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出現的森碟又回來啦!
近日,田亮在微博曬出一段女兒森碟的健身視頻,隨即「森碟腿部線條」衝上了熱搜第一。
有網友稱讚:「這腿部線條也太好看了吧!」
也有網友感嘆:「原來《爸爸去哪兒》裡愛哭鼻子的小姑娘已經長這麼大了。」
深以為然,距離第一季節目播出已經過去了7年。
當初看節目時還覺得森碟一點都不像富裕人家長大的孩子,活潑好動、不怕髒不怕累,活脫脫一副女漢子樣。
然而時光匆匆,如今再看森碟,竟也生出了我家有女初長成的感慨。
初識森碟是在《爸爸去哪兒》,見到很多陌生人的她,總是眉頭一皺就哭得梨花帶雨。
那時候田亮還總戲謔說不該給她取名叫「田雨橙」,因為太能哭了。
當時的森碟梳著齊劉海雙馬尾,乖巧文靜。
但萬萬沒想到,森碟的性格和文靜實在是半毛錢關係都搭不上,特別是和大家熟了以後,女漢子屬性暴露無遺。
她喜歡摳腳,摳得情到深處還要問田亮一句:「爸爸你小時候喜歡摳腳嗎?」
她也很勇敢,別的小朋友都害怕從山坡上滑下去,她讓田亮放手,還一臉享受。
她還很獨立,不嬌氣,特別是在找食材環節,別的小朋友常常因為籃子太重而拎不動,她倒好,手提雙人份的菜籃子還健步如飛,攝影都跟不上。
「風一樣的女子」由此得名。
參加節目時,森碟才5歲,在一群小朋友裡算是半大不小,可她不僅能照顧弟弟妹妹,有時天天哥哥也得靠她保護。
兩人組隊去摘菜,森蝶永遠是提籃子的那個。
天天爬山爬得慢,森碟就回去接他,還惹得田亮調侃:「這還有女孩去接男孩的嗎?」
青梅竹馬,不知道萌化了多少人的心。
節目拍完之後,兩家人也頻繁聯繫,一起拍廣告、一起過生日……
最出名的,當然還有森碟騎車拉天天的動圖↓
想當年,誰沒嗑過他倆的cp
可一轉眼,孩子們都長大了。
前段時間,森碟曬出一米七的身高照,雖然田亮出來闢謠說是墊腳拍的,但事實就是森碟真的長成大姑娘了。
和小時候比起來,現在的森碟內斂了,但運動天賦依舊一頂一的好。
可謂靜可做手工,動能玩滑板,關鍵是學習成績還好,小小年紀就能和外國人進行無障礙口語交流……
孩子這麼優秀,和父母必然脫不了干係。
特別是森碟這種「高顏值+真實力」的組合,更讓人感嘆優秀基因和家庭環境的重要性。
田亮是跳水冠軍,葉一茜是「超女」,體育+音樂的家庭環境讓森碟從小受到的藝術薰陶就比普通的孩子多。
而最重要的是她有一對相愛的父母。
時間回到2005年,湖南衛視第二屆《超級女聲》選拔賽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
此時的田亮,正在備戰第十屆全運會,訓練間隙,他從直播裡看到了那個因為被淘汰正哭得一塌糊塗的女孩,心想:長那麼漂亮哭什麼?
