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爵士大樂隊:高級大眾音樂

2020-11-19 騰訊網

日本的爵士大樂隊:高級大眾音樂

在爵士樂的世界裡,大樂隊(Big Band)屬於前現代事物。它興盛於一九四零年代,和搖擺樂(Swing)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當作同義詞。一九九零年代,它曾在美國短暫復興。緊接著,隨著全球音樂進入了徹底的折衷主義、無分妳我時期,大樂隊在文化上的外延(例如「跳舞時聽的音樂」)逐漸褪去,成為一種可以隨時根據需求取用的音樂元素。今天的普通人最容易遇到作為一種時代印記的大樂隊現場演奏的機會,很可能是迪士尼主題公園裡面的綜藝表演——封印美國史上的美好記憶是迪士尼樂園存在的意義之一。

就樂隊編制而言,傳統意義上的爵士大樂隊指的是銅管樂器主導的,人數常常在十人以上的樂隊。除小號、長號、薩克斯管以外,還包括由吉他、鋼琴、貝斯和鼓組成的節奏組。不過,鑑於爵士樂常見的編制是三重奏、四重奏或五重奏,任何超過此數的樂隊多少都配得上「大」樂隊的稱呼,雖然人們未必用這個詞來指稱它們,而它們玩的當然也不一定是四零年代大樂隊爵士的風格。舉例而言,Miles Davis 電聲時代的樂隊人數就經常超過十人,只是在經典大樂隊裡擔當重要角色的銅管被換成了電聲樂器和多樣化的打擊樂器。《騷釀》(Bitches Brew)裡有十五名樂手,其中包括三名電鋼琴手和六位打擊樂手(並非六位一起上,但三人一起上的很多)。又如近年備受好評的 Kamasi Washington,也是以十人以上的大樂隊編制著稱。顯然,上述兩人的大樂隊所奏出的聲音都和搖擺樂毫無關係。如果說四零年代的大樂隊是為了某一種特定的齊整聲音而設,爵士樂進入現代時期之後的大樂隊追求的則更多是聲音織體上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在日本,大樂隊在二戰後依舊有很強的存在感。如我之前在本專欄所說,在三、四十年代,爵士樂並非高級藝術音樂,而是熱門流行音樂。在日本流行樂史上擁有教父般地位的服部良一,如今依然會被描述為「流行與爵士作曲家」。二戰後的日本流行音樂種類繁多,但在一九六零年代風靡一時的「和制 pop」裡,華麗豐茂的管弦樂隊伴奏往往是少不了的。誕生於一九五零年代,在日本戰後娛樂史上影響巨大的喜劇團體 Crazy Cats 也被稱作爵士樂隊。他們的美學和搖擺樂時代的大樂隊的確像是近親。一九七零年代,梅津和時、早川嶽晴、原田依幸等人成立的「生活向上委員會大管弦樂團」標誌著日本的爵士音樂家開始試圖打破附加在大樂隊身上的種種既定觀念。他們的音樂混合了四零年代傳統大樂隊的娛樂性,七零年代自由爵士的火爆感,以及 Crazy Cats 的幽默,是一種時空壓縮後的獨特產物。不過,要說日本爵士樂壇最有代表性的大樂隊,有兩家是無論如何逃不掉的。那就是成立於一九八九年的 Shibusashirazu Orchestra(澀不知)和成立於一九八二年的仙波清彥 Haniwa All Stars。

不破大輔領軍的澀不知樂隊二零一六年演出現場。

仙波清彥 Haniwa All Stars 二零一九年演出現場。

兩支樂隊的人數都遠超十人,且成員都會不時增補變化。澀不知二、三十人是家常便飯,Haniwa 更是有四十餘人,在一九九一年於東京 Mielparque 禮堂舉行的現場演出裡,連嘉賓一起算的話,總人數多達五十三(該演出以《In Concert》的名義出版過 CD 和 DVD)。由於曾多次在富士搖滾音樂節和英國 Glastonbury 音樂節演出,澀不知在日本以外有較高知名度,Haniwa 則鮮為人知,儘管美國著名即興吉他手 Henry Kaiser 對其擊節讚賞。(Kaiser 曾在小號手近藤等則一九八四年於東京舉辦的 IMA 音樂節上與仙波同臺演出。)

