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大將淳于瓊實力如何?

2021-02-23 向前看世界 向後看歷史

熟悉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是因為他贏得了官渡之戰。而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就是曹操「火燒烏巢」。烏巢守將就是那個淳于瓊。

在《三國演義》裡,淳于瓊奉命督領二萬人馬守烏巢,整日酗酒無備。曹操率軍偷襲,淳于瓊醉臥而不能迎敵,戰敗被擒,糧草被燒。曹操命人割去其耳鼻手指,縛於馬上,放回袁紹營中,以羞辱之。袁紹怒不可遏,將淳于瓊斬首。

演義裡的淳于瓊是個十足的跳梁小丑。正史裡的淳于瓊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嗎?並非如此。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漢靈帝設立西園八校尉,由心腹宦官蹇碩統領。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這八校尉中後來成就最大的就是曹操和袁紹。淳于瓊也是八校尉之一。當時淳于瓊和曹操、袁紹都是同事,平起平坐。

之後淳于瓊追隨袁紹,成為袁紹手下將領。有人要問:當初,他們為同事,怎麼淳于瓊做了袁紹下屬?這是袁紹和曹操都有自己的勢力和背景,袁家四世三公,其叔父是當朝太傅;曹操祖父曹騰為大長秋、費亭侯,父親是前任太傅。沒背景的淳于瓊只能做下屬了,就像沒背景的劉備一樣。淳于瓊在袁紹帳下,與張頜、高覽齊名。

官渡之戰中,袁紹使淳于瓊率兵萬餘,駐守烏巢,負責看管大軍糧草。

在這時,袁紹的重要謀士許攸投靠了曹操,並告訴了曹操袁軍糧草內部的一些機密。於是曹操留曹洪、荀攸等守營,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裡從小道出營,人抱束薪,經過的路上遇到有人盤問,就回答說:「袁公恐曹操鈔略後軍,遣兵以益備。」聽的人信以為真,皆自若,毫無防備。曹軍到了烏巢,圍屯,四處放火,袁軍營中驚亂。到了天亮,淳于瓊望見曹操兵少,就在營外擺開陣勢。曹操率軍猛攻,淳于瓊退保營寨,曹操遂進攻營寨。

當時,袁紹聽到了曹操襲擊淳于瓊的消息後,派重兵(由張頜、高覽率領)攻擊曹操大營,只派親騎去救援淳于瓊。袁紹的這個決策無疑是錯誤。後來,他派去的重兵攻不下曹軍大營,而烏巢被破,糧草被毀。

淳于瓊終究抵擋不住曹操的猛攻,終於被曹操攻破營寨。史載「大破之,盡燔其糧谷寶貨,斬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首,割得將軍淳于仲簡鼻,未死,殺士卒千餘人,皆取鼻,牛馬割唇舌,以示紹軍。將士皆怛懼。」淳于瓊被曹軍俘虜,鼻子被割掉。

當時淳于瓊被帶到曹操帳下。曹操問他:「何為如是?」淳于瓊答道:「勝負自天,何用為問乎!」勝敗乃天意,沒什麼好說的!曹操本來不想殺他。許攸陰險的提醒曹操:「明旦鑑於鏡,此益不忘人。」於是曹操殺掉了淳于瓊。

