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消委會喊話三大電商:別用劃線價誤導消費者

2020-12-23 騰訊網

登錄電商平臺,往往能看到某商品價籤部位經常有兩個價籤,一個是現售價,一個劃線價。劃線價往往比現售價高出許多,但劃線價已「作廢」,現執行現售價,會讓消費者產生買到就是賺到的錯覺。

8月12日,福建省福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質問滿屏劃線價的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為何要生造劃線價,規範標價很難嗎?

1.

劃線價到底是什麼價?

近期,福州市消委會在處理幾起網購商品價格投訴中發現,一些網絡購物平臺在標註價格邊上都有個劃線價,讓消費者有商品降價的誤解,產生買到就是賺到的錯覺,誤導消費者購物。個別網購平臺的「劃線價」標註的價格與實際價格差距懸殊,更使消費者無從比較。並且,一些網購平臺還會在購物頁面末端附有一段價格說明,對各自創造的劃線價做一番定義解釋,對應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進行推諉掩飾。

對劃線價

各大電商平臺也有相關解釋

淘寶

劃線價格:指商品的專櫃價、吊牌價、正品零售價、廠商指導價或該商品的曾經展示過的銷售價等,並非原價,僅供參考。

京東

劃線價:商品展示的劃橫線價格為參考價,並非原價,該價格可能是品牌專櫃標價、商品吊牌價或由品牌供應商提供的正品零售價(如廠商指導價、建議零售價等)或該商品在京東平臺上曾經展示過的銷售價;由於地區、時間的差異性和市場行情波動,品牌專櫃標價、商品吊牌價等可能會與您購物時展示的不一致,該價格僅供您參考。

拼多多

劃線價:可能是商品的專櫃價、吊牌價、零售價、指導價或該商品曾經展示過的銷售價等,並非《價格法》、《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規定的「原價",僅供您參考。

福州市消委會認為,從以上電商平臺的描述,劃線價可能是商品的專櫃價、吊牌價、零售價、指導價或該商品曾經展示過的銷售價等,也說明劃線價無明確依據,更無從比較。

福州市消委會指出,價格作為商品銷售的敏感要素,部分電商生造劃線價概念,無非就是想製造商品降價的假象,達到誤導消費者的功能,個別商家甚至利用劃線價的懸殊標註,使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產生錯誤的判斷。

劃線價另一重要功能就是規避法律責任,從「並非原價」、甚至「並非《價格法》《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規定的『原價』」的描述,電商明顯就是想通過此方式迴避價格欺詐的法律責任。

2.

電商平臺推諉責任

劃線價的產品真的就有劃線價的價值嗎?近日,福州市消委會處理了一起劃線價消費糾紛。消費者林女士向福州消委會訴稱,她於7月29日在京東APP上的一家茶業旗艦店購買了一件3年藏福鼎白茶,商家銷售頁面標註現售價270元,而劃線價是6000元,收到茶葉後,林女士覺得不值6000元,懷疑商家虛構原價,涉嫌價格欺詐。經調解,這家茶業公司整改京東銷售頁面標註,刪除6000元劃線價籤,退回消費者購茶款270元,並賠償消費者500元,與消費者達成和解。

▲劃線價6000元的白茶價籤截圖。

但對這起價格糾紛處置中,京東的處置態度卻讓人玩味。京東先是向消費者回復聲稱,經查詢相關頁面,已看不到該商品標價「¥6000.00」和「¥270.00」字樣,無法認定商家涉嫌違法。

在福州市消委會成功調解前,京東就在中國消費者協會電商消費維權綠色通道平臺上回復稱:消費者接受平臺規則並辦結該投訴。事實上,消費者從未與京東或銷售單位達成任何協議,也未表示接受平臺規則,只是同意等待相關部門核實處理。

福州市消委會指出,依據《電子商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記錄、保存平臺上發布的商品和服務信息、交易信息,並確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商品和服務信息、交易信息保存時間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於3年。而京東未經核實商品發布信息,就推諉平臺責任,並以更改後頁面為推辭,漠視消費者合法權益。

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8月11日,福州市消委會向京東發出《關於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切實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職責的建議函》,希望京東認真依據《電子商務法》規定,作為平臺方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加強售後服務工作,積極完善售後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入駐商家監督管理,提高售後人員服務水平,認真處理消費者投訴,進一步樹立品牌良好形象,積極營造和諧消費環境。

3.