仙波清彥和澀不知的領隊不破大輔可以說是分處光譜兩端的音樂家。前者出身日本傳統音樂世家,三歲起便跟隨父親仙波宏祐學習小鼓、太鼓等打擊樂器,十歲入歌舞伎界,二十歲進入東京藝術大學繼續進修日本傳統音樂。雖然有這樣的歷史,但他很早就以「不問東西」的態度橫跨邦樂洋樂兩界,二十多歲便參加了松任谷由實、矢野顯子等人的巡演,以及坂本龍一的錄音。一九八一年,他帶領一眾日本傳統打擊樂手參加了自由爵士薩克斯管手坂田明的大樂隊在柏林爵士音樂節的演出,應該屬於他把家學和爵士樂融合的最早案例之一。Haniwa All Stars 就是在之後的一年成立的。來看一下她們去年三月演出時的編制:鼓手四人、貝斯三人、鍵盤三人、吉他四人、管樂七人、打擊樂器五人、弦樂三人、手風琴一人、邦樂囃子五人、日本笛三人、三味線四人、人聲四人、外加七位嘉賓,總人數和九一年的那場相同。這其中不乏日本音樂史上的殿堂級人物,如梅津和時、渡邊香津美、未唯 mie(七十年代末如日中天的少女偶像二人組 Pink Lady 之一)等等。演出時,樂隊成員全體身穿護士服或病人服,擔任總指揮的仙波本人則穿醫生的白大褂,這種荒誕的幽默感為 Haniwa 的現場演出增添了一份戲劇性。

戲劇性可能是很多人想到澀不知時的第一反應。它本來就是不破大輔八十年代為地下劇場創作配樂時萌生的想法。其編制除了樂手外,還包括日本暗黑舞踏舞者以及豔舞女郎。在 Glastonbury 這類大型音樂節演出時,全身塗滿白粉的光頭舞踏家會徒手沿舞臺的鋼架攀爬而上,站在頂棚上妖豔起舞,主唱也常常像在大型場館演出的搖滾巨星一樣滿地狂奔。而當她們在母國那些促狹到閉塞的地下場所演出時,就像日本舉世知名的收納術一樣,想方設法地扭曲著把自己的身體塞進各個犄角旮旯。這種刻意營造的混沌,和 Haniwa All Stars 眾人齊齊整整排列在階梯形舞臺上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照。

在編制上,澀不知基本屬於加重了搖滾成分的傳統爵士大樂隊。其成員的變動比 Haniwa 更加頻繁。它可以說是一個會員制俱樂部,東京爵士樂界的各色人等進進出出,也常有剛出茅廬的新秀入門接受洗禮。這種相對而言較為鬆散的構成,以及領隊不破大輔流浪漢般的個人風格,讓澀不知具有了庶民藝術的生命力。

所謂「澀」(shibui,渋い),是日本美學裡的重要概念,一種不事張揚、低調、粗淡的「地味」。和所有國際知名的日本美學一樣,澀在日本本土也不乏反對派。日本流行樂界的著名詞人阿久悠曾寫過幾條「作詞家憲法」,其中之一是「日本人的情念難道只有『怨』和『自虐』嗎?」,明確和演歌裡常見的自怨自艾情緒拉開距離。宣稱不知什麼是「澀」的澀不知,呈現出的是日本文化傳統裡存在的另外一面:從大正時代的「色、怪、妄」(Erotic, Grotesque, Nonsense),到六零年代學生運動積聚的能量在運動失敗後流向七零年代地下劇場所催生的種種奇詭意境。這是和物哀、侘寂、澀等高級美學無關的日本。它是現代化和民主化的產物,是底層民眾煉成的惡之花。而澀是一個前現代概念。

