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進口片配額或放開 IP大片將攪熱電影大市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玩命直播》,2017年電影大幕剛剛揭開,一大波進口片搶佔賀歲市場。IMAX公司執行副總裁沙萬德前不久在廣州出席活動時,也透露了部分2017年的進口片片單:不僅有 《銀河護衛隊2》《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蜘蛛俠:歸來》等IP續集,更有著名導演克裡斯託·諾蘭自編自導的二戰題材影片《敦刻爾克》等巨製,可謂來勢洶洶。

  2016年,在國內上映的進口片有近百部,進口片國內總票房為175.86億,佔全年總票房的42%。在全年電影總票房增速放緩的「冷靜期」,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仍逆勢上揚,比2015年上升4%。中美雙方籤署的WTO電影相關協議將於2017年2月到期,意味著2017年進口片的配額限制將被進一步放開,至少44部分帳電影會在國內公映。這些引進片將以怎樣的姿態登錄國內大銀幕?三大懸念有待揭開。

  懸念1

  「系列IP」仍是票房保證?

  從目前公開的2017年進口片片單中不難發現,IP大片依然佔了大半壁江山:《銀河護衛隊2》《加勒比海盜5》《星球大戰8》《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蜘蛛俠:歸來》《藍精靈3:失落的村莊》……這些每隔一兩年一「續」的IP,儼然已成了瓜分票房的主角。

  《星球大戰》和《速度與激情》,兩部電影系列的「傳承」都在十五年以上,但「撈金」的能力並沒有年老力衰。《星球大戰7》2016年初在內地公映時票房成績雖未達到預期,但8.26億元票房排年度進口片第五位。今年該系列更是組合上陣:先是年初推出《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搶佔賀歲檔,隨後又有望在年底再推《星球大戰8》,一前一後呼應登場。

  除了「翻炒」老IP,近年DC漫畫也變著花樣造新IP——將蝙蝠俠、超人、神奇女俠等「超級英雄」來個拼盤串燒,先有《蝙蝠俠大戰超人》,今年又推出一部集合六大超級英雄的《正義聯盟》,不僅如此,《神奇女俠》也將單獨亮相。而這兩部新片又有望引領兩個新IP系列的誕生。

  回望2016年的競爭態勢,位列票房前十的進口片中,有7部均為IP電影,其中2部是遊戲IP,5部是電影IP續集。事實上,「IP風」這幾年愈演愈烈,在進口片中尤為突出。賣情懷,賣製作;有原班人馬作品質保底,再加上腦洞大開的新劇情,這一套路在進口IP的推廣上幾乎屢試不爽。

  不過隨著大片的增多,觀眾的可選擇空間更大,多年來趨於同質化的產出也讓觀眾對這些IP系列有些審美疲勞。2017年,這數十部擁有著一群「鐵粉」的進口IP大片能否助力票房回溫?仍有待觀望。

  懸念2

  奇幻童真片突破年齡限制?

  從類型上看,2017年的進口新片基本都在動作、奇幻、科幻、動畫四大類型之列,這恰恰也是2016年票房統計中「最賣座」的四大類型片。相比而言,劇情片、愛情片在目前透露的片單中卻鮮有蹤影。

  有影評人認為,與國產片相比,「製作精」「腦洞大」仍是進口片的「硬功」,也是國內觀眾的興趣點所在。相比而言,受到語言和文化差異影響的劇情片和愛情片,則更難突圍而出。

  去年,迪士尼的一部《瘋狂動物城》以15.3億元票房成為年度「爆款」,今年,迪士尼繼續亮劍,推出童話「嫡系」《美女與野獸》。早年的同名動畫長片珠玉在前,但去年的《愛麗絲夢遊仙境2》鎩羽而歸,都讓本片的前景增加了不確定性。不過,影片讓《哈利波特》裡極具公主範兒的艾瑪·沃森出任女一號,或許能再度點亮三月這個「童話季」。

  值得期待的是,2017年還將引進一部腦洞大開的動畫片——Emoji(繪文字,即表情符號)大電影。把手機表情拍成動畫電影,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趣且大膽的想法。此前,既有《憤怒的小鳥》的成功案例,也有《像素大戰》的失敗教訓,面對立項之初的各方質疑,索尼動畫能否引爆話題,還要看能否講好Emoji的故事。

  懸念3

  中外合拍片前景如何?

