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個背著瘋媽媽上學的孩子,現在成了這樣……

2021-02-28 天空樹

12年前,曾有新聞記錄過一個男人的故事。

直到今天,這個男人的朋友圈我都不敢看。

越看越淚目。

一個叫劉秀祥的山村孩子,父親在他幼年去世,家裡一貧如洗,

哥哥姐姐甚至不堪重負離家出走,再無音訊。

於是他照顧著患有精神病的母親,一邊讀書、一邊撐起支離破碎的家。

最終考上了山東的一所大學。

2008年,他的事跡被媒體曝光。

各大報紙網站爭相報導「孝子千裡背瘋娘上大學」的故事。

沒想到這個故事在12年後有了後續。

2020開年發生很多令人難過的事。

最近讀到這個後續,是令無數人感到溫暖的結局。

1988年,劉秀祥出生在貴州省望謨縣的一個小山村。

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

母親也因為太過思念父親傷心過度,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失常。

哥哥和姐姐看到家中的精神支柱倒下後,選擇離家出走、外出謀生。

家裡就僅僅剩下了毫無工作能力的母親,和年紀輕輕的劉秀祥。

劉秀祥這個名字,是他給自己改的。

「秀」是他的輩分。

「祥」是他當時唯一的夢想——跟母親平平安安過一輩子。

因為家裡沒有人能種地,所以他只能將土地轉租給別人。

一年收取500斤的稻穀,作為自己和母親一年的糧食。

從小,他就要學會精打細算,養活自己和患病的媽媽。

1995年,進入學校的劉秀祥,第一次接觸到了書本。

他知道了這個世界不僅僅是家中的小山村。

他愛上了學習,他的夢想變了。

變成了能用自己的所學,讓自己和母親生活得更好。

小學畢業考試,劉秀祥排名全縣第三。

但他沒有錢讀縣裡最好的中學,只能找到別的縣裡的一所民辦學校。

因為這個學校有政策:

摸底考試優秀的學生,可以免學費。

於是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走出了山村,進入了這所縣城的中學。

從小山村來到縣城,沒有房子、沒有收入,沒有以前鄰居偶爾的幫襯。

一般人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讀書,但是劉秀祥沒有想過放棄。

他用稻草在學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間棚子和簡陋的「灶臺」。

下午放學後去賣廢品。

周末就問問有沒有打零工的機會。

一周20塊錢的收入,帶著母親在這裡,一邊讀書一邊生活。

再後來換了讀書的城市,不能再搭棚子讀書。

他甚至租了別人不用的豬圈。

一年200塊錢,用塑料布擋住風,繼續讀書。

再苦的環境,都不能阻止他對知識的渴望。

2007年,劉秀祥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

但卻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和壓力過大病倒,導致落榜。

這個從小就強大到能打敗一切困難的孩子,終於崩潰了。

他覺得自己夢想的窗就這麼被關上了。

「我當時甚至想放棄自己的生命。

對生活充滿了失望,開始厭惡這個世界。

覺得老天非常不公平,我這麼努力為什麼還要遭遇這一切。」

一蹶不振的時候,他翻開了自己的日記本。

看到了曾經看完一部殘疾人的勵志小說後,寫的一句話:

當你在抱怨沒鞋穿的時候,回過頭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

他想,我不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還有我的母親。

雖然她什麼都不能給我,但是只要她健康活著,我就擁有打敗一切困難的力量。

於是,他說服了一家學校的校長收留他復讀。

並於高考失利的第二年,成功考入了現在的臨沂大學。

一路走來,命運多麼不公,生活多麼不順,他都體驗過。

他沒有放棄,都挺過來了。

之後劉秀祥的故事開始被媒體挖掘,隨之而來的還有方方面面的幫助。

學校為他提供了勤工儉學的機會,也為他和母親安排了住處。

這是當年「背著瘋母上大學」的故事。

而今,12年過去了,劉秀祥在哪裡?

接下來的故事,比上面的故事更加令人動容。

上了大學的劉秀祥,因為這些新聞,成了學校的「風雲人物」。

不少個人和企業,都希望能幫助這個孝順又勤奮的年輕人。

但是劉秀祥一一回絕了。

除了學校幫母親安排的住處外,劉秀祥沒有再接受什麼捐贈。

他儘量削弱大家對他的矚目,安安分分地讀書。

並繼續打工,給母親提供更好的生活。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固執。

他說:「一個人活著不應該讓人覺得可憐,而應讓人覺得可親和可敬。」

而最讓人驚訝的是,劉秀祥在大學期間兼職的收入,除了用於母親和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之外。

其他的錢,全部寄回了自己以前生活過的縣城。

因為他曾經在那裡收廢品時,認識了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他用自己的錢,資助他們讀書。

