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二掌柜
一夜之間,郭敬明成了影視圈的「公敵」,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名公開信抵制兩位作家編劇,郭敬明位列其中。第二天,45位編劇、導演再接再厲抵制郭敬明他們。郭敬明的背後,資本的力量真的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嗎?倒下的名單會遲到,從不會缺席。
郭敬明在騰訊視頻推出的《演員請就位》綜藝節目中連續兩季擔任評委,一同坐在評委席上的還有陳凱歌、爾冬陞、趙薇等。在評委席上的郭敬明對演員們可謂是口吐蓮花,這激怒了一位叫莊羽的作家。早在2004年,莊羽就狀告郭敬明的作品抄襲其原作,法院審理判決郭敬明跟出版社賠償莊羽20萬,並公開道歉。那個時候,20萬在北京可以首付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郭敬明不服氣,二審、終審均維持原判,郭敬明賠錢了,可就是不道歉。
郭敬明沒有因為輸了官司而沉淪,相反更加風生水起,除了上視頻節目,還在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廣東衛視等多檔節目中出任導師。現在156位影視從業者將其視為「文賊」,可平臺為了流量,為了所謂的生意,竟然讓聯名信中的「文賊」成為導師,誰之過?
連同郭敬明一同被抵制的還有一個叫於正的人,曾經被瓊瑤起訴,官司從一審到二審,都判決於正侵權,除了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連同播出影視劇的湖南衛視等五家被告,賠償瓊瑤500萬。跟郭敬明一樣,於正拒絕道歉,現在卻在浙江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裡擔任導師。
難怪156位影視從業者憤慨,抄襲者在法律判決之下拒絕道歉,死不悔改的人都當上了導師,你們的價值觀何在?流量成為現在衡量一部作品的唯一標準,IP成為平臺們最火的一個詞。殊不知,IP火熱的背後是資本的累累白骨。
曾經,A股有一個郭敬明概念股,諸如華策影視、樂視網等。華策影視早在2013年就宣布要花1.8億收購郭敬明的最世文化26%的股權,並取得郭敬明作品的優先投資權。跟郭敬明的合作讓華策影視開啟了追逐流量IP之路,這條路上可謂紅塵滾滾,小鮮肉、垃圾影視作品一度成為主流。
在狂飆的路上,往往都是積重難返的風險,華策影視在2019年爆雷,巨虧14.67億,實際控制人不得不出讓股權引入國資救命。華策影視是幸運的,樂視在狂奔的路上徹底毀屍滅跡了。在追求流量的道路上,郭敬明試圖通過入股樂視來跟平臺進行緊密合作,沒想到樂視網徹底在A股玩兒完,郭敬明失算。
平臺的力捧成為郭敬明招搖過市的資本,湖南衛視就特別喜歡力捧於正,當年瓊瑤狀告於正,湖南衛視還一同背鍋賠償。力捧於正的湖南衛視,在反腐的過程中兩個副臺長、4個主任、副主任落馬。除了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在反腐的過程中,就有負責綜藝、電視劇採購的女高層落馬。
其實影視圈就是一個名利場,追名背後必然逐利,不少項目甚至只有演員,或者只有劇本的階段,只要搞定視頻平臺,或者電視臺,就能不斷通過暗帳的方式進行利益交換,最典型者就是莫過於浙江衛視落馬的女高層,一分錢不出就能在電視劇裡獲得上千萬的利益交換,這跟他們小圈子利益集團的長期勾結有著莫大的關係。
郭敬明、於正他們在同道看來是「文賊」,可在視頻平臺、電視臺看來,他們就是滾滾金銀,他們跟平臺的利益站在一起。無論是現在影視從業者抵制的郭敬明們,還是頻繁爆雷的影視類上市公司們,在追逐長期,還是短期裡面的選擇面前,他們選擇追求無視,管他好人爛人,只要能給大爺賺錢的都是兄弟。
江湖有一句話: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無論是個人,還是平臺,還,只是早晚。尤其是那些沒有底線的影視類上市公司,最好離他們遠一點。面對郭敬明們的今天,也許,老百姓會說,他們早晚都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