雖然直男思維不敢恭維,但那驚鴻一瞥還是給田亮留下了印象。
「當時對超女沒興趣,但是隊友每天都在談論,所以就順嘴問了一句:『超女裡最漂亮的叫什麼』,他們說葉一茜,我就記住了。」
年底,因為一次朋友聚會兩人見面了,互生好感後迅速墜入愛河。
後來兩人去遊泳,葉一茜看著十米跳臺說:「你能給我跳一個能拿金牌的動作嗎?」
田亮特爺們:「做我老婆我就給你跳。」
葉一茜說:「好。」應著這句話響起的還有「撲通」一聲的水聲。
2007年,他們結婚了。
2017年,在他們結婚十周年的紀念日,葉一茜被田亮帶上了遊輪,和十年前一樣,田亮從水裡取出鑽戒,再次「求婚」。
在一眾親朋好友和兒女的見證下,兩個人擁抱、親吻,像初戀一般熱烈純潔。
如果說父母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的教育,那田亮和葉一茜無疑是這一方面的楷模。
即便已經是老夫老妻,田亮也總會孜孜不倦地製造浪漫:
每年情人節都會給葉一茜送玫瑰花;
會在建築上寫「田亮愛葉一茜」,給老婆表白;
會帶著孩子們到處旅遊,享受1+1=4的幸福;
他們的愛情讓我們看到了婚姻最美的樣子,也讓他們的孩子有了幸福的童年。
在愛裡長大的孩子更懂得愛,也更會愛。
節目裡森碟樂於助人,小亮仔天真活潑,孩子的每一個言行其實都在傳達他們的父母給了他們怎樣的教育。
做父母的要擅長發現孩子的優勢,並加以引導,這一點,田亮做得很好。
發現森碟遺傳了自己的運動天賦後,田亮就特別注重對森碟的體育培養,閒暇時間總帶她去跑步打球。
而森碟也沒讓田亮失望。
她打網球能和網球冠軍休伊特對打
玩標槍、跑田徑第一次參加世界比賽就能輕鬆取得銅牌。
可當有教練看中森碟,希望田亮能說服女兒去參加跳水訓練時,他卻一口回絕了。
因為他知道:「必須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
女兒的天賦他比誰都發現得早,但當初自己問女兒帶她去訓練行不行時,森碟明確說過:「玩可以,訓練就算了。」
所以田亮從不強求,反而是鼓勵女兒要去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森蝶喜歡什麼,夫妻倆就讓她去嘗試什麼。
這麼多年,輪滑、鋼琴、小提琴、手工、畫畫、書法、烹飪……森碟是樣樣都沒少學
但田亮葉一茜並沒有要求森碟一定要樣樣都取得優越的成績,很多才藝其實只是「淺嘗即止」。
但也就是因為試過了,所以森碟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學網球時磕磕碰碰,腳磨到破皮流血沒少吃苦,可她依舊興致高漲。
練小提琴從不用父母督促,在央視表演還被「蓋章點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話誠不欺我。
森碟能這麼優秀,少不了田亮和葉一茜培養,更少不了他們的陪伴。
無論是田亮帶著森碟去《爸爸去哪兒》享受父女時光,還是夫妻分工,一個負責技術指導,一個負責生活飲食和衣著搭配,陪著森碟到處比賽。
其實都在體現陪伴的重要性,因為只要父母在場孩子都會感到安心。
很多父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夠開朗,內向不肯與人交流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是自己沒有好好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培養孩子社交不是把她丟進人群,而是陪著她融入群體。
《爸爸去哪兒》結束以後,田亮葉一茜經常帶著森碟和孩子聚會,帶她拍廣告拍電影。
森碟面對大場合可以落落大方、毫不怯場,可以說是田亮葉一茜的特意為之。
他們不懼森碟暴露在媒體的鏡頭下,因為這可以培養她的自信和社交能力,但儘管森碟人氣很高,夫妻倆也沒有讓孩子一直走演藝道路,因為他們更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意願長大。
所以說,教育是一件需要分寸感的事情。
父母既要培養孩子的天賦,也不能忽略孩子的興趣;既要引導,又不能失了尊重;既要懂得陪伴,也不能不懂放手。
為人父母很難,但既然做了,就必須做好。
田亮微博曬過一則小亮仔寫的日記,他在抱怨爸爸媽媽沒去看他表演。
這件事在田亮眼裡原本是無關緊要的,但小亮仔卻因此失望透頂。
所以他深刻反省了自己,言出必行不僅是因為要教會孩子要信守承諾,更是為了告訴孩子,你是在乎他的。
就像《請回答1988》裡德善的父親說的那樣:「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言外之意,是父母也需要學習如何才能當一位好父母,要學會審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孩子共同成長。
田亮葉一茜去《考不好沒關係?》節目當嘉賓時,曾遇到主張壓力教育的「鷹爸」何烈勝,並且對他的教育方式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葉一茜的觀點深得我心。
她說:「對孩子是嚴是慈應分情況而論。」
「為了孩子安全,我會送森碟上學,但如果她忘帶書包的話,我不會替她去取,因為必須讓她通過親身實踐牢記這次教訓。」
讓孩子正確成長的同時,父母也在學習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叫「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就叫「守望」。
都說當代教育是在拼父母,其實我是認同的。但拼父母並不是單指金錢,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內涵和教育理念。
我們見過多少富家子弟走「彎路」,就見過多少窮苦人家的孩子踩著父母的汗水想出人頭地。
教育中最理想的狀態是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
編輯/茶茶 排版/KK,本文轉載自LADYLOOK。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