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電 據《聯合報》報導,臺灣人很「愛問」,有時不看交情、場合,問遍他人的生活大小事,不只研究生被問畢業了沒,一般人也常被追問結婚沒、生子沒、薪水多少,從身高到體重,無所不問,常令被問者尷尬、發窘。
「結婚沒?女朋友漂亮嗎?」、「婚後要生幾個小孩?」、「薪水多少?」在彰化某私立中學服務的一名外籍老師,談到臺灣人愛問,直呼招架不住。
新竹教育大學特教中心主任孟瑛如表示,臺灣人愛問,常會踩到對方痛處或隱私,如大人常喜歡問孩子「功課好不好?」過年親友大團圓,有的孩子可能被問十幾二十遍,造成心理負擔。
單身男女過適婚年齡,會不時面對關切的言語和眼神,「何時結婚啊?」對結了婚的,改問「何時生小孩?」生了,問題變成「一個太少,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長大後,被問的不會少,「讀哪個學校?」「找到工作了沒有?」「薪水多少?」
國際禮儀老師蘇羽柔說,臺灣人常會主動關懷對方,話題可能從婆媳關係問到閨房隱私,葷素不忌;但工商時代人人注重隱私,想善意問候或拉近距離,也應懂得察言觀色。問話時,最好注意被問者的神情、情緒及現場氣氛,才不會誤踩紅線。
禮儀專家建議聊天問候時,先從天氣、流行信息等中性話題切入,等熟絡後再問其他較私人的問題,才不會惹來反感。感情狀態、是否已婚等,都屬較隱私問題,若當事人願意分享自然會說,若被半生不熟的朋友問起,往往尷尬多於開心。
孟瑛如以自己為例說道,在大學任教後,母親問她「你一個月賺多少?」她告訴母親「這樣問,我很不自在」,母親有點不高興,覺得母女間問薪水有何不可?但她認為,即使母女也應保有隱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