Haniwa All Stars 和澀不知這兩支從一九八零年代延續至今的日本大樂隊儘管在趣味上有所差別,但它們都以一種進化了的姿態傳承著四零年代爵士大樂隊的精神。Miles Davis 當年為爵士樂引入搖滾因素,讓一批鼻孔朝天的爵士樂迷敬而遠之。澀不知更是完全鄙棄 high art 的可能,取搖滾和自由爵士兩者中最易討好的元素,把樂隊帶入了普羅的境地。Haniwa 的音樂極重民俗,有改編自印度民歌的、有日本知名動畫片的主題曲、當然還有日本本地的民謠(傳統山歌,曲名大都是「XX 節」的形式)。在仙波高超的編曲技巧下,這些五花八門的曲子可以同時取悅城市和鄉村聽眾。它是現代的,但同時也是喜慶的,是鄉土文明被摩登城市文明震懾之後能夠進化出的最 authentic 的樣子。簡而言之,兩支樂隊做的都是「高級大眾音樂」。它們告訴我們,俗的可以是美的,髒的可以是燦爛的,而陽春白雪是博物館裡的一具乾屍。

相關焦點

  • 日本爵士專欄 | 日本的爵士大樂隊:高級大眾音樂
    日本的爵士大樂隊:高級大眾音樂在爵士樂的世界裡,大樂隊(Big Band)屬於前現代事物。顯然,上述兩人的大樂隊所奏出的聲音都和搖擺樂毫無關係。如果說四零年代的大樂隊是為了某一種特定的齊整聲音而設,爵士樂進入現代時期之後的大樂隊追求的則更多是聲音織體上的多樣性和可能性。在日本,大樂隊在二戰後依舊有很強的存在感。如我之前在本專欄所說,在三、四十年代,爵士樂並非高級藝術音樂,而是熱門流行音樂。在日本流行樂史上擁有教父般地位的服部良一,如今依然會被描述為「流行與爵士作曲家」。
  • 2011爵士音樂周打造「視聽爵士」 連演四場
    Eliane-Elisa  2011年10月25日-28日,一連四場的2011爵士音樂周演出將在上海音樂廳舉行。而隨著爵士樂在上海這塊土壤上日益生根發芽,走過第六個年頭的上海爵士音樂周有望迎來其最黃金的年代。  2011年伊始,作為上海音樂殿堂的上海音樂廳就公布了其本年度的演出安排,並宣布其讓古典音樂走向大眾的宗旨。10月25日-28日在此上演的豪雅爵士音樂周,不僅以強大的陣容、卓絕的風格彰顯著爵士音樂的突出感染力,也因為參與演出的爵士音樂人「才貌雙全」,令音樂會不僅好聽,而且還好看。
  • 日本爵士專欄丨《日本自由爵士唱片圖說》書評
    《日本自由爵士唱片圖說》書評日本的爵士音樂家裡,在歐美名氣最大的大概是渡邊貞夫、秋吉敏子、以及日野皓正等人。前兩人都屬於二戰後最早的日本現代爵士樂手,分別於一九五六和一九六二前往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進修。秋吉主要在美國活動,日野也於一九七五年移居紐約,而渡邊雖然六零年代返回日本,但他本身就有一種世界主義文化觀。換句話說,這幾位音樂家的西洋聲望和地緣以及歷史際遇有關。但我懷疑,對於中國樂迷而言,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最早接觸到的日本爵士樂是自由爵士,最早認識的日本爵士音樂家是高柳昌行與阿部薰。
  • 2020長春爵士音樂節開幕儀式暨首場音樂會舉行
    2020年12月18日19時,在長春市群眾藝術館劇場,第五屆長春爵士音樂節開幕儀式正式拉開帷幕。本屆爵士音樂節的演出隊伍有張雄關搖滾爵士四重奏(Zhang Xiongguan Rock Jazz Quartet)、徐之曈爵士五重奏(Xu Zhitong Jazz Quintet)、彭小波四重奏(Benoit STASIACZYK Group)、陳漢聰爵士四重奏(Chen Hancong Jazz Quartet)、阿雷克狂歡者樂隊(Alec Haavik & The Shanghai
  • 2011爵士音樂周打造"視聽爵士" 下月音樂廳一連四場
    本次音樂周上,「全球五十大美男子」之一的小號手克裡斯·波提(Chris Botti),巴西爵士美伶艾蓮·艾莉亞(Eliane Elias),「夜上海」羅夫·貝克爵士大樂隊(Rolf Becker his Big B),以及理察·波納(Rid Bona)&阿爾弗萊德·羅德裡格斯(Alfredo Rodriguez)雙人爵士將輪番登場亮相,為申城觀眾帶來無與倫比的爵士視聽盛宴。
