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有成千上萬條,只要心中有信仰、有目標、有方向,一定可以到達想去的地方。
一以貫之的堅守
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沒有鮮花與掌聲,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二十餘年如一日,行走在田間地頭,把金融服務送到百姓身邊,他是萬千農信員工中的普通一員,他就是平定農商行張莊支行客戶經理——吳計軍。
1994年7月,20歲出頭的吳計軍進入了農信這個大家庭,開啟了他20多年的農信生涯,他先後從事出納、信貸、押運等工作崗位,現為平定農商行張莊支行客戶經理。多年來,他立足本職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無論崗位如何變化,不變的是他對工作的熱愛,不變的是他對工作的執著,不變的是他默默的堅守與奉獻。
重頭再來的堅定
轉變思想,放下包袱,從不會到學會,變壓力為動力。從2007年到2017年守押中心解散,他從事押運工作十年,而後又回到張莊支行從事信貸工作,擔任客戶經理。一開始,他對信貸管理系統、信貸相關制度都是陌生的,感到一些茫然,害怕自己無法適應新崗位的工作要求。但他很快轉變了想法,以最快的時間進入了角色,他每天學習信貸業務知識,向年輕員工請教學習,作業系統有時記不住流程步驟,他就邊學邊做筆記,一步一步記,一步一步學,力爭使自己不落伍、不掉隊。終於,經過努力他適應了這個崗位,負責走訪調查發放個人貸款。
背包下鄉惠農助企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堅持學習,尤其重新回到信貸崗位後,由於平時工作忙,不僅要對轄區貸款調查、貸後檢查、貸款催收,還要對POS商戶、「晉享e付」商戶進行管理。針對自己文化底子薄、年齡偏大,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尤其信貸業務知識、國家金融方針政策及金融法律法規等,發揚農信人不怕千辛萬苦,溫暖千家萬戶的「背包精神」,通過入農戶、下農田、進企業、到機關,積極走訪地方重點企業,對周邊的村、農戶、商戶、優質小微客戶進行走訪摸底、逐戶走訪,主動和農民拉家常、做朋友,為農民提供各類金融信息。
目前,他發放的貸款無一戶形成不良,無一筆拖欠利息。他經過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成績,贏得了客戶、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稱讚。
攻堅戰場的先鋒
今年7月,省聯社「四大戰役」打響以來,面對艱巨的任務,千頭萬緒的工作,他作為張莊支行的一名老員工,沒有退縮、沒有抱怨,而是嚴於律己,主動作為。農信是自己的家,他對農信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積極挑戰,尤其在 「清不良」反擊戰中,他所在的支行涉及的不良貸款戶數多、金額小,時間跨度大,情況十分複雜,面對困難他沒有退縮,擼起袖子、撲下身子,一周7天天天在崗,全面摸排不良貸款的詳細情況,按照先近後遠,由易到難的原則,打電話、實地走訪、上門對接。電話不知打了多少通、不知道被對方掛了多少回,直到嗓子冒煙,直到說不出話來,他都沒有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截至2020年10月17日,他共清收歷年不良貸款14戶、25筆,金額4.11萬元。
海裡撈針的執著
借款人張某,家住平定縣張莊鎮某村,貸款餘額2200元。吳計軍利用臨近中午時間來到該村,打聽張某的家庭住址。沿著蜿蜒的小路,一路走,一路問,由於村裡人只知道乳名,問大名還真沒人知道。挨家挨戶問,見人就打聽,得到的都是搖頭、不知道、沒聽過、沒這人等等。
這怎麼行呢?繼續問詢。路邊走過來一位大爺,他問:「大爺,向您打聽個人,你知道咱們村的張某家在哪住嗎?」
大爺停步,問:「多大了?」
「45歲左右。」
大爺凝神一想,很熟悉,扭頭看向不遠處的一位婆婆說:「他們說的是你家兒子吧?」
婆婆頓了一下說:「不是不是。」
但是,吳計軍猜想,十有八九應該就是。也許老婆婆意識到了什麼,不願意承認。
等老婆婆走遠時,吳計軍跟隨上去,幾經追問下,判定張某就是老婆婆的兒子。
問電話,老婆婆說:「不知道,我們不聯繫,沒電話。」
怎麼可能呢?忍著飢餓,吳計軍再三說明欠貸不還的危害,給自己及家人帶來的諸多不便。老婆婆也是明白人,最後說出了兒子的電話。
吳計軍立即撥通張某的電話,張某一聽是要貸款,就以自己在外地為由,工作忙,迅速掛掉了電話。在以後的日子裡,吳計軍三天兩頭給張某打電話,這個電話不接就換個電話打。最後,張某終於耗不住了,拿出500元還貸款,並稱以後逐步還清。
擲地有聲的行動
借款人王某和胡某,是夫妻倆,在張莊支行貸款餘額共計9萬元。吳計軍第一次聯繫王某,稱自己忙,不在家。第二次打電話,有事在外,不在家。吳計軍就每天下班在王某家門口等,終於有一天,等到了王某。進門開始談論還款事宜,王某不願還,說手頭沒錢,可看穿著打扮並不像缺錢的樣子。吳計軍再三講道理,大人的不良徵信影響到子女的生活、學習與工作。經過不厭其煩打電話、上門催收。最終,王某承諾月底歸還2萬元,剩下的逐步還清。月末到了,吳計軍一個提醒電話過去,2萬元到帳,又一次成功清收。
有人曾問他這樣拼、這樣搏,累不累?他總是微微淡然一笑,輕輕地說:在咱農信的字典裡就沒有「難」字一說,只要肯多付出行動,辦法總比困難多。
就這樣,他一步一個腳印,一戶一戶、一筆一筆朝著心中的路堅實的走著。吳計軍每天找借款人、尋擔保人,全面摸清他們的生活經營情況,磨爛腳後跟,磨破嘴皮子,目的只有一個:清收貸款,讓不良資產顆粒歸倉。張莊支行員工間流傳著一句話:收不良有困難,找計軍哥來幫忙!
滄海桑田,方顯英雄本色!二十多年來,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服務於農村和農民之間,用腳步丈量鄉村的土地,用農信情搭起一架堅實的橋梁,走過春夏秋冬,他一直奮鬥在自己熱愛的農信工作崗位上,無怨無悔,展示著農信人的風採,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為蹚出農信轉型發展之路默默無聞的貢獻自己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