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特約記者 黃琳
珠江航道繁華的起始點白鵝潭沉寂多年後,將再度迎來繁盛。
9月12日,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陳雄在一場公開活動中透露,升級為城際軌道的地鐵22號線或將延伸經過白雲機場T2航站樓。這意味著,22號線起始站白鵝潭有望實現與廣州南站、白雲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快速聯繫。
這將為白鵝潭商務區進一步打通交通脈絡,以期實現廣州西翼CBD的定位。
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公布《白鵝潭商務區(一區)規劃和城市設計整合優化》(下稱《規劃》),白鵝潭商務區劃分為一區與二區,其中一區以商務辦公、健康醫療、歷史文化等五大功能組團為主,將白鵝潭打造為粵港澳產業金融集聚區、數字經濟產業中心、高端醫療健康中心、文化創意時尚中心。
廣州克而瑞首席市場分析師肖文曉接受時代記者採訪時表示,白鵝潭商務區文化、商務基礎良好,「用心規劃建設,白鵝潭還是值得期待的。」
300米新天際線
白鵝潭商務區的面積相當於6個珠江新城,其劃分為一區與二區,形成以1個白鵝潭核心區、11個功能組團的綜合商區。按照規劃,一區總建築面積為2707萬平方米,其中,擴大商務辦公建築面積不少於1060萬平方米。
一區總體規劃指標分解至5個功能組團中,各自組團承擔不同的主導功能,如核心區以商務辦公為主,大坦沙健康醫療組團以商務研發、生活居住為主,如意坊-沙面歷史文化組團以歷史文化、生活居住為主,廣佛黃金商貿組團以商務辦公為主,花地河北組團以綜合服務為主。
其中,大坦沙健康醫療組團地塊將適度增加產業用地規模,建築總量由617.4萬平方米提升至637.4萬平方米。部分地塊建築調整高度,包括坦尾地鐵站北側TOD綜合體建築高度,由建築限高120~150米提升至160~300米。
這意味著300米高新地標將撐起白鵝潭商務區新的天際線。
「白鵝潭商務區一直不缺規劃高度,現在有了新契機,要做的就是軟硬兩手抓,將市場轉型、城市更新要抓到實處。」廣州現代城市更新產業發展中心執行院長江浩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背景下,很多產業都有發展需求,但還需要靈活適應的載體快速迎上承擔,否則很難留住產業。
完善配套資源
白鵝潭處於三江交匯的位置,一區擁有三江六岸的景觀資源和豐富的濱水資源,是構建一江兩岸人文生態有機結合體的絕佳空間。
自漢唐起,白鵝潭一帶就是我國對外貿易窗口。近年,受限於交通、高汙染重工業佔地廣等原因,白鵝潭在廣州發展大潮中一度沉寂。然而,廣州東部、南部的珠江新城、琶洲早已歷經了蛻變,但西部的白鵝潭似是錯過了時代。
「這裡是廣州商貿的原點。」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袁奇峰看來,在城市發展向東擴後,白鵝潭被放在城市的背面。如今驀然回首,發現還有很多發展空間。「這裡擁有一線的城市濱水條件,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發展過程中如何挖掘中外貿易這個主題,值得研究。」
《優化》方案將優化商務空間在區域內的佔比和配備資源。時代周報記者查閱發現,一區的五大功能區就有四個功能區具備商務功能,商務辦公建築面積佔一區總面積的39%。
上述規劃的落實,有望帶動白鵝潭推進商貿發展,重現珠江航道昔日繁華。未來,作為廣州西翼CBD的白鵝潭商務區將繼續完善其配套的公共運輸系統,推進規劃中的13條公共運輸軌道、9條廣佛銜接道路和4條跨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