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偷拍到馬思純去精神中心就診,並被拍到一位醫生將她送至門口。這則消息在網上持續發酵,倒不是說馬思純形象崩塌,網友批評的是那些沒有底線的下作缺德媒體,什麼都往外公開。
一些媒體為了竄熱度,無所不用其極,做事從來不知道「底線」兩字,不斷地去跨越道德界限,觸犯他人自由領域。好在網友越來越理性,不被媒體的惡意帶偏。他們本以為是爆炸性新聞,可消息一出,就遭到網友的群攻,指責他們如此惡劣行徑,什麼都往外爆,什麼熱度都想蹭。
誰沒有生病的時候?誰沒有不堪的時候?誰沒有被壓力壓出了情緒病?
就想問媒體朋友,難道你們都不生病、不用看醫生嗎?你們就是巨無霸,不會被壓力傾軋?
馬思純只不過去看個醫生,就被你們大張旗鼓地報導,好像她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似的。生病了不去看醫生,難道自己治療自己嗎?
馬思純之前在節目裡就說過自己抑鬱的事,媒體隨意亂帶節奏真的好嗎?生病了去醫院就診不是常識嗎?難道這事都要大肆宣揚?媒體是有多缺熱點呢?
摧毀一個人很容易,關鍵你們良心過得去嗎?
難道說你們為了利益,連最基本的道德都不願遵守了嗎?
自從網際網路普及以來,網絡媒體類目龐雜,有的都不需要特別地準入證,甚至都沒有經過培訓,只要是大眾感興趣的,他們就想盡辦法獲取,只要還在法律的範圍內,違背不違背良知倒不是那麼重要。
最可笑的是,事實真相都沒弄清楚就往外爆料,最後反受到大眾的尖銳批評。重慶公交墜湖責怪女司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此次,媒體針對馬思純的惡意爆料決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早前藍潔瑛就被香港媒體爭相報導她為娛樂圈的「瘋婆子」,並不斷爆料她精神失常的新聞,甚至有媒體專門蹲守在藍潔瑛家門口,就為了拍攝她瘋瘋癲癲的畫面。這不僅導致藍潔瑛事業上一直無法起步,也讓她情緒愈加不穩定,終孤獨離世。
媒體如此缺乏良知的爆料,正常人尚且都會患上抑鬱症,已經抑鬱的人更容易激化病情惡化,試問此類媒體不以傳播正能量為宗旨,難不成以摧毀他人作為自己的樂趣嗎?如此媒體,怎麼稱得上是媒體?
正如《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的臺詞,相比拿刀殺人者,媒體無下作的爆料不知道殺了多少人了,隱形的劊子手比暴露外面的殺人者更可怕。
有句話說,國民有什麼樣的價值觀,看一個國家有什麼樣的媒體。
如果一個媒體缺乏良知地報導,就會有一大片媒體緊跟其後,正能量的媒體如果無法趕超無良媒體,國民的價值觀也將會帶進無良媒體的價值觀裡頭,上升到國家層面,國家的各方面水平都不會有所提高,逐步走向落後。
因此,無良知的媒體應當及早地遏制在源頭,不能讓它有發展勢頭,一旦這類媒體得到成長,後面跟著的就是若干個類似這樣的媒體,對於國民素質的培養有百害而無一利。
日本一影片《3年A班》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具有教育意義。每個人都是有特點的,但做人還請善良。借用裡面的經典臺語:比起跟風,比起貶低別人,更重要的是,先做到自律,再進修成長,你的眼睛,你的嘴巴和你的手,它們長在你身上不是讓你用來傷害別人的,而是為了讓你和他人分享喜悅,和他人一起感受幸福的滋味。
正能量媒體也應該內省,看看自己有沒有背離初心,有沒有植入無良知媒體遺留的病毒。
要想徹底扼殺無良知媒體,最重要的還是大眾對收到的消息看法是要做七歲的孩子還是做一個成人。
沒有市場,無良知的媒體再怎麼折騰都沒用。
不知幾何起,我國人民看問題開始變得理性,不再被媒體輕易拐跑,看問題的方式也變得多層,而不再簡單化。這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也是一個國家走向強大必然因素。
就馬思純的這條新聞,公眾並沒有因此攻擊馬思純,反而帶有包容心,指責那些蓄意帶節奏的媒體,這讓我們看到一個大國國民應有的情懷。
如果公眾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不給無良媒體市場可作,他們也不會拿一些所謂的熱點來取悅公民。
無良媒體什麼都可以報導,但如果公眾表示不喜歡或者討厭,他們也不會自討沒趣,他們的目的只為了滿足公眾,滿足不了公眾的需求,他們也不會肆意沒有底線的暴露個體的隱私。
沒有市場的新聞,於無良媒體而言,並無利益可圖。
如果公眾都能像這次一樣,不買無良媒體的單,他們的紛紛淘汰為正向媒體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與祖國的富強。
藉此事件,望無良媒體不要沒有底線地繼續炒作,做人還請有點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