  • 26/2 Fri. 21:00 ||拉丁爵士音樂舞會,來放肆舞動吧!
    中國大眾音樂協會薩克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爵士樂學會一級會員、廣東省青年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爵士委員會主任、廣州市青年現代音樂協會會長、廣州維度爵士樂團團長、廣州青年文化宮爵士大樂團音樂總監及指揮、達達裡奧籤約藝術家、中國本土爵士樂品牌JZ Club廣州區音樂總監。
  • 第五屆長春爵士音樂節開幕,掃碼看直播!
    作為本屆長春爵士音樂節的首場演出,吉林藝術學院JUA爵士大樂隊今年還特別邀請到了老朋友——星海音樂學院教授,Musser全球藝術家彭小波教授來擔任指揮。除了創作與演奏爵士樂以及自由即興音樂類型以外,Benoit也經常為古典音樂家及音樂團體創作包含從中世紀音樂到當代音樂等不同音樂時期的作品。Benoit的作品涉及獨奏曲、室內樂、爵士重奏/大樂隊、交響樂團等不同領域,曾多次受邀為歐洲多個樂隊、重奏組合、室內樂組合及交響樂團創作,並在法國、德國、阿根廷、加拿大、美國等不同國家的音樂廳,劇院及音樂節公演。
  • 創意 x 音樂|黑膠唱片爵士酒館的故事
    這一天幾個廣告圈工作都超過30年的好友相約在這一家位於上海昌化路46號二樓的黑膠唱片爵士酒館,酒後三巡,從剛好有人提起想轉讓自己十年來到上海工作陸陸續續購買的電影dvd光碟開始,也不知道是微醺還是黑膠音樂,幾個老東西忽然在這樣的氛圍下展開了一段關於過去與現在的懷舊話題,有人感嘆現在變化太快,新聞已死,創意只剩下熱點,也有人覺得流行換代太快,還沒開始就要面臨升級汰換……似乎大家都在忙的找到自己
  • 今年爵士音樂節免費又好玩!五一我們靜安街頭見!
    ▼ 靜安公園「綠色音符」舞臺:即興演奏的天堂這裡是整個爵士春天音樂節最柔軟的部分,在這片舒適的綠茵上可以欣賞到隨性自由爵士即興表演。每天上午提前為孩子們開闢出了即興空間,小音樂家們可以在舞臺上合奏出屬於自己的音符。
  • 現代爵士音樂盛宴 打造長春文化品牌
    12月18日19時,長春市群眾藝術館劇場,第五屆長春爵士音樂節正式啟動,來自吉林藝術學院的JUA Jazz Big Band(爵士大樂隊)開始了本屆爵士音樂節的首場演出。從2016年至2020年,長春爵士音樂節至今也已成功舉辦了5屆,先後有法國、波蘭、匈牙利等20多個國家的50餘支爵士樂隊來到長春,為市民和樂迷們獻上多場精彩演出,成功地將爵士音樂文化普及到廣大市民群眾當中,使長春迅速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之後,又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爵士樂教育與演出前沿陣地,成為了城市文化影響力、全民喜聞樂見的重要文化品牌。
  • 2019年葛萊美獎爵士榜單全解析
    ,他嚴謹的音樂理念及美學思想對新生代爵士音樂家,尤其鋼琴演奏者們造成了深刻影響。John Daversa的領導下,現已成為美國最優秀的爵士大樂隊之一。84年以來,這支大樂隊在不斷迎來新成員的同時,保留了爵士大樂隊文化的根基及傳統。這張《All About That Basie》最引人注目的其便是大樂隊邀請的豪華嘉賓陣容:Kurt Elling、Joey DeFrancesco、Jon Faddis、Take 6、Stevie Wonder…來自各個爵士流派的頂尖藝術家們,都紛紛加入了這場盛大聚會。
  • 2020 長春爵士音樂節 18 日開啟!
    、市政府工作安排,引領市民提高藝術鑑賞和審美能力,提升市民文化素養和城市文化品位,舉辦 "2020 長春爵士音樂節 "。本屆爵士音樂節由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與吉林藝術學院共同主辦,由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長春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由中國音樂家協會爵士樂學會協辦。
