴力的抨擊行為是情緒化的不理智的,也是不利於市場發展的。

現在回到《夜宴》這部電影本身。一直以來,凡是中國大片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故事,故事講不清楚或故事幼稚可笑,但《夜宴》很好地改正了這個毛病,我想誰都能看出來,《夜宴》的故事是完整的,而且是極清晰的,這是它最大的成功之處。

一個完整的,清晰的故事需要具備一些因素,那就是線索與矛盾,關於這個大家可以參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關係,背景一出來,即厲帝弒兄娶母后就意味著其中的人物關係人物矛盾確立了出來。但中國版的則突出了母后這個角色。

換個角度思維,《夜宴》中的第一角色是母后,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便與《哈》劇中的王子為第一角色十分不同。作為一個女性,在殘暴的厲帝面前,在太子無鸞面前,在青女面前,在整個國家的面前,還有在無數朝臣面前,到底是如何表現的,這是影片著重描寫的,馮導也給了章子儀最大的表演空間,所以回憶一下馮導所說的「章的成功則是影片的成功」,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我們回到影片,看看章子儀是否成功地塑造了母后這個角色。

作為母后,她無疑處於矛盾的焦點,一方面她是太子無鸞的情人,要保護無鸞,並且希望無鸞能夠重奪帝位,另一方面,她被厲帝佔有,被動地接受著厲帝的愛(這一點在後面成為敗筆之一)。通過母后對無鸞的訓斥,對無鸞的暗中保護等等,影片運用了足夠的細節表現了母后對無鸞的感情,這一點顯然是成功的。而另一方面,面對厲帝,母后則表現出一種堅忍,這一場戲尤其出現在母后當著群臣的面跪向厲帝,這無疑是也是成功的。

在我看來,章子儀所塑造的母后,無論從表演還是情節設計上都是很完美的,也是極為成功的。若照著馮導所說的,章子儀的成功就意味著影片成功了大半部,這話的確不虛。

但對於一部大片,章子儀的成功演繹畢竟是不夠的,而影片最大的敗筆人物則出現在厲帝身上,在這點上與葛優的表演沒有太大的關係,而與臺詞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即便臺詞有點現代化或搞笑,但並不影響劇中的人物塑造)。影片的前半部分,厲帝的殘暴與狡詐表現得很好,一些細節可以證明,例如對暗殺者的治罪,杖斃節度使,送玉雕與太常以及借練舞之時欲殺太子等都表現出厲帝一代梟雄的本色。但正是這樣,厲帝的愛情則顯得頗為蒼白。影片中厲帝開始之時對母后的細節所表現出來的大多是一種情慾上的佔有,這顯然符合梟雄本色,但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影片結尾處厲帝的自殺,給人的感覺是母后的背叛令他絕望了,使他成為了愛情的淪喪品,這顯然與前面鋪墊出的梟雄本色明顯不符。這種自殺是導演的一種自我否定,否定了前面辛辛苦苦確立起來的厲帝形象。因為我們看不到厲帝對母后的愛情,而厲帝卻愛情而自殺,厲帝這個人物則變得徹底失敗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至於影片中其它一些角色,太常,青女還有殷隼,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失誤之處。

所以,影片人物這一關由於厲帝的失敗而影響了全局,也令一場夜宴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地驚心動魄,從而整個影片的故事變得有些荒誕。用句俗語,一馬勺壞了一鍋粥。

記得馮導在闡述本片的時候提到過兩個字「欲望」。那麼我們可以看影片中的欲望到底是什麼,愛情,肯定有的,還有就是對權力的爭奪。

這是一部關於愛情與權力的影片,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但影片這方面又犯下了大錯,最明顯的問題是用力過均,即一場夜宴,上的是葷素對等的菜,這是令人感到十分彆扭的地方。

我們知道,愛情與權力有兩個即定的形容詞,尤其是這種劇情的背景下,五代十國也好,宮庭內幕也好,我們期望的是,即觀眾所期望的是愛情的悲劇或權力的殘酷。傳統的故事是權力的膨脹將愛情毀滅。雖然這是一個極為傳統的觀念,但不可否認,這是許多觀眾在潛意識中最樂於接受的故事主題。

