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只管哭就好,別細想太多

2020-09-03 帶魚先生

從目前的票房成績和預測來看,《八佰》還是一馬當先,沒有對手。


但票房穩步上升的同時,口碑評分也一度下跌,也引發許多爭議。



這兩者其實也並不矛盾,此前《戰狼2》還突破50億,打破影史紀錄,但現在豆瓣評分只有7.1左右。


《八佰》我看了兩遍,一次是點映,另一次是IMAX版。


平心而論,點映那次給我的震撼是大於之後的IMAX版,可能是第一次帶著濾鏡看,加上今年太難了,情緒沒控制住,就哭得一塌糊塗。



這個濾鏡是《八佰》去年原本要上映卻突遭撤映,還有就是鋪天蓋地的宣傳和解讀,讓大家對這部電影充滿極高的期待。


第二次為何沒那麼多觸動,是因為這個濾鏡已經破裂了,拋開煽情的愛國主義和歷史的藝術加工外,影片裡可以看的東西並不多,細節上也無法自圓其說。


當我們拿著放大鏡不斷細究影片裡的劇情和細節,發現《八佰》缺點越多,也只會感到越失望。


這兩次體驗,我的情感也都是真實的,但很抱歉,《八佰》的確更適合遠觀而不可細究。


  • 只可遠觀


初看,《八佰》影片淚點密集,情緒跟著劇情的節奏一波三折,但最戳中我的大概有三處,不知道你們是不是。



第一處,日軍組成鐵板隊,想要拆樓,鄭愷(飾演 陳樹生)眼看頂不住了,留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然後把自己變成人肉炸彈,跳下樓去,跟日軍同歸於盡。繼而引發其他軍人競相跳樓,以身報國。



那一刻,我想許多人都會有一種「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憤慨。


第二處,「八佰壯士」本可以撐多兩天然後聽從命令撤退到英國租界,他們卻選擇在四行倉庫升旗護旗,尤其是廣角鏡頭下看到王千源一人撐起國旗,一步一個腳印把被日軍擊倒的國旗又支起來,我又被戳到淚點了。



第三處,524團收到命令決定撤退衝橋,橋橫亙於倉庫和租界之間,卻是一道生死橋,因為日軍早已等候多時,對著橋面一頓掃射,就連一直在樓頂上的教授也按捺不住,氣籲籲地舉槍對著日本鬼子的方向射擊,「欺人太甚,太欺負人了!」。



這三處真的挺戳我的,即使二刷也依然會眼眶溼潤。


有人說這是樸素的愛國主義,因為我們是中國人,也都長期浸泡在愛國主義教育裡,政治課也常常背誦著,「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以當看到同胞以這樣的方式保家衛國,那種情感自然而然就被激發出來了。



這三幕都是比較寫實的,而影片中我最喜歡的比較藝術的一幕,大概要是騎著白馬的趙子龍手持龍膽亮銀槍,向遠方的日軍衝鋒。我們不需要知道結果如何,僅憑這勇氣就足以令人震撼和敬佩。


  • 不可細想


隔岸觀戰,一切都很「精彩」。這邊在努力抗日,對岸那邊在努力援助。


但細想,研究之後,你會發現影片還是有太多的問題。



比如同樣是那令人感動的三處,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有一個戰士犧牲自己跳樓跟日軍同歸於盡,但有且只有一個,而之後的跳樓並不存在;同樣地,護旗和撤退也並沒有那麼地慘烈。



說這一切並不是想否認這場戰鬥的意義或壯士們的英勇,而是回答網友對這幾個問題在邏輯上的矛盾。


當你去了解歷史真相的時候,你也就不會問為什麼非要跳樓的方式去同歸於盡,為什麼小女孩可以遊過來送旗,為什麼王千源可以擊中飛機,為什麼日軍只對橋面進行掃射,為什麼過個橋如此艱難,海報上那隻手是幾個意思?


你越細想片中的細節,越覺得哪裡不對勁,當你翻開歷史書一看,一切就又都對了。


不存在的事情,越是誇大,越是漏洞百出。


因此,許多網友也說了,拋開歷史文本和愛國情懷,單就影片的敘事結構就很一般。


像結尾的戛然而止,也是讓人覺得不過癮,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直接網友們被吐槽虎頭蛇尾。


  • 科普歷史


關於《八佰》這部影片,很多人也會說,管他什麼意識形態,至少我哭了,至少讓許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其實,我很想說,這是一件很悲涼的事情。


如果我們國家的歷史都要靠從一部電影去了解,去科普,那說明我們以前的歷史真是白學了,我們也根本不在乎這個國家的過去。



電影是藝術,並不是百科全書,它並不是科普知識,而是讓我們通過屏幕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八佰》最大的問題或許只在於告訴我們這場苦難的戰爭,並沒有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東西。