  • 日本爵士專欄 | 從 Era 看日本 progressive 音樂現狀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音樂家對音樂界線的無視就成了寶貴的資產。這裡說的並不是跨界的能力,而是對跨界作為一種默認狀態的接受。在音樂教育非常成熟的今天,在音樂演奏和欣賞傳統一直強盛不衰的日本,純熟掌握各種風格並不是難事。但是,具備這種能力的音樂家,除非以優秀的伴奏樂手(session musician)為職業目標,不然總會面臨「我是誰?」的問題。
  • 2020長春爵士音樂節18日開啟!
    2020長春爵士音樂節18日開啟!本屆爵士音樂節由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與吉林藝術學院共同主辦,由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長春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由中國音樂家協會爵士樂學會協辦。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Decode樂隊、爵士大樂隊作為本土的爵士樂演出力量將會為大家帶來全新的原創音樂作品。
  • 演出預告 | 2020 廣州爵士音樂節 x 深圳第二屆爵士藝術節
    曹侃,南京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爵士長號在編教師,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2012年本科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現代器樂與打擊樂系,2015年研究生畢業於中俄克拉荷馬大學。師從李大力,胡清文,Jeff Kidwell, Brian Gorrell, Lee Rucker等。他是當下中國極具影響力的青年爵士長號演奏家,作曲家之一。曹侃不僅擁有自己的樂隊,還參與了許多其他不同的音樂項目。
  • 美國知名爵士大師竟然這樣對待卡內基音樂廳的學生!
    我們不但要求年輕樂手擁有一定的音樂造詣,而且還在啟發他們利用音樂作為推動社會的工具。所以,我們除了研究和聲、音階與其他樂理,也會探索和聲、音階、獨奏段落如何傳達更多訊息,如何鞏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這個年代的音樂家越來越老了,需要年輕人承傳爵士傳統。
  • 雷虎音樂分享丨被演繹過上千次的經典爵士,你聽過嗎?
    >年紀大的或愛看電影的朋友一定很熟悉它的曲調它是《廊橋遺夢》這部電影中的片段插曲在電影裡那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結中這首音樂悠然響起Kosma於1945年在法國所創作1946年法國著名影片《夜之門》上映時,知名的影星歌星伊夫·蒙當演唱了它立刻轟動一時,廣為流行上世紀中葉,爵士大樂隊時期
  • 日本爵士專欄丨論封面至上主義
    它和音樂、音樂史的關係是什麼?我不知道中國的消費算不算是在升級,但中國已經出現不少藏品令人豔羨的唱片收藏家則毋庸置疑。收藏唱片有千萬種方向。專收某個音樂家、某個類型、某個廠牌、某個年代、甚至還有專收情色封面的、封面有貓的,不一而足。眾所周知,日本是對唱片生產和消費最認真的國家,因此日本出產的唱片也是全球藏家共同追逐的獵物。其中,日本爵士樂可謂是相當突出的一個門類。
  • 【音樂課主題更新】Jazz&Swing 爵士與搖擺, 內附歌單
    沒有一點點防備冬天就來了今天金寶為大家帶來Jazz & Swing爵士與搖擺音樂
  • 最重要的10位搖擺樂爵士音樂家
    6月29日 周五 Fri. 【21:00-23:30】爵士五重奏劉彥鋒(S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