但很不幸,影片並沒有完成這種走向,青女的愛情在權力爭奪下被玷汙了,在青女有限的出場細節中得到了充分演繹,也許由於青女這個角色十分地單純,所以令觀眾極為認可青女的愛情,所以青女誤服毒藥的時候,她的愛情死於權力也恰如其分的表現了出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關於厲帝與母后之間的愛情,前面已經說過了,那更是一種情慾的佔有,有利於塑造厲帝梟雄的形象卻不利於營造這份所謂的愛情,所以後來厲帝的自殺就顯得突兀了。第三段愛情應該是母后與太子無鸞之間的。

在觀影的過程中,筆者一直在考慮這段愛情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導演要強加於我們的。三年前,由於章子儀成為前任母后,令無鸞只能流戀於山水之間,這似乎有著愛情的背景,當母后與無鸞的第一場對手戲時,劍舞的確也是愛情的象徵,但再向下看去,愛情似乎突然停止了。母后對無鸞的訓斥,母后在練舞之時出手救下無鸞,還有母后以青女要挾殷隼,這些真是愛情嗎?這些情節的設立更象是權力爭奪的表現,與愛情混在一起,變得暖昧了,從而令最後無鸞的死也無法造成愛情的悲劇效果。

而影片還有一個更為暖昧的愛情,那即是殷隼對青女的,那個從背後摟住青女的鏡頭絕不是兄妹之情,而是愛情的再現。

這樣說來,欲望中之愛情真正成功塑造起來的只有青女對無鸞的愛情,只有這一段顯出一絲悲情色彩,也只有這一段能夠讓觀眾心有戚戚,越人歌因而能夠留傳下來。至於其它的所謂愛情,則都是導演強加出來的,與觀眾無關。此時我們設想一下母后如果真如《哈》劇中那樣,即砍掉《夜宴》裡的母后與無鸞的愛情,這恐怕更單純一些,更令人信服。這種改動雖然不一定不正確,但至少筆者認為沒有成功的塑造出來。

欲望的另一點就是權力的爭奪。

片中關於權力爭奪者有四個人,太常,厲帝,母后及無鸞。

作為太常,老謀深算,聞風而動,情節不多,但符合人物及時代背景,這是成功的。

無鸞的權力爭奪更大的成份是一種復仇,殺父(也許還有奪妻)之仇。但顯然無鸞沒有哈姆雷特那麼的懦弱,只是過多的有些文人氣質,從這個角度來說影片的塑造也是相對成功的。

至於厲帝,奪權不是他的目標,如何維護權力更要重要一些。影片中他首先掠奪了皇帝大權,其次是母后,而母后顯然具有象徵性,即對先帝一切地佔有,無償的,理所應當的佔有,於是,影片前部那些具有情色意味的場面更象是一種掠奪,並且通過這種佔有而鞏固這種地位。而且對於厲帝來說,鞏固自己的位置是雷厲風行了,謀殺太子,誅臣試臣,這些都是作為一個篡權者應做的,只是運氣有些不好,太子始終活著。但問題是厲帝篡權的動機並不明確,是對權力的無限向望還是對嫂子的垂涎?影片並沒有指向厲帝內心深入,所以造成了結尾處自殺的突兀。所有鞏固權力的舉措都顯得十分地盲目,沒有實質性的動機。

母后對權力的向望實在不好說,由於影片將其與無鸞的暖昧情愫表現出來,這時母后對權力的爭奪似乎也並不那麼熱衷,當然我們可以理解成有了權力才能有愛情本身。於是,作為母后來說,保護無鸞是理所應當的,但奪權本身需要更主動一些。但不幸,影片到了結尾處,母后這種奪權謀殺厲帝的行為剛剛露出來,聯絡太常,下毒酒等等,而前面的對厲帝的順從似乎只是一種緩兵之計,只是這緩兵之計明顯得很,作為梟雄的厲帝一眼便可識破。這與常理上並不一致。還有一種可能,即母后對太子無望的情況下才會真正地爭取權力,即母后有個性格上的變化,但影片中所塑造的母后從開始就顯得很具有心計,這顯然也是不合常理的。因為如此,母后是否要奪權,恐怕只是一個疑問。即便她為女皇,也只是無奈之下被推上那個地位的,與謀殺厲帝並沒有太大關係。