讓標價明明白白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劃線價現象並不限於以上三大電商,在各個電商平臺,劃線價「霸屏」現象十分普遍。

消費者胡女士在接受記者調查時表示,網購時就因為看到了劃線價,才讓她對現售價怦然心動,覺得很合算。劃線價對消費者顯然既有明示又有暗示的促銷效果。

福州市消委會指出,《價格法》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六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七條規定,經營者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有償服務,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行為屬於價格欺詐行為。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有關條款解釋的通知》特別指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七條所稱「虛構原價」,是指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標示的原價屬於虛假、捏造,並不存在或者從未有過交易記錄;所稱「虛假優惠折價」,是指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標示的打折前價格或者通過實際成交價及折扣幅度計算出的打折前價格高於原價。

因此,所謂的劃線價本質上就是「原價」。而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家電商都以所謂的「價格說明」刻意解釋迴避「原價」概念,試圖規避「原價」這個可能涉及價格欺詐這個雷區。

福州市消委會秘書長吳波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說,電商規範標價其實不難,而電商生造劃線價這個概念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真實寫照。「試問劃線價格,除了誤導消費者,還有什麼實際意義?」

吳波指出,依據《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第十二條規定,降價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必須使用降價標價籤、價目表,如實標明降價原因以及原價和現價,以區別於以正常價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經營者應當保留降價前記錄或核定價格的有關資料,以便查證。相關法規對明碼標價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規範標價,讓消費明明白白,故意製造混亂信息,誤導消費者,有違誠信經營的市場規則。