雖然它試圖給我們展現一個戰爭下的人性群像,但並沒有成功,人物都立不住,更別說人性了,不夠深刻,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有人還說這只不過是一部很好哭的抗日「神」劇。


以往,我們說抗日神劇,都覺得那些是挺搞笑的,在特效上有手撕鬼子,在劇情上有說八年抗戰,而《八佰》的神算是正面的,但也局限於此。


我相信大家進電影院看《八佰》絕非只是為了了解一段歷史,或者是薰陶一下愛國主義。


總之,還挺遺憾的,《八佰》只是講了一段戰爭故事。


  • 尾話


《八佰》該說的其實都說過了,說來說去都是離不開煽情和歷史,所以才補充一點最近的一些小想法吧。

相關焦點

  • 《八佰》:其實只管哭就好了,別細想太多
    《八佰》我看了兩遍,一次是點映,另一次是IMAX版。平心而論,點映那次給我的震撼是大於之後的IMAX版,可能是第一次帶著濾鏡看,加上今年太難了,情緒沒控制住,就哭得一塌糊塗。這個濾鏡是《八佰》去年原本要上映卻突遭撤映,還有就是鋪天蓋地的宣傳和解讀,讓大家對這部電影充滿極高的期待。
  • 《八佰》讓人感動就好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中。在現在浮躁的社會,很少有東西能感動大眾,在看電影看到觀眾笑著笑著就哭了。當士兵們一個一個人體炸彈跳下樓,在日軍中爆炸時我哭了!當士兵為讓國旗不倒,在日飛機掃射中撲向國旗時我哭了!一個能讓大多數人感動的電影不就是一部好電影嗎?一部當觀眾聽到「中華不會亡!」而激動的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嗎?
  • 《八佰》讓人看哭的電影!
    從2011年劇本初稿成型到今日與觀眾見面,《八佰》這部令人們期待已久的華語戰爭大片整整醞釀了9年。宣布定檔8月21日之後,《八佰》提前一周開啟了全國點映活動,據燈塔專業版票房顯示,點映首日票房成績便突破1400萬,並且豆瓣開分8.3分,好多觀眾表示「《八佰》看哭了」。何為《八佰》?
  • 抱歉,看完《八佰》我哭不出來
    這裡我不想說什麼「不符合史實」、「篡改歷史」、「歷史虛無主義」之類的話,這些被說得太多了,而且作為一部電影,《八佰》最大的問題在於影片自身,不在於影片之外。《八佰》裡有人物啊,《八佰》裡太多了啊,這電影沒有主人公,只有群像。
  • 看哭硬漢吳京的《八佰》也是救市擔當
    《八佰》可以。沒有一部電影可以振奮現下行業的信心?《八佰》可以。「看《八佰》時哭的有多盪氣迴腸,看完《八佰》提振的信心就有多膨脹。」觀眾這段看完電影後的評論,對當下的電影市場,無疑是最大力度的應援。《八佰》的觀眾口碑更是好評出圈。「震撼催淚」「悲壯炸裂」,群星拋臉加持,《八佰》獲贊「華語戰爭大片裡程碑」。
  • 《八佰》再也不是八佰,而是十四萬萬
    《八佰》的全國上映,點燃了中國民眾潛藏在血脈裡的深深愛國思潮,再一次將人們的記憶拉入那個戰火紛飛、強敵環伺、舉族有亡國滅種之險的時候。作為主旋律電影,《八佰》把幾代中國人歷來裹藏胸間的一腔憤懣之氣、一股豪氣、萬千志氣強烈地激發出來。
  • 為什麼很多人《八佰》看哭了?
    從2011年劇本初稿成型到今日與觀眾見面,《八佰》這部令人們期待已久的華語戰爭大片整整醞釀了9年。宣布定檔8月21日之後,《八佰》提前一周開啟了全國點映活動,據燈塔專業版票房顯示,點映首日票房成績便突破1400萬,並且豆瓣開分8.3分,好多觀眾表示「《八佰》看哭了」。
  • 為什麼很多人《八佰》看哭了?
    從2011年劇本初稿成型到今日與觀眾見面,《八佰》這部令人們期待已久的華語戰爭大片整整醞釀了9年。宣布定檔8月21日之後,《八佰》提前一周開啟了全國點映活動,據燈塔專業版票房顯示,點映首日票房成績便突破1400萬,並且豆瓣開分8.3分,好多觀眾表示「《八佰》看哭了」。
  • 《八佰》:年度最好哭的戰爭片?還是歷史虛無主義?
    《八佰》院線上映那會,列表首頁就出現了很嚴重的兩極分化。一群人說,這是今年看過的最好哭的戰爭片;另一群人說,《八佰》根本沒有尊重歷史,完全是歷史虛無正義。最近,《八佰》上線網絡平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觀看了這部影片,關於影片的爭議再次成為熱點,那麼,《八佰》應該如何被看待?
  • 《八佰》的問題在於,不合常理的情節太多了
    備受矚目的《八佰》去年曾遭遇撤檔風波,讓人想不到的是,今年它得以重見天日,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它上映之後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一些觀眾對影片持支持和表揚的態度,認為《八佰》拍出了國際大片風範,攝影、配樂、場景均是一流水準,最重要的是,他們被感動了,看哭了。