總體來說,影片對愛情對權力的描寫用力過於均勻,令觀眾有些尋不到主次,而為愛情為權力設計的一些細節又達不到極致,所以頗令人分不清楚,使得兩者混在一起,也許這是一種表達方式,但這種表達方式令觀眾則產生多樣的分歧。但無論如何,《夜宴》的故事除了在厲帝塑造上有硬傷以外,其餘人物基本塑造了起來,大多賦與了遊走於愛情與權力之間的痴迷形象,雖然有些混亂分不清主次,但並沒有較大的詬病,應該能夠令觀眾滿意的。

從影片製作來看,無論是面具的運用還是一些場景的設計實際都顯現出導演馮小剛力求突破的決心。而且某些地方令人想到了1999年的大片《刺秦》,具有一定的傳承,但並沒有達到極致。

未達到極致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最大的問題可能是音樂的運用,就筆者看來,本片的音樂總體是一種失敗,許多場景聲畫的感覺沒有達到同步,音樂沒有能夠更好的渲染氣氛,從而顯得有些滑稽可笑。象這種大片,音樂上的失誤會給觀眾造成很大的觀影錯覺,恐怕這一點是馮導都沒有料到的。

武打設計可以一觀,但絕不是最好的,倒是舞蹈的運用令人耳目一新,但不可否認使得整部影片風格上難能達到統一,這一點遠不及《刺秦》。

所以,影片在製作上最大的問題就是風格的不統一與對故事輔助作用的不到位,這同樣是《夜宴》給人感覺不太舒服的地方。

最後說明一句,影片結尾張靚影的歌曲與整部影片脫離得太遠,顯然是畫蛇添足,再加上片尾一幹商業LOGO的出現使得一部大片變得如同電視劇一樣地無趣。恐怕馮導在走市場化的時候還是不要被這些影響風格的東西所左右,否則,諸如「大寨核桃露」之類的文字出現在片尾恐怕是個人看著都會啞然失笑的。

片頭與片尾字幕同樣是影片的一部分,這一點很重要!