一個自己剛剛「脫貧」的大一學生,就開始幫助更多沒有錢上學的孩子接受教育。

中國有很多偏遠的地方,裡面的孩子並不知道知識為何物。

也不知道學習的力量有多強大。

更不知道自己在一個更大的世界,才有更多的可能。

他們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一座大山。

但是劉秀祥走出來了。

他發現外面的世界,真的比想像的還要美好。

所以當他的生活,比以前睡在豬圈稍好一些時,第一個想法不是吃自己沒吃過的好吃的,穿自己沒穿過的好衣服。

而是幫更多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劉秀祥快畢業的時候,他資助過的妹妹打電話來了:

「哥哥,我不想讀書了,家裡人都讓我結婚。」

聽到這些話,劉秀祥很無奈,也很難過。

他想了很久之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要回到家鄉,成為一名老師,告訴那些處於貧困和迷惘中的孩子:

人生必須有夢想。

於是,劉秀祥放棄了留在大學那邊的機會,回鄉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師。

縣城裡總有很多因為家庭問題,放棄學業的孩子。

也有很多覺得讀書沒用的孩子。

除了在課堂上的教學,他最常做的事,就是騎著小摩託車到處跑。

跑到工地上,拉回因為想賺點快錢就不讀書的孩子。

跑到網吧,拉回沉迷遊戲對學習沒興趣的孩子。

跑到家裡,拉回因為父母原因不讓上學的孩子。

他一遍遍地對固執的孩子父母,和世界觀還沒有成型的孩子說:

讀書有多重要,夢想有多重要。

在他執教生涯的8年裡,摩託車跑壞了8輛,50名孩子重返課堂。

曾經平均分100多分的「問題班」,通過他帶的三年,也全部考上了大學。

圖片來源:鄭明鴻

無數學生在進入大學後,寫信或者打電話回來感謝他。

「劉老師,謝謝你讓我走出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謝謝你保護了我的夢想,讓我敢繼續做夢,並最終實現。」

2018年,劉秀祥入選了「中國好教師」。

同時,他成為瞭望謨縣實驗高級中學副校長。

這個12年前「背著瘋母上大學」的孩子,依然和母親健康平安地生活在一起。

除此之外,他還成為了校長。

喚醒了一顆又一顆沉睡的種子,用知識,回報知識。

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這個低調的青年沒有說什麼大話,他只是輕輕地說: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而且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從小到大讀了太多關於夢想的勵志故事,但那些故事大多披著夢想的外衣,反而讓人迷失了自己。

如果說有什麼,比十幾年前一貧如洗還堅持的信念更可貴的東西。

那就是,一貧如洗的人,在生活改善後,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改善自己,而是改善這個世界。

我們見過不少從小地方走出來考上大學的孩子。

他們有大把機會留在大城市逃離鄉村。

有大把機會暫時放鬆享受生活。

也有大把機會揮霍、迷失。

也有人攀上了更高的頂峰,握著紅酒,對自己以前的苦難談笑風生。

但這個世界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從苦難中來,再回到苦難中去改變它。

這個世界有多冷漠,這樣的善良就有多珍貴。

從鄉村走出來的劉秀祥,選擇了一條這樣的路:

