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開幀享了麼?」
「說屏幕暗的,開幀享,不都是會員麼?」
「華麗麗的幀享模式!」
小娛在優酷打開熱播的《法證先鋒4》時,不時跳出上面這樣的彈幕來,原來,這是去年的12月底,優酷悄悄上線的幀享影音體驗,目前已覆蓋了六百多部內容。
幀享是優酷近期啟動的計劃的一部分,這個計劃是在視頻行業推動超高清的落地,超高清的落地在過去一直非常緩慢,早在2017年,官方就發布了超高清4K的行業標準,但遲遲沒有真正普及開來。
這是產業全環節的問題,優酷決定去做這個組織者,從內容製作、分發平臺、播放設備三個領域去落地。目標是在全行業內,建立標準化,品牌化,商業化以及規模化的新一代視頻體驗,並且打造一個行業品牌,叫做幀享。這件事情已經有了具體進展,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裡,優酷內幀享內容的規模擴充得非常快。
同時,據透露,優酷在橫店專門為後期製作、內容製作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協調將拍攝素材直接上傳到阿里雲,解決海量存儲的問題,「上雲成為可能,對於那些在意品質,希望提供一流畫面的製作人,是一個福音。」
對於這件事情未來的商業化,阿里文娛資深算法專家江文斐說,首要是建立標準,「有了標準無限的商業模式就能夠不斷的蹦出來。」
這是優酷實現文娛行業的數字工業化,讓影視行業製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質量更好,搭建行業基礎設施的又一範例。對產業的內容升級,觀眾的觀看體驗,都是一次潛移默化的革新。
上線幀享,邁出超高清計劃的第一步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就在12月底,打開優酷的部分優質內容,在清晰度一欄裡的藍光1080P之上悄悄多了一個幀享體驗。據悉,該體驗已經覆蓋了超過600部優酷的電影、劇集和綜藝,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地擴充當中。
實際上,在幀享上線之前,通過老片修復,優酷在高清體驗上,已經在觀眾當中樹立起一個優質體驗的行業形象,在過去的幾年裡,優酷已經修復了上千部TVB、國產經典劇,作為視頻領域歷史最悠久的平臺,優酷沉澱了視頻平臺裡體量最大的老片庫,很多經典的優質內容觀眾都會下意識到優酷觀看。
上線幀享體驗,是優酷加速全產業視頻體驗升級計劃, 從高清到超高清的第一步。
在過去的20世紀,電視發明到走進千家萬戶,從黑白進化成彩色,普通人對於視聽內容的追求構成了一條清晰的軌跡。在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啟動了2K高畫質電視,現在高清已經成功在行業內普及。
超高清在官方的大力支持下,也在電視領域開始推行,為了加快4K內容的落地,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4K超高畫質電視節目製作與交換參數值》行業標準,對我國4K超高畫質電視節目技術格式進行了規範。同時,超高清4K的手機和電視也層出不窮推出。
但是超高清並沒有真正地全面落地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無論是視頻平臺的內容,還是電視上的內容,格式主流依然還是2K高清內容。這個產業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呢?
這就是談到超高清內容的各個產業環節了。
首先是生產環節,我們了解到,電影、電視劇、綜藝等內容行業要做出滿足超高清標準的內容,預算需要翻倍,4K、60幀的背後,需要在拍攝設備、服化道、後期製作等等環節,在原有標準往上好幾個檔。這也是為什麼李安4K、3D、120幀的《雙子殺手》,一部117分鐘的動作懸疑片,卻需要高達1.38億美元製作成本的原因。
而在視頻播放平臺,據阿里文娛資深算法專家江文斐透露,現在視頻平臺內容之外最大的成本就是流量運營成本,但如果所有內容都升級到超高清的話,現有的帶寬成本要翻三到四倍,是很大一筆成本。
還有其他終端播出平臺,比如電視機和手機,雖然很早就宣稱達到了4K畫質,具備HDR解碼能力,但是播出效果卻並不理想。
超高清面臨的是全產業環節都在打折降分的問題。
如何逾越超高清落地的三座大山?
