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歌》第二季有一個特點,就是亂,不可否認,第一季的《我們的歌》確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說不完的驚喜,第二季《我們的歌》節目組也基本沿用上一季的套路,港臺內地均有涉及。
前輩歌手咖位與上一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單單校長譚詠麟的出山,就已經讓人熱血沸騰。說到這裡,前輩歌手沒有問題,那麼哪裡出現問題了呢,當然是新生歌手和節目流程出了問題。我們首先看A組的各位新聲歌手:希林娜依高、太一、馮提莫,人氣最高、實力最強的毋庸置疑是希林娜依高。
而太一和馮提莫也都在各自的領域,有一定的人氣,但是為什麼沒有收穫到節目綜藝紅利呢,就是因為這三位新聲歌手,沒有一位是那種有超強綜藝感,對於路人來講,很難給予他們太多好感。反觀B組的幾位新聲歌手就要好得多,並且相處起來也更加放得開。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節目組在AB兩組新聲歌手分組時,考慮不周。上一季的盲選環節,是沒有提前得知自己那一組的前輩或新聲歌手是誰,所以更能勾起觀眾的胃口,這種不確定性也很大程度增加了節目效果。
第二季彼此之間都知道陣容,這麼帶走目的性的配對有什麼意思?到了第五期,鄧紫棋臨時退出,由王琳凱補位,A組的兩位X歌手又是不溫不火的黃綺珊和張碧晨,節目組在未來如果拿不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勢必會自己砸掉自己的招牌。
第一期A組剛出來的時候,氛圍互動啥的不是很自然,明明前輩歌手大多都是老熟人,整體綜藝效果差一點,後面B組出來自然了很多,前輩歌手不用說都是很好的,新生歌手我能get到的就鄧紫棋、GAI還有新出來的張碧晨(後面鄧紫棋不再參加,我也是很懵)。
從選人開始打破反轉了規則,大概是配個更合適的搭檔和渲染戲劇性吧,但同時也削弱了配對尋找今生拍檔的那種認真,甚至於有點神聖的感覺,配對按鍵好像已經沒什麼存在價值了。
至於舞臺,合唱主要看雙方聲音協調程度,選歌非常重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新老歌手能力經驗上的差距。之前五字和容祖兒的母系,二字和常石磊的我我,還有張碧晨黃媽那首都非常協調。但非讓黃媽轉去敘述平淡人生、b哥去炸場子表現激烈高昂、張信哲rap就很扯,不影響他們在我心中的位置。
前輩歌手能放下顧慮嘗試突破也蠻好的,但還是要考慮突破後的效果,實在磨合不了的不要勉強。有一期團戰coco和孫楠兩人一起的效果太好了,都屬於超燃live炸場型高手,站在一起整個場子都燃燒起來了,但新手真的接不住跟不上,他倆飛得太高太遠了。
如果不是新老歌手搭檔他倆可以算很搭的一對。一個好拍檔需要很多時間磨合,不要求一開場就配一臉,但希望隨著時間推移能看到磨合後的改變、契合度的提升,這樣才符合尋找拍檔的主題,否則時高時低的舞臺就像賭運氣,所謂拍檔跟晚會臨時合唱拍檔無差,也就失去了原先的目的。#我們的歌第二季#
【聽瘋鑑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非要轉載,麻煩告知,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