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訓揚新風之165|獅山鄉新竹巒邵村:風過竹林

2020-12-21 都昌融媒體中心

邵氏家訓家規: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兇人乎?

都昌獅山鄉有竹巒村委會,與萬戶鎮域相鄰;竹巒村委會有新竹巒村,邵姓村莊。竹巒邵姓其實被分列了三個村莊:新竹巒、老竹巒、竹巒街。在獅山竹巒村委會2019年底的一份村情介紹材料中,這樣統計三村的人口:新竹巒44戶188人,老竹巒19戶83人,竹巒街42戶192人。

先祖邵立甫公像

三個邵姓村莊其實是同宗同源的一個村。他們共同的祖先叫邵立甫。邵立甫是邵伋(1502-1539)之次子,而邵伋是邵原道(1453—1533)之幼子。原道公起初居縣城邵家街,後遷大樹玉階的塗家嘴。明嘉靖年間由一都塗家嘴遷八都老舍村(今屬獅山鄉大壠村),邵伋次子邵立甫嘉靖年間外遷,徙遷之地有個竹巒村山,便取名為竹巒邵村,這便是今天老竹巒村的村居。數十年之後的明代天啟年間,老竹巒數戶分居繁衍成現在的新竹巒村。至於竹巒街,則是1998年實行移民建鎮,部分村民建新居於獅萬公路旁,形成一個新興村落的規模。

新竹巒村素來田多地廣,山青水秀,為農耕時代的富庶之地。民國年間,村上大戶人家多,有錢有勢的財主們便成立一個叫「重陽會」的組織,有公產100多畝,田租用來辦公益,也救助同族忍受饑寒的窮苦人。竹巒邵村最有名的財主叫邵亨啟,家中置了很大一片田地,還兼著做生意,辦油榨坊。邵亨啟是個鄉紳形象,據說八都壠棘手的糾紛,請了邵亨啟調解,他背兜揣上銀元,上門化解,屢平訟爭。竹巒村的「重陽會」自置了土槍,與八都山出沒擾民的土匪較量,更多的是倚武自保其家業。據說抗戰以前,從鄱陽過來一個叫胡南英的女土匪頭子,在獅山一帶搶掠,過竹巒邵村,土匪與村上頭首對接是「借路」而過,眾土匪也知竹巒村自衛武裝的厲害,不敢輕舉妄動。行至相距不到一裡路遠的老屋邵村,土匪放火燒棋盤老屋,竹巒人鳴槍,為同族驅匪,「胡司令」倉皇而去。

村牌

新竹巒村的槍聲,在黎明前沉沉如磐的夜色中,曾划過一道罪惡的血腥。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步兵排長李松山在竹巒村徵糧,被村上一大地主的兩個兒子槍殺,壯烈犧牲。身上沾滿了革命者鮮血的兩兄弟在隨後受到共和國新政權的嚴懲。李松山烈士長眠於獅山這片熱土,1987年,都昌縣人民政府為李松山重修了烈士陵墓,坐落於獅萬公路旁屬竹巒村委會地界的一方平地,其碑記簡介為:「李松山,男,東北人,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排長,土改時期在徵糧途中,遭土匪槍殺,壯烈犧牲。」2015年冬,都昌縣人民政府為1949年5月在都昌徵糧壯烈犧牲的外籍另三位革命烈士荊厚緒、孫榮、王瑞正立墓,四位英雄長眠於都昌這方紅色土地。

作者(左二)採訪村民

查1990年10月由海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都昌英烈》一書,表格式地列出李松山等4位革命烈士的基本信息,他們為解放軍華支戰士。此書載李松山等四人「1949年6月在獅山竹巒徵糧時被『反共救國團』殺害」。顯然,所載荊厚緒、孫榮、王瑞(王瑞正)犧牲地點有誤,並非獅山的竹巒,而據烈士墓碑所載,他們三人均犧牲於「都昌井頭江家」(當屬薌溪鄉)。2019年,李松山的後裔在民政部門找尋到烈士犧牲地之後,曾來獅山竹巒揮淚祭奠。時隔70年的歷史時空,烈士後裔第一次踏上都昌獅山,來到烈士長眠之地緬懷,想必70年來李松山烈士後人應該是一直尋找烈士犧牲地而無果,2019年終於承續上這份紅色基因。在此,摘錄另三位革命烈士的基本信息,特別是關於烈士出生地的詳細表述,也許有利於烈士後人前來烈士犧牲地撫慰英靈。

