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是因為他贏得了官渡之戰。而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就是曹操「火燒烏巢」。烏巢守將就是那個淳于瓊。
在《三國演義》裡,淳于瓊奉命督領二萬人馬守烏巢,整日酗酒無備。曹操率軍偷襲,淳于瓊醉臥而不能迎敵,戰敗被擒,糧草被燒。曹操命人割去其耳鼻手指,縛於馬上,放回袁紹營中,以羞辱之。袁紹怒不可遏,將淳于瓊斬首。
演義裡的淳于瓊是個十足的跳梁小丑。正史裡的淳于瓊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嗎?並非如此。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漢靈帝設立西園八校尉,由心腹宦官蹇碩統領。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這八校尉中後來成就最大的就是曹操和袁紹。淳于瓊也是八校尉之一。當時淳于瓊和曹操、袁紹都是同事,平起平坐。
之後淳于瓊追隨袁紹,成為袁紹手下將領。有人要問:當初,他們為同事,怎麼淳于瓊做了袁紹下屬?這是袁紹和曹操都有自己的勢力和背景,袁家四世三公,其叔父是當朝太傅;曹操祖父曹騰為大長秋、費亭侯,父親是前任太傅。沒背景的淳于瓊只能做下屬了,就像沒背景的劉備一樣。淳于瓊在袁紹帳下,與張頜、高覽齊名。
官渡之戰中,袁紹使淳于瓊率兵萬餘,駐守烏巢,負責看管大軍糧草。
在這時,袁紹的重要謀士許攸投靠了曹操,並告訴了曹操袁軍糧草內部的一些機密。於是曹操留曹洪、荀攸等守營,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裡從小道出營,人抱束薪,經過的路上遇到有人盤問,就回答說:「袁公恐曹操鈔略後軍,遣兵以益備。」聽的人信以為真,皆自若,毫無防備。曹軍到了烏巢,圍屯,四處放火,袁軍營中驚亂。到了天亮,淳于瓊望見曹操兵少,就在營外擺開陣勢。曹操率軍猛攻,淳于瓊退保營寨,曹操遂進攻營寨。
當時,袁紹聽到了曹操襲擊淳于瓊的消息後,派重兵(由張頜、高覽率領)攻擊曹操大營,只派親騎去救援淳于瓊。袁紹的這個決策無疑是錯誤。後來,他派去的重兵攻不下曹軍大營,而烏巢被破,糧草被毀。
淳于瓊終究抵擋不住曹操的猛攻,終於被曹操攻破營寨。史載「大破之,盡燔其糧谷寶貨,斬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首,割得將軍淳于仲簡鼻,未死,殺士卒千餘人,皆取鼻,牛馬割唇舌,以示紹軍。將士皆怛懼。」淳于瓊被曹軍俘虜,鼻子被割掉。
當時淳于瓊被帶到曹操帳下。曹操問他:「何為如是?」淳于瓊答道:「勝負自天,何用為問乎!」勝敗乃天意,沒什麼好說的!曹操本來不想殺他。許攸陰險的提醒曹操:「明旦鑑於鏡,此益不忘人。」於是曹操殺掉了淳于瓊。
歷史上的淳于瓊不像演義中那麼不堪,他沒有喝酒誤事,他是一條響噹噹的好友,最後為曹操所俘,不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