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苓的魯劇審美

2021-02-21 齊魯周刊社



從《孔繁森》《任長霞》到《南下》《沂蒙》,趙冬苓的魯劇經典無一不是有著大時代、大背景的小人物的故事。

趙冬苓極少把玩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她所感興趣的是對人生、命運和歷史的終極價值進行追問:而這與魯劇題材厚重、方正大氣的特質不謀而合。

從蘇聯式審美到「大時代、小人物」

從講述濟南故事的《北方有佳人》伊始,趙冬苓便用「大時代、小人物」體現著她的理想主義情懷和對歷史的審慎。

1987年,寫小說的趙冬苓進入山東影視製作中心,開始了編劇之路。此前她一直認為小說是更純粹的文學形式,但山影厚重大氣、注重原創的氛圍使她發現了劇本創作的魅力。與山影合作的20餘年中,趙冬苓寫出了《孔繁森》、《任長霞》等編劇作品,而《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南下》、《沂蒙》、《中國地》、《北川重生》等影視劇,也無一不是有著大時代、大背景的魯劇經典。

「魯劇的一個特點是在歷史和社會視野下描寫普通個體的故事。我認為這種敘事永遠不會過時,但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如果說有什麼是我自己一直在堅持的創作理念,那就是我每次都儘可能寫出每個小人物的處境和衝突。」

趙冬苓自言是「在西方經典名著和蘇俄文學的哺育下成長的」,因此西方文學中對信仰和人道的追問、俄羅斯文學中悲劇的莊嚴感和蘇聯作品裡的理想主義,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的個人審美。曾經有人看了她的《沂蒙》後,評價說是典型的古希臘戲劇結構,她對此很認可。

趙冬苓說:「我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人,也不喜歡做婆婆媽媽的題材,我的知識結構、愛好決定了這一點。」她所感興趣的是對人生、命運和歷史的終極價值進行追問,而在雷劇橫行的市場背景下反而更用力的認真寫作,這是她「認為有價值的東西」。

「我一直在反傳奇」:趙冬苓的筆下沒有壞人,只有小人

1995年,由趙冬苓做編劇的5集電視劇《小小飛虎隊》曾在央視播出,收視率和重播率很高。2010年,在導演錢曉鴻的提議下,趙冬苓把過去的故事擴編成為現在的《小小飛虎隊》,再次搬上了央視螢屏。

只不過,趙冬苓將新版的主角從原來號稱機靈鬼的虎子,換成了又笨又膽小的大壯,以一個不被大家看好的孩子從懦弱到勇敢的成長過程貫穿始終。「小小飛虎隊」沒有成人化的英雄勁頭,他們沒開過槍、沒殺過人,抗爭也充滿童真。在當今抗日神劇魔幻化的現實中,簡直讓人擔心收視率。

「我一直在反傳奇。」山影第一任「掌門人」王漢平曾在採訪中說「跟風的作品,死也不拍」,而作為山影元老,趙冬苓有意在作品中反主流而為之,即便是主旋律作品,價值立場也大多從個體出發。

《我的父親母親》中,50後夫妻陳志和張翠花沒有熬到金婚,不僅如此,離婚的段落還被趙冬苓寫成了一場「歡樂頌」,「這段離婚我是按照人性解放的華章來寫的,我總是以一種比較憐憫的目光去看待這世界上所有的掙扎。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在掙扎?掙扎著生存,掙扎著成長,掙扎著去經歷很多事情,看每個人怎麼去戰勝自己的命運。」

唯因如此,趙冬苓幾乎沒寫過壞人只有小人,即便抗日劇中的鬼子也寫的莊重嚴肅,《紅高粱》中的塚本就是從愛國理想主義者一步步走向惡魔的。

情懷和商業:挖掘新魯劇力量

趙冬苓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寫作。「劇本一旦寫起來,每天至少要寫一集,一萬多字,完不成這個任務,不僅有合約的壓力,自己心裡也過不去那個坎。」做編劇不僅是個超強的腦力活,也是個體力活,這兩年每完成一個大的劇本,趙冬苓就會病好幾天。

「這兩年電視劇市場對商業性的要求確實提高了不少,也迫使編劇除了追求社會效益之外,探索如何增加電視劇的可看性。」趙冬苓一直在嘗試情懷和商業規律的調和,而在最近的創作中也力圖每部作品都添加一點新的嘗試,《紅高粱》邁的步子更大一些。