回到鄉村當老師,用餘生去幫助像他一樣出身困苦絕望的孩子。

把希望和愛護傳遞給被社會遺忘的底層。

追過無數令人唏噓的勵志新聞後續,這是最令我敬佩和感動的結局。

作者簡介:羅發財。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 


相關焦點

  • 12歲女孩一邊上學,一邊當「媽媽」
    前段時間,「張玉環案」刷屏朋友圈,我們都被「中國好前妻」宋小女望向天空那個眼神的畫面刷屏。這眼神裡不只有喜悅,也有27年的煎熬與等待。除了宋小女之外,媒體報導中少有涉及的兩個孩子,他們的故事雖然只是一筆帶過的幾句話,但在缺失父愛的世界裡,想必滿是傷痕。張玉環入獄後,兩個孩子一個三歲,一個四歲。
  • 孩子背著媽媽給遊戲充值3000元,媽媽如何做到風輕雲淡?
    孩子背著媽媽給遊戲充值3000元,媽媽還如此風輕雲淡地如此這般描寫!不是吧?一眾媽媽大眼瞪小眼,因此,在本周末的深度交流中,月靈兒成了C位女主,站在臺上回答眾多粉絲的提問。月靈兒並非如我們所想,大談自己的育兒經,大談自己有多麼從容、淡定,有多麼懂孩子!
  • 背著妹妹的童年
    30年前,在其中一個農村老屋裡,一個女孩呱呱墜地。這個女孩是郎中夫婦的第一個孩子,取名婷婷(化名)。接下來的十幾年間,婷婷便在這石片瓦頂的老屋裡度過了她的童年,見證了七個妹妹和弟弟的到來。3歲時,婷婷有了第一個妹妹。與其他的孩子不同,她的童年裡從來沒有父母陪伴出去遊玩,也沒能像其他同齡人一樣到處去瘋跑,在那附近幾個孩子團體呼朋喚友聲中,她是單獨一個人背著弟弟妹妹長大的。
  • 程良芳:12年前女兒地震救人犧牲,12年後背外孫送女兒上學
    2008年的汶川地震,釀成了許多家庭的悲劇,而其中一位名喚程良芳的婦女,她的次女救人犧牲,因無法忘卻心中之痛,於五年後高齡再孕,如今背著外孫送小女兒上學。這樣的生活,程良芳十分知足,加之兩個女兒懂事聰慧,日子自然舒心。作為小女兒的何楠打小乖巧省心且成績優異,擔任校舞蹈隊的領舞,獲得過縣級三好學生,是街坊鄰裡口中的好孩子、好榜樣。而令程良芳倍感暖心的是小女兒除卻優異的學習成績之外,還有一顆孝順的心。何楠放學後會體諒父母一天的勞累,主動包攬做飯的活計,並且給她送去。
  • 葉一茜田亮與女兒合唱《上學歌》,12歲森碟遺傳媽媽的好嗓子
    帶著我家初中生唱一首《上學歌》,大家開學快樂!」唱出父母與孩子的心聲,更吻合家庭版的上學歌,森碟也遺傳了葉一茜的好嗓音,純美天真的聲音仿佛清晨裡溫暖且充滿希望的陽光,歌手出身的葉一茜唱功俱佳,田亮的聲音醇厚,一家三口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唱出一首歡快的新時代童謠。
  • 18年愛心接力,這群善良的衢州人背著殘疾孤兒考上了大學
    「爸爸媽媽」背著他上完小學2002年下半年,一個上身佝僂,下肢肌肉萎縮的殘疾棄嬰被常山縣社會福利院收留。親生父母在棄嬰的包裹裡留下了出生日期,此外,再也無任何信息。福利院給孩子取名叫常華,福利院收養的棄嬰全部姓常,取意為常山福利院的孩子。
  • 如何逼死一個媽媽,讓孩子上學就夠了...
    情緒穩定的好演員不好當,情緒穩定的好媽媽更不好當。講真,三等公民這一代的孩子,太難帶了。學習任務重,作業多,孩子壓力大,媽媽壓力更大!一等公民沒經歷,她們那個美好的時代,孩子作業不多,寫完就瘋玩,寫不完打娃就好,乾媽媽屁事!?你跟她們吐槽,她們還會白你一眼反問「有這個必要麼?」
  • 12年前,張栢芝和阿嬌同樣經歷豔照門,12年後卻活成「兩種」人生
    12年前,陳冠希的電腦拿去維修。誰也沒有想到,12年前陳冠希的電腦中既然藏著那些看著都讓人心動的照片。幫助陳冠希維修電腦的那個人,看了這些照片之後,就把這些照片給曝光了出來,所以才有了12年前的「豔照門」。12年前的豔照門,誰也沒有想到,影響力到現在都一直存在著。
  • 原來,爸爸媽媽曾經是這樣的孩子!
    囡囡回到家說老師讓每個家長寫一篇童年趣事,對此我內心忐忑不安,擔心這篇短文會影響我對孩子的「管教」,我時常說:囡囡,你本是一個女神的材料,活生生地被你活成了漢子。我們那個年代沒有現在眼花繚亂的科技,玩的東西基本都是「廢物利用」。
  • 山東母親12年背女兒上學 癱瘓女兒577分考入青島大學
    原標題:煙臺母親12年背女兒上學,癱瘓女兒577分考入青島大學不到4歲突患急性脊髓炎導致下肢癱瘓,從此就與輪椅相伴,母親沒有放棄讓女兒讀書的想法,8月30日上午11點,煙臺癱瘓女孩鄒怡芳收到了青島大學錄取通知書。
  • 因上錯地鐵女孩腳踹媽媽 孩子蠻橫跋扈,不是一天就成這樣的
    因上錯地鐵女孩腳踹媽媽 孩子蠻橫跋扈,不是一天就成這樣的時間:2020-10-13 00:48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因上錯地鐵女孩腳踹媽媽 孩子蠻橫跋扈,不是一天就成這樣的 在最近一段時間裡面,有一則消息引起了非常多的網友關注和熱烈討論,在10月12日這天上午的時候
  • 妹妹背著洋娃娃:恐怖童謠背後的故事
    我還有一個五歲的妹妹,本已到了上學的年齡,卻因為家裡實在困難,只能放任妹妹每天在外面玩,然後弄得一身髒回家。一家四口擠在二十平米的屋子裡,這種日子真是辛酸苦澀。如果爸爸媽媽對我關心一點,也許我還會覺得這個家很溫暖,可是……我的存在,像個陌生人一樣,早已被他們忽視。我現在十歲了,每天都在家呆著,什麼也不做,過得渾渾噩噩的。
