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中央黨報《經濟日報》刊登了人物專訪報導《利郎集團總裁王良星:讓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全文如下:
從1987年3臺縫紉機起家,到福建人結婚時標配的新郎西服;從1998年瀕臨倒閉,到陳道明喊出「簡約而不簡單」再度崛起,一路領跑閩派男裝……走過33個春秋的利郎,是如何一路披荊斬棘,不斷闖關成功,進而在探索中國男士著裝美學道路上交出了一份份靚麗成績單?
眼前的利郎集團總裁王良星一頭染髮,一身潮人裝扮,很難相信他已是年過半百的「大叔」。秉持對服裝的熱愛、時尚的敏銳度,每當危難之際,他和一幫創業兄弟總是以驚人的膽識和智慧,帶領利郎男裝創造出中國男裝一個又一個神話。
利郎集團總裁王良星
邁入2020年,由王氏三兄弟及合伙人組成的豪華男人幫自信地正式對外宣示:利郎開啟「新商務」時代:國貨自信新十年,一定要讓Made in China成為世界的驕傲!
萬物因道生,得者自通靈。在王良星看來,人生和創業就是一條不斷尋求悟道之路。簡約不簡單,短短五個字折射出利郎人所追求的終極人生智慧。大道至簡!縱觀利郎王氏三兄弟30多年的創業歷程,正是演繹了遵道而行,方能「以求變應萬變」書寫一部中國男裝傳奇。
利郎集團總部
利郎創意園
人生中場
1
取捨之間的智慧
站在人生中場,像許多中年企業家一樣,王良星正處在智力、能力的鼎盛時期,但現在的他對多元投資表現出格外的警惕,因為在利郎初創時代即有過教訓。
王氏三兄弟的創業故事很傳奇,在晉江卻又很普遍。
1984年,利郎創始人王冬星因為高考差4分沒有考上大學面臨選擇。這時,父親跟他說,「你的興趣在哪裡,你的成就就會在哪裡。」於是王冬星拿起剪刀,把做的第一件衣服中山裝送給了父親。就這樣有了利郎。1987年,王良星帶著辛苦攢下的1萬多元加入兄長王冬星的服裝廠。當年利郎就賺了18萬元,第二年是88萬元。「剛開始,款式仿照國外、港臺流行,基本上只要做出來,在批發市場都能賣的很瘋。」王良星說:「我一時都呆了,全家人幾乎睡不著。」上世紀90年代初期,利郎西服成為當時福建人結婚時的新郎標配。時至今日,上了年紀的福建人依舊記得,那句利郎廣告語:「給先生的情意」。
或許是因為錢來得太快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王良星三兄弟開始對未來不著邊際地想像。同時一場空前的服裝同質化危機讓利郎面臨傾覆之虞。可想而知,一家企業一年銷售額1200萬元,庫存就有800萬元之巨,企業處於怎樣的狀態?「資金鍊斷了,石獅的布行一聽說是我們進貨,連一兩萬元的布料款都不肯賒。全晉江的人都說我們要倒了。」每天醒來,一睜眼,王良星就要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手機開還是不開?「手機開機,打進來的都是要債的;關機,又擔心外面的謠言。」詰難總比流言好,王良星還是選擇了每天堅持開機。
事過多年,當利郎又從死亡線上返身,獲得再一次輝煌之後,王良星才對別人表露了當年的心境:「說理想也好,說幻想也罷,當時就一直有個信念,告訴自己明天會好起來的,而明天又告訴自己,後天會好起來的。」1997年的痛楚與酸苦,王良星至今記憶猶新。
為此,2009年利郎上市當日,王氏三兄弟就立下了「專心、專業、專注、專一」做好服裝的信念。
利郎集團創始人王氏兄弟,從左至右為王聰星、王冬星、王良星
「創變大師」
2
玩出花樣青春
草根出身的王良星幾乎看準了中國男裝行業的每一次變革浪潮。
從新世紀初利郎率先提出「商務休閒」的服裝品類概念,開啟了中國服裝行業品類戰略的起點;到2016年基於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代際消費切換的洞察,利郎試水LESS IS MORE「輕商務」系列;再到2020年,利郎借勢和中國日報的跨界合作,以全新方式升級「拿手菜」,滿足擁有向上力量的商務人士在更多場合的「新商務」著裝需求。
從霸佔中老幹部衣櫥,到小鮮肉的新選擇;從貼牌生產到自主研發;有人發出感慨:而立之年之後的利郎,逆天了,竟越活越年輕了!這當中發生了什麼?