她為九兒增加了一位文質彬彬的初戀,將縣長朱豪三寫的有血有肉,甚至連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都變得更加人間煙火。早前趙冬苓曾被評價為編劇第一人、最懂中國女人的編劇,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一向方正大氣,但塑造九兒時,她借鑑了《甄嬛傳》和美劇《傲骨賢妻》的人物形象,這些女性「三觀不正「,但卻是生活在真實生活場景中的真實的人。

「單純寫宮鬥不值得我們學習,但這種獨特的書寫歷史的方法卻值得學習。提起魯劇,觀眾都會想到厚重大氣,魯劇應追求風格的多樣化,適應市場和年輕觀眾的期待。《甄嬛傳》脫胎於網絡小說,其實魯劇也應多挖掘一些優秀的年輕網絡寫手,形成新的魯劇創作力量。」趙冬苓說。


相關焦點

  • 【重磅】魯劇三傑的浩茫心事
    趙冬苓從《孔繁森》《任長霞》到《南下》《沂蒙》,趙冬苓的魯劇經典無一不是有著大時代、大背景的小人物的故事。趙冬苓極少把玩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她所感興趣的是對人生、命運和歷史的終極價值進行追問:而這與魯劇題材厚重、方正大氣的特質不謀而合。從講述濟南故事的《北方有佳人》伊始,趙冬苓便用「大時代、小人物」體現著她的理想主義情懷和對歷史的審慎。1987年,寫小說的趙冬苓進入山東影視製作中心,開始了編劇之路。
  • 魯劇面對面|一首詩詞,一段故事,一部《北方有佳人》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日訊為貫徹落實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山東推動影視精品創作及產業發展的指示要求,山東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推出大型文化專題節目《魯劇面對面》。節目通過採訪導演、編劇、演員等工作人員,講述臺前幕後的精彩故事,帶領觀眾回顧魯劇發展歷程。
  • 40年親證歷史,張新建講述魯劇創作秘籍
    這一期,咱們接著聊導演張新建和魯劇的不解之緣。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速。《孔子》之後,山東影視製作中心搞了多個製片社。 張新建開始嘗試製片人的工作,自找項目,自籌資金。作為一個國有製作單位,這樣的操作並不容易。
  • 從《高山下的花環》到《沂蒙》: 魯劇中的紅色文化與平民英雄
    可以說,「緊跟時代發展,但卻又不丟棄文化的根基,這才是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生命力所在。」 從《高山下的花環》到《南下》:以小見大的「草根」風格如果說《武松》這樣的作品可以稱為魯劇的奠基之作,成為那個時代的電視觀眾記憶中無法磨滅的經典,那麼1984年《高山下的花環》問世,則又為魯劇的發展開創了另一條鮮明的路線。
  • 《魯劇面對面》相約「陽光男孩」張曉謙
    因為這幾部劇,張曉謙與很多優秀的魯劇導演有了合作,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在他看來,每位導演都有自己的特點~張曉謙自己爆料,最怕遇到李雪導演。這是為啥呢?別忘了從節目中找答案啊!最後還有一個獨家小彩蛋,主持人李樂特意讓濟南娃張曉謙用濟南話為家鄉代言。張曉謙直呼節目組套路深!
  • 「林水伯」錢波今晚做客《魯劇面對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8日訊 本周做客《魯劇面對面》的嘉賓被網友稱為是「戲痴」!一人千面,他飾演的每一個角色都獨一無二,絕不重複!《魯劇面對面》不僅僅局限於探尋繼承魯劇的優良傳統,更要進一步探討國劇和國產電影的匠心精神,守正創新、培根鑄魂。打開拍攝背後不為人知的塵封細節,敬請關注山東影視《魯劇面對面》。閃電新聞記者 章景怡 報導
  • 《獵狐》:一出經濟大潮下的人性「浮世繪」 | 專訪編劇趙冬苓
    即便劇本已經創作完成很久,《獵狐》也將於今晚在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優愛騰三家視頻平臺播出,趙冬苓還是沒能鬆懈下來:長達3年的時間裡,趙冬苓的確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一筆一筆書寫這個劇本,從令人唏噓的真實案件裡採風,然後搭建出《獵狐》的世界,壓力潛移默化地融進了她的日常。