  在2016年電影的最後衝刺中,進口片可謂託起票房和口碑的重要「功臣」。尤其是年尾上映的《血戰鋼鋸嶺》和《薩利機長》一直好評如潮。

  有了《血戰鋼鋸嶺》的成功先例,2017年引進的二戰片《敦刻爾克》無疑萬眾期待。曾參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編劇和導演的克里斯多福·諾蘭此番三年磨一劍,自編自導講述二戰時期敦刻爾克戰役和英法軍隊大撤退事件的《敦刻爾克》。該片也是今年好萊塢重頭戲中唯一一部非IP、非續集、非系列、非外傳的「原創作品」,實屬難得。

  此外,前不久上映的話題之作《長城》創造了中美合拍片的成本「之最」,也讓中外合拍片未來的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2017年,由中國基美影業和法國歐羅巴聯合投資、製作、出品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無疑會再度將這一話題炒熱。

  該片由《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的導演呂克·貝松執導,人氣「小鮮肉」吳亦凡也將參演,從陣容上看已頗具看頭。不過從影片梗概來看,影片仍是好萊塢式的星際穿越故事,演員也基本是外國人,在《長城》的試水差強人意之後重走中外合作模式的「老路子」,能否在內容創新上擦出新火花?有待市場驗證。

  南方日報記者 畢嘉琪

相關焦點

  • 2017年大陸電影「赴臺」配額抽籤出爐,華誼5部作品今年將亮相臺灣銀幕!
    近日,2017年大陸電影「赴臺」配額抽籤10部幸運影片出爐,華誼兄弟電影出品的
  • 2017年全國電影 總票房達559億元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
  • 沒有進口片的中國票房,經得住考驗嗎?
    截止目前,2020年進口片冠軍《信條》以4.55億的票房成績排在今年第7位,考慮到賀歲檔《拆彈專家2》和《送你一朵小紅花》以及多部愛情黑馬電影的較強市場潛力,今年的進口片冠軍《信條》甚至有可能排不進年度前十。
  • 2017年總票房超過559億背後,電影市場的真相是什麼?
    十一之後,國產片慢慢多了起來且有了《羞羞的鐵拳》這樣20億的產品出現,國產片的總體票房才慢慢回暖,最終在2017年拿到了301億元的票房,佔比53%,但這已經是近幾年最低的一個佔比的數據——國產片表現不足,我們很難說電影市場向好的方向發展;批片放開數量限制之後,今年一系列優秀的小成本批片讓國產影片面臨了更多的競爭壓力。
  • 盤點2017進口片成績單,6大好萊塢電影都有哪些?你錯過了幾部
    回顧2017年的電影市場可謂進步飛快,總票房預計突破550億創新紀錄,而你這一整年又貢獻了幾張電影票呢?歡迎在評論下留言你這一整年的電影腳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下好萊塢進口電影的年度成績單!2017年,內地一共約89部進口片上映,總計獲得票房259億,國產電影總票房約292億,在整體票房上依舊略勝於進口片!
  • 2017年內地票房破百億!國產電影70億超外片2倍
    2017年內地票房破百億!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內地票房(截至3月1日晚)已經突破百億元大關,用時60天。在前期,元旦小長假三天吸金6.6億元,中小成本國產喜劇《情聖》成為元旦票房黑馬,在該檔期內共斬獲1.7億,力壓去年12月中下旬開畫的《鐵道飛虎》和《長城》,坐上元旦檔票房的頭把交椅。此外,《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太空旅客》兩部進口片也為一月的影市帶來了近8億的票房。一月下旬,全國迎來春運返鄉高峰,影市也在經歷了周票房僅4.5億的冰點之後,在春節群體性爆發。
  • 大陸電影在臺上映需配額!2017年這10部影片中籤
    陶晶瑩所說的奇怪的政策,就是臺灣當局對大陸電影實施的配額限制,相比好萊塢等外國影片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臺灣市場,大陸電影想要進入臺灣地區必須通過臺當局的抽籤制度,該制度規定每年只能引進10部大陸影片,且引進哪10部電影由抽籤的方式決定。臺灣地區對大陸電影之前實行的是配額制,每年只有10部大陸電影可以在臺灣發行。
  • 文化丨2017年電影票房排行榜新鮮出爐,票房最高的國產片居然是……
    跨入「500億時代」,中國電影市場開始走向理性增長的穩健期,電影市場的下一個發力點在何處?焦點1觀影人次回暖 16.2億次同比增長11.19%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
  • 2016年11月中國內地影市前瞻:「潘金蓮」單挑好萊塢
    天氣日漸變冷,電影院卻逐步升溫,11月曆來屬於一個頗有潛力的熱檔,上旬光棍節的積攢的消費熱情,加之年底賀歲檔往往都提前開打,預示著整個11月已經讓人嗅到了戰火瀰漫的氣息,也讓歷年的11月冠上了華語電影「預留地」的稱號。  但今年11月有些例外,因為當觀眾認為2016年進口片配額已經用完之時,突然又有多部海外大片被引進。