其實從誕生之日起,利郎就不斷面臨「年輕化」課題,卻總能巧妙地找準自身在時代浪潮下的新定位,成為每個當下年輕人的最愛。
2001年9月的一天,利郎集團總裁王良星和副總裁胡誠初一起坐在辦公室喝茶。胡誠初拿了一個「商務通」在擺弄,王良星拿過去看了看,問:「這是什麼?」胡誠初漫不經心地說:「商務通啊。」
這一句話觸動了王良星。他說:「我們的衣服以後就叫『商務男裝』好了。」為了推行「品牌經營」的發展戰略,王良星借了一筆錢,想全部投入營銷中,卻遭到家人和股東的一致反對。「這太冒險了!如果失敗,就會一無所有。」信奉「愛拼才會贏」的王良星頂住巨大的壓力,把籌來的錢全部投入創立品牌,並打出一系列精彩的造牌組合拳,利郎自此涅槃重生。
2010年,王良星提出口號:「將時尚、藝術、創意進行到底!」從那開始,他自身的穿著打扮到公司的裝修改造,都要極力體現出創意和時尚,還拿自己的辦公室作為試驗田,將簡約時尚與藝術重新定義:這是一個極具現代感的空間,擺放著定製的家具、義大利瓷器,牆上掛著一幅「鎮宅之寶」——泉州籍現代藝術大師蔡國強的火藥爆破畫作《脫離重力》。
「有人說,時尚是一件很花錢的事情,其實不盡然,因為時尚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關於時尚,王良星深諳其道。
企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11 年開始,受到電商、洋品牌的多重衝擊,服裝行業出現嚴重的庫存危機。這一次,王良星大膽創新,制定了「提質不提價」的發展戰略,不惜重金請來一大批外國頂尖設計師,從款式、版型、顏色到面料都進行原創製造。「2008 年至2012 年間,公司經營比較困難,到了年底,大家問獎金髮不發,我說發了增加虧損,不發人就跑光了。於是咬牙發獎金,留住了人才,穩住了團隊,最後迎來轉機。」王良星回憶說。
2016年,基於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代際消費切換的洞察,利郎推出新潮時尚的LESS IS MORE「輕商務」系列。提供高品質,高品位的通勤裝商品,以滿足80、90後簡約、時尚的改善型穿著需求。
利郎工廠車間
「新商務時代」
3
讓Made in China成為世界驕傲
2019年以來,利郎和王良星越玩越澎湃,成為跨界聯名的常客,不斷試水與中國文化的聯名:《長安十二時辰》聯名系列,一場穿越盛唐文化的跨界之作;今年3月,更是驚豔推出中國日報CHINA DAILY × LI LANZ利郎高階聯名設計款,創新運用了中國日報的插畫和內容,細節精緻,設計簡約,同時順勢推出「新商務」的全新概念。
疫情下重啟2020年,王良星再次按下利郎年輕化「加速鍵」,正式對外宣示:利郎開啟「新商務」時代。「國貨自信新十年,一定要讓Made in China成為世界的驕傲。」
樹立中華文化自信,打造世界時尚話語權!「如今祖國的成功,其實跟一批又一批新的商務人士有密切的關係,這與我們新商務的概念是非常吻合的。我們希望通過中國日報讓全世界知道、並看到了一股全新的商務力量。」在王良星看來,LILANZ利郎與CHINADAILY中國日報聯名不是簡單的跨界合作,而是一次中國新商務人士的集體亮相,「我們希望利郎能見證和記錄這個最好的時代。」
基於此,利郎取中國日報的封面靈感,通過對精神內核的凝練,展示文化自信、國際視野、協同合作、注重衣品、不斷學習、有正能量、健康生活7個方面的新商務人士形象,裁剪出新一代的時尚榜樣。
選擇於這個時間推出全新概念,王良星有自己的考量。「2020年是不容易的一年,利郎作為伴隨國家發展歷程的國民品牌,更希望能鼓舞當下的市場,也讓受眾能用新的眼光來認識利郎品牌。實際上也證明,經濟之所以能夠這麼大的成功,離不開商業的力量不斷地推動中國走向世界的最高端。國家的發展和強大,正在被全世界看到。」
什麼是簡約?「這是一種人生真諦,智慧由心,一物一衣,大道至簡,這也是利郎30多年來始終秉承的東方哲學。」在王良星看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都可以作為利郎的靈感寶藏,是立足於此的品牌更持久的力量之源。基於中華文化自信,利郎所服務的消費者亦是最有自信的一批人士。」
商務休閒、輕商務、新商務,30多年風雨一路走來,基於商務基因,利郎以不同時期的消費者個性需求為準繩,適時調整品牌策略,從產品升級到渠道布局,利郎精準發力,在完善品牌營運模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牌價值的提升。
「已經很久沒有如此隆重提出一個概念了。」用利郎品牌總監王俊宏的話來說,對於利郎而言,新商務十年,意味著要大幹一場。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