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1圖不是在賣念珠,第8圖是中國軍隊的倉庫
列位看到此人,會不會感覺他是二師兄的朋友啊?實際上,這是1938年的北平隆福寺廟會,他身上掛的,是山楂呢。隆福寺廟會是北平兩大廟會之一,前清時代就已很隆重。
這裡是廣濟寺,此寺初建於金朝,本是村裡的小廟,名西劉村寺。後來發展得越來越大,至明憲宗時,賜名弘慈廣濟寺。歷史上它多次毀於刀兵水火,又多次重建。
1931年,寺廟又失火,4年後重建。本圖和上圖,是1938年廣濟寺施粥時的情形。
詹天佑,1872年11歲時,成為清朝首批官費留美幼童。後成為中國第一位鐵道工程師。主導修建京張鐵路。80後們應該還記得,小學語文書裡就有他的故事。1919年詹天佑去世之後,中華工程師學會為第一任會長立了一座銅像,地點就在他解決京張鐵路最大難題的青龍橋附近。這張照片是日本人拍的,開始的備註是詹公銅像,後來不知被誰將詹公二字以藍線劃掉,代之以天佑。
這張拍攝於1938年3月的廊坊,日本宣撫隊正在給農民分配種子。每次喊這麼多人來擺拍也挺累的,宣撫工作沒有多少實效,所以日軍便在華北建立新民會,滲透到社會方方面面,以華制華。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9年4月24日,一所學校的體育課上,女生正在投鉛球。感覺她動作很標準,肌肉很發達。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8年10月末的北平,日軍攻佔漢口的消息傳來,城裡的日本人組織了很多慶祝活動,到處貼著大幅海報。然則,武漢會戰中,日本並未達成他們逼迫中國投降的戰略意圖,抗日戰爭從此進入了相持階段。而這是國小人少的日本最怕的。
看到這張照片你會想到什麼?隧道?像。但既無鐵軌也沒車路。因為,這是娘子關中國軍隊的倉庫。不過,是太原會戰之後日本人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