  • 「校車阿姨」每天背受傷學生上學 背上滿滿都是愛
    近日,在山東省寧陽縣第二小學內,每天上下學時間總能看到這樣一個身影。一名穿著好運校車工裝的女子,背著一名男孩往返於校車和教學樓之間,成了校園內一道特殊的風景。原來,在10月初,國慶節假期後,小苗的媽媽向照管員發微信表示,暫時先不乘坐校車了,起初楊傑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在某天上學時,恰好看到了小苗媽媽背著小苗上學。楊傑連忙上前詢問,孩子怎麼回事,怎麼背著上學?小苗媽媽告訴楊傑,小苗的腳部摔傷骨裂,沒辦法自己行動,又不好意思麻煩照管員和司機,於是自己接送孩子。
  • 父親跳海自殺後,12年前那個狂追劉德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最近,在《魯豫有約》中,12年前那個為了追隨偶像劉德華,和家人變賣家產去到香港,之後父親跳海身亡的「瘋狂追星族」楊麗娟接受了採訪.....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看劉德華的報導,聽劉德華的歌,而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12年。為了見到摯愛的偶像,家境並不富裕、一家三口擠在不足40平米房子裡的楊麗娟和家人借錢、賣房、甚至差點賣腎來三次赴港,最終雖然如願見到劉德華並進行了合影,但是因為沒能像朋友那樣單獨聊天,楊麗娟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
  • 媽媽勸孩子上學下跪整整一小時,兒子卻拍照發朋友圈:開心每一天
    01媽媽為勸孩子回去上學下跪整整一小時,兒子卻拍照發朋友圈:開心每一天網上流傳的這幾張照片讓人十分氣憤,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媽媽為了勸孩子能夠回去上學直到旁邊有人把媽媽拉起來,這場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拉鋸戰」才告一段落,這個男孩的行為反映了這對父母在平日裡對孩子的溺愛。在計劃生育的影響下,很多家庭都只生了一個小孩子,對於這個獨苗可謂是極盡寵愛。現在的家長大多不提倡對孩子動手,因為他們經歷過被父母懲罰,覺得打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4歲兒子問「媽媽,為什麼要上學?」我在這裡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家孩子這半年送去了幼兒園,剛入園焦慮的時候,生病歇兩周,等逐漸平穩的時候已經是11月份,接著0°的天氣持續了半個月,孩子成了起床困難戶。這樣說似乎都不太好,我是一個習慣在書本裡找答案的人,於是,我找了這樣的一個繪本《小孩為什麼要上學》。當我把這本書攤在孩子面前的時候,我說,「小乖,你不是問媽媽你為什麼要上學嗎?媽媽找了這樣的一本書,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那個「背爸爸上學」感動中國的李勇,20年過去,如今過得怎樣?
    由於故事情節和劇情的發展都是根據真實的故事來改編,所以這樣的電影往往都會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並且在電影播放之後產生非常大的反響。比如在20多年前曾轟動一時的勵志電影《背起爸爸上學》。從電影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是一個關於一個孩子上學的故事,那他是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會背著爸爸去上學呢?
  • 妹妹背著洋娃娃歌詞!悽涼而又血腥的故事
    妹妹背著洋娃娃的故事是這樣的,那是自從爸爸失業後,我們一家都靠著媽媽微薄的工資支撐著。媽媽每天起早貪黑,沒空照顧我,爸爸每天都為生計急得焦頭爛額,對我從來不聞不問。我有時甚至有錯覺:我根本不存在於這個家。我還有一個五歲的妹妹,本已到了上學的年齡,卻因為家裡實在困難,只能放任妹妹每天在外面玩,然後弄得一身髒回家。
  • 那個背著吉他出走的民謠歌手,現在怎麼樣了?
    『凌晨時分我背著吉他走出酒吧,天空下起了綿綿的細雨。
  • 日本媽媽的「特殊教育」 讓孩子自己背書包
    據說,有的幼兒園,還要求孩子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的縫出來。日本孩子必須學著自己背包  走在日本街頭,你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無論時間多麼緊張,無論是颳風下雨,在接送孩子上學的時候,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他們都是兩手空空,不會幫孩子拿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