李松山烈士陵墓

荊厚緒烈士生於1914年2月,山東省掖南縣郭家店鎮洪家莊人;孫榮烈士生於1915年,山東掖南縣城關鎮五名莊村人;王瑞正烈士生於1919年2月12日,山東省掖南縣郭家店鎮林村人。三位革命烈士均於1948年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5月來到都昌工作,1949年7月5日在都昌井頭江家徵糧時,遭匪徒襲擊壯烈犧牲。

新竹巒邵村上了年歲的人,也會談及村上昔日的繁盛。說村上曾經八幢棋盤屋,同一種營式、同一個時辰上梁,是一家八兄弟的興業盛事;說1950年代新竹巒在村上曾設有初中、供銷社、糧油所,竹巒糧油所所佔六棟倉庫都是邵村人的。鬥轉星移,山水日新。新竹巒村人更為新時代眼前能看得見的村上變化、心裡能體驗到了生活的幸福而喜上眉梢。

休閒亭

獅山鄉竹巒村是「十三五」貧困村,近年來,經上級黨委政府的精心指導和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都昌縣政協的大力幫扶,幹群齊心協力,2018年已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新竹巒村成為竹巒村委會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竹巒村產業扶貧風生水起,光伏發電、小龍蝦養殖、油茶和黃茶種植等惠民增收,新竹巒村建有油茶種植示範基地。新竹巒的美化亮化成為獅山鄉的一個樣板。2017年新建了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動中心。2019年在村莊整治中拆除危舊老房40餘棟,有的廢棄的地基種上花草樹木,打造成生態休閒好去處。

村中綠化地帶

新竹巒邵村的移風易俗更是成為精神扶貧、扶志扶智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村上文明創建早在十七年前就著力推進。2003年前新竹巒村還有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日為祖宗慶生,大請賓客、擺設筵席的習俗,一個普通家庭動輒置發二、三桌。2003年正值「非典」疫情防控,時任竹巒村黨支部書記的邵同柏倡議,自當年起取消這個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習俗,為村民長久地減輕了一筆家庭支出。隨後,村民理事會發出倡議,新竹巒村人嫁女不收或少收彩禮錢,力戒婚禮大操大辦。2018年正月,現任村黨支書記邵同微大女兒出嫁,他帶頭不收女婿家彩禮,只收了3000元簡單辦個婚禮的酒水錢。村上原來每逢村民辦紅白喜事時,酒席講排場、爭體面,菜品要上乘,要上20多道菜餚,其中不乏甲魚、青蛙等名菜,而且十個人一桌的宴請,要上十包名煙,每人一包。2017年,村民理事會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崇尚勤儉節約、淳樸民風家風,從「餐桌上的文明」做起。

現在,村上紅白喜事辦酒席,上的多為實惠可口的十道左右的農家菜,待客的香菸也限定每桌不多於兩包。這樣下來,一桌的花銷比先前要少了三分之一的費用。村民鄰裡互助,團結友愛。數年前村民邵同興的兒子不幸患上白血病,需要大筆治療費用,新竹巒村人家家戶戶捐款,村上人還到其他邵姓村莊募捐,短時間內就募集到4萬餘元,給這個因病致貧的家庭雪中送炭,奉獻愛心。這首「團結互助」之歌后來還演繹出動人的續章。邵同興若干年後經濟條件有所好轉,主動報恩式地要還當年好心村人的自願捐款,而很多村民紛紛婉辭,他們做善事不圖回報。

新竹巒村耕讀傳家,學子們書山求索,成人成才。村民王小妹在村頭多年開了一家小賣店,令她心裡無比甜蜜的是四個子女皆學有所成,先後步入名牌大學攻讀。大女兒邵星星南昌航空大學畢業,現在南京工作;二女兒邵素娟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現在武漢工作;三女兒邵素琴南京師範大學畢業,現在南京任教;兒子邵繼承正在就讀華中科大的研究生。「知識改變命運,拼搏靚麗青春」,在四個農家子弟身上,得到精彩見證。

傳承家訓家規文化牆

文明新風過竹林,一枝一葉都染德。新竹巒村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踏步巒上,行穩致遠……