相關焦點

  • 年末宴席增多,這些經驗,能助你提高上菜速度!
    宴會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每年年末,辦宴席的客人多不勝數,因此,說宴會是餐飲市場中的一大剛性需求,也不為過。 那麼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我們該怎樣在菜單設計方面、菜品做法方面、在保證菜品質量的同時提高上菜速度呢?今天,數位經驗充足的大廚,就來分享一下他們的寶貴經驗。
  • 年底宴席多,一張表提高上菜速度,五分鐘上齊菜,牛!
    總的計算下來,每條流水線一年只負責製作五六道宴會菜餚,天天做,月月做,製作過程早已經滾瓜爛熟,出品質量、上菜速度自然也就有了保證。所以,設計菜單也好,烹調和上菜也罷,前三款菜一定要重點關注,頭菜一定要格外重視,所以我們也都是安排隆重的上菜秀,讓食客感受到整桌宴席的「隆重」和檔次。
  • 隴中十三花宴席
    ,相傳由帝王犒勞文臣武將的宴席演變而來,至唐代臻於完善。十三花宴席整桌席分為6個步驟,因食材原因稱之為雞肘席。因上菜流程,稱之為流水席。一、清茶點心過去客人赴宴,途中辛苦勞累,到家後喝茶吃些點心,稍事休息,也可理解為品茶,與隴中民間的茶道同理。
  • 宴席知識簡介及宴席菜單
    宴席,俗稱酒席,是多人聚餐的飲食方式,由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整套菜點,按一定的規格程序組合而成的。一、宴席的起源我國宴席淵遠流長,從遠古的祭禮、禮俗脫胎而出。商周時期,繼承石器時代穴居遺風,把竹草編織的筵席鋪在堂內,席地而坐、宴客聚餐。「筵席」二字開始是「坐墊」的總稱。
  • 宴席菜單設計
    廚師們在製作宴席之前,就需要事先設計好菜單,這樣,在宴席的製作過程中才能有序,製作好的宴席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讓消費者滿意、讓餐廳經營見成效。那麼,宴席的菜單該如何設計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宴席菜單的設計方法。
  • 帶你品嘗舌尖上的潮汕:潮汕宴席,我們一起食桌去
    潮菜的風味世界裡最隆重(有逼格)的莫過於 潮汕宴席了,在潮汕,「做桌」和「食桌」,是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習俗。而會吃的潮汕人,吃宴席就像茂名人吃年例,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 那叫一個有氣場啊!!!
  • 民俗百科:邳州人宴席慣制(作者 王如坤)
    二 喪喜事宴席慣制喪事又稱白事,本家多三天蓋鍋熄火吃「大鍋飯」。頭天為「大鍋菜」,不為正席。菜為蘿蔔、白菜,粉條、丸子、豆腐混烹煮,另上四個碟。二涼二熱,或四涼中有兩葷兩素。宴席:主要招待弔孝的親朋好友和左鄰右社的鄰人、幫忙的人。從民國到解放後的70年代為「四碟八碗」,八碗多為:炸丸子、炸地豆片、炸小魚、炸肉片、炸松肉、炸豆腐、蒸卷纖、紅肉、甜米飯。
  • 包辦宴席,高明的廚師一定會這樣做!
    它是採購原料,製作菜點,確定上菜順序的依據。席單編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宴飲的效果,關係著筵席的成敗。要想宴飲的效果理想,對待席單切勿馬虎,能合理編排適用的席單,就等於筵席成功了一半。現在年關將至,各種宴席隨之增多,那麼本期紅廚網,就給大家送上一份包辦宴席的攻略,希望能幫到大家。
  • 宜興上菜的學問
    文/徐建亞       過去飯館裡吃筵席都有個格式
  • 【聊城風物記022】站在黃河的金堤上,被壽張撩到(宴席篇)
    主人耗精費神準備的那叫「筵席」,客人秉柬持禮赴約的是「宴席」,不惟先後有別,其中物象、意義也是大不相同。遵古制,筵席之「筵」是鋪在下面的大墊子,「席」是加諸上的小墊子,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鄭玄註解,「鋪陳曰筵,藉之曰席」。「舖筵席,陳尊俎」,倒酒,上菜,就開始吃喝了。當然,上菜有秩序,吃喝有講究。
  • 包辦宴席最強最全攻略!!一定要看完!
