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 吳旭)一部《紅星照耀中國》讓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諾成為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的老朋友。8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剛在延安落腳,斯諾為了探究中國革命的真相,冒險進入陝北蘇區。他見到了一批為革命理想奮鬥的中國共產黨人,創作出第一次向世界全面、真實地介紹中國共產黨的紀實文學作品《紅星照耀中國》。
今年是埃德加·斯諾誕辰115周年。1905年,斯諾誕生在美國腹地的密蘇裡州堪薩斯市。1933年,他輾轉來到北京並定居於當時的盔甲廠胡同13號,與這片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8月18日,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美國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以斯諾在京故居地、《紅星照耀中國》寫作地(東城區盔甲廠胡同6號,現已改為北京中安賓館)為主會場,共同舉辦「紀念埃德加·斯諾誕辰115周年」線上對話會。
在中美關係處於建交以來最困難的時期,紀念斯諾誕辰115周年,追憶他對促進兩國友好做出的重要貢獻,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相互理解,為加強雙邊交流合作貢獻智慧與力量。
故居地址 吳旭 攝
下面就讓我們聽聽來自斯諾親友、他開創友好事業的繼承者和那段崢嶸歲月見證者的追憶,以及他們對中美關係的寄語。
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顧問何理良 吳旭 攝
斯諾生前好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顧問何理良:斯諾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美國人,畢生追求真理和正義,也是讓世界確信中國人民必定戰勝法西斯、贏得光明未來的首位西方記者。斯諾曾經說過,中美之間建立友誼與相互理解的橋梁,雖然前途艱險,但橋梁能夠架起,而且最終必將架起。永遠不要相信少數政治人物的反華炒作和謠言。我們大家都該意識到,合作對兩國都有好處,而對抗卻對兩國都有傷害。
吉姆·馬克庫斯科 吳旭 攝
斯諾家鄉人、美國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主席吉姆·馬克庫斯科:《紅星照耀中國》正是美中友好的明證。當年此著作幫助對中國不甚了解的美國民眾更好地了解中國提供了路徑。這一情形似曾相識,因為今天仍然有很多美國民眾並不了解真正的中國,而我們的任務正是建設斯諾先生當年架起的溝通之橋。越是在兩國政治、外交關係出現困難的時候,民間友好越是要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艾瑞克·福斯特 吳旭 攝
斯諾親屬及後人代表、海倫·斯諾的侄子艾瑞克·福斯特:美國現任政府的對華言行是正在拆毀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美中友誼之橋,「破壞」總是比「建設」容易得多,不能答應這屆美國政府破壞由斯諾先生等前人參與奠定的中美友誼的基石。
斯科特·華格納 吳旭 攝
密蘇裡州堪薩斯市前市長斯科特·華格納:希望看到美中各方加強在教育、藝術、旅遊、商業領域的交流合作。人民熱愛和平,應充分發揮人民的作用。斯諾先生的精神激勵著像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這樣的友好組織為促進美中友誼做出不懈努力。
高志凱 吳旭 攝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志凱:今天的中美關係需要我們展現勇氣、智慧與求真務實的精神。紀念斯諾先生幫助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中美關係、並充分認識到人民在塑造中美關係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兩國人民不應成為彼此的敵人,而應求同存異,建立互利互惠的關係。
西德妮·伍德 吳旭 攝
美國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常務副主席西德妮·伍德:我曾多次帶隊美國學生訪問中國,每一次中國之行都改善了美國學生對中國的觀感。我認為應加強對青年人特別有吸引力的流行文化方面的的交流合作,近年來兩國合拍的多部電影就是很好的例證,促進了對彼此的認知與了解。
龔文庠 吳旭 攝
北京大學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委員龔文庠:要對世界產生影響,重要的是青年人。我數十年給美國留學生授課的體驗是,多數學生結束學業後都改變了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他們回國後講述的中國故事,又能影響到更多的美國人。這些留學生都在做斯諾先生當年做過的事,即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