歷史上的淳于瓊不像演義中那麼不堪,他沒有喝酒誤事,他是一條響噹噹的好友,最後為曹操所俘,不屈而死。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曹操下決心殺了首屈一指的名將淳于瓊
    淳于瓊,是一個有名聲,有能力,也是有較深資歷的名將。曾在官渡大戰的前以段時間,袁紹就命令他和郭圖顏良一起去攻打白馬,那時由於顏良貪功冒進,又大意輕敵,於是被張遼關羽刺死於軍中。也是辛虧了淳于瓊,袁軍才不會導致潰敗,才使得袁紹能繼續保持對曹軍的對峙氣焰,一路追擊到延津。
  • 淳于瓊的真實能力到底怎麼樣,真的的貪杯誤事嗎?
    三國演義中將淳于瓊作為反派小人進行描寫是為了文學效果,而不是歷史定論。就好像歷史上的尹志平同學並不是個強x犯不妨礙老金這麼黑他。    如果深入闡述下淳于瓊的定位,應該是三國前較為出色的歷史人物。    他首見於歷史是西園八校尉之一。西園八校尉是漢靈帝專設的武裝力量,用於對抗門閥外戚。
  • 淳于瓊的故事告誡你:不是你不夠優秀,也許只是因為你沒跟對老大
    我們看三國讀演義,一說無信,就說這個人是呂布,一說妒才那就是周瑜,而一說到蠢笨無能的酒囊飯袋,淳于瓊那就是代名詞。官渡之戰中,曹操偷襲烏巢非常有名,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對此都有記述。不過,對於淳于瓊這個人物,描述卻是大相逕庭。在《三國演義》中,袁紹軍有一批糧食在運輸中被劫,害怕糧倉有失,就派大將淳于瓊前去守衛烏巢。這淳于瓊是個酒鬼,全不把如此重任放在心裡,整天價只顧飲酒。
  • 三國趙雲傳,劇情回憶2,淳于瓊才是真漢子
    路過樊莊後,終於來到袁紹大營,這裡會遇到袁紹手下將領淳于瓊,一番對話後,成為淳于瓊的部下。這裡在和淳于瓊對話時,一看他就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武將,自稱袁紹手下第一大將,那麼他把顏良文丑放在哪個位置,不是找死嗎。
  • 袁紹如此強大,官渡之戰後為何卻消亡了?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但是曹操集團雖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勢力,但是相比較於那一時期實力最強勁的袁紹軍隊來說,顯然還是不夠看的,曹操為了發展自身勢力,一開始也不得不委身於袁紹帳下。袁紹在東漢末年時的實力有多強大呢?大戰一觸即發,在戰前,曹操就已經大敗袁紹兩員大將,挫傷了袁紹大軍的銳氣。袁紹自然想要找回面子,命令大軍壓向曹操,在官渡邊排列數十裡,浩浩蕩蕩,氣勢凜然。曹操也迅速做出反應,雙方僵持不下。袁紹派軍不間斷向曹操軍營射箭,整個曹營想要走動,士兵們都只能舉著盾牌才行。曹操集團此時士氣低下,且軍糧已無法撐太久。
  • 袁紹麾下最強的五大虎將,雖不輸關張趙馬黃,但無奈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人們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期望的目的而創造自己的歷史,卻不管這種歷史的結局如何,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歷史。
  • 三國正史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不是呂布,也不是關羽和趙雲,而是他!
    ;然而從正史來看三國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樂進傳》中關於樂進斬殺敵方大將的明確記錄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淳于瓊可不簡單,他是漢靈帝時期的西園八校尉之一,也就是說那時他是和袁紹曹操並駕齊驅的,漢末風雲變幻淳于瓊成為了袁紹的部將
  • 【讀通鑑】曹操大破袁紹,誰是最大的功臣?
    我個人認為,袁紹的決策是正確的。雙方在官渡已經僵持半年,曹軍缺糧,官兵疲憊,曹操心憂。見到押運糧草的人,曹操安撫說,大家再給我十五天時間,到時一定為你們擊敗袁紹,不再辛苦你們運糧了。袁紹的糧車即將到達,袁紹派淳于瓊等人率一萬餘人馬迎接運糧車隊。沮授說,可再派將領蔣奇支援淳于瓊,防止曹操偷襲糧隊。袁紹不聽。淳于瓊在烏巢紮營,離袁紹軍大營四十裡。
  • 《真.三國志》| 淳于瓊傳——我怎麼就莫名其妙被稱作「烏巢酒神」了呢?
    188年,漢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淳于瓊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人還有曹操,袁紹等,都由小黃門蹇碩統一指揮。 後來,蹇碩被殺,淳于瓊便追隨袁紹,成為其部下。 此時鎮守烏巢的,正是淳于瓊! 袁紹聽說烏巢被燒了,派輕軍前去援助淳于瓊,派重兵前去偷襲曹操大本營。 結果,張郃降了。 曹軍浴血奮戰,大獲全勝,不僅將袁紹的糧草焚之一炬,更是捕獲了淳于瓊。 只不過,淳于瓊成了三等殘廢,因為他的鼻子被割了。