福州市消委會表示,將於近期與相關電商平臺積極溝通,共同整治劃線價。希望相關電商平臺認真反思,共同構建和諧消費環境,一起促進國內經濟良好運行。

閱讀

推薦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張文章

編輯/裴瑩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相關焦點

  • 深圳市消委會:消費者要警惕「預存話費送手機」消費陷阱
    1月5日,深晚記者從深圳市消委會獲悉,近期寶安區西鄉、沙井、石巖等地的部分手機店以「預存話費送手機」名義推銷商品或服務後,因話費返還額度不符、售前未充分告知消費條件和脅迫消費等原因引發了大量消費糾紛。對此深圳市消委會聯合深圳市監督管理局寶安監管局進行了相關調查,並提醒廣大消費者勿貪圖小便宜,消費前認清「預存話費送手機」「免費抽獎送手機」和「0元購機」活動內容,選擇資質良好的商家進行消費。「預存話費送手機活動」一開始是三大運營商的營銷手段,但近年來大量商家打著三大運營商旗號以「預存話費送手機」「免費抽獎送手機」和「0元購機」的方式誤導消費,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福建省消委會提醒市民謹慎使用耳機
    福州新聞網12月2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隨著智能設備的不斷演變,耳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21日,省消委會發布20款耳機產品的安全和感觀體驗比較試驗結果報告,提醒消費者正確選購和使用耳機產品。
  • 深圳消委會首次代理消費者起訴不良信用企業
    □ 梁喬玲本報記者傅江平  5月16日,深圳消委會聯合龍崗區消委會公開推送了5家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信息,涉及平行進口車商無法履約交車、網絡消費欺詐、預付式商家關門跑路等消費者鬧心的事兒。記者注意到,本次信息公開推送的一大亮點是深圳消委會首次代理消費者起訴不良信用企業。
  • 羅湖消委會去年挽回消費者...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王鬥天 通訊員 熊立輝 羅湖區消委會秘書處對多家電商平臺的食用農產品開展比較試驗。羅湖區消委會秘書處積極應對新冠疫情挑戰,加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力度。剛剛過去的2020年,羅湖區消委會秘書處在羅湖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的領導下,結合實際轄區情況,積極應對新冠疫情挑戰,加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力度,努力探索消費環境提升的方式方法,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消費者訴求按時辦結率99.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居民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有所下降,對應的消費投訴量較上年度顯著減少。
  • ...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 福建省消委會發布上半年投訴情況分析報告~
    二、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2020年上半年度全省消委會共受理消費者商品類投訴6130件,佔投訴總量59.23%。近年來,直播帶貨日益紅火,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大家都宅在家裡不出門,因此直播帶貨全面爆發,成為各大電商重點營銷板塊。
  • 深圳消委會發布雙十一典型案例:天貓被投訴138次 免單活動存疑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深圳消委會發布雙十一典型案例:直播間買琥珀手串,收到玻璃12月1日,深圳市消委會聯合寶安市場監管局發布了2020年「雙十一」消費投訴分析和典型案例。2020年11月1日-11月25日,深圳市消委會收到有關「雙十一」網絡購物的投訴201宗,寶安市場監管局收到有關「雙十一」網絡購物的投訴111宗,共計312宗。其中,直播購物投訴9宗,佔比2.88%,非直播購物投訴303宗,佔比97.12%。
  • 重慶消委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83億元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劉文新)記者從12月17日召開的重慶消委會系統秘書長業務培訓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化解消費糾紛、開展消費教育、強化社會監督,為營造放心安全的消費環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 福建省消委會2020年第三季度投訴情況分析 - 中國消費者協會
    消費者對於商家給出的答覆十分不滿,故向福建省消委會求助。經調解,商家同意給消費者全額退款及回收售出的產品,並由商家承擔相應的運費。案件調解成功。在此福建省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網購日常商品要在正規的大電商平臺網站品牌店購買,收到網購的商品後,要注意查驗。
  • 深圳市消委會支持起訴,失聯商家的股東主動為消費者退款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黃劼)商家收取消費者的預付費後失聯,公司註銷,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支持消費者提起訴訟後,原公司股東主動向消費者進行退款。這是深圳市消委會開展對跑路商家的消費者支持起訴工作來,首次出現的股東主動承擔退款責任的案例。
  • 寶安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謹防預付式消費陷阱
    寶安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謹防預付式消費陷阱 2021-01-10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跨境電商屢陷假貨「泥潭」 消費者三大痛點怎麼解決?
    原標題:跨境電商屢陷假貨「泥潭」 消費者三大痛點怎麼解決? 業內人士稱多因渠道竄貨和貨源雜亂導致 最近,跨境電商火爆的同時,也屢屢捲入了「假貨風波」。 昨日有報告指出,消費者對跨境電商最大的擔心就是假貨問題,而行內人士對記者爆料說,即便是保稅區發貨的商品,也不一定就是真貨,除非電商能確保商品從海外到國內各個運輸段的封閉性,整個過程中包裹不會被第三隻手拆包或調包。
  • 深圳市消委會對25款蜂蜜開展比較試驗 價最高的進口金皇蜂純蜂蜜竟...
    繼上周發布蜂蜜比較試驗一階段報告,摸底蜂蜜真假情況後(詳見2月17日《深圳觀察》),23日,深圳市消委會、市品質消費研究院、以及福田區、龍崗區、坪山區、光明新區四區的消委會發布了蜂蜜比較試驗二階段報告,通過對25款蜂蜜產品進行品質大比拼,發現蜂蜜品質與價格不完全成正比,一款進口金皇蜂純蜂蜜價高還摻假,一瓶蜂蜜竟摻半瓶糖。
  • 深圳市消委會「促消費 惠民生」說明會給你劃重點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 通訊員 張媛)一年一度的「雙十一」活動臨近,為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總體部署和「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的要求,深圳市消委會於11月4日舉行「促消費惠民生」之「雙十一」活動說明會,由消費領域大型企業向消費者發布惠民促銷措施和消費者權益保障措施
  • 深圳市消委會: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因素,比亞迪漢獲好評
    據深圳市消委會介紹,本次調查從消費者淨推薦值指數、滿意度以及未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共三個方面進行調查,選取了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 3等車型為代表。據調研結果顯示,比亞迪品牌淨推薦值位居行業前列,新上市的「漢」車型滿意度排名第一。此外,新能源汽車安全成為消費者最關心的因素。
  • 消委會:說法欠妥
    10月29日,據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檢測的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中,焙烤型薯片丙烯醯胺平均含量(3441μg/kg)高於油炸型薯片(547μg/kg)。
  • 廣州市消委會測評兒童電動牙刷:歐樂B、飛利浦等5款樣品表現優秀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 黃劼)99元和388元的兒童電動牙刷差異在哪裡?是不是所有兒童電動牙刷都足夠安全?日前,廣東省廣州市消委會公布電商平臺上熱銷的11款兒童電動牙刷商品比較試驗結果,有5款樣品通過了所有指標的測試,表現優秀;榮事達等6款樣品分別在標誌和說明、結構兩個指標的測試中未能通過。
  • 家用「網紅美容儀」真有用嗎?消委會做了全面測試……
    點擊播放 GIF 7.3M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對電商平臺上熱銷的家用美容儀組織比較試驗,召集消費者對這些美容儀的清潔導入效果進行主觀評測。6款美容儀鎳釋放量偏高或引起皮膚過敏這次比較試驗一共從電商平臺上選取10款關注度高、銷量好的家用美容儀。
  • 網店誘導線下交易,佛山市消委會向阿里巴巴發出勸喻函_南方網
    網購商品被誘導線下交易,電商平臺應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如果網購商品時,遇到網店誘導進行線上交易,可否答應?12月22日,針對淘寶網店誘導消費者添加微信進行線下交易,以次充好售賣商品之事,佛山市消委會向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發函,公開勸喻其履行法定義務。
  • 消委會人士解讀「雙11」:「薅羊毛」人屢被「割韭菜」
    記者從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了解到,為聚焦「雙11」消費體驗短板,完善「消費季」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的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