    它是採購原料,製作菜點,確定上菜順序的依據。席單編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宴飲的效果,關係著筵席的成敗。要想宴飲的效果理想,對待席單切勿馬虎,能合理編排適用的席單,就等於筵席成功了一半。那麼本期,就為大家送上一份超級全面的包辦宴席攻略,超級實用,一定要看到最後哦~希望能幫到大家。凡是請客設宴,都有明顯的目的,不同類型的筵宴應選擇不同的菜餚。
  • 上菜的速度決定顧客喜歡你的程度!
    ,而如何給上菜提速,各店都有自己的高招,但最主要的還是抓好兩個環節:一個環節為銷售環節,也就是點菜和菜品設計的環節;另一個環節則是出品環節,也就是菜餚製作的環節。如果一桌客人的數量不多,而要點烹調時間超過25分鐘才能做好的菜品,那麼服務員要提前告知對方上菜時間會偏慢。 宴席菜品總數一般控制在18款左右,那麼要求在設計菜單時,25分鐘以上才能做好的菜品不能超過3款。
  • 包辦婚宴,一張表提高上菜速度,五分鐘上齊菜,牛!
    總的計算下來,每條流水線一年只負責製作五六道宴會菜餚,天天做,月月做,製作過程早已經滾瓜爛熟,出品質量、上菜速度自然也就有了保證。所以,設計菜單也好,烹調和上菜也罷,前三款菜一定要重點關注,頭菜一定要格外重視,所以我們也都是安排隆重的上菜秀,讓食客感受到整桌宴席的「隆重」和檔次。
  • 對宴席菜單設計的一點看法
    不過需注意的是,除了招牌菜、特色菜長期保留外,宴席菜單上的其他菜品要經常更換,推陳出新,這樣才能讓顧客有吃來常新的感覺。二、注意宴席菜品的結構宴席不能看成是簡單的菜點拼湊,按照傳統說法,得注重菜式的組合和進餐的節奏。因此,宴席上的各類菜點配置不僅要協調,而且每一道菜點都要整體著眼,從數量、質量以及色澤形態和口味的對比關係上考量。
  • 宴席菜單的設計,絕不是幾個菜品的簡單拼湊
    ,就需要事先設計好菜單,這樣,在宴席的製作過程中才能有序,製作好的宴席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讓消費者滿意、讓餐廳經營見成效。那麼,宴席的菜單該如何設計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宴席菜單的設計方法。二是根據賓客的不同情況,確定菜品數量。
  • 《慶餘年》夜宴席中,範閒被文壇泰鬥當眾刁難,一醉吟出上百首詩
    最近更新的劇情,有這麼一場戲,在夜宴中,範閒醉酒後一口氣吟出上百首詩。很多網友看了評論道,擱我我也會,來讓我們看看是怎麼回事。慶國與北齊開戰後不久,北齊就撐不住了,連連敗退,於是派遣使者前往慶國談判。範閒被推薦委任為談判副使,經過一番唇槍舌戰,談判達到預期。於是慶帝設夜宴慶祝,範閒列席。將要赴宴的還有一位文壇泰鬥,莊墨韓(難道是莊子、墨子、韓非子)。
  • 夜宴 | Harry Winston & 見芥 | 佳山有緣·壹
    而「見芥」在做的,是從一個窄向的入口進入,關注東方傳統在當下語境的各種可能性,由此延伸出造園,空間,石翫,夜宴等一系列設計營造活動。·/宴址/北投文物館俯視圖全景△ 明治·菊繪九穀盛唐有「極樂之宴」,海納百川,歡樂豐美,盛世富強一覽席間;又有南唐顧閎中,繪《韓熙載夜宴圖》,其時中國古風文雅與歡愉,盡收其中
  • 曲江這場穿越式夜宴,讓所有西安人實名羨慕…
    中國人在飲食文化方面是有執念的,家宴國宴天下宴,宴席,在某種意義上承載著中國人口腹之慾的至高典範。光是唐代,就有宜春宴、寒食內宴、曲江遊宴、探春宴等,其中曲江遊宴就曾是中國歷史上甚為著名的宴飲之一。彈指論道間,世上已過千年,大唐盛世的曲江遊宴不再,現下卻有了羨煞眾人的曲江夜宴。
  • 中國哪裡的宴席最好吃?
    喜怒哀樂、婚喪嫁娶、祭祀祖先……人生大小事,都通過一場場宴席串聯起來。曾經依靠人情維繫的鄉土社會,在如今的宴席裡依舊清晰可辨。圖源@風味星球慶祝豐收的宴席宣告物質上的豐裕,事關個人的宴席則保持著情感上的維繫。 在鄉村,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生存繁衍的宴席格外隆重盛大。比如廣西的侗族人,會為了新生命的誕生大擺「三朝酒」。 一場宴席,兩個家庭,三天三夜。
  • 夜宴結局是什麼意思 馮小剛《夜宴》婉兒是怎麼死的
    《夜宴》是馮小剛導演的作品,在2006年上映,這部影片也是備受好評,那麼《夜宴》結局什麼意思呢?在結局的時候,婉兒死了,而殺死婉兒的兇手沒有人知道,也是為觀眾留下了一個懸念。  在電影《夜宴》結尾處,「婉後」章子怡以勝利者的姿態撫摩著手中的茜素紅說:「欲望只有讓我成就了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