  • 袁紹究竟為曹操貢獻了多少員名將?
    曹操徵討陶謙時,袁紹派朱靈統率三個營援助曹操,作戰有功。袁紹所派來的那些大將大多要被送回。朱靈說:「我閱人很多,沒有像曹公這樣辦事的,這真是明主啊!現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還要投奔誰呢?」便留下來不再離開,他所帶的將士都仰慕曹操,全跟著朱靈留下了。而朱靈從此在曹營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跟隨曹操南徵北戰,得以善終!
  • 《聽書:三國演義》第055回 錯用計袁紹失官渡
    一下子就把袁紹這軍糧給點著了。這下子袁紹可慌了神兒了。他聽說烏巢那邊兒吃緊,而且他跑出大營來一看烏巢方向是火光沖天。「哎呀~~~~」原來他一直,沒拿著烏巢當回事兒,可也不是說一點兒也沒往心裡去,他攪著,我派大將淳于瓊在那兒,還給他安排了幾個偏將,又有那麼多的人馬,守住烏巢,絕無什麼差池。不會出錯兒。沒想到啊,曹操怎麼會給他來了這麼一手兒。難道說是神兵天降?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答案很簡單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三國時期袁譚手下人才匱乏,但此人算是一員大將,最後英勇犧牲
    豪不誇張地說,在三國前期,河北袁紹手下名將如雲,其中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名聲最響,其次有名的人是韓猛、蔣奇、淳于瓊等。俗話說:「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才能知道。」光吹不行,武將的武藝還得拿戰績說話,記得在原著的描寫中,顏良二十回合敗徐晃,文丑五十回合平過趙雲,張郃、高覽分別平了張遼、許褚。由此可見河北名將實至名歸。
  • 袁紹實力最強,為什麼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三大錯誤,確實太可惜
    撰文|凌虛子 從討伐董卓的盟主,到官渡兵敗,袁紹的實力和資本為何僅僅維持十年? 公元200年發生的官渡之戰,不光是袁紹和曹操之間的決戰,更是三國局面開始形成的第一關鍵大仗。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都有誰可以入圍
    但是在正史中,實力最強,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盡然是這幾人。畢竟在演義中存在一定的虛構成分。但是若想評判正史中武將是否殺敵多,必須要滿足兩點,一是參戰較多,二是實力高強。那麼在三國正史的武將當中,有誰是殺敵最多的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第三、張遼。身為曹魏麾下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既然能在曹魏的武將中位居前列,其能力自然不低。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都有誰?
    但是在正史中,實力最強,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盡然是這幾人。畢竟在演義中存在一定的虛構成分。但是若想評判正史中武將是否殺敵多,必須要滿足兩點,一是參戰較多,二是實力高強。那麼在三國正史的武將當中,有誰是殺敵最多的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竟是他們!
    但是如果想評判正史中武將是否殺敵多,就應當滿足兩點,一是參與的戰爭較多,二是實力高強。所以,在三國正史的武將當中,誰是殺敵最多的呢?以下是小編個人的觀點。第三位:張遼身為曹魏麾下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既然能在曹魏的武將中名列前茅,他的才能自然很高。
  • 袁紹麾下第一猛將,不是顏良,也不是文丑,而是此人
    的確,袁紹出身良好,卻是一個失敗的諸侯,可謂握有一手好牌,卻打得很爛。但是如果我們細讀歷史,就會發現,袁紹手中握有的好牌,其實並不僅是良好的出身這一點,為什麼要這麼說呢?說起袁紹麾下的名將,其實不僅有曾與曹操、袁校,並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瓊,以及被孔融評價為勇冠三軍的顏良和文丑,還有一位更厲害的名將,即出身於西涼的麴義。麴義原來在韓馥麾下效力,後來背叛韓馥,並擊敗了韓馥的大軍。在為袁紹效力期間,他憑藉自己麾下的一支精銳,即「先登死士」,先是擊敗了背叛袁紹的匈奴於夫羅,又在界橋之戰中,全殲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其戰績非常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