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21年裡,我都不敢回老家見父母一面。」
「終於你們還是來了,我感覺瞬間『放鬆』了!」
21年前,邱某(男,現年45歲)因一時衝動,糾集兩名同鄉一起向人尋仇報復,持刀行兇,釀成慘劇。作案後,他連夜出逃,改名換姓,惶惶不可終日,最終卻難逃法律制裁。
近日,廣州海珠警方在深入推進「颶風2020」專項行動中,從一條信息入手,抽絲剝繭,排查出了一宗發生在21年前的命案積案的關鍵線索,並將涉案的邱某等3名在逃犯罪嫌疑人悉數抓獲歸案,最終成功偵破該案。
9月21日,民警在河北抓獲命案逃犯邱某。
兩個耳光引發一場血案,
兇手潛逃音訊全無
1999年春節前夕的一天中午,海珠警方接報一宗故意傷害案件。一名男子在海珠區城郊結合部某棟居民樓的樓道,被人用刀刺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民警開展走訪調查,周邊群眾反映,案發時段,曾有三名陌生男子在附近大街向不同方向慌忙逃竄,形跡可疑。與此同時,民警通過大範圍排查,確定了受害者的身份為附近某製衣廠的員工小王。
民警從小王同事的陳述中得知,小王在遇害的前一天,曾和邱某因錢財糾紛發生過肢體衝突。當時邱某隻身一人,被對方當眾扇了兩個耳光。民警隨即上門追查邱某的蹤跡,卻發現邱某已不知所蹤。
受當時客觀條件限制,民警只能通過大量的走訪調查,進一步尋找線索。但其後的21年間,邱某如同人間蒸發,再沒出現在任何記錄當中,而另外兩名嫌疑人也一直無法確定身份,案件調查一度無法取得突破。
一條信息,
牽出了21年前的命案嫌疑人
直至今年9月,海珠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藉助「智慧新偵查」,對命案積案重新梳理線索,展開深入研判,並從一條信息中發現了端倪。
民警排查發現,在嫌疑人邱某的同鄉人員中,有一名「莫」姓男子與一名「袁」姓女子結婚後定居在河北省某地,但兩人的女兒既不隨父親「莫」姓,也不隨母親「袁」姓,卻碰巧與在逃犯罪嫌疑人「邱」某同姓。
民警遠赴湖北、廣西、湖南等三地走訪調查
民警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蹊蹺,於是立即兵分兩路,一路到「莫」姓男子的戶籍地湖北省了解情況,另一路則千裡奔赴河北省展開追查。
前往湖北的民警先反饋調查結果,原來真正的「莫」姓男子因患有重病,二十多年來一直留在湖北老家養病,生活日常都需要人照顧,更未曾結婚生子。
另一方面,在河北當地的民警通過進一步比對「莫」姓男子的外貌特徵及身份資料等,確定其真實身份就是潛逃21年的犯罪嫌疑人邱某。9月21日,在河北當地警方的全力協助下,民警最終將邱某抓獲歸案。
循線走訪再擒獲2名同案逃犯
犯罪嫌疑人邱某到案後,民警立即展開審訊。邱某供述了當年與兩名同鄉結夥傷害小王的經過。
「21年過去了,但我永遠忘記不了當年那時候,我還記得他最後的那聲喊叫。要是當初沒衝動,我就不用活得這麼苦了!」
邱某交代,當年其因錢財糾紛與小王發生肢體衝突,於是找來了兩名同鄉上門報復。作案後,他們三人各自潛逃,再沒聯繫。而他則冒用了一名常年重病在家的同鄉的身份,潛逃到河北省某地定居下來,並結婚生子。
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辦案民警加班加點,根據有限的線索,擴大偵查範圍,兵分三路,遠赴湖北、廣西、湖南等三地展開排查工作。民警挨個走訪詢問每一個可能認識嫌疑人的相關人員,終於通過零星線索拼接,成功還原了兩名同案嫌疑人的真實身份及其落腳點,在不到一個月內找到了破案的關鍵線索。
10月13日13時許,民警在廣西南寧市抓獲犯罪嫌疑人李某,同日22時許,又在廣州市天河區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至此,該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經審訊,李某、張某對其作案事實供認不諱。
10月13日,民警在廣西抓獲命案逃犯李某。
10月13日,民警在廣州天河抓獲命案逃犯張某。
目前,警方已對邱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執行逮捕。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棟 通訊員 楊秋明 張毅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