  • 2018年進口電影報告:好萊塢大片不行了?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又是一年大豐收。內地票房總收入從559.1億成功突破到609.8億人民幣,進一步穩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位置。不過,在進步的同時,進口電影卻呈現了退步的形勢。所有進口片加起來只有230.79億,佔比37.8%,比2017年少約27億,國產片的「主場優勢」越發明顯。
  • 600億票房背後,2019電影市場要面對哪些黑天鵝?
    根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了609.8億,較2017年的559.1億同比增長9.1%,這是中國電影市場近三年來票房增速首次低於10%,說明中國電影已經進入到了理性回調的階段,未來的一段時間仍將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性。
  • 多部進口片扎堆來襲,超英大片《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先打頭陣
    隨著賀歲檔將近,2020年的電影市場也將步入尾聲。根據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電影市場票房創下新高,國慶期間上映的多部國產電影也推動了今年總票房的進一步走高。在今年疫情席捲全球的大背景下,11月的電影市場更顯艱難。內地電影市場目前是全球電影行業的希望之星,儘管好萊塢大片紛紛被大片廠們壓進了箱底,國產電影和其他中小成本的進口片還是聯起手來,為11月「拼湊」出了一桌還算看得過去的電影「大餐」。
  • 經典重映、放寬審查限制…如何有序放開進口片?
    悲觀地看,如果2021年再有2-3次類似去年11月極冷大盤的情況出現,全年破600億將毫無希望。而今年1月到2月春節檔之前,整整五個周末目前也僅有《緝魂》一部影片具有2億+體量。伴隨著聖誕元旦檔影片的逐漸式微,可以預見兩周後的內地大盤將再次陷入冰點。在現在的情況下,拯救中國電影市場,有序放開進口片用來充實大盤,已經刻不容緩。
  • 國產電影保護月消失?四部分帳大片定檔7、8月
    根據目前已經確定的定檔信息,7月到8月間,《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泰山歸來:險戰叢林》、《愛寵大機密》、《冰川時代:星際碰撞》4部分帳大片將在內地上映。在6月已經好萊塢大片雲集,被大家戲稱「進口片保護月」的情況下,每年內地最「黃金」的7、8月檔期也要向進口片開放了。
  • 600億票房背後的新變化與新變量,2019電影市場要面對哪些黑天鵝?
    2018年的電影市場依然讓人有些擔憂。 根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了609.8億,較2017年的559.1億同比增長9.1%,這是中國電影市場近三年來票房增速首次低於10%,說明中國電影已經進入到了理性回調的階段,未來的一段時間仍將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性。
  • 觀察丨大陸電影在臺上映需配額!2017年這10部影片中籤
    陶晶瑩所說的奇怪的政策,就是臺灣當局對大陸電影實施的配額限制,相比好萊塢等外國影片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臺灣市場,大陸電影想要進入臺灣地區必須通過臺當局的抽籤制度,該制度規定每年只能引進10部大陸影片,且引進哪10部電影由抽籤的方式決定。臺灣地區對大陸電影之前實行的是配額制,每年只有10部大陸電影可以在臺灣發行。
  • 2015年進口片年度報告提前出爐2016進口大片前瞻
    2012年以前,內地電影市場每年都要引進20部海外分帳片。不過同年2月,「中美電影新政」出臺,內地每年增加引進14部分帳片。這14部電影必須是特種影片,即擁有3D或者IMAX格式的電影,於是形成了目前每年34部分帳大片的現狀。
  • 好萊塢大片席捲內地 未來國外大片檔期安排或是「雙重約會」
    儘管有人預測中國下半年的票房增長會有所放緩,但總票房輕鬆超越去年的記錄已是一項毋庸置疑的事實——2014年中國影市收穫48億美元票房,增幅達34%。高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是,這個世界頭號人口大國每天都會增加10塊以上的電影銀幕,全國的開發商都在卯足勁地在一、二級城市新建影城。
  • 《星際特工》領銜四部進口片集體上映,暑期檔能否「強勢收官」?
    2016年9月底,基美影業公告宣布,100%控股公司FF Motion擬耗資4.5億元收購在巴黎泛歐交易所上市的歐羅巴影業 27.89%股權。基美影業控股公司FF Motion將成為 歐羅巴影業的第二大股東,基美影業董事長高敬東出任歐羅巴影業的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