要把超高清計劃真正落地下來,除了制定標準。還要從產業內容製作、分發平臺、播放設備三個領域去落地。
在上遊,熟悉內容製作的人都知道,每天的拍攝有海量的內容,如果是超高清內容,它的數據量可以多達幾十個T,內容存儲一直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優酷的進入,幫忙行業找到了解決方案。據透露,優酷在橫店專門為後期製作、內容製作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協調將拍攝素材直接上傳到阿里雲,解決了海量存儲的問題,「之前還沒有哪一家把製作環節上雲的,上雲成為可能,對於那些在意品質,希望提供一流畫面的製作人,是一個福音。」
除了上雲,在後期製作環節,優酷還會提供阿里雲的算法和算力支持,幫助後期去處理過去做不到的畫面。而且,在推廣幀享期間這些技術能力都將免費提供給合作夥伴。
未來,優酷還將發揮阿里強大的運營基因,為可以提供超高清內容的後期公司提供認證,把整個後期行業有志於推動超高清升級的公司聯合起來,形成超高清聯盟。
除了存儲和後期製作,在拍攝製作環節,優酷也參與了進來,比如規定頂級的攝像機、架足夠多的機位,還對服化道、打光等等方面提出全方位的高要求。平臺成為了優質內容的把關者。
去年製作的綜藝節目《德雲社封箱慶典》,就是完全按照超高清內容標準製作的一檔節目,尤其是在音效升級上獲得了觀眾很多積極反饋,「好像坐在劇場裡一樣。」
據悉,為了讓超高清的內容被更多的觀眾看到,後期優酷還會考慮針對超高清創作者做一定的流量和政策傾斜。
在平臺播放環節,優酷將拋開成本,真正摒棄過去「窄帶」高清的行業習慣,提供「寬帶」超高清服務,為用戶帶來超高清體驗。
而在下遊行業,因為歷史發展原因,終端特別複雜,不同的手機型號所能呈現的畫質效果千奇百怪,電視屏幕更是如此。
針對這一情況,優酷將會針對不同的終端,深入提供自身的能力。
優酷方面透露,接下來跟下遊終端廠商緊密合作,深入終端系統裡,按照確定好的標準實現超高清體驗,「直接讓我們的工程師去跟我們的合作夥伴配合起來達成這件事情。」
每一家終端的組建結構都不一樣,屏幕、晶片,處理器,自有特徵都不一樣,所以沒有辦法針對所有下遊廠商定一個統一標準。江文斐說,只能針對每一個廠家、每一款產品的細則來具體處理。「就是在沒有標準的產業環境下做標準,具體針對每個場景去配合,去落地。」
在實現終端的播放標準過程中,優酷充分展現了自己在技術層面上普惠的精神,給終端賦能幫助其升級。比如一些本身圖像處理晶片能力不足的終端設備,諸如低價電視機,在納入優酷超高清計劃後,將有可能分享阿里雲上的圖像處理技術,實現超高清的播放。
在此基礎之上,阿里未來還會跟終端聯動,發揮平臺優勢,讓聯盟權益在用戶端得到釋放,比如新買設備的用戶可以免費送一年在優酷上看幀享的權益。同時還會組織一些產業合作夥伴,在天貓等阿里的平臺上,為經過幀享認證的設備設置專區做售賣。
如果這個超高清計劃可以實現,對於上下遊,都是一個共贏計劃。對整個視頻產業,也是一個影響深遠的事情。
以幀享品牌為抓手,形成超高清產業聯盟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技術委員會會長王聯回憶,在國外,比如歐洲,上世紀90年代為了推動高清產業落地,形成了一個產業聯盟,由終端設備廠商跟節目製作方、電視臺合在一起組建聯盟,終端企業拿錢鼓勵電視臺播出,每播出多少小時節目反饋多少錢。隨著播出數量的提高,終端的銷量也上去了,互利共贏。
在此之前,我國官方一直非常重視超高清產業,通過政府主導,出錢補貼內容生產,電視臺播出節目的方式來推進超高清落地,但進展比較緩慢。王聯認為,中國超高清產業的推動越來越像歐洲和美國,逐漸在脫離原來傳統的靠政府推動的模式。
現在優酷的計劃就是在行業內形成一個產業聯盟,推動產業形成一個標準化、品牌化、商業化、規模化的視頻體驗,這種新一代視頻體驗,如果打造成品牌化的話,那就叫幀享。
江文斐強調,這個品牌要實現,一定要做到標準化、品牌化、商業化、以及規模化。
標準化,也就是幀享的定義門檻,目前針對上下遊有不同的標準,上遊制定了厚厚一本如何確保製作水平的標準手冊,而在下遊終端,會在技術層面上做細節上的規定。
品牌化,在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代表是杜比和IMAX,它們成功地把視聽體驗做成了品牌,並且形成了閉環的商業化解決方案。幀享的品牌化,也將會成為這個計劃的抓手之一,優酷的計劃是通過這個品牌去推動產業形成聯盟。
過去中國從標清時代到高清時代,經歷的是一個免費跨越過程,大部分人直接就可以看高清了。但在美國,觀眾直到今天還在奈飛、亞馬遜等視頻平臺上為標清、高清的不同服務買單。
規模化,過去超高清落地不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超高清內容沒法量產,在內容供給上沒有形成規模,「我們不希望中國的用戶只能看極少量的內容,諸如《雙子殺手》那樣的寥寥幾部,我們希望用戶可以看到足夠多的超高清內容。」
目前優酷已經在自有海量的內容庫中,選出了一批製作水平非常高的內容,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裡,優酷幀享內容的規模擴充得非常快,「我們會拉出用戶喜歡的片單,再去根據製作成本以及年代篩選,最好通過人工校這些影片是否達到了高清標準。如果達到了接下來就會用技術手段做成超高清水平,這些全部在我們的雲上完成。」
除了平臺已有的內容,優酷接下來將在自製內容,尤其是在綜藝內容上逐步落實超高清計劃,還會在未來兩個月裡陸續公開詳細片單,逐步擴充幀享品牌的內容量。
幀享品牌只是第一步,優酷希望通過這個品牌先趟出一條路來,然後在合適的時間點串連產業上下遊一起對外發聲,成立超高清聯盟,向全行業宣布超高清標準。
江文斐說,這件事情不是優酷,甚至不是阿里一家能夠去完成的事情,是需要整個產業一起去做的一件事。「幀享不是優酷的,而是整個行業的,我們希望通過儘可能的對產業的扶持,讓大家一起來塑造一個真正好的中國視頻體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