老竹巒竹林

文/圖 汪國山

相關焦點

  • 央視推薦的《了凡四訓》,數百年來,被書香門第奉為「傳家之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了凡四訓》這本書,在傳統國學文化中,《了凡四訓》是一部和其他經典著作非常不一樣的存在,因為它所講述的內容足以使人達到「震撼」的地步,讀完令人拍板叫絕!這本書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家訓,以此來教戒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
  • 張建春:新竹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可謂入骨入肉入血脈,竹已非竹,一竿竿瘦竹,分明是人,是人該具有的精氣神。王安石來得更直接,「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倒如是蘇軾、鄭板橋、王安石們的寫真,他們聚在一起,當是一方偌大竹園,棵棵崢嶸,笑傲江湖,直指蒼天。
  • 徵文明春聯 揚時代新風 合肥市第四屆文明徵聯活動正式啟動
    瑞雪迎春歌盛世,金牛賀歲頌新風。在農曆辛丑牛年春節來臨之際,以「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為主題的合肥市第四屆文明徵聯活動正式啟動了,自即日起面向全國發出徵集令。徵聯活動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文明村鎮創建為載體,以推動移風易俗各項行動為抓手,堅決抵制奢侈浪費之風,堅決破除陳規陋習,大力培育優良家風,涵養良好社會風氣,實現鄉風民風美起來。本次徵聯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營造喜慶熱烈祥和的節慶文化氛圍。
  • 「減人情負擔 揚文明新風」意見徵集啟事發布首日點擊量突破10萬
    為了更好地徵集社情民義,市文明辦聯合宿遷日報社、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決定開展「減人情負擔 揚文明新風」意見徵集活動。活動啟事一經發布,立即引起網友熱議,稱這個活動來得很及時,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文明宿遷微信公眾號部分網友評論速新聞部分網友評論宿遷手機臺部分網友評論2019年12月31日上午9點,關於「減人情負擔 揚文明新風」意見徵集活動啟事在宿遷文明網、速新聞、鼎鼎有民等多家平臺發布後,一時間評論區異常熱鬧,不少網友都有感而發,在評論中袒露心聲
  • 「新竹小風獸」,刷屏2020臺灣設計展!
    2020臺灣設計展(Taiwan Design Expo)於10月1日至10月11日在新竹舉行,今年的主題是「CHECK in 新竹——人來風」!
  • 《蒼勁翠綠挺拔的竹林》活閃婆-協助拍攝
    竹子生長有其特殊性,它是依靠地下莖(俗稱竹鞭)上的筍芽發育長成竹筍,再長成新竹。新竹在1~4個月內即可完成高度、直徑生長,以後不再增加。竹子年年均會發筍長竹。蒼勁翠綠挺拔的竹林【第1幅圖】此作品由廣安攝影愛好者鮑先生在著名的陝西地區拍攝
  • 貝津銘家族傳家600年,是因為他們懂得傳家之寶的奧秘
    傳家之寶,是中國人最形象的家族記憶。中國人自古以祖先崇拜為信仰,注重父輩和子輩之間的傳承,傳家之寶,也由此成為先人和後代之間的精神紐帶。只是現在不少人,往往將傳家之寶只當成古董,關心的只有值錢多少,卻忽略了傳家之寶的真正意義。
  • 【家風故事】李氏一族:耕讀傳家 詩書繼世
    李氏家族素有高門之望,自關中遷到高平後,綿延至今,枝繁葉茂,世代族人謹守祖訓族規。祖訓記載:「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仰繹斯旨,更加推詳。曰諸裔孫,聽我訓章: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克勤克儉,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禮義廉恥,四維畢張;處於家也,可表可坊;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
  • 載歌載舞傳新風!鼓樓區群眾舞起來
    讓田野成為藝術惠民的沃土,讓群眾擔當文化繁榮的主角,讓隊伍舉起文明新風的旗幟,讓典型吹響鼓樓奮進的號角。9月26日下午,由開封市鼓樓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共同舉辦的「載歌載舞傳新風」鄉村廣場舞展演暨新時代文明表彰活動在仙人莊辦事處餘店村拉開帷幕。
  • 探索松下新風旗艦店 於「風」「水」之間,淨享純淨
    松下新風旗艦店   為了讓更多用戶感受到新風系統帶來的清新室內家居體驗,松下新風·浴霸·空淨·淨水共在全國範圍內開設了10家新風旗艦店,在松下新風旗艦店中消費者不僅能夠通過新風展示牆直觀看到松下新風系列產品