  • 《八佰》催淚,你哭了幾次?這些悲壯的場面你哭了嗎?
    今年第一部催淚電影——《八佰》,當之無愧!不管你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還是多愁善感的女子,多少都會有為它哽咽流淚。如果說,有什麼情懷,可以讓整個華夏都為之動容,那一定是面對外來侵略者時,同仇敵愾的護國之情!《八佰》作為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抗爭題材的影片,全程被無數淚點戳中。影片中殘酷的戰爭場面,直白有力的臺詞,以及人物心理的變化,都讓人潸然淚下。
  • 31億票房的《八佰》真的很好哭
    看《八佰》的時候,我簡直控制不住我的眼淚!我感覺自己的一直拼命壓抑著無法自拔的情緒,《八佰》真的很好哭!《八佰》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 吳京都說自己看哭了好幾回,《八佰》的催淚點到底在哪兒?
    在眾多老片復映之後,影市迎來重磅新片入場:《八佰》定檔8月21日,8月14日,影片提前開啟點映,並舉辦全球雲首映禮,在北京、丹東、武漢、深圳、上海5城16影廳同步連線。身處丹東主場的吳京說自己是八個月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他在看完影片後如是說:&34;既然硬漢吳京看《八佰
  • 《八佰》上映,我是哭著看完這部電影的
    最近一個好的消息,國產抗戰片《八佰》上線,在沉浸了近半年的中國影視終於露出了光明,許多網友表示:我終於閒暇時間有可以去的地方名,而在新上映的電影《八佰》可謂是獨領風騷。《八佰》的上映可以乘得上中國電影裡程碑式的一個電影,它標誌著中國抗戰電影一個嶄新的風貌,可以用新的一種手法來描寫抗戰電影,我們以往所熟知的抗戰電影都是英雄氣很重的電影,《八佰》描述的抗戰電影可以從底層人物出發,我們的抗戰人也可以很懦弱,也可以很貪生怕死,不過在經歷了一切事情之後發生了改變。
  • 張譯的「哭戲」演技炸裂《八佰》看哭導演,《士兵突擊》看哭觀眾
    「三、四秒的片段,就給人一種心酸的感覺感染眾人,張譯的哭戲真是一絕」最近電影《八佰》火了,在八佰中飾演「老算盤」的張譯火了,這部電影又把張譯的演技推向巔峰《八佰》中,張譯的造型邋遢,一副窮困潦倒的樣子,老算盤在劇中是一名浙江保安團士兵,他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為了生存下來,在戰場上精打細算俗稱
  • 吳京:我平時不輕易哭,看《八佰》哭了好幾回
    《八佰》原來真的好看!《八佰》的口碑,是在上周五首映之後逐步發酵的。吳京看完電影後更是現場發表感言:「我平時不輕易哭,今天哭了好幾回。」《八佰》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導演管虎,演員陣容很強大,所聚集的演員眾多,可以稱作是半個娛樂圈的演員參與進來
  • 電影《八佰》上海點映 觀眾:哭到口罩溼透
    8月17日,《八佰》在上海點映,「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催淚震撼,映後,有觀眾大呼:「哭得口罩都溼透了!」《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電影《八佰》上海點映,觀眾:哭到口罩溼透
    8月17日,《八佰》在上海點映,「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催淚震撼,映後,有觀眾大呼:「哭得口罩都溼透了!」作為電影行業復工後上映的首部商業巨製,《八佰》的首波口碑也隨著首映與點映釋出,反響熱烈,口碑不俗,獲得了淘票票平臺開分9.4,貓眼平臺開分9.4,豆瓣平臺開分8.3的好成績。
  • 電影《八佰》,為何要叫八佰?真正的原因硬漢落淚,哭到不能自己
    01 致敬,並居安思危電影《八佰》一場戰爭片,仿佛身臨其景,置身於中。向片中的英雄們致敬,看電影《八佰》,居安思危,今日的和平,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八佰》:賺盡眼淚,究竟靠的是什麼秘密武器?看完這部電影,深刻思索。
  • 刪減13分鐘,《八佰》你看哭了嗎?
    去看《八佰》之前,不少人說:一定要帶紙巾,肯定會哭的。等候開場的時候,影院經理甚至出來發放紙巾,激動的跟大家安利:這是一部好電影,沒帶紙巾的過來拿。果然,觀影中途,周圍不時傳來抽泣,擤鼻的聲音。雖然刪減了13分鐘,因「技術原因」定檔又撤檔,但《八佰》真的沒有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