  • 致敬經典《大舜》 山東影視《魯劇面對面》打開拍攝背後不為人知的...
    《魯劇面對面》不僅僅局限於探尋繼承魯劇的優良傳統,更要進一步探討國劇和國產電影的匠心精神,守正創新、培根鑄魂。打開拍攝背後不為人知的塵封細節,敬請關注山東影視《魯劇面對面》。
  • 衝上衛視晚間劇榜首,自製魯劇《搭錯車》演繹怎樣的經典?
    自製劇大爆發,啟動真摯「情感季」近年來,魯劇品牌不斷提升,在創作生產中堅守現實主義藝術追求,在深沉厚重、大氣磅礴的傳統審美形態下,向豐富性和多樣性方向探索,在國內電視劇市場上贏得了較高聲譽。「這部劇最核心的一點,它是魯劇內涵的延伸,和魯劇的精神是一樣的,都是弘揚一種傳統、高尚的道德和真愛」。田紅年說。
  • 4.山影御用女編劇趙冬苓的那些劇
    從《北方有佳人》《中國地》《南下》《紅高粱》《青島往事》《安居》《因法之名》,再到前陣大火的《獵狐》,多部高品質作品奠定了趙冬苓在編劇界的地位。今天小編就來說說編劇趙冬苓最具代表的幾部電視劇作品趙冬苓編劇作品
  • 為什麼重拍《紅高粱》│電視劇版編劇趙冬苓訪談
    專訪電視劇版《紅高粱》編劇趙冬苓電視劇的再創造:更深、更廣、更豐富△記者:怎麼會接下《紅高粱》?▲趙冬苓:這次受命是「被裹挾」,開始時並沒有什麼想法。一開始山東衛視找到我的時候,我非常不願意。▲趙冬苓:電視劇和電影是不能放在一塊兒比的,它是兩個不同的載體,電視劇更注重通過影像講好故事,更注重對原來小說中一些其它方面的開拓。電影是短篇,精神上跟小說一致就可以了。電視劇是長篇不但要在精神上一致,其它方面的內容要更多一些,人物也更複雜。「改編難度」在於文學跟電視劇比起來,其受眾的文化水準更高。
  • 趙冬苓:看《因法之名》不用猜兇手是誰,但一定要留意這個硬核…
    趙冬苓帶著這些問題,影視獨舌近日對《因法之名》的編劇趙冬苓,進行了採訪。趙冬苓一向是下筆快且高產的編劇,但《因法之名》是她近年來耗時最長的一部劇,光大綱前前後後就寫了十幾稿,整個劇本寫了一年多。在這不斷推翻重寫的過程中,趙冬苓寫到自我懷疑,「逮到」一個朋友就跟人家講她的構思與情節,詢問這個故事行不行。 趙冬苓除了編劇之外的另一個身份是全國人大代表,是編劇裡最為關注法律者之一。她曾經寫過《激情辯護》《督察隊長》《冷案》等多部法律相關的影視劇。
  • 編劇趙冬苓曝除了範冰冰外,700餘位藝人都補稅了,總額高達117億
    近期著名編劇趙冬苓的提案引發議論紛紛,她表示:「關於範冰冰的稅務情況,是整個演藝圈和各地方政府影視產業園區的稅收返還政策不統一造成的,並不是她一個人的個人問題。」娛樂圈七八百人補稅後都進入了正常工作,但範冰冰受影響最大,依然處於風口浪尖,是否太不公平?知名編劇趙冬苓日前提案懲戒汙點藝人,獲得大眾的一致支持。趙冬苓發布的長文中,提出了5點關於懲戒汙點藝人的建議。
  • 人大代表趙冬苓:呼籲出臺汙點藝人懲戒制度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紅高粱》《獵狐》等影視劇的編劇趙冬苓提交了《關於建立汙點藝人使用和懲戒機制的建議》。她以影視上市企業唐德影視虧損易主的遭遇來舉例,認為對汙點藝人使用、管理以及對不慎使用了汙點藝人而作品受牽累的現象沒有規範管理、缺乏制度性的措施,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造成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倒閉,對影視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 文娛早報|編劇趙冬苓建議建立汙點證人使用和懲戒機制 尼古拉斯...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編劇趙冬苓髮長文建議建立汙點證人使用和懲戒機制5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紅高粱》《獵狐》的編劇趙冬苓發布文章《關於建立汙點藝人使用和懲誡機制的建議案》,建議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責成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制定設立汙點藝人使用管理和懲戒制度