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信裡有個特文藝的哥兒們,愛攝影和寫詩,逢陰天下雨就會在朋友圈發自己拍的片子,還要配上幾行心情小詩,當然這沒什麼特別,重點是每次發完,他都立馬給自己點個讚,時不時還評論一下「這片子絕了」「今天志摩兄附體」「好靈感出好詩」「完美!大家盡情來贊吧!」
別人可能覺得這人有點二,但我每次看到他出手,都忍不住樂,不是嘲笑,是發自內心地覺得好玩兒,同時還伴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羨慕——在越來越圓滑世故深藏不露的人群裡,這種自我欣賞又敢於表達的純真何其可貴。
必須承認這品質是我以及絕大多數國人缺少的。雖然我們也都對自己的某個部分滿意,並渴望得到鋪天蓋地的讚美,但沒幾個人敢明目張胆地給自己點讚,更不敢大喊一聲「大家都盡情來贊吧」,再想也不敢。
因為這社會太崇尚謙虛和自我批評,你有事沒事總贊自己,情商就要遭到質疑了。
前段聽一位老專家講《易經》,他說六十四卦各有好壞吉兇,只有一個卦近乎完美,就是「六爻皆吉」的謙卦。因為不論何時,謙虛總是對的,做人就要不自許、不自矜、不自居、不自譽、不自傲,如是,你便走在了通往高大上的道路。
這與儒家的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幾千年來一貫奉行的「謙受益,滿招損」的教化,使我們都把謙虛看得遠比真實重要。人們習慣於表達「我不行」「還差得遠」,羞於展示自己,怯於表達真意。
這種姿態自然有好的一面,但其副作用也是很大的:一個人的言行會對他的認知產生強烈的暗示和引導作用,比如,你對著鏡子笑一笑,心情就會莫名的好一些,或者你跳起來摔個杯子,就會莫名地生出憤怒情緒。而當你一直說「我不行」「我不行」,那麼內心裡就可能真的覺得自己不行。於是慢慢的,本我便遭到全面壓抑,以至於就算日子過得如魚得水,內心也並不快樂。
這大概就是文明進化過了頭的惡果。
記得小時候,每逢班裡投票選三好學生、品德模範之類,對一個優秀的同學來說,最完美的結果絕對不是滿票當選,而是「差一票」——你自己不能選自己。
甚至有時幾個人參加競選,參選的同學也被認為是不該投自己票的,否則就會有種作弊的羞恥感。可為什麼我在臺上極力演說自己的好,下了臺卻要投票給別人?這種虛假又扭曲的謙虛意義在哪裡?
好在自媒體時代到來後,情況有所扭轉。因為人人有了自己的地盤和發言權,自家地方不能老吹捧別人啊,時不時地秀秀自己的美貌美食美好生活,也算一個嶄新的人生樂趣和意義。雖然多數人仍要借著「天氣不錯」來秀自己的漂亮照片,借著「喜歡這款復古戒指」來秀自己的一雙美手,但這一場場微型個人秀,本身已經是人們對自己的認可、讚許、鼓勵,是對過去那種假謙虛的積極反抗,這才叫正能量。
我有個五歲的外甥女,能歌善舞愛表演,家庭聚會總能給大夥來一段。每回演完,我們大力鼓掌時,她都跟著使勁鼓,引得眾人大笑。
有回我姐問她:「你自己為什麼也鼓掌呢?」她特真誠地說:「因為我也覺得我唱得好聽啊。」
長輩們就調教她:別人給你鼓掌行,你自己別鼓,顯得不謙虛。
我表示反對——她有資格自我欣賞,更有權利真實表達,我們完全沒必要擔心「滿招損」,因為必然會有一天,她會聽到更美的歌聲,從而意識到自己還需要學習和提高,那時候她自然就謙虛了——真正有意義的,應該是這種發自內心的謙虛,而非那些裝給別人看的、舒服了他人擰巴了自己的偽裝。
是的,我們確實應該做一個「內高而外卑」的謙謙君子,而不應成為「無學而顯揚」的傲傲小人。但前提是這謙虛必須真實,它不該變成人為了適應社會而自我壓抑與偽裝的道具。否則一旦你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我不行」的自我認知,就難免生出自卑心,就會不快樂,這種折損信心和幸福感的虛偽的謙虛,會讓你得不償失。
人必須對自己誠實,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勇敢地自我批評,而優於他人的方面,更要敢於自我表揚。
人活著,需要一點小驕傲。一個懂得認可自己、欣賞自己的人,內心才會穩定,才會覺得「我是幸運的」「我值得為自己努力」「我配得上更好的生活」「我能掌控我的人生」「我不怕突如其來的變化」「我不需要拼命去從別人那裡獲得讚美和肯定,我自己可以給自己」……在這樣良好的心態下,人才會活得從容快樂。
我就覺得自己挺好,憑什麼不能給自己點個讚呢?
夜讀|我們所有的努力僅是要活回最初的模樣
夜讀|別輕易放棄手中的「爛牌」
夜讀|你怕什麼?
(選自李月亮新書《願你的生活,既有軟肋又有盔甲》。作者公眾號:李月亮 ID:bymooneye。原文標題:給自己點讚,才是正能量,轉載已獲授權。)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