  • 拿什麼做傳家之寶
    過去社會上有名望的家庭都有「傳家之寶」,例如有人以如意傳家,有人以寶劍傳家,有人以字畫傳家,有人以書香傳家。國家也有傳國之寶,古代的帝王以玉璽作傳承,現在的總統以印鑑來交接佛教也有傳承之寶,佛陀在靈山以「清淨法眼,涅架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傳付給大迦葉。神宗初祖達摩大師傳法給二祖慧可大師時說:「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裂裝,以定宗旨。」因此佛教僧眾便是以袈娑缽具作為傳法的信物。
  • 竹林七賢「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在行為方式上,竹林七賢皆飲酒任達,不拘禮法。七賢聚合的主要活動便是肆意酣飲,飲酒幾乎成了他們主要的生活方式。《晉書·山濤傳》記山濤「飲酒至八鬥方醉」。《魏氏春秋》言阮籍「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世說新語·任誔》:「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劉伶答應,請供酒肉於神前,發誓戒酒。
  • 【北嶽風】於「食」中汲力,揚「儉」之燈火
    【北嶽風】於「食」中汲力,揚「儉」之燈火 2020-12-18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武傳家 移孝於忠
    坐落在懷集縣大崗鎮東南部的白鶴村高屋自然村,居住著高氏族人,世代傳習著勤耕苦讀、文武傳家、移孝於忠的優良家風。 據出生於1927年的高氏22世孫高日星講述,先祖懷集高氏9世孫高萬積於明朝末期從懷集縣梁村鎮百德鳳美遷居於此。少年時期的高萬積經常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此地放鴨牧鵝。
  • 耕讀傳家:為何能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普遍性家訓
    耕讀傳家:為何能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普遍性家訓早在「耕讀傳家」的觀念形成以前, 已經先有「耕學」一說,為之鳴鑼開道了。漢代就已經有人以耕為喻,於是,「耕」,也就成為人們奮力於某一領域的代詞。揚雄就在《法言·學行》中說:「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
  •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立篤學之誠,揚好學之志
    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也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鐵道 1903 團支部以「立篤學之誠,揚好學之風」 為活動主題開展團日活動。本次團日活動中,同學們在線上自習室時時隔空battle,在線下自習中感受大家一起學習的氛圍,在定製練習中從往年的題型裡查漏補缺,在積分比拼中更是每個人都燃起了完成學習任務的好勝心。正如裡德爾的詩:「讓你的每個日子發生吧,恰如一個孩子不斷前行。
  • 秋夜 竹林 秋雨聲
    文/梁衛山秋夜有微風吹過倉聖公園的竹林,散步溜彎的人們隨風兒來到這諾大一片竹林,竹林的正中有一五柱涼亭,有五條林蔭小道通往這五柱涼亭。有人斜身依坐在五柱涼亭的聯椅上,任風兒輕悠悠地吹拂過竹林竹海時,也拂動著自己的臉頰。
  • 禾易設計新作|輕井澤溫泉館:竹林仲夏夜
    禾易設計新作|輕井澤溫泉館:竹林仲夏夜 新竹壓簷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 看到江南那片竹林了嗎?那是你未來的家具!
    古今之人都愛竹,而且自從「居有竹」之後,仿佛我李小四的品格和形象都有了質的變化!真是不枉我砍了一個月的竹子啊...聽說宅邸系統最近又出了一批新的竹子家具,各位少俠不妨栽下幾株新竹,添上幾件竹家具,一起來體會由竹子帶來的那份清幽,那份寧靜。
  • 颱風帶來「焚風」 臺灣新竹現83年以來11月份歷史高溫
    新華社臺北11月6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受颱風「艾莎尼」影響,臺灣北部部分地區6日白天出現「焚風」現象,氣溫普遍升高。新竹氣象站測到34.3攝 氏度高溫,打破該站設立83年以來11月份的高溫紀錄。颱風「艾莎尼」6日通過臺灣南側海面,造成臺灣南部、東半部出現大到暴雨,但北部卻因颱風帶來氣流沉降效應出現「焚風」,桃園、新竹地區氣溫偏高。新竹氣象站在12時36分測出34.3攝氏度破紀錄高溫,新竹關西站更達到34.4攝氏度。新竹氣象站表示,預計7日午後轉回陰涼天氣。臺北當天